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发言致辞(通用11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3.2W

教授发言致辞 篇1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来宾们:

教授发言致辞(通用11篇)

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3000多名同学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作为校长,我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激动,在此,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0x年,意气风发的你们来到清华园,开始与新百年的清华共同成长。20x年,学校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iCenter,今天在学校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上,活跃着500多个创新创业团队。我校学生超算团队在20x年首次包揽三大国际超算竞赛冠军,在今年已经结束的两项国际超算赛事中,我校都成功卫冕。在座的李北辰、冯冠宇、谢磊、刘家昌四位同学都是今年的团队成员。在此,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所有积极参与校园创新创业活动的同学们!

20x年,我校制定并实施了清华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战略,着力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你们共同见证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西雅图全球创新学院、苏世民书院、米兰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的建立与亚洲大学联盟的启动,你们中超过60%的同学有海外访学交流的经历。20x年,学校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大力推进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持续增设第二学位和辅修专业,为同学们的自主成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清华新百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 一番新风景,为君开设。”清华园不断呈现新气象、展现新面貌。但在我眼中,成长中的你们才是清华园中最美的景色。我也知道,在过往的四年中,你们有过迷惘和纠结,但这样的时刻或许正是你们在不断求索和寻找意义的道路上迈出的又一步。人总在不停改变,我很欣慰你们都在清华园中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相信你们未来的人生会充满更多的奇迹和更多的精彩。

今天是你们人生中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但是,很多时候意义并不是自然呈现的,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意义发生于自觉及了解。”在当今这个无限创新的时代里,快速变化的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催促着每一个人前进的脚步,人们总是去热情拥抱变化,但经常忘记了追问意义何在。须臾不离的手机和互联网时代爆炸的信息,让生活变得饶有趣味、快捷便利的同时,也使许多原本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越发支离破碎。我想告诉大家,在这个世界上,意义总是存在的。但是,意义需要我们持续去追寻和挖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追寻意义,努力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要从对自我的深入了解中去追寻意义,做内心想做的事情。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才能触及事物的本质、感受到更为深刻的意义。意义来源于对自我的认识,深入地了解自己,总结过往,未来才会有坚定的方向。来自新闻学院的李亚东同学,本科期间曾到非洲六个国家深入采访,并创办了一本在非洲发行的中文杂志,非洲也逐渐成为他内心割舍不下的地方。毕业后,他毅然决定前往非洲从事文化传播工作。我相信,他的选择来源于对自我的深入认识,所以他迈向未来的步伐必然坚定。我希望,你们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书写有意义的人生。

要以长远的眼光去追寻意义,选择有价值的事业。意义是和目标紧密相关的。对意义的追寻,不能仅仅从自身需求和功利目标出发,而是要回应社会对我们的期盼,做有长远价值的事情。对意义的深入追问会强化理性的行为,对意义认识程度的差异反映了一个人境界的高低。被誉为“大师之师”的叶企孙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50多位院士,1999年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十位是他的学生。我想告诉你们,120x年前,叶企孙学长和你们一样,也从这里毕业。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的南仁东先生,长期从事射电天体物理与射电天文技术研究,用20x年的时间打造了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我也想告诉你们,50年前,南仁东学长和你们一样,也从这里毕业。两位学长用一生去追求他们选择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我希望你们能够摒弃短期的功利性目标,选择与国家、民族和人类命运紧密结合的事业,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要用“大我”的情怀去追寻意义,引领人生不断迈上新的高度。个体的意义往往因为投入整体而得到放大和提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但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属于更大的整体。季羡林先生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时,马克思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他17岁时在中学毕业论文里就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正是以这种为“人类而工作”的情怀,实现了对以往哲学家的超越,给我们留下了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我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人类文明进步的洪流之中,在广阔天地里获得更大的人生意义。

同学们,人类对意义的追寻永远不会停息,追寻意义是人类自身的价值所在。我希望你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境遇是好是坏,永远不要放弃追寻意义的努力。希望你们坚守内心的价值标准,投身热爱的事业,葆有“大我”的情怀,在追寻中让生命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我相信,随着对意义追寻的深入,你们对意义的感受会越发强烈,生命也会变得更加丰满和强大。意义,值得你们用一生去追寻。

今天是一个让人眷恋的日子。我希望你们记住,清华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欢迎你们随时回家!

教授发言致辞 篇2

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是大家的毕业典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家的成人礼。

作为老师,很荣幸能跟你们一起见证这个时刻。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想都是我们老师特别高兴的时候,因为有了朋友圈,所以每年的毕业时刻,都会在瞬间传遍全世界,我们上传的毕业照片都会得到很多很多朋友的点赞,是真心的、欣赏的点赞。

每年都会毕业一批新的学生,4年的时间,4年的成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有的同学很顺利,从学业到工作一马平川,也有的同学不那么顺利,现在可能还面临着就业或继续学习的两难。

但无论顺利与否,我希望大家都能勇敢地面对这样的成长过程。把时间、眼光放长远一些,放在一生当中,因为决定你成功或幸福与否的往往不是你经历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而是你最终的心态如何。

认识自己:身家15亿与月薪5000块的区别

认识你自己,这是苏格拉底的名言,这是在学习知识之外我最希望大家能思考的。每个人都是不同而又独特的,学习或者工作只是一个手段,只是在帮你找到你内心那个最强大的、你最喜欢的自己,帮助你诚实地面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并持续努力向前。

在去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两个大学的同班同学,参加毕业20周年聚会,一个身家15亿,另一个月薪5000块,他们的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原因是什么?

月薪5000块的同学在学校的时候智商要比身家15亿的同学高,考试分数也比他高。但在面对每一项具体的事情当中,考试成绩差的同学总是兢兢业业地去完成,留意、处理好每一个细节,而月薪5000块同学则是被动、马虎地对待,布置完一个工作,他只是不知做什么,不多加思考。

这样的工作态度就决定了20x年之后的同学差距:一个是15亿身家一个是月薪5000块。在这里不是想说15亿跟5000块的差别,而是想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一切。

几个月之前,我们学院5年前毕业的一位同学的父亲,非常自豪也非常感激地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他的女儿现被挖到北京去工作,年薪70万。听到这个,我为这位父亲感到高兴,也为旅游学院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感到很自豪。

我想说,薪水不决定一切,但薪水确实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价值,也表现了这个人在社会上的作用。毕业生当中,我们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同学,她只是其中的一个。

做最好的自己:细节、专注、奉献

做最好的自己——意味着你要不断地挑战自己,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不惧怕困难与失败,也绝不固步自封。

我经常接到,包括现在,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的邮件,有本科生也有硕士生,有的是想问问题,有的想报考研究生。一位同学说:“看了你的东西才知道你挺有名的,所以想来读你的研究生”,或者给我一个所谓的称号云云······有不少同学没有基本的沟通技能,连自我介绍都没有。凡是没有落款的邮件,我可能回过,但大部分都会扔进垃圾箱。

我说这件事的意思是,这样一件小事就会把一个可能的机会给断送了。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节奏会越来越快,如果没有谦虚的态度和慎重的考量,不注意细节,想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家一定要明白:细节是你们在将来工作当中要格外注意的事情。

