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书笔记4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2.19W
本文目录白鹿原读书笔记白鹿原读书笔记白鹿原读书笔记关于白鹿原的读书笔记

《白鹿原》读书笔记

白鹿原读书笔记4篇

白鹿原上分布着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白姓以白嘉轩为首,鹿姓以鹿子霖家最有财势。故事就以白鹿原为根据地展开了白鹿两家蜿蜒曲折的恩怨纠葛。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心仿佛也融化进了白鹿原的土地上,随白鹿原坡地的起伏而起伏,随白鹿原儿女的兴奋而兴奋,悲伤而悲伤。我惧怕冷先生冷峻的面孔,同时又为他的热心肠和宽容大度而热泪盈眶。我仰慕朱先生的才华,敬佩朱先生的傲骨,常为他的一句“学为好人”而搅得心神不安。我知道,那是因为我爱上白鹿原了,爱她的土地和人民,爱她的繁荣与衰败。然而这本书最让我难以平静的地方仍是白家和鹿家不同的治家方法和结局。

白家从白嘉轩这代讲起,白嘉轩这一辈子也算是行得端做得正,没做什么真正昧着良心的事。闹天灾那会,粮食那么金贵,白嘉轩仍然一点儿也不吝啬粮食,自己吃什么,长工鹿三就吃什么,无论贫富,无论处境优越或艰难。白嘉轩就是这么个人,要么他就不认兄弟,认了就一辈子都认,有他一口吃的,就有他兄弟一口吃的,他要是享福,他兄弟就不能受苦。白嘉轩对于晚辈的教育是很慎重的。对大儿子白孝义的一时糊涂,他没有心软,依然按着族规处置了儿子。儿子日渐堕落,卖房卖地,他心如刀绞,却仍没有帮扶一下,因为他知道,人不自己经历那些羞辱,就永远不知道生活的真谛是什么。就因为他那刚正不阿的模样,白孝义和鹿三的儿子黑娃都恨上了他。孝义发誓不进家门,而黑娃却当上了土匪命兄弟将白嘉轩的腰给打折了。造化弄人,白嘉轩到底有什么错,他不过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秉着“再穷不能穷志气”的原则过活。然而,当黑娃和孝义回头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可爱的人又张开双臂以一位长者的风度迎接他们。这一刻,任何人也说不出一句话。

白嘉轩做人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他在心里恪守着某种叫做约束规范的东西。尽管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未见得就都是好东西,有些甚至是糟粕,是封建残余,是不可取的害人东西。然而,抛开那些暂且不论,他恪守原则的精神却是值得赞颂的。就拿他处理鹿三被小娥鬼附身来说,众人都吓怕了,妥协了,心想和鬼计较个啥,她要啥咱给她啥,她要咱做什么,咱就做什么就是了。然而,白嘉轩在儿子来劝说他时仍然不松口,他坚持人只能拜神而不能拜鬼,也就是人只能敬仰一些高尚的东西而不能朝低下的东西跪拜,也就是“士可杀,不可辱”。于是,他找到法师捉鬼,到最后自己跟鬼扛上了,终于盖了一座塔镇压了这场闹事。其实小娥的鬼魂就是人所怯怕的事,当你遇到难事时,那种恐惧感就来缠绕着你,如若你投降,那么你一辈子就会沦为奴隶,如若你奋起反抗,永不认输,有底线,有原则,那么你就会胜利。而白嘉轩,我想他是一条汉子。

与之相反,鹿子霖在为人处事上就缺少像白嘉轩那样的长者风度和稳重。是他暗中指使小娥引孝义走上歪路,存心想看白家的笑话。是他逼着自己的儿子兆鹏娶下冷先生的女儿,从而促就了这一桩没有爱情的婚姻,最终酿成了儿媳妇狼狈死去的结局。而他本人也没有恪守做人的原则,到处拈花惹草,四处蹦跶,对财富和地位太过看重,成天醉心于争财夺权的漩涡当中。

鹿子霖最大的失败就是活了大半辈子也没弄明白这世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对待尘世,他仿似看透了,其实他还是被尘土蒙了眼。人活着到底图个啥,他到死也没弄明白。儿子兆鹏是共匪,他在原上夹着尾巴做人,而到儿子兆海腰里别着把枪时,他又忘乎所以了。人活到这个岁数,对世事变化也应该有一颗平常心了。灾也会过去,荣也会过去,世事不过是浮华,只须认真对待即可。而鹿子霖太拗,太倔,以至于他看不透。

