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3篇大纲

来源:飞鸿范文帮 1.87W
本文目录2017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教研组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教研组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XX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我们科学教研组在校行政、处室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这一学期教研组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3篇大纲

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为了发挥每位老师的优势,大家能够取长补短,我校科学教研组和兄弟学校温州市实验中学、温州市实验中学南浦分校的科学教研组合作,对七、八、九三个年级科学课本的教学内容做了详细的分工,为了能让每一位教师都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备出精品课,我们对本教研组的每个老师都进行了科学学习目标制定的培训,要求每节课主备的老师在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上介绍本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本节课每个学习活动的目的都要作重点说明。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我们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有效课堂,加强交流

课堂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平时我们努力使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益实现最大化。为了实现这点,我们教研组要求三个年级段的备课组不但要积极参加市直的各种教研活动,向兄弟学校的同仁学习,而且还要进行备课组组内老师互相听课交流。本学期为了推行教科室提出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每个备课组组内活动都有详尽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不管是骨干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他们的课堂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教研组要求每个备课组在组织组内听课后都认真讨论分析,如何把一些好的教学经验用到老师自己的课堂中去,让每个参加活动的老师都各有所得。

三.注重积累,反思成文

对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灵活处理,是检验教学效果和教学机智的较好标准,每节课后的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教研组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老师在课堂教学后,及时进行反思并做好记录,有些老师还在自己的教学博客写出一篇篇的精彩的教学随笔和教学日记。利用这些素材我们的老师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有多人在各项评比中获奖。

四.教研活动,注重实效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围绕校教科室提出的“学为中心”进行了四次的主题教研活动,第一次的教研主题是《九年级科学复习如何用好科学导引》,组内陈锦绣老师开课《电流、电压、电阻复习》,课后组内老师围绕本次教研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①利用科学导引中的考点引导学生看书,并在考点后面写上课本的第几册第几页,有利于下次复习。②利用导引中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③充分利用科学导引中的例题。④充分利用科学导引中练习题,可以将其中某些习题直接作为课内练习反馈,节省课外讲题的时间。九年级备课组的陈庆旦老师还做了《历年中考试题分析》的专题讲座,让组内老师对中考试题变化的趋势有了新的认识。第二次的教研主题是《“学为中心”如何上好复习课》,组内谢丽舒老师开了一节《空气与生命1-5复习课》,林斌老师做了专题点评并给组内老师做了专题讲座《复习课的有效性》,第三次的教研主题是《“学为中心”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组内金莎娜老师开了一节《七年级期中科学试卷分析课》,周胜鸥老师做专题点评和主题讲座。提出试卷讲评课要具备四个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示范功能。试卷讲评课要具备以下原则:及时性、明确性、主体性、激励性、发展性。还提出了怎么上试卷讲评课的策略——准备什么?讲什么?怎样讲?第四次教研主题为《“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这次的教研活动由教学展示、专家引领、教师讨论等几部分组成,本次活动由黄翩翩老师上七年级科学课《阿基米德定律》,课堂教学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小结等环节,引导组内老师从“课程论”角度理解分析课堂,从关注课堂知识学习过渡到关注课堂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分析。活动中市科学教研员黄鹏飞老师给组内老师做了点评,黄老师站在理论高度,从学情分析、促进思维、贴近目标、时间安排、增加情境等方面,引导老师对“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最后组内的市名师谢杰妹老师就“学为中心”教学工程的提出背景、设计实施、目标规划等方面进行介绍。对黄翩翩及全体科学组老师在教学设计和磨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变化和进步、团结与合作进行充分的肯定。

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研活动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组内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本学期我组的陈庆旦老师参加市名师评比,吴锡理老师做客温州电台教育面对面做公益讲座,林春柳老师送教下乡。

以上是我们教研组在这个学期做的一些工作,我们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但还有许多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教研活动中能继续得到校行政、处室领导的帮助和支持,让科学教研组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XX-6-25