在学校里,老师能教会大家许多知识和学习思考的方式,但现实的生活将会教给大家更多。我们努力设想的成功与认同,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很有可能被挫折、失败和不理解所代替。书本的知识是老师教的,而人生的课程是需要自己去自学完成的,其中的一课,就是要学会面对人生中的失败与挫折。

《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女士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当她一无所有的时候,她开始剥离那些外在的她并不需要的东西,不再伪装自己,而把精力放在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大家知道,她最终写出了全世界最畅销的小说,成了比英国女王财富还多的一位女性。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当她觉得自己不再需要伪装,不需要去做更多的事的时候,她集中精力在一样事情上。

只要我们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总会成功。成功从来不是速成品,而是在历经人生的沧桑之后,依然能够更好地生活、工作和生存。

我常常对我的研究生讲,不要将希望建立在另一个希望之上,今天我也将这句话送给你们。当你们面对困难想放弃,寄希望于下一件事时,想想这句话:不要将希望建立在另一个希望之上。

认识自己,并不意味着要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生活在物质空前充裕的时代(起码在大都市是这样子),但许多人却在精神上迷失了。我们中的很多人似乎丧失了人生的目的感和意义感,似乎羞于再谈奉献精神和时代使命。

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似乎只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有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如果知识只是这个样子,那我觉得那是狭隘的知识。知识不仅包括具体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我们建立起一个知识或者做学问,包括做人做事的基本精神和价值。

一个没有职业追求和社会关怀的人是不完全也不完整的。实际上,我很想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宣布广州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先生答应捐给学院一千万资助之事,但我更想给大家说说苏先生这个人。

我认识苏志刚先生很多年,听过他在一个公开场合演讲,他说他就是一个农民,看过他的简历,他确实就是番禺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卖猪肉、开酒楼,到做酒店,再到做了一个野生动物园,到今天,做出了一个中国著名民营企业,甚至可以跟国企的大旅游企业一块比,我觉得它是最优秀的企业,没有之一。

为什么?因为到今天为止,其它旅游企业大都是在靠经营房地产获取利润来补贴,或者说以发展旅游作为理由去要求政府配套更多得地产项目才能赚钱,长隆到现在为止,在几乎没有地产项目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以主题公园为主业的旅游集团了。所以,我说苏先生是一个既有职业追求又有社会关怀的人。

在这个价值不断重构和逐渐多元的社会,我依然选择相信,我们以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坚持的科学、理性、真理、正义、良知和奉献仍然会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而且会随着整个社会的理性回归,而被更多人所接受。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个体的追求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和更广的世界相连接,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和超越自己。

请记住:你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

“认识你的时代,带领你的时代。”我将老国学者钱穆先生的这两句话送给你们。

认识你的时代,请多读中外历史。入学的时候,我作为院长,建议你们一个月读一本课外书。四年能读多少?大家知道——是48本。

48本书真不多,今天大家吃饭的时候,如果你们要给我敬酒,告诉我说:“院长,我做到了,大学四年我读了48本书”,那我一定痛痛快快的跟你喝一杯!请你们多读中外历史,多读古今中外优秀学者的著作,少读手机中的短信,少读那些快餐式的知识(读完以后你以为你都懂了,实际收获甚少!)。

认识你的时代,请多思考,多观察,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玩物丧志。

带领你的时代,请记住你们是这个社会的精英。

在80年代,我毕业的时候老师说这个话,我们会真觉得自己是社会的精英;今天说这个,你们可能会不相信,但你们依然是!你们是精英,因为你们年轻,因为你们受到了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

带领你的时代,你们责无旁贷。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我们老师的心里,都是无比尊贵的。你们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任重而道远,但一定要有信心,从这里走出去,每一步成长的脚印,都将是你们的财富,都将是值得纪念的。

最后,感谢热情的家长们前来参加毕业典礼。祝贺家长们!你们培养的孩子马上就要步入社会了,他们已经成长,你们二十多年的辛勤付出已经得到了回报。

教授发言致辞 篇3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衷心祝贺同学们毕业。虽然我也毕业于清华,不过你们能把施一公称为院友,而我,只能称他为校友。

十天前,生命科学的饶毅教授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做毕业典礼演讲。我感谢王宏伟院长邀请经济学的我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毕业典礼讲话,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听到在清华比在北大更热烈的掌声。

更重要的是,他也让我可以来展现清华与北大的各自风格:饶毅的讲话,我很难超过他的诗意;我的讲话,只能志在胜出逻辑。不过,我的讲话长度一定会超过他讲的3分钟。

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而大学是探索真理的地方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经济学管理学是社会科学,两者都是科学,必然有共同性。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大学是探索真理的地方。

经管学院与生命学院,一个位于校园东南,一个位于校园西北,在清华园里面,都是有趣故事比较多的学院。我们两个学院都很年轻。在我入学进校时,清华园里不但没有这两个学院,甚至连经管系和生物系都没有。

如今,这两个学院都已桃李满天下。我和施一公教授先后在美国大学执教多年后回国。两个清华本科毕业生回到母校,分别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这在工科传统见长的清华,成为文科和理科建设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应该就是你们说的“C位出道”吧。

我们两个学院都锐意改革,遥相呼应,尤其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上,都成为学校的试点学院,在清华教育体制改革历史上留下痕迹。

我的生命科学知识十分有限,我念中学那时候,物理课叫做“工业基础”,化学课叫做“农业基础”,生物课叫做“生理卫生”。今年是我走进清华,成为1977级本科生的40周年。我当时读的是数学专业,没有上过一门生物学课。我现在的一点点生命科学知识是被饶毅教授科普的,所以如果讲错了,也是北大教授的问题。

我从他那里知道了,在19世纪,一个神父在修道院里种豌豆,成为了遗传学的开山鼻祖。在20世纪,一个博士生和一个博士后,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写了一篇不到1000个英文单词的论文,用的还是别人的实验数据,做出了生命科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最伟大的发现。

别小看这点科普,它对我在经管学院推动教育改革富有启迪。这个学期,我推动邀请了你们学院的杨扬老师,为经管学院本科一年级学生新开设“生命科学简史”课,深受同学欢迎。我去听过她的课。那次她讲免疫,不仅讲了从接种牛痘到发现青霉素的历史,还讲了疫苗引发的副作用,副作引起的疫苗抵制,抵制造成疾病的死灰复燃,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

在21世纪此类问题会越来越多,值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探讨。除这门课外,这学期经管学院还新开设了“物理学简史”课。三天后是经管学院的毕业典礼,我邀请了物理学家潘建伟教授做毕业典礼演讲。这些都是经管学院通识教育的重要范例。

学科融合是双向的。生命学院也有一些同学,到经管学院学习经济学或管理学本科第二学位,参加清华x-lab的创意创新创业活动。其中有的同学选择了经济、金融或管理作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但更多同学还是继续留在生命科学学科领域探索。

在这学期的“院长下午茶”第二学位专场上,我就遇到你们本科毕业生中的一位,他在学习经济学第二学位金融方向后,继续坚定地准备去美国攻读生命科学博士。所以,一公教授,对于两个学院之间的“竞争”,你不必太焦虑。