除了白家和鹿家,这部作品中一直都有一颗明星在指引着白嘉轩,也牵引着作品中的人物和读者一起向善。那个人就是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朱先生一生公正,宽容待人,具有智者和长者风度。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朱先生的气节和对生活的态度。朱先生是一座碑,是警示世人的碑,朱先生又是一座钟,一座敲醒世人的钟。因为他在灾面前与民同苦;因为他对浪子回头宽容大度;因为他对外敌恨之入骨,愿舍身救世;因为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朱先生的傲骨还在,朱先生的气节还在,朱先生的国魂还在。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只要灵魂不死,世事总会有清明的时候。

白家,基本上算是保全下来了,而鹿子霖却在一个夜晚毫无脸面地死去。朱先生也死了,而他的灵魂却被万世典藏。

白鹿原读书笔记白鹿原读书笔记(2) | 返回目录

【白鹿原读书笔记】

坚持了几天,认真看完了《白鹿原》。以前以为《白鹿原》就是一个女人和几个男人的故事,看完发现,这部小说内容相当的的丰富。白鹿原上,白鹿两家几代人的争斗,上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

我是个不爱看书的人,但是我还是被《白鹿原》深深地吸引了。作者写作手法紧凑,无处不在的倒叙手法,时刻吸引着读者的好奇心。看着看着,作者就给读者抛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果,然后才慢慢地展开叙述,事情的经过。我被令人惊奇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深深地吸引。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看到扉页上的这句话,我还不是很理解,看完全书,才真的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白鹿原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几代人的奋斗的生活,展现了社会,人性,男权,封建,迷信……

书中最精彩的情节是围绕田小娥展开的。书中小娥活着的戏份只有全书的五分之一。但是确实是本书的精华。这个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美女的命运也许注定会如此凄惨。田小娥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角色,有人恨她,有人骂她,有人同情她。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我更多地是同情。

田小娥的出场。田小娥是武举人的二老婆。在家里没有地位,干着着所有粗活累活,受着大老婆的欺压,还要为武举人“泡枣”,就是把三颗枣放入自己的下体 12个小时。每日加工3颗枣。次日取出给武举人享用。这是一种古代男性壮阳的偏方。而小娥就是这偏方的加工机器。自此我看见红枣就一阵恶心了。本以为武举人会比较爱小娥,因为小娥漂亮,但是事实上,他只听大老婆的,大老婆日夜厮守着武举人,照顾的周全,小老婆做饭,洗衣,倒尿盆,大老婆定下严格的家规,除了倒尿盆不允许小娥进正房。武举人只有每月逢一才能和小娥同寝,发泄一番。大老婆时刻监督着武举人,不让他们多处…

小娥生活在孤寂和痛苦中。小娥期待着一个人能够拯救她,他已经在这样的痛苦生活中无力挣扎。直到黑娃的出现,小娥无法不爱上黑娃。黑娃作为武举人家的长工,和小二一来二去就好了。小娥认定这个人能救她,两人相爱了。爱情从偷情开始。黑娃背负着对武举人的愧疚和小娥在一起。他们的事情被武举人发现后,黑娃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武举人让他走了。于是休了小娥。黑娃走后,一方面思念着小娥,另一方面可能也觉得自己只身走了很不男人。黑娃在深夜偷偷回到武举人家找小娥。得知小娥已经被休了,回到自己家,田家。田小娥的父亲,田秀才是个有头有脸的人,怎能容忍自己的女儿被休了这样丢脸的事情,居然病倒在炕上。田秀才,田小娥的爸爸拜托友人,说要尽早把这个丢脸丧德的女子大发出家门,享用铁锹铲除庭院里的一泡狗屎一样急切。黑娃要娶小娥,田家居然倒贴,以示感激。

自此,黑娃领着小娥回到了白鹿原,希望能给小娥带来幸福。但是,对于小娥,她的悲惨生活远远没有结束。因为小娥的过去,家族不能够接受这样的女人,不允许小娥进祠堂,他们的婚姻不被承认,他们只能住在村子东头被遗弃的破窑洞里。那是,一瞬间,她和黑娃是白鹿村最幸福的男女,尽管没人认可他们,尽管他们生活在别人的鄙夷声中,但是他们是快乐的。爱情是要面对流言蜚语。相信他们是真的幸福的。