—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教研组校本研修工作总结2017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2) | 返回目录

从本学期开始,乡中心校要求我们在兼顾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切实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能够集中精力,认准目标,高度关注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养为己任,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师研修、成长之路,最终实现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

为此,本学期我教研组的工作总结,也需要跳出原有的固定的框架,突出重点,认真总结本学期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深刻反思当前校本研修工作存在的实际困难,以更好地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带领全体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我们的教学之路。

纵观一学期来我组在校本研修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仔细思量,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新课程研讨进一步深入。

按照中心校统一部署,本学期的新课程研修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新教材的解读阶段,主题为“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目标”。这意味着新课程的研究,已经从一课一例的课堂教学研究,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转移到对教材的剖析、单元知识点、本册教材以及整个教学知识体系的钻研和理解,即以一种更加务实透彻的专业态度,来深化业务研究,开阔教学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正是认识到教材解读对于教师从事教学本职的重要性,学校没有将此当作一般的进修任务应付了事,而是借助于上级统一部署的东风,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将“教材解读”活动与学校日常的师训和教学研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分布落实,逐步推进,使教材解读校本研修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来,成为学校各部门的教学研究主题。

1.提前部署,合理分解。学期开始,结合教研室工作要求,本学期的学校研训就确立了以“解读教材”为主要方向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师训与教研组分头执行、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将正确解读教材与科学确立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并分解落实到各教研组和备课小组、学校师训的工作计划上。

2.全员参与,加强训练。对于怎样正确、规范、深入解读教材,提高解读质量,老师们都普遍感觉有畏难情绪。为此,一方面我们加大培训密度,发挥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安排了各教研组教材解读活动和校级教材解读展示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努力为大家打造一个可以真实触摸的研训平台,提高全体教师对教材解读的认识和把握,形成“要上好课就必须解读好教材”,“要从教材的解读中合理把握教学目标”的科学的钻研意识,形成重视教材解读强化教学目标的教研氛围。通过几次演练,不断摸索,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组举行了“三xx周岁以下青年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活动兼具竞赛和检测的性质,一方面,是一次业务大练兵,尤其是关于教材解读的实战;另一方面,也是对学校青年教师业务素养的一次检阅。活动得到了全校老师的高度重视,大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相互切磋、共同研究,对怎样科学、准确地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有了比较感性直观的认识,创造了备课组之间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小高潮。

3.创新方式,完善过程。结合学校的随堂听课、城乡联动等教研活动,我们变革了以往以一节课论英雄的评价方式。按照教学研讨的规律,我们从源头抓起。比如我组安排对某位老师听课,不仅听他上课,上课之前还要求其提前上交教材解读书面资料,课后能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自主反思,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行多头参与的评课交流活动。通过“解读教材—课堂教学-课后反思-评课析课”完整的研讨过程,力求使每一个经历其中的老师们不仅能够上好课,而且能上出“明白”课。一句话,就是能够吃透自己的上课意图,明确教学目标,真正将研讨过程内化为自己进修提升的过程。

另外,结合教学常规研讨——听课活动,我们有意识地策划、安排了同课异构、骨干教师引领、实验教学跟踪调研等主题活动,突出了教学目标的年段特点的探究。还组织召开了一年级段语文、书法老师的互助会,大家分别从自己的教学实际、操作体会交流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对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取经,共同的感受是:这样的交流研讨很有实效,只是时间上稍嫌靠后,如果放在新生入学初期会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指导意义。

二、备课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现代教育发展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看到学校未来持续、强势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瓶颈。为此,学校从强化内部管理,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两大抓手着眼,开始了我们的第二个教育征程。本学期,结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结合教师自身发展的特点,学校师训工作的另一个重头戏是关于学校备课制度的修订问题。

经过反复讨论、磋商,逐步明确了我教研组备课管理的性质——以备课问题为教学管理(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 ]gzu521.com突破口,强化备课意识,优化备课模式,完善学校备课制度。改变教师备课浅陋、粗糙、“单打独斗”、照搬照抄等现象,提高备课思维含量,实现“真备课”“备真课”、使备课能真正为上课服务,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的备课制度着重体现了以下7个方面的新思路:

1.重视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解读。2.重视新教材的学习和解读。3.倡导集体备课。 4.倡导二次备课。 5.重视教学反思。6.加强青年教师的备课训练。7.创新备课管理方式。

三、抓实教师继续教育——言语能力培训。

作为新时代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言语能力的培训又一次提上日程。根据市教研室相关培训计划,我校制定了相应的活动计划,已经开展了教师演讲能力集体培训、备课组演讲比赛,为下一阶段的校优秀教师说课比赛。

一学期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学校的支持和广大老师的积极参与下,本学期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得以顺利、圆满完成,并且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

成绩令我们自豪,但是问题也不容回避。也许是与老师们在业务上打交道的机会多了,所以很自然地也感受到了我校教师队伍的一些具体情况,发现了工作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由于近几年新分配教师明显减少,教师平均年龄略有上升,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经历、教学经验相对丰富,工作上比较容易上手。学校校本研修的主攻方向不是一线教师的课堂常规,而是青年教师业务素养的加速提升和骨干队伍的打造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乡中心校一贯重视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也动了脑筋,想了办法,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但是,老师们对自身的业务进修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平和状态,拉一拉,动一动;不拉,不动;拉太紧,又叫苦连天。这样的成长状态与学校迫切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落差,这是当前客观存在的教师与学校发展之间的一对主要矛盾。所以,我校校本研修的当务之急仍然是打造教师队伍的问题,尤其是打造一支响当当的可以在本地区各学科独领风骚、独当一面的骨干队伍问题。

摆在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面前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

1.激发教师的自主热情,营造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2.优化教学机制,提高工作成效的问题;

3.强化教师责任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问题;

4.与先进的教育思想接轨;

5.合理整合、有序开展各种活动,减轻教师学科外工作负担,回归教学研究本位的问题…

—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教研组校本研修工作总结2017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3) | 返回目录

从本学期开始,乡中心校要求我们在兼顾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切实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能够集中精力,认准目标,高度关注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养为己任,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师研修、成长之路,最终实现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

为此,本学期我教研组的工作总结,也需要跳出原有的固定的框架,突出重点,认真总结本学期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深刻反思当前校本研修工作存在的实际困难,以更好地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带领全体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我们的教学之路。

纵观一学期来我组在校本研修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仔细思量,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新课程研讨进一步深入。

按照中心校统一部署,本学期的新课程研修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新教材的解读阶段,主题为“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目标”。这意味着新课程的研究,已经从一课一例的课堂教学研究,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转移到对教材的剖析、单元知识点、本册教材以及整个教学知识体系的钻研和理解,即以一种更加务实透彻的专业态度,来深化业务研究,开阔教学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正是认识到教材解读对于教师从事教学本职的重要性,学校没有将此当作一般的进修任务应付了事,而是借助于上级统一部署的东风,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将“教材解读”活动与学校日常的师训和教学研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分布落实,逐步推进,使教材解读校本研修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来,成为学校各部门的教学研究主题。

1.提前部署,合理分解。学期开始,结合教研室工作要求,本学期的学校研训就确立了以“解读教材”为主要方向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师训与教研组分头执行、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将正确解读教材与科学确立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并分解落实到各教研组和备课小组、学校师训的工作计划上。

2.全员参与,加强训练。对于怎样正确、规范、深入解读教材,提高解读质量,老师们都普遍感觉有畏难情绪。为此,一方面我们加大培训密度,发挥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安排了各教研组教材解读活动和校级教材解读展示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努力为大家打造一个可以真实触摸的研训平台,提高全体教师对教材解读的认识和把握,形成“要上好课就必须解读好教材”,“要从教材的解读中合理把握教学目标”的科学的钻研意识,形成重视教材解读强化教学目标的教研氛围。通过几次演练,不断摸索,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组举行了“三十五周岁以下青年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活动兼具竞赛和检测的性质,一方面,是一次业务大练兵,尤其是关于教材解读的实战;另一方面,也是对学校青年教师业务素养的一次检阅。活动得到了全校老师的高度重视,大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相互切磋、共同研究,对怎样科学、准确地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有了比较感性直观的认识,创造了备课组之间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小高潮。