科学家批判性思维的基因是共同的

无论是什么学科,追求真理的学者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

批判性(critical)不是批判(criticism),批判性思维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有创造性的解答为结果。对这个结果又会提出新的疑问,导致新的发现。这就是科学探索的逻辑,而科学家的批判性思维,则是促成科学发现的基因。

在生命科学领域,你们都熟知,在沃森和克里克探索DNA结构的同时,比他们资深多的鮑林率先提出过DNA的三螺旋结构。可是,这两个年轻人敢于挑战权威,最终发现了双螺旋而非三螺旋才是DNA的真实结构。沃森在后来的自传中大赞他本科就读的芝加哥大学鼓励批判性思维的氛围对他的影响。

在经济学领域,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芝加哥大学的塞勒教授,他对传统经济学中人的理性假设提出疑问,并结合心理学研究了在“有限理性”条件下,人的行为如何系统地影响个人决策以及市场,获得了在传统假设下无法得出的结果。

他对人的理性假说的挑战,在经济学上是离经叛道的,以至于一些经济学家至今都无法接受。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科学发现的逻辑是共同的,科学家的批判性思维的基因也是共同的。

我们要善于提出疑问,并创造性地解答疑问

这些年来,经管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问经管学院本科毕业生们一个问题:四年中经管学院的哪门课对你们影响最大?我听到最多的回答是“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这门课是经管学院在九年前开始推动通识教育时开设的一门课,英文名称是“Critical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同学们把它简称为“CTMR”。

现在,CTMR成为了经管学院的一张名片,以至于经管学生会下意识地问:你对这个问题CTMR过了吗?在这门课上,同学们学习经典著作,辩论热点问题,从提出疑问到收集证据,从逻辑推理到考察其他可能的解释。

这个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与你们在实验室里的研究过程是一致的。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核磁共振成像)都是你们常用来做生命科学研究的物质检验工具,而CTMR则是经管学生用来探讨社会科学问题的思维检验工具。巧合的是,施一公教授每年在生命学院都开设“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这门课,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经管学院和生命学院有着共同的改革理念,也有着相通的改革实践。大学改革的追求,是为了成为一个伟大的大学。一个伟大的大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大学中的学者具有探索真理的基因。

这个基因,就是批判性思维,就是善于提出疑问,并创造性地解答疑问。正是这个基因,成就了大学的价值。所以,批判性思维,是学者的基因,是大学的价值。

基因和价值,生命科学和经济学,在我看来是如此连接的。这是我,一个在东西方的七所大学连续学习和工作40年的学长的感悟,一个经济学学者与生命科学毕业生的分享。

谢谢大家。

教授发言致辞 篇4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我提升了自己的地方,是让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我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

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北大也许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平庸。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教授发言致辞 篇5

龙应台这么说过: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已物换星移。在座的同学们,有的我曾经做过你们的班导,有的曾经上过我的宪法课,听过我的讲座。有的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有的过去与我从无交集,但从今天开始,你们知道了我、认识了我。几年前,我目迎你们跨进法学院之门,今天我将目睹你们光荣加冕,也许过几天后我将目送你们奔赴远方。真是岁月沧桑,百感交集。

人生犹如一场世界杯之旅,你们今天毕业相当于小组出线。对于长周期、高成本培养的法律人来说,我不知这样的比喻是否恰当?博士相当于取得小组头名、硕士相当于以第2名出线,学士相当于以第三名出线。尽管大学已一再扩张,尽管知识改变命运差不多沦为YY式的自娱,但你们相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跨进大学校门当然更谈不上著名法学院之门的同龄人来说,你们不是悲摧的世界杯看客,你们起码有创造奇迹、抒写精彩的愿景。

我的人生世界杯如此开始,我是幸运的六八式,出生在六十年代、学在八十年代。我有过饥寒的童年,经历过意识形态高企的少年,但毕竟享受了完整的学历教育,有了因为分配工作不担心就业而轻松自主的读书生活,经过氤氲理想主义氛围的岁月,伴随市场经济的成长而成长。而你们被培优剥夺了童年岁月、被考研考证抢走了读书时光;被就业的焦虑、拼爹拼娘的现实固化了思维,消磨了个性,但你们丰衣足食,见识广泛。

足球或者人生的世界杯当然不是都能闯进决赛、半决赛,甚至在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对垒时就淘汰,但这无碍我们享受过程的快乐。桑巴狂舞、异国情调、球迷狂呼、草坪奔跑甚至裁判误判,都是这过程美丽的一部分。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到了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却装饰了被人的梦。人生不可能永远是结果取向,否则那该有多么的乏味和无赖。

不是每一只队伍都能成为冠军,也不是每一位球员都能成为托起大力神杯,都能成为最佳运动员、最佳守门员、最佳射手,但我们依然充满向往,我们接受失败,但依然尊崇成功。法律人的世界杯与足球人的世界杯一样应当共享如下元素:尊重规则、服膺权威、团队合作、守护底线。

生逢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年代,又直面一个法治发展的关键时期。当你们这些年轻的法律人即将展开世界杯之旅时,你们面对艰难要敢于担当,你们要准备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你们要自由思考独立表达。你们要守护公平践行正义。你们面对危险可以沉默,但不要嘲笑那些勇敢而热情的人,不要习惯了黑暗就去为黑暗辩护。对强权我们也许不能正面对抗,但我们至少应该可以防守反击;对不当的利益诱惑我们要保证法律人的气节,永不越位;宁可卑微如尘土,也不要扭曲如蛆虫。法律人尽管是天生的保守派,但只要我们恪守法律的良知,那便能象曾经使用无锋战术的西班牙最终亦能夺得人生的世界杯。

中国足球的世界杯要从娃娃抓起,中国法律人的世界杯要从你们做起!

足球人,且踢且珍惜,法律人,且做且期待!

谢谢你们,祝福你们!

教授发言致辞 篇6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今天这样一个热烈、庄重、喜庆的开学典礼上,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燕园,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北大一直是中国最优秀学者成长的沃土,是莘莘学子心中的学术殿堂,是无数校友的精神家园。你们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勤奋,通过大考,来到北大,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我和我的同事们,要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你们“按部就班”地走到了今天,应当说非常幸运。要知道,我这一代人在我曾经历过的那个青年时代,没有你们的这份幸运,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青年人没有你们的这份幸运,所以,你们应当对你们得到的这份幸运格外珍惜。作为一名年龄比你们长,阅历也比你们更加丰富一些的人,今天,我想就“珍惜”给你们一些建议:

请珍惜当下

做好每天的事情,而不要给自己太多懈怠、拖延的理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人生真的就是一场马拉松,每一个到达终点的人,都是从第一步开始、从每一步积累的。

我希望你们能珍惜当下、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极致和卓越。养成这样的习惯,将会让你终身受益。

请珍惜他人

在大千世界里,在芸芸众生中,我们能走到一起,真的就是一种缘分。因此,要学会珍惜彼此:珍惜师生情;珍惜同学情;珍惜朋友情,不要把从别人,甚至你的父母那里得到的一切看做“理所当然”,而要心存感激,常思回报。

当然,这种珍惜是对真的、美的、善的情感的尊重和顾惜,是在无关重大是非原则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宽厚和宽容。而如果触了底线,绝对不要迁就和纵容。

请珍惜自己,特别是你的健康

不要因为年轻就肆意透支你的身体。

有一句格言说:“有两种东西丧失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价值——青春和健康”。但青春逝去,未见得活力不在、睿智不在、优雅不在;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犹在,年轻于你何用?财富于你何用?时间于你何用?