黑娃参加了残酷的革命运动,不得不离开小娥。后来很久没有回来。小娥一人生活在破窑洞中,全村的所有的男人都幻想自己和小娥在一起,但是又鄙视小娥这样的下贱女人,全村的女人都羡慕小娥美丽的脸蛋,但是心底是对小娥的鄙视。小娥还是孤独的,她孤立无援,后来被大地主鹿子林勾引,小娥同样无力反抗,对鹿子林献出了自己的身体,同时还对爱抱有一丝的幻想,希望鹿子林是爱她的,另一方面,小娥在白鹿原生活无依无靠,他希望能从鹿财主那得到一丝的安慰和保护。但是鹿子林不是这样想的,鹿子林仅仅是觊觎美色。从此,小娥成为鹿子林打击报复白鹿原白家的有力武器。白嘉轩怂恿小娥脱下白家大少爷白孝文的裤子,以报白家白孝文主持对一对淫乱男女的仪式的仇,在这次仪式上,小娥当着全村老少的面被打的皮开肉绽。

小娥成功的脱下了白家大少爷白孝文的裤子。白孝文第一次进入小娥窑洞的时候,真的感到一种极大的恐惧和肮脏感,但是最终无法摆脱小娥的诱惑。白孝文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面对这样一个荡妇,自己穿着裤子坚挺,脱了裤子就莫名萎靡了,再穿上裤子又正常了。白孝文被小娥吸引但是无法面对现实的自己。直到白孝文和小娥厮混的事情在白鹿原炸开之前,其实白孝文并没有得到什么便宜。这件事让白家名声扫地,白孝文成为典型的败家子。但奇怪的,当孝文接受了这一切后,他的毛病好了,他和小娥享受了很多美好的时光。白嘉轩,白孝文的爸爸决定要分家,相当于白大少爷被赶出家门。他把所有分到的家当全都卖了,拿所有的钱来和小娥享用,他们无限制的抽大烟做爱。村东头的破窑洞成为他们的极乐世界……

《白鹿原》之所以获得茅盾文学奖,这句解释是本书亮点,虽然本书其实要highlight的是中国农民面对内忧外患加文革的苦逼和坚韧并从而获得茅盾奖。可见茅盾奖的确很矛盾。废话了这么多,这句话大致是:

以前做不了(爱),是因为要脸;一旦不要脸了,就能做男人了,什么都能做了。

白孝文的转变,其实是让我惊讶的。一个从小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从小在被人的夸赞和羡慕的眼神中成长的成功有为的优秀青年,谁能想到会背叛自己,背叛道德,贪图美色享乐,最后身败名裂,沦落到要饭的境地。突然想到一句刚看到的台词:人无所谓高尚,高尚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人也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还不高。

最近发生的很多事情,听到的很多故事,都对我的影响很大。人性本是这样的,单纯的道德教育能塑造出完美的人性吗?这是人性的邪恶,也是人性的本质。 白鹿原所反应的人性的真实,也是他取得茅盾文学奖的关键吧。

小娥慢慢地爱上了白孝文,因为小娥知道孝文是好人。知道自己伤害了孝文。小娥心里慢慢觉得鹿子林在利用她。鹿叔叔最后一次来找她通奸的时候,她报复性地尿在了叔叔脸上。替自己报仇,也替孝文抱不平。

随后赶上白鹿原大旱,家家户户都快要饿死了。孝文还在变卖自己分到的家产,和小娥享乐。家产卖光了,孝文也不能回家,只能在窑洞中和小娥一起饿着。当孝文无法满足自己温饱的时候,所有和小娥的欢愉都忘在了脑后,自己只身一人走出窑洞,去要饭。当小娥喊住冲出窑洞的孝文时。小文肯恩跟在那一瞬间觉得小娥是他的拖累。只是暴躁的说要到吃的给小娥送回来。但是面多诱人的时候,孝文一次次的自己填饱肚子,而忘记了小娥,这是在窑洞中独自挨饿的小娥是可悲的。