3.创新方式,完善过程。结合学校的随堂听课、城乡联动等教研活动,我们变革了以往以一节课论英雄的评价方式。按照教学研讨的规律,我们从源头抓起。比如我组安排对某位老师听课,不仅听他上课,上课之前还要求其提前上交教材解读书面资料,课后能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自主反思,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行多头参与的评课交流活动。通过“解读教材—课堂教学-课后反思-评课析课”完整的研讨过程,力求使每一个经历其中的老师们不仅能够上好课,而且能上出“明白”课。一句话,就是能够吃透自己的上课意图,明确教学目标,真正将研讨过程内化为自己进修提升的过程。

另外,结合教学常规研讨——听课活动,我们有意识地策划、安排了同课异构、骨干教师引领、实验教学跟踪调研等主题活动,突出了教学目标的年段特点的探究。还组织召开了一年级段语文、书法老师的互助会,大家分别从自己的教学实际、操作体会交流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对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取经,共同的感受是:这样的交流研讨很有实效,只是时间上稍嫌靠后,如果放在新生入学初期会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指导意义。

二、备课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现代教育发展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看到学校未来持续、强势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瓶颈。为此,学校从强化内部管理,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两大抓手着眼,开始了我们的第二个教育征程。本学期,结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结合教师自身发展的特点,学校师训工作的另一个重头戏是关于学校备课制度的修订问题。

经过反复讨论、磋商,逐步明确了我教研组备课管理的性质——以备课问题为教学管理突破口,强化备课意识,优化备课模式,完善学校备课制度。改变教师备课浅陋、粗糙、“单打独斗”、照搬照抄等现象,提高备课思维含量,实现“真备课”“备真课”、使备课能真正为上课服务,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的备课制度着重体现了以下7个方面的新思路:

1.重视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解读。2.重视新教材的学习和解读。3.倡导集体备课。 4.倡导二次备课。 5.重视教学反思。6.加强青年教师的备课训练。7.创新备课管理方式。

三、抓实教师继续教育——言语能力培训。

作为新时代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言语能力的培训又一次提上日程。根据市教研室相关培训计划,我校制定了相应的活动计划,已经开展了教师演讲能力集体培训、备课组演讲比赛,为下一阶段的校优秀教师说课比赛。

一学期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学校的支持和广大老师的积极参与下,本学期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得以顺利、圆满完成,并且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

成绩令我们自豪,但是问题也不容回避。也许是与老师们在业务上打交道的机会多了,所以很自然地也感受到了我校教师队伍的一些具体情况,发现了工作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由于近几年新分配教师明显减少,教师平均年龄略有上升,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经历、教学经验相对丰富,工作上比较容易上手。学校校本研修的主攻方向不是一线教师的课堂常规,而是青年教师业务素养的加速提升和骨干队伍的打造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乡中心校一贯重视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也动了脑筋,想了办法,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但是,老师们对自身的业务进修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平和状态,拉一拉,动一动;不拉,不动;拉太紧,又叫苦连天。这样的成长状态与学校迫切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落差,这是当前客观存在的教师与学校发展之间的一对主要矛盾。所以,我校校本研修的当务之急仍然是打造教师队伍的问题,尤其是打造一支响当当的可以在本地区各学科独领风骚、独当一面的骨干队伍问题。

摆在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面前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

1.激发教师的自主热情,营造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2.优化教学机制,提高工作成效的问题;

3.强化教师责任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问题;

4.与先进的教育思想接轨;

5.合理整合、有序开展各种活动,减轻教师学科外工作负担,回归教学研究本位的问题…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