我特别赞同瑞士心理学家亚美路对健康的洞见:“健康是一种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你可以像“潇洒走一回”那首歌中唱到的那样“我用青春赌明天”,但同学们,千万不要“用健康赌明天”。我希望你们一定平衡好学习和锻炼身体的关系,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人。

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视它、压抑它、甚至掐灭它

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而不要人云亦云、心浮气躁;不要去跟别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足矣。当然,选择自己心之所属并坚守,有时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将会有更多的淡定和从容,更多的积淀和突破,更多的喜悦和快乐。

最后,请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40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上山下乡知青的时候,我绝对想不到,有一天自己能够进入大学读书,更别说攻读博士学位、出国学习、当上北京大学的教授。我常常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每个人以机会。

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让中国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任何一个美好的时代,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万千建设者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最好的珍惜,就是为这个时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今年7月份经济学院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致辞中引用一位战斗机飞行员的话:“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让所有在场的人热泪盈眶。这种摄人心魄的爱国主义宣言,也正是百余年来,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我们北大人的情怀!

最后,再次祝贺你们!欢迎你们!

教授发言致辞 篇7

清华经管学院20x届毕业班的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

下午好!

非常荣幸受钱颖一院长的邀请,来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向同学们表示祝贺!荣幸之余,我也诚惶诚恐,因为本人从事的是物理研究,并不懂经济管理,今天到底应该说些什么呢?后来我想,中国科大的很多毕业生,原本是物理、数学专业的,转行经济、金融后都很成功,这给了我不小的信心;而且,由于偶然的原因,我研究过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发现里面用到了类似分子布朗运动的Ito积分。当时我觉得这个模型很妙,大胆断言这一工作应该得诺贝尔奖,果不其然。既然自然科学与经济、金融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我又觉得自己的鉴赏力还不错,所以今天我大胆地来到这里,希望同大家交流和分享一下自己人生的感悟,谈一谈科学的价值。

说到科学的价值,我并不想介绍一些艰深的原理,告诉你某个定理、定律多么厉害。在我看来,科学的首要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在于它是赖以达到内心宁静的最可靠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内心宁静的最大敌人,其实就是恐惧和忧虑。人为什么会感到恐惧、忧虑?皆源于未知,找不到自己的归宿。所以人始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追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我仍然记得,一个晚上我母亲带我到邻村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回来的路上,天特别黑。我很害怕,因为传说这条路上有鬼,会出来抓人。我母亲就给我讲,不用害怕,人死了会重新去投胎,哪怕万一被鬼给抓了,也没什么关系。我当时感到特别安慰,哦,原来是这样子,人是可以永生的!

其实,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对于宇宙起源、人类归宿等大问题,我们只能在宗教的范畴来解决。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希望搞清楚,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广泛的喜爱和接受,尤其在西方;我专门去读了《圣经》,并没有真正搞明白。后来,偶然看了一本书,美国作家房龙写的《圣经的故事》,我开始明白了。当时的社会分“奴隶”、“平民”和“贵族”等几个阶层,奴隶就是奴隶,平民就是平民,贵族就是贵族。于是,奴隶就以为因为自己是奴隶,永远不如贵族,被欺压是命中注定的。可是,《圣经》却告诉你:其实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贫贱富贵,黑人白人,我们都是兄弟,都是上帝的子民,宇宙万物和人类都是由上帝创造的!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孤零零的,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有上帝在关怀着我们;而且,因为信奉上帝,人死后还可以进入天堂,你心里就会感到特别的平和安宁。正因为此,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深深地信仰宗教。但在他12岁那年,他的这种信仰突然中止了,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他很快明白《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上个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终于从现实上而不仅仅是从精神上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在大概一百几十亿年前,由于量子涨落,一个“奇点”发生了爆炸,“炸”出了时间、空间和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最初宇宙中只有氢和氦两种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第一代恒星。恒星在核聚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碳、氧、铁等各种更重的元素;当核聚变的原料耗尽后,恒星由于抵抗不了引力而坍塌,发生剧烈的爆炸,这一过程中形成了重金属元素。有这些重元素才有了能够形成行星和生命的物质,最终在大约45亿年前形成了地球,又通过亿万年的进化才有了我们人类。所以在座诸位身上的每一个原子,都是来源于许多亿年前某颗恒星的爆炸。那么,大家是否觉得,宇宙演化出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已是殊为不易,而芸芸众生之中大家又能相遇,该是多么大的缘分!所以,爱护这个世界,珍惜你身边的人和事,这也是科学能够告诉我们的。

我们现在可以体会到,在宇宙面前,人类确实是非常的渺小;但人类又是伟大的,以人类脆弱的个体,居然还可以仰望星空,去窥探宇宙的奥秘。有人认为,科学的价值体现在现实世界,它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但对于精神的启示,就不如宗教了。但是我觉得并非如此。面对浩瀚的宇宙,人们自当心存敬畏;但人类又并非仅仅只能敬畏。在自然界的规律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你地位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寡而改变;而自然界的规律更是可以被理解和掌握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正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标志。这种自豪感,是宗教所不能给予的。所以,爱因斯坦在放弃了宗教的天堂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天堂”,他说:“在我们身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永恒的谜。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通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那样舒坦和诱人,但它已经证明是可以信赖的。”

同样,大家终于能够明白,科学已经使人类登上了万物之灵的顶峰,所以人降生在这个世上,总要做点什么,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但又不能强求,自然的规律无法改变,再怎么强求,人类对于自然界而言仍然是渺小的。其实回想起来,我自己一路走来,确实是有意无意地在践行这样的原则。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父母的感情非常融洽。我至今仍然记得,一个夏天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旁,父亲给我释讲《聊斋》的故事,母亲在一旁倾听,一幅温馨的场景。在这种温馨的环境下,父母对我的要求也很宽容。我喜欢放学后把作业带到山上去写,父母也不会把我抓回家去。高中毕业后考大学,我记得当时有过犹豫,本来我是可以保送到一所著名大学学习经济管理的——我曾有机会成为大家的同行,当然这样的话就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被钱院长邀请来到这里了——但我又非常喜欢物理,在跟我父母亲散步的时候我说,我想报考物理专业,又怕学物理养不活家人。我父母说,没关系,我们都有退休工资,按照你自己的兴趣来就可以了。所以那时候我忽然发现,排除了功利的想法,抉择其实很简单,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好。

后来我到欧洲留学,接着又继续在欧洲搞合作研究。有一年春天,我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实验做完了,本该尽快赶到德国海德堡去筹建自己的实验室,可我很留恋在多瑙河边采摘荠菜的那一份惬意,担心到海德堡就再也采不了荠菜了,于是就在维也纳多待了一段时间。结果,在海德堡的实验计划被延后了,后续的一个重要实验被别人先做了出来。当时,我感到有些懊恼,尤其是后来我发现在海德堡的内卡河边其实也有荠菜。但是,我很快就释然了:工作是做不完的,这个实验未能如愿,下个实验再努力就是了,没有必要给自己施加那么大压力,相对悠闲一点,回到实验室的效率反而会更高。我非常喜欢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科学研究其实正是如此,你费了大把力气,可能什么也发现不了;有的猜想可能一辈子都验证不了;也有可能像我刚刚讲的那样,努力了半天,结果被别人捷足先登了,但是探索和努力的过程本身,已经是科学带来的最大乐趣.