其实,不管小娥多么的放荡,她还是善良的。她的生活从一开始就不是自己想要的。

从她把枣子泡在尿里的情节就能感觉到小娥骨子里的不满和叛逆。所以她其实是追求自己的幸福的,但是最后她在各种无奈中得到的除了痛苦还是痛苦。小娥的初衷其实就是希望得到自己的一份爱,自己的一点点安全感。每得到一点点的安全感,她都用自己的全部灵魂和肉体去换。因为她觉得这是她要的,她珍惜的。

小娥的悲惨经历,是时代造成的,也是自己造成的。在这样的一个封建的社会里,女人的地位是注定的。小娥在武举人家的生活在那个时代是注定的,也是她的必修课,但是小娥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她有自己对爱情的追求。他不愿意在武家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屈辱。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女人怎么才能解放自己。小娥解放了自己,和黑娃,和白孝文,和鹿子林……最后,她追求的安全感和爱完全没有收获得到的却是臭名昭著荡妇的头衔,同时,自己的遍体鳞伤,内心的痛苦挣扎。这么凄美……

黑娃的父亲,鹿三,打心眼里觉得小娥是个祸害,自始至终,淳朴的老人家实在忍受不了荡妇儿媳继续害人。直到,鹿三看到要饭的白孝文。鹿三恨透了田小娥,他果断的用一把刀结束了小娥的性命。小娥就这样走了……

直到腐烂的尸臭味飘进村子,大家才开心的发现小娥死了。没有人知道她默默地为她爱的人有意无意作出过的牺牲。多年后的白鹿原的瘟疫,死了很多人,人们在临死前都能看到后胸带着血窟窿的小娥的幻影。小娥附身杀死他的鹿三,托梦要报仇。白鹿原的人怕了。于是白鹿原的人们挖开窑洞,焚烧了小娥早已腐烂的尸骨,将骨灰压在窑洞上高高伫立的六角塔下。要用这六角塔震住小娥的灵魂,让这样肮脏的灵魂永世不得超生。自此,鹿三也恢复了正常,白鹿原的瘟疫也没有了。

这一六角砖塔,是封建势力对爱情道德的一次有力捍卫。天空中出现一群洁白的蛾子,不是蝴蝶。

白鹿原读书笔记白鹿原读书笔记(3) | 返回目录

【白鹿原读书笔记】

读完白鹿原已经是上个月的事了,心想着要写一篇感想,却拖拖拉拉了这么久。能让我在阅读中思考的书,我认为便是一本不错的书。白鹿原就是这么一本书。

那天在谈论到这本书,朋友说,陈忠实就是一个农民,他讲故事也跳不出他农民思维的框架,尽管他在竭尽全力书写一部史诗。那么,有哪一部书才是中文书中的史诗呢?朋友推荐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个我还真没看过,有时间得拜读下。

而《白鹿原》,朋友给出的评价是,叙事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书写一个家族的历史时,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便借助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来弥补。确实,书在一开始便有几分民间神怪传说的意味,而写着写着便逐渐回复到真实生活,而当写到田小娥死后的种种怪异又开始运用这些神鬼的意象。常有人讲《白鹿原》与《百年孤独》相比,颇有几分嫌弃前者“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讥讽。但《白鹿原》成为近代一部颇具名气的小说也不是没有原因,其中,必定是因为它写出了多数人心中的历史。或许,这也是作者心中的历史,真实的故事,不仅仅是那些发生过的人和事,还有飘荡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传说,已经与土地融为一体。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任由时间的冲刷,任由无知的人们厮杀,最终物与事皆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旧在。

也有人说,这部书的成功之处,在于每个人都可在其中寻到自己的立场。的确,这本书并没有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各个派别做喜恶分明的描写,若非要说,也许就是对儒家学说的尊崇,但更像是一种对民间智慧的崇敬。白嘉轩就是这片土地的化身,那些关于他的传说,还有他的坚毅朴实又有狡诈,都是这片土地的具象。当朝代更迭,白嘉轩就算被打弯了腰,但依然守候在家园,守卫着他终身为之操劳的土地,还有他朴素的信仰。

