英国影片国王的演讲的人物内心解读范文

来源:飞鸿范文帮 1.39W

2017年,由汤姆・霍铂导演,众多实力派演员出演的影片《国王的演讲》,以简单直接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乔治六世在极端困境中“生存”和经历痛苦变得坚强的过程, 以下是英国影片国王的演讲的人物内心解读

英国影片国王的演讲的人物内心解读范文

一、“生”与“死”之间的困境

“生还是死,这个问题让很多身处困境的人思考很久,是选择继续饱受世间的折磨,还是毅然决然地反抗……”从出生就患有口吃的乔治六世在莱诺・罗格的帮助下,在他的治疗室流利地读出莎士比亚的这段经典对白时,乔治六世正处在“生”或“死”的两个极端的情景当中,在莱诺・罗格的帮助下乔治六世决然地走上了追求“人生”的道路,即在自身残疾和德国法西斯战争的威胁下,与平民莱诺・罗格之间的那种胜似一家人的友谊被世人传为佳话并流传至今。这段一国之王与庶民之间的友谊被莱诺・罗格的后人马克・罗格在20世纪初通过搜集各种资料整理成书,名为《国王的演讲》。英伦格调的电影和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电影情节,以及各位演员的卖力出演使这部电影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多个奖项。这部影片获得美国制片人公会奖、导演公会奖和影视演员公会奖等诸多奖项,并在第35届多伦多电影节中摘得观众选择奖这一最高奖奖项。

二、“生”与“死”之间的选择

电影开头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展览会结束的现场,在位的乔治五世命令二儿子约克公爵即乔治六世出席会展的结束仪式并代表他致谢辞。英国媒体将这个消息用当时最新的技术让全世界人都知道,在万众期待中乔治六世用自己颤抖和生涩的声音讲出了父亲给他的那篇稿子,自幼患有口吃的乔治六世在一片叹息声中结束了自己失败的演讲。正如乔治五世所说的那样,如果不能流利地演讲,自己眼前的话筒就会对你宣判死刑,乔治六世在“生”与“死”两个极端的世界徘徊,必须在奋起反击命运的不公,还是在现实中默默度过一生做出自己的选择。存在主义者萨特以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在电影中制造极端情景来考验主人公如何做出选择。不一样的选择体现着不同人的性格,乔治六世正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景中选择了去“生存”的道路,从结巴怯懦的约克公爵――自信面对自己身心残疾的伯蒂――坚强乐观的乔治六世的经历,造就了乔治六世的帝王之位。

海伦娜・伯翰・卡特扮演的约克公爵夫人莫琳是一位有真正英伦气息的女子,莫琳一直爱着公爵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口吃使约克公爵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莫琳一直忍受着并四处寻医,但可惜的是即使当时最好的疗法都对约克公爵的结巴没什么效果。和出入于风流场所的温莎公爵对比,乔治五世更加看好乔治六世,并将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希望他能在乔治家族或英国在陷入困境时,靠自己的能力将整个国家从困境之中解救出来。在1934年德国纳粹的战争侵入时,在圣诞节时乔治五世下达命令让约克公爵发表一篇鼓舞士气的演讲,渴求通过这样的机会迫使约克公爵克服自己结巴的问题,但是在演讲中约克公爵依旧让人们大失所望,当时的英国,不需要独裁的国王,而是需要一个亲民的国王,发表演讲是一个国王亲民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合格国王的职责所在。处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自己父亲那种深入骨髓的失望的眼神中,约克公爵差点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他曾深深地以为自己会和乔治三世一样一辈子口吃并背负“口吃皇帝乔治”这个如芒刺在背的丑陋绰号,现在的约克公爵内心已经站在了“毁灭”深渊的边缘。

通过研究各种资料和约克公爵与罗格的交谈可以发现,约克公爵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王位继承者的身份造成他强烈的自卑感和恐惧感,从而让他走向“毁灭”的边缘,并且在边缘徘徊了好久。约克公爵的结巴并非是遗传的原因,而是在约克公爵小时候经历了太多不快乐的事,产生太多心理压力,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结巴就是因为这些引发的。精神分析师的顶尖人物弗洛伊德说,人类个体在童年时经历的种种不愉快事情,将会使其成年之后产生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病。幼年时的约克公爵不单单腿部变形,左撇子受到强制性改变,并且他还生活在一个亲情缺失的家庭中:

乳母对温莎公爵的偏爱,对约克公爵的虐待,致使约克公爵成年后依旧经常生病而哥哥温莎公爵也经常嘲笑他的结巴;即使父亲乔治五世把约克公爵当作继承人培养,也只是会用一些粗暴的方法强迫他改正自己的结巴。各种强制手段使约克公爵越来越自卑,同时也加深了他结巴的病症,种种原因造成普通的治疗对约克公爵的病症没什么效果,从而使他认为自己的结巴是没有办法治疗的遗传问题,进而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