我想说的是,从容不迫的环境,其实是更加重要的。现在中国的学生,真的很辛苦,但是辛苦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应该把求知变成了解难题、考高分,上好学校也不应该仅仅为了以后能够找一个好工作。这种外在的、功利的氛围,会让青少年变得越来越现实,难以静下心去钻研。

有一次,我到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个大峡谷去旅行,在当地乡村碰到一位80多岁、坐轮椅的老太太。她了解到我是从事量子隐形传态研究的时候,脱口而出:“我知道你的研究工作,我读过你们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我尽力了,但是没看懂。”一个坐轮椅的老太太,可能生活都无法自理,但仍然保持着对科学的兴趣,这样一种文化氛围真是滋生大师、滋生深层次发现的极好土壤。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科学或教育的价值,其实早在将近120x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已经告诉我们了。他说,为什么要上大学?他认为,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那么我们现在来看,其实科学正是达到不惑、不忧、不惧的最好方法。

以上我讲的是科学对于个人的价值。接下来,我想谈一谈科学对于社会的价值。大家也许会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就知道的。但我想说的是,科学对于社会的价值,可能更重要地是在观念的变革上。

大家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始于近代,大约是在16世纪。那么近代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为什么发展这么缓慢呢?虽然这涉及到多个因素,但观念的束缚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原因:面对自然界不敢甚至不愿去探究其背后的根源,反而认为一切都是上天的意志。近代以来的科学发现逐渐改变了这一切,尤其是1687年牛顿发表了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将一切力学规律都统一为一个简单的公式F=ma,再结合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忽然发现,原来神圣星辰的运行,居然都是可以计算的!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直接导致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变革,而英国在这次变革中成为了世界的头号强国。

后来到了19世纪,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效应等的基础上,麦克斯维尔在1864年建立了电动力学,将一切光、电、磁的现象都统一为一个方程组。至此,人们能够亲身体会到的绝大多数现象都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科学终于战胜了迷信,而随之而来的,是以电力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变革,德国和美国在这次变革中相继成为世界强国。

那么,经典物理学已经如此的成功了,是不是一切问题都可以解释了呢?其实经典物理学自身就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哲学困境,只要学习了高中物理就可以想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思考过。牛顿力学告诉我们,只要确定了粒子的初始状态,按照力学的方程一算,所有粒子未来的运动状态原则上都是可以精确预言的。那么,构成世界甚至人类本身的原子、分子,它们在未来的运动状态,是否也是早已预知的呢?一切事件,包括今天的典礼,都是在宇宙大爆炸时就已经确定好的吗?这种观念上的冲击显然是巨大的:原来就算科学已经如此发达,人们努力了半天,结果还是回到宿命论。所以当时就有几位科学家自杀了,说我不相信宿命,我今天就要自己决定一下命运。当然,后来的科学发现表明,其实他们完全没必要自杀,人一定拥有主观能动性,如同霍金所说:即使是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人,在过马路时也会左右看,以免被车撞到。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机械决定论?这还要归功于量子力学。在日常生活中,一只猫要么是“活”,要么是“死”,只能是这两种状态之一。而在在量子力学所描述的微观世界里,这只猫不仅可以处于“活”或“死”两种状态之一,还可以同时处于“活”和“死”的叠加状态。量子叠加告诉我们,一只猫到底是“活”还是“死”原理上无法预先得知,而是依赖于通过何种方式去观察它。更确切地说,量子客体的状态会被测量所影响,因此量子力学立即带来了一种革命性的观念:观测者的行为可以影响体系的演化!这种更加积极的观念,终于使人们意识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完全不同于经典物体,人们大可不必纠结于是否是决定论了;而对像电子这样的微观粒子规律的深入认识,最终催生了现代信息技术,导致了第三次产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抓住了机会成为了工业强国。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三次产业变革,我们国家都没有占到先机。我1996年在中国科大理论物理专业硕士毕业,在系统地学习了量子力学的理论之后,非常希望能够在实验上加以验证。但在当时,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基础比较薄弱,尤其在实验条件上相比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所以我选择了出国留学。

我在德国工作时,我家楼下有个卖菜的铺子,大概只有二十几个平米。平时,我们买菜做饭都很方便,但是有一天忽然发现那个店铺关了门,告示上写着店主去旅游度假三周。在中国,我们印象中的菜农,应该是过着每天劳碌奔波的辛苦生活,但就是这样一个很普通的德国菜农,他每年却可以两次雷打不动去度假,我觉得这就是因为,在德国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真正地惠及大众了。所以我就想着,一定要把科学技术搞好,有一天能让我们国家的所有劳动者,也过上这样的生活。

很幸运,我回国开展工作时,正赶上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工作的推进,国家对量子信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有较大强度的支持;我们也不负所托,终于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了国际领先。最近大家也一定很关注,美国在限制对我国的芯片出口,影响很大。回过头来看我们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做到领先,是因为在整个领域起步的阶段、暂时还看不到实用价值的阶段,我们就赶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一步步积累下来,到今天量子通信已经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如果别人再想要限制我们,就很难了。

但是,我们也决不可以一直乐观下去。美国作为当今最发达的科技强国,有一套非常完备的促进创新的体制,尤其是经济金融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就拿我们这个领域来说,企业的参与程度其实也非常高。像谷歌、IBM、微软、Intel这些巨头,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量子计算研发。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实现还比较遥远,我估计也许需要20到30年。这样一来,我国的金融界和企业界对量子计算的热情,就大不如美国。我国现在的形势其实是很严峻的,因为在西方,资本一旦介入前沿研究,对创新活力的释放要远远超过我们这样主要依靠国家经费支持的模式。几年前,我打算将一位在美国留学的校友引进回来,开展超导量子计算的研发。本来一切都谈妥了,到了最后时刻他接到了谷歌的录用通知,年薪是我们能为他提供薪水的近7倍。所以在这里我特别呼吁,在座的诸位,今后都有可能成为国家经济金融领域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抑或是成功的商界精英;虽然大家并不直接从事科学研究,但通过经济金融的手段对科学进行支持,特别是对基础科学,于国于民都将是长期的福祉。

最后,我愿意引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普顿的一句话:“科学赐予人类的最大礼物,是相信真理的力量。”大家之中,有的即将走出校园,面对更加精彩也更加复杂的社会,也有的将继续深造。愿这种力量能为大家带来乐观的心态、坚持的毅力,还有敏锐的眼光。再次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学业,迈向更加宽广的天地!

教授发言致辞 篇8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你们毕业了!这是一个收获成功、分享喜悦的时刻。在你们带着光荣与梦想离开校园之际,我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毕业生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期盼!