联想起最近看的书,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也是因为看了白鹿原,心里生出想了解土地与农民的想法之后去看的书。让土地贫瘠的或许不再是四季变幻,而是人为的强行改造。这片土地上没有那位腰挺得特别直的白嘉轩,时代任意地改变着村庄的面貌,再多的爱与思念也改变不了它日益衰弱的事实。土地,它再被赋予多少拟人的神圣意味,他也没有人的意志。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再卑微再愚昧,事实上也仍是土地命运的主宰者(不只是那些受苦的耕田的人们,还有那些统治他们的人)。主宰者是愿意相信这片土地的永恒,愿意守护着,还是在命运的变迁中背弃使命,只求一个生存。

从书中跳出来时,想了很多东西。当回到书中,又想起一开始讨论的“农民思维”问题。这并没有错,但一个人的思维维度,就决定了书的高度。但我们并没有比作者高明多少,所以我在这书中找到了我可以思考良久的观点。又想,是土地山川值得敬畏,还是人值得敬畏?假若相信前者,我们的思考便有了底线,假若相信后者,我们便有了改变一切的勇气。只选其一的话,或许,只有时间才能回答。

【白鹿原读书笔记】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从小说的阅读中,我感到小说中对人物的“死” 的结局的处理写的极具震憾力量。小说中的黑娃,大号叫鹿兆谦。其父鹿三一直是白嘉轩家的长工,而且是极其幸福的长工,他一直到死也是幸福着的。而黑娃却具有一种反叛的性格,他不听老子的劝告,自己跳出白鹿原,到渭南一清末武举人家做了长工,并因此与武举人的小老婆田小娥相好上了。俩口子回到白鹿原后,其真相被揭露后,黑娃与田小娥住进了一口窑洞里,开始他们的生活。大革命时,闹农协,鹿兆鹏鼓动黑娃出来革命。革命失败了,黑娃进了习旅开始当兵。习旅暴动失败后,黑娃开始了土匪生涯。我本以为黑娃当土匪,应该要死在这条道上,不想黑娃没死。在土匪头目大拇指死后,作为二拇指的黑娃领着百十号土匪接受了县保安团的招安,当了第三营也就是炮营的营长。黑娃招呼的紧,炮营的兵不但要炮,还要求佩枪,这都得到了满足,这也说明黑娃对招安后的一种心理,那是怀着深深的戒意的。本想,接受招安的土匪没有好下场,黑娃该死了。谁想黑娃还没有死,营长当的好好的。而且,他还拜朱先生为师,暴戾之气尽褪,简直脱胎换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就出现了,黑娃让手下的兵把自己绑在大炮筒上五天五夜戒掉了大烟,娶了知书达礼的小姐为妻,回到白鹿原拜了祖宗牌位,属于洗心革面,浪子回头的那一种。最最不该死的时候,是黑娃听从鹿兆鹏的劝告,策动了临解放前的起义,黑娃是策划起义的主要人物之一,对革命有了一定贡献,还当上了革命政权的副县长。然而,大难从此开始,白孝文作为县长变成了革命功臣,而黑娃却忽然之间变成了xx,被捕坐监枪毙,还是和国民党的县长及总乡约田福贤一起被枪毙掉。这真是黑娃该死的时候没有死,不该死的时候却死了。

作为田小娥,从武举人的小老婆变成黑娃的老婆以后,我觉得最初田小娥也是想与黑娃一起安份守已地过日子的,谁知黑娃革命了。革命的黑娃不在家了,当土匪的黑娃也不回来了,这又给鹿子霖创造了条件。鹿子霖每月到田小娥住的窑洞去两次,与田小娥厮混,不想奸情差点儿败露!虽然有一个替死鬼儿,鹿子霖躲过了这一劫。但是,鹿子霖却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儿,他设计了让田小娥勾引白孝文,要出一口恶气,也让作为族长的白嘉轩丢尽脸面。这计策果然成功,白孝文与田小娥也好上了。由此发生的是:白孝文在祠堂接受处罚,白嘉轩与儿子白孝文分家,白孝文由此开始的迅速堕落,让鹿子霖充分地满足了报复白嘉轩的心理。而此时田小娥的寿限也到头了,作为公公的鹿三,看到自己的主子白嘉轩一家由于被不肖儿黑娃娶的媳妇田小娥搅和成这样,竟被深深地激怒了,他摸黑进了田小娥住的窑洞,用磨得飞快的梭枪头,一枪扎在了田小娥的后背心上。田小娥临死前一回头和一声惊叫:“大呀!”其生命也由此定格。其后,白鹿原发生了一场温疫,死了好多人,白嘉轩的媳妇仙草同样是死于那场温疫;而鹿三从杀死儿媳后,精神竟变得恍恍惚惚,似乎田小娥的鬼魂附身了,从此人也变得有时清醒有时糊涂。这一切仿佛都和田小娥的死和她的阴魂始终不散,一直在作祟有关系。于是,白鹿原的人在那座田小娥居住过的窑洞上造了一座六层的塔,以镇田小娥的阴魂,不让其出来害白鹿原的人们。