人一生中,大学时代无疑是最美好的片段。多年以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将成为你记忆中最熟悉的场景。这是因为,大学已经改变了你的一生,这种改变可以是以知识、技能的赋予而外在显现的,更重要的是以精神、文化的传承而潜移默化的。前者留在你们的成绩单上,后者流淌在你们的血脉中。或许,大学教育并不能改变你们物质上的生存状态,但在理念和精神上,在应对一切问题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上,我相信你们一定己经学有初成。

在我心目中,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棵大树,师生之间同气连枝。多年前的9月,你们走进校园恰如满树灿烂的花儿;而此时此刻,这棵大树已是累累果实挂满枝头。大树知道果实终究会离自已远去,这并不值得感伤,因为果实里包含的种子意味看开枝散叶,意味看传承创新。你们,毕业生,是广东金融学院新的生命,因为唯有你们,携带着广金基因,经独立成长而成参天巨木,绵延汇聚而成一片森林。

话虽如此,但终究舍不得你们。作为教员,我视你们为值得永远教导的学生;作为师长,我视你们为值得永远呵护的孩子。但是终于,我不得不说,未来的路要靠你们自已走了二在放手之际,为师之本能驱使我不得不再度叮嘱。

一请存圣贤立德之心。各位或许会说,我们离圣贤很远,如此高深的命题我们把握不了;岂不知《孟子》有云:“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以两个历史典故加以说明一一思想家阳明先生王守仁曾贬谪于万山丛中、蛇虫遍地的贵州龙场驿,于极端困顿穷苦之际豁然开朗:纵孔孟复生,能比自已更乐观更有效地应对此一清此景吗?故我与圣贤无二。经此一悟,王阳明在学问上以心学开明清一代学术风气,在工作上治经济、定叛乱成为国家柱石,是中国两千年以来罕见的实现“内圣外王”之奇才。另一个例子,明朝大学者罗近溪被学生问到贩夫走卒是否也可以是尧舜,恰好一个小憧奉茶入室,其回答是,小童端茶,目不斜视、不泼不洒,即使孔子端茶也不过如此。上述一个高大上、一个极平凡的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存圣贤之心不是遥不可及、不接地气的口号,止于至善,即是圣贤。一方面,自己能不能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清况下做到尽善尽美;另一方面,能不能在一切清况下,瞪大眼睛发现、尊重并学习别人的长处。“性由天生,德以已成”。尽管各位的天性各有不同,假如你们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到.凡事尽善而为,不轻视自已;遇人择善而习,不小看别人,则必有所成。这是为人之道。

二请用知行合一之法。你们大学毕业了,一种可以理解的迫切心情是施展自已的满腹才学;而一个即将面临的困惑是很可能所学并无所用。这就需要知行合一之法。很多人把知行合一当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实远非如此简单:理论会落后或超前于实践。王阳明的《传习录》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当你们走上工作岗位,会发现很多事做不来,只是未知;或者很多事自已很有把握做好,结果差强人意,仍然是未知。怎么办?唯有学而知之,融会贯通。大学只是交给你们一套学习的方法论,请你们把不断学习当作自已的基本素养,日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一日千里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的知识创新面前,才能拥有胸中自有百万兵的底气。这是做事之道。

三请养舍我其谁之气。人才是国家根本,青年是民族未来,儿女是家庭希望。你们是我们中国的人才,也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文凭是你们作为人才的背书,但这仅仅是背书,其作用是告诉别人你具备了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不过象一台有一定容量、已经预装了操作系统的硬盘而已。此时还缺了一项一一以价值观为内在核心,以勇气和韧性为外在表现的软件二这需要你们自己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为自已背书,谁也替代不了。就国家和民族而言,你们是甲午年毕业的大学生,不言而喻,120年前的甲午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随看全球化和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国家间的竟争进入无硝烟时代,经济竟争进入脑力时代。这需要依靠你们。就家庭而言,你们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和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这仍然需要依靠你们二作为财经类大学毕业生,你们作为一个整体势必奋斗于中国经济的最前沿,作为每一个个体又将面临日益严酷的人力资源竟争,其闯难免会有得意和失意。此时,请相信自已,能以一介布衣之身贡献于国家和民族之伟大复兴;也请相信自已,能以一已专业之长担当起作为子女乃至未来成为父母的家庭责任。舍我其谁呢?故《孟子》有云:“吾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正气,无非指家国一体、既恢弘大气且婉约柔致的赤子情怀。这是安身立命之道。

时光静好,似水流年。人生际遇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心手相连。需要告诉大家的是,今天是我最后一次作毕业典礼致辞,是我作为广东金融学院院长给同学们上的最后一课。临别之际,此情依依。

让我们一起衷心祝福我们的大学:

云山苍苍,珠水泱泱,广金之风,山高水长。

谢谢大家!

教授发言致辞 篇9

各位同学,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接受学院指派的这个艰巨的任务,代表老师们和大家交流一下此刻的心情。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毕业典礼是一场通过仪式。代表着你们从人生的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通过仪式上照例会有一些象征磨难的符号帮大家忆苦思甜,教师代表讲话应该就属于这个种性质文化表演。为了减少你们的痛苦,我会尽量快一点。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教师这个职业,从秋季开学为起点,以夏季毕业时为终点,周而复始。刚送走你们,马上就要开始招收明年的学生,9月迎来新的学生——你们中的不少人并没有真正离开,过两个多月又会在开学典礼上再见。对于教师来说,迎来送往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心里很难再有什么波澜。不过当看到毕业生们穿着学位服在校园各个角落、带着灿烂的笑容精益求精地寻找一个完美的拍摄角度时,总让我们也能分享到青春的气息——即使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依然乐观开朗,充满希望。

尽管不是我的风格,照惯例,作为曾经的老师在这个场合总还要装作不放心的样子谈点嘱托和希望。

一百多年前,无视周围人的劝告,独自去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梭罗写道:“我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差不多三十年,从我的长者那里,我还没有听到过一点有价值的忠言,或者哪怕是诚挚的忠言。……这里是生活,生活的大部分是我没有尝试过的实验;他们尝试过了,但对我来说却毫无用处。如果我有任何我认为有价值的经历,我敢断定,我的导师们从来不曾谈及。”

这段话我经常拿来警示自己。因此,我在这里不打算再谈专业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这些教师该说的话,在课堂上已经说得够多了。过去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多数是要从事新闻工作的,但是今天整个信息环境和传媒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闻学院的毕业生里,不从事新闻生产的人,甚至主要工作是防止记者“捣乱”的人已经超过了当记者的人。与此同时,新闻工作本身也在发生革命,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正面临挑战。你们正在经历的是前人未曾经历过的传播环境。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个教师还能够给你们什么建议呢?

梭罗在刚才那段话里提到了一个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最可贵的精神——独立思考。教师的产品有两个:只有几个人会看的论文和活蹦乱跳的学生。我常常在思考:学生究竟从我的课堂学到了什么?当然布置的文献自然是最终也没有看完。那些人名和理论恐怕课程结束后也被忘光了。

然而如果你真正认真阅读这些研究,相信你能够体会什么是不畏权威,成一家之言。如果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大家能够潜移默化建立起独立思考的习惯,那我们就交出了一个合格的“产品”。不过,这个产品还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等于拥有运用这种能力的勇气,在这样一个并不理想的大环境下,个人常常势单力薄。希望你们在丧失勇气时,能想到大学课堂上得到的这些经验。多读好书,勤于思考,从大处着眼,超越局部得失,敢于尝试,另辟蹊径。我想这也许是大学能够给你留下的最好的纪念品,也是你和大学精神保持联系的最佳途径。

希望你们走出校园后依然如此。去年有个报纸的评论员点评了中国各大高校新闻系毕业生的气质,引起不少争议,也给他的自媒体带来了可观的点击量。他给人大新闻学院学生的评语还算客气:“专业、深刻、严谨而无趣”。前面三个词大家笑纳了,“无趣”估计很多人难以接受。最近这位新闻人在新的“妄议”中对“无趣”做了补充说明,说“严谨而无趣”是一个好品质,它是轻佻浮躁的反义词。如果他对人大新闻的同学们多一点了解,相信他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我看到的是人大新闻学院学生的兴趣太多,有的甚至耽误了学业。尽管作为老师我们的职责是告诫学生以学业为重,不过大部分老师内心是欣赏这种学生的。荷兰学者赫伊津哈说,人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人类大部分创造都是游戏精神的产物。游戏中的人摆脱了世俗的功利目的,追求自我实现,这种心态在今天是稀缺品。如今的世界为个人的游戏与趣味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就像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给自己的兴趣留出时间,玩出水平,甚至把它作为你的事业。可以严谨,但永远不要无趣。

今天新闻学院的人才培养已经日益多元,仅仅强调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已经不能涵盖所有就业去向的要求,但是从新闻学院走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是正义感,这就是涂光晋老师在今年的“最后一课”里说的:“今后无论你身处何方,身居何职,要做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正义感不仅是对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不正义事件的愤怒,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身边的不正义有所行动,包括敢于对插队的人说一声“请排队”。

说是离开,其实不少同学并未走远。走出校门的同学,希望你们经常回来看看。这里有中国最好的新闻传播教育资源,欢迎你们回来继续深造,总结你们的实践经验与思考;如果你们的钱多到花不完,欢迎回来捐给你的师弟师妹;如果没有继续求学的打算也没有花不完的钱,也可以回来参加读书会,参加学院为大家安排的同学聚会,找老师聊聊天,我可以请你喝咖啡,中午还有北区三层教师餐厅的自助餐。总之,人大新闻学院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我可能说得太多了。今天是你们的日子,经过这个仪式,你们就正式毕业。从这里出去,你们的身份就变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我代表教师向你们表示祝贺!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教授发言致辞 篇10

x届的同学们:

今天是你们喜庆的日子,是你们的x礼,是你们人生的一个新的开端。你们将披戴上一副庄重的桂冠和礼袍,那表示你们成为了“学士”。在中国传统的语言中,成为“士”,那就是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身份。“学以居位曰士”,“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士有各种,而“学士”,就是以学问和才智获得“士”的资格,受人尊重的人。所以,我衷心地祝贺你们,祝贺你们十几年求学终成正果!昨天,我儿子通过博士答辩,完成学业,也与你们一样,在这个毕业季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我对他的担忧与期望,也就是对你们的担忧与期望。我是他的父亲,也是你们的丛大大。

你们今天毕业走出校门,明天就是社会大学的开学典礼。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毕业与开学,但是,只有这次毕业与开学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与今后的漫长旅程相比,你以前的学习生活只是学步而已;与即将开场的人生大戏相比,此前的学习生活只是序幕而已。你们即将进入的这个社会,是一个丰富而精彩的人生舞台,你们将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价值,享受你们的人生。但同时,它也是一个险恶的江湖,污浊的泥潭。这江湖深不可测,远非你们所能想像。你从此闯荡江湖,就像你当初学步一样。这江湖重新塑造你们的力量,你们可能还没有足够的估计。你如今要义无返顾地闯进去了,却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这些天,怀着几分激动几分惆怅的你们,都在憧憬着自己灿烂的未来,美好的人生。你们听到的,都是美好的祝福和高调的期待与嘱托。但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作为你们的丛大大,我却怀着几分忐忑,只能讲些适合大多数同学的低调的临别赠言。先秦时代有一个思想家杨朱,有感于人生歧路重重,歧路之中还有歧路,人很容易迷失,于是放声大哭。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也曾面对歧路,大哭而返。

人生多歧路,这是人的宿命。如果严肃对待人生,不得不一次次面对歧路面前的困惑与焦虑。人生就是无数的选择。从人生终极目标的选择,大的发展方向的规划,直到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选择、迈出每一步的选择。你的选择构成你的一生。正确的一生,还是错误的一生。以往,家长、社会、学校几乎为你规划了一切。从今以后,你要独立选择你的生活道路。人生之路只能一个人走下来,没有依傍,没有导师。哪怕你一直在随大流,那也是你的选择。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在80年代的中国风行一时,如今很少有人关注他了。但他有一句话还是需要提起的,“人是自我选择的”。人选择成为自己所是的,并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全部责任。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就在于你与众不同。所以,每个人首要的选择,是应该成为你自己。

不要别人做梦你也跟着做梦,被别人忽悠着做梦,做与别人同样的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要选择成为你自己,意味着不断地超越自己。你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拷问自己,为自己树立至高的标准,追求最高的境界。

在这个毕业季,同学们听到最多的祝愿就是成功、幸福,但没有正确的价值准则,成功就可能是一剂毒药;而幸福如果抽空了公共意蕴,就不应该是政管人的追求。因为我们政管人属公,我们是天生的社会政治动物。我们的人生与这个社会的命运息息相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你们这代人有过一个安宁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但你们的未来可能面对着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你们如果关注社会动态,就能看到天边在积聚着乌云,就能听到乌云中酝酿的风暴。敏锐的人都能看到,风云变幻,暗潮涌动,前途莫测。

最近北大一位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致词时向同学们提出几个严肃的问题:本拉登到底是恐怖主义分子,还是神圣的殉道者?金日成究竟是流氓还是政治家?斯诺登究竟是叛国者还是人权卫士?人们都知道这位教授的答案。你们该如何回答这几个问题呢?在我看来,如果在第三个问题上有所困惑尚可原谅,但前两个问题竟然还是问题,这本身就是令人担忧的大问题。面对可能到来的社会大变局,你将如何选择?当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你是不是一个明白人?龙应台女士在《大江大海——1949》里,记录了无数人在那一刻的选择:走还是不走?走,是一辈子;不走,也是一辈子。无数人的悲剧就从那一刻所做出的选择开始。

国家走了一段弯路,对你来说,就是毁了一生。面对一些小人物被命运所裹挟的无奈处境,龙应台感慨地说:“一滴水,怎么会知道洪流的方向呢?”但我想,你们是政法大学的毕业生,是政管院毕业的学士,你们应该比普通人更有能力识别洪流的走向。人们感叹,一片漂零的树叶,无法阻挡汹涌而来的大潮。但即使是一片树叶,你是否有过挣扎?你向哪个方向挣扎?如果中国再来一次义和团或红卫兵运动,如果重庆模式成为中国模式,你们能不能清醒地说不?如何你没有这个见识或勇气,能不能至少做个无害的逍遥派?