小说中鹿兆海和白灵的死,很具有一种悲剧色彩。鹿兆海参加了革命军,上了军官学校,加入了国民党,并且他一直深爱着白灵。中条山阻击战中,他杀死了四十五名鬼子。而且,他按照朱先生的请求,每杀死一个鬼子,就割下一绺头发束好,放入一个铁罐中。可是鹿兆海呢!悲就悲在没有死在抗日前线,却死在围剿红军的战斗中。死后,灵柩回乡,师里却说鹿兆海——鹿团长是抗日牺牲的。白鹿原举行的安葬仪式隆重之至!白灵在西安上学,她与鹿兆海一直相爱,却由于党派之争,俩人不能相爱!白灵在西安加入了共产党,作为知识青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而又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她与鹿兆海的大哥——鹿兆鹏假扮夫妻在西安城里做起了地下工作。因为革命道路的一致性,俩人终于相爱成了真正的夫妻。后来,白灵因为在一次领导学生运动中,她一砖头砸到了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梁上,由此身份暴露被迫转入红军的根据地。在根据地,白灵满腔革命热情地工作,可是由于一名西安来根据地的学生叛变投敌,一场红色恐怖在根据地开始了。抓内奸抓特务,一大批革命同志被牵连。白灵也未能幸免于难,她也是作为“特务”被监禁,最后被活埋。真是,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却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里。解放后,白灵也是被作为革命烈士对待的,家里也挂上了革命烈士的牌牌。白嘉轩问起白灵的死因时,几位干部嗫嗫嚅嚅地无法回答。奇的是,白灵的死的那晚,白嘉轩做一个梦,梦见了白鹿也梦见了白灵。这使得白嘉轩一大早冒着风雪,跑了好远的路,来到朱先生住的地方——白鹿书院,要求朱先生解梦。奇的是,白嘉轩的大姐也是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朱先生心道,白灵出大祸事了。可是朱先生没有说出来,只是宽慰他们姐弟俩!

朱先生的死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读之令人惊叹!朱先生在送完给八位同仁的县志后,当晚写下了一份遗嘱:不蒙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亲友报丧,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砖箍墓,总而言之,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土。朱先生还向其妻交待和描述了自己设计墓室的想法:不用砖,只用未经烘烧的砖坯砌墓室;墓室里盘垒一个土炕,把他一生写下的十部专著捆成枕头,还有他雕刻的一块砖头,不准任何人撕开包裏的牛皮纸,连纸一起篏到墓室的暗室小洞口。 朱先生死后,就是按照朱先生的安排,办的后事。更奇的是,几十年后,一群臂缠红色袖章的中学生打着红旗,冲进白鹿书院破“四旧”时闹腾了一阵了。不久,书院住进来,滋水县的一派造反队,并在此发生了一场武斗,死了许多男女。之后又过了七八年,时间在批林批孔的年代,又有一群红卫兵打着红旗从白鹿原走下原坡,一直走到坡根下开始扒朱先生的墓。四五十人男女学生从早晨挖到傍晚,终于挖开了朱先生的墓。墓室里除了朱先生的遗骨外,只搜出一块经过烧制和打磨的砖头,经老师辨认,一面上刻着六个:天作孽 犹可违;另一面也是刻着六个:人作孽 不可活!一学生愤怒地抓起砖头一摔,那砖头没有折断却分开成了两层,里面同样刻着一行:折腾到何日为止!这让学生和围观的村民全都惊呼起来……

《白鹿原》当中,写小说中人物死的结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镇静;像鹿兆鹏家里,那位鹿兆鹏的媳妇,死又是那么地让人感到可怜与可怖;像最后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窝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缘分。近期读小说,可以这样讲,我读《白鹿原》所受到的感触最深了,从中悟出的道理也多,关于小说中死的话题,只是自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个重要方面吧!

关于白鹿原的读书笔记白鹿原读书笔记(4) | 返回目录

【关于白鹿原的读书笔记】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文章情节结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每个细节部分的描写又非常的精致、缜密、充实,完全是史诗规模和史诗的笔法。全书描写了一个原,两个家族,三代人,四股力量,五种斗争,六件大事,熔历史风云,男女风月,文化兴替于一炉,表现了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后近五十年的血淋淋的历史进程,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文化变迁,它以浩瀚,深厚、大气、诗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巅峰之作。

《白鹿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原上的 “乡约”,为本地宋代状元吕大焕所作,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三大部分,几乎集中了儒家文化的全部精华。小说中的《乡约》为朱先生所作,白鹿原因它而一片朗朗书声,人和人的关系从此根本改变:耕织、家教、祭祖、满月酒、婚礼、求雨、治丧、迁坟、认干亲、拜亲人,一切都是以道德代宗教,以礼俗代法律。《白鹿原》中祥和兴盛、无争无斗的原上世界,寄托了作者文化救国、礼仪兴邦的儒家理想。

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以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以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 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汇交织,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小说写残酷的斗争,目的是对斗争予以批评,原上的儒家思想兴盛不衰,很快被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所取代,白嘉轩不但腰被土匪打断,而且很快被革命政权从组长的位置上拉了下来。黑娃十兄弟在白鹿原上搞农民运动,地主和乡长都被戴高帽子游街,国民党打回来后,乡长田福贤在白鹿村开反攻倒算大会,残酷批斗并且处决农会干部,小说借朱先生之口,说白鹿原简直成了一只“鏊子”,老百姓成了鏊子上翻来覆去的烙饼,为了反对无谓的斗争,《白鹿原》还批评了共产党内部的无情斗争、残酷打击,例如将白灵这样一位坚定、纯洁的老资深女革命者打成特务后活埋。白鹿原上仁义白鹿村的败坏说明了暴力斗争的恶果的极其可怕。

在《白鹿原》的创作手法上,可以说他已现实主义为主,以史诗笔法叙写人事,又融合了潜意识、魔幻现实主义等其他创作手法。

作为一个“民族的秘史”,它把叙事的焦点始终对准白鹿原这块西北黄土地上的文化状态和文化冲突,突出地描绘了文化冲突所激起的人性冲突(礼教与人性、天理与人欲、灵与肉的冲突等,以及众多生命在传统礼教压抑下的被扭曲、荼毒、萎谢,展示出白鹿原一片惨烈的文化景象:田小娥之死、白孝文的堕落、黑娃的出走等等。)无论是描绘白、鹿两姓的宗法关系和冲突,还是叙述白、鹿两家年轻一代的生死、爱情、出走、回归,作者都着力于揭示历史生活形态后面所隐藏的文化因素,将家族作为民族文化的聚焦点,借白、鹿家族的兴衰变迁,去探索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隐秘。这就使《白鹿原》的主题超越了一般的政治、阶级、社会、历史的层面,而通过诸如出走与回归、繁衍与毁灭、腐朽与再生、必然与偶然、机遇与宿命等的描写,将主题提升到生命哲学、文化哲学的高度。

西方现代主义在80年代初传入中国,在XX年时间内将西方现代主义100多年的历史全部上演了一遍。《白鹿原》有选择地加以吸收。把潜意识、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的手法大胆引进作品中。如:白鹿原上世代相传的白鹿奇闻——白鹿精灵。田小娥死后在鹿三身上的灵魂附体,白灵死时分别向她的祖母、父亲和母亲托梦,朱先生死后化为白鹿飘然而去等,都给小说增添了浪漫和魔幻的意味。

《白鹿原》从文化人格的角度,塑造了一批经历独特、性格鲜明、思想行为惊心动魄的人物形象,构建起了白鹿原文化关系变迁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急公好义的儒家文化的乡村领袖,封建家族的族长:白嘉轩。

白嘉轩有刚毅的意志。他的一生可谓多灾多难,不仅同整个白鹿原上的广大群众一样经历里了兵灾、匪祸、饥谨、瘟疫,而且本人年轻时在婚姻上就遭到六娶六丧的严重挫折,《白鹿原》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白嘉轩最为壮豪的就是一生中娶了七房女人”。中年以后更经历了长子白孝文的堕落,爱女白灵的背叛,贤妻吴仙草的暴死,以及自己被土匪打折腰杆等沉重打击。他腰虽然弯,但头仍然昂着。表现了他刚毅坚韧的精神。他有着慎独的品行。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就是一个人独处时,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白嘉轩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对儒家文化中“修身为本”的精义能心领神会和身体力行,坚持耕读传家。他有仁义的精神。如对长工鹿三。但是也有残忍的习性,在其宗族范围内,一旦有谁触犯了儒家礼义和族规乡约,他就显得刻薄寡恩,心冷手硬。甚至是对他的亲生儿子,他也决不手软,严施酷刑,显示出其残忍的一面。尤其是对田小娥残忍狠毒。可见这个最敦厚的长者同时也是最阴冷的食人者,这也再次证明中国历史的每一页虽然都写着仁义道德,但是缝里却写满了“吃人”二。

文中的黑娃和白孝文可以说一个是无根的浮萍,一个是笼中的野兽。因为同一个女人堕落的两个男人,却有着天壤之别。黑娃和田小娥是对自由恋爱的落草鸳鸯,革命的风暴让黑娃,落草为寇。在匪巢内乱之后有被招安,他立志改过自新,从头做人。强行戒烟 求学朱先生,重归祠堂,过上安静的生活。然而最终被杀害,他无法真正融入传统文化,,又见弃与革命文化,无论新旧时代,都没有他的真正位置,他像无根的浮萍,孤独的灵魂无处依傍,无以为家。 而白孝文和田小娥是鹿子霖的圈套,他成了个无辜的牺牲品,他像一个文化变色龙,一次次脱胎换骨,改变着自己的角色,最终成了深谙政治韬晦之术的大阴谋家。他成了笼中的野兽,心狠手辣。

白灵与兆海最初相恋,都是满腔热忱的爱国少年,都急于报效祖国,因而掷硬币选择分别加入国共两党。然而世事难料,他们对待党的了解和认识发生分歧,党派政治干预进他们的感情生活,即便情感 被政治思想所阻碍。就像硬币的正反面永远存在,他们两个的对立也永远存在,他们的感情终不能有结果。百灵和鹿兆鹏才是真正的白鹿精魂,他们相对于黑娃和白孝文来说是一种超越。他们二人有惊人的相似,同样接受先进的教育有独立的思想、同样是新文化的代表。他们都不愿意遵守父母之命,鹿兆鹏不愿娶,白领不愿嫁,都选择离家出走。他们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流淌着叛逆的热血。他们有百折不挠的勇气,为后人闯出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令人惋惜的是,白领死在革命者的刀下,鹿兆鹏也在革命胜利后远走他乡,不知所终。这也许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秘史,一种崭新的思想形成要付出代价。 他们两人,就像双飞的蝴蝶,向光明和未来而去!

《白鹿原》中人物的人生各有不同,朱先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化人物,清贫正直,令人敬佩,飘逸走过一生。冷先生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悬壶济世,冷冷的走过一生。鹿三则是一个本分的农民,勤劳一生,儿子却叛逆,最终杀死儿媳,致疯而死,是个悲剧人物。田小娥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封建的叛逆者,也是封建的牺牲品。小说中人物死的结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镇静;像鹿兆鹏家里,那位鹿兆鹏的媳妇,死又是那么地让人感到可怜与可怖;像最后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窝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缘分。不禁让人感叹: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书的开头有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作者陈忠实以巴尔扎克这句名言做为小说的题记,表达出其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宏愿与艺术追求。诚然,一个民族的许多秘密都在小说中佝偻着。它们太小了,却又太重要了。就像书中的一样,秘密无处不在。他隐藏在每一个角落,他隐藏在骡子的背上,隐藏在白家那个只进钱不出钱的盒子里,他隐藏在芰荠菜水饭里,隐藏在或是白赵氏或是鹿贺氏或是朱白氏忙碌的身影中,隐藏在木桌上的羊肉泡馍里,也隐藏在长工们的老茧和丰收时的麦浪里,更隐藏在跳跃在原上的白鹿中。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