面对滚滚而来的浊流,如果你不能总是抗争,你是否可以选择偶尔抗争;如果你不敢积极的抗争,你还可以选择消极地抗争;如果你不能勇敢地表达,你可以选择含蓄地表达; 如果你也不敢含蓄地表达,你可以选择沉默。如果你没有选择沉默而是选择了配合,但你还可以把调门放低一些。在你主动的或被迫地干着坏事时,能不能内心里还残留一点不安和负罪感?这一点儿不安或负罪感,仍是人性未泯的标记。即使你不去抗争,但对其他抗争者,要怀着几分敬重,即使没有这份敬重,也不要在背后放冷箭,使绊子,助纣为虐。我希望,你们在大潮袭来时,选择站在理性一边,文明一边,选择站在人民一边。

当你们走出校园的时候,你们面对着一个特殊的社会。这个社会,已经是一个高效率的大染缸。当年,墨子看见人家染布,白的进去,五颜六色的出来。他哭了。你们应该理解,我们今天看着尚有几分天真纯洁的你们,走进这个大染缸时的心情。告别母校,意味着告别了纯净的生活,投入滚滚红尘,滔滔江湖。以后你们一次次受伤时,会念起母校,不管在这里经历过多少不快,这已经算是一方净土。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环境,你能不能做到举世皆醉,惟我独醒;举世混浊,惟我独清?我对此不抱多大希望,我自己也做不到。如果坚持那样的处世准则,也只好随着屈原投入汩罗江。但佛教的一个处世原则却可以给我们一些指引:那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既有随缘,也有不变。不变是原则,随缘是通融。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人能够实践的准则。

有一句据说是哲学家黑格尔的话在中国广为流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成为人们犬儒主义处世哲学的圭臬,成为自己懦弱性格或投机行为的挡剪牌。其实黑格尔虽然谨小慎微,但还不至于这样猥琐。黑格尔的意思是说:现实的不等于现存的,在现存的事务中,只有符合理性的部分才是现实的。虽然这仍然有为现实辩护与妥协的倾向,但它毕竟还是有底线的,即,只接受现实中符合客观理性的内容。

即使你必然受到污染,甚至不得不有所堕落,你是部分地堕落还是整体地堕落?尽情地堕落还是在抗拒中堕落?不情愿地堕落还是享受着堕落?

有人说,我不可能堕落,你先不要这样说,人都是在浑然不觉中堕落的。据我的观察,当一个学生负疚地对你说,老师,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犯罪,这是毕业不到5年的学生;待他毕业十年以后,当你跟他说,小子,你现在每天干的事就是犯罪,他会表现出反感甚至愤怒,骂你老迂腐。毕业十年以后再见到你们的时候,我不希望你们挺着大腹便便的身躯,挂着一副被酒色沤得浮肿的面庞,张口即出的是权力拜物教与金钱拜物教的信条。在个人生活领域,我希望你们选择健康向上的人生,选择做一个有良知的文明人。

当然,坦率地告诉你们冷酷的现实,并不是让你们应该选择消极和放弃。人们常说,我们虽然长着黑色眼睛,却用它寻找光明。没有光明和希望,那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绝望的人生。我们需要在出世的精神境界与入世的生存智慧间达成一个平衡。我们需要了解人性的全部缺陷,同时也要努力发现人性的崇高;尽管这个现实的世界多有黑暗,但我们敞开精神世界迎接阳光;虽然我们能够直面人生的暗淡,但仍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激情与向往;这个社会经常令人沮丧,但我们不该放弃希望;虽然自知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的努力依然顽强!

你内心的一片净土只属于你,只要你守护着它,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进入。曾有一位西方人面对放弃的忠告时说,我不是要改变世界,我只是不想改变自己。也就是说,“你不能决定明天的太阳几点升起,但你能决定几点钟起床。”同学们,在向你们告别的时候,作为老师,我对你们有十分的感激,也有几分的不安。我们是在“西方文明通论”的课堂上相识相处的。这门课是面向全校同学的,但政管院的同学给了我特别的理解、关爱和支持,我也把你们当作我的嫡系。但是,我的学术水平还不能满足你们求知的渴望,四年中对你们或有忽视,或未尽职,没有满足同学们要我参加一些课外活动的要求,更没有与同学们经常在校园小聚畅谈,爬山游泳,登野长城,赏蟒山红叶。望着你们,不免有一种愧疚袭上心头。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你们的离开,留给我的,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同学们,你们就要远走高飞了。今天,我们注视着你们离开的背影,而追随着你们脚步的,是我们永久的牵挂!不论你们是聪明乖巧,还是鲁钝耿直,不论你们是否高富帅和白富美,你们都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关注你们的成功,关注你们的幸福,更关注你们是否走在正路上。

愿上苍眷顾你们!再见了,同学们!

教授发言致辞 篇1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每年的毕业季,我们的心情就像这六月的天气,有欣喜、有牵挂、也有感伤和不舍。既为我们的学子羽翼已经丰满即将飞向蓝天而高兴,又不忍看到大家离开母校、离开你们熟悉的这片土地。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最由衷的祝贺,祝贺你们,毕业了!

四年前你们来到这里,作为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第一批学生,你们既享有“先驱者”的荣耀,又肩负“创业者”的艰辛。记得当时也是在这里我们初次见面,我向大家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你们传承南大精神、移植校园文化、学会主动学习。今天,我要欣慰地告诉大家,你们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四年来,你们见证了母校的变化,确立了个人的发展方向,做好了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的准备;四年来,你们承受了新校区发展初期的种.种困难和不便,与仙林校区同甘共苦、和衷共济,给予了母校信任、包容和支持;四年来,你们刻苦钻研,安心学习,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里,留下了孜孜不倦、不断求索的身影;四年来,你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生活,成为改革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四年来,你们创造出了独特而又多元的校园文化,《蒋公的面子》、校庆纪念学分报告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社团学子的“百团大战”,尤其是在小百合校长信箱上关于“蓝鲸大学”、“南哪儿大学”的讨论,让我感受到你们独特的青春激情和真挚的爱校情感。谢谢你们,陪伴母校度过了一段特殊的发展时期。

临近毕业我一直在思考,本届毕业生留给母校的最让人难忘的特点是什么?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是“善良”。善是古今中外的永恒话题,无数前辈先贤为之弘扬宣传。她是人类文化的精髓,使我们从蒙昧无知走向文明智慧;她是人类独特的标志,使我们从物竞天择中成为万物之灵;她是人类生存的法则,使我们从善待生命、善待自然中获得永生。华夏5020__年的灿烂文明,更孕育了善的启迪:“人之初,性本善”,是一种人性评定,中华民族求真向善的光辉历史从这里诞生,并不断积淀拓展;“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是一种行为规范,中华民族与善同居的文明进程从这里开启,并不断创造辉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一种道德品质,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独特魅力从这里彰显,并不断发扬光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则是一种文化使命,中国现代大学的人文底蕴和泱泱之风从这里找到源头,并不断传承弘扬。

在我的眼里,四年来在各位同学身上集中表现了“善”的光辉。你们在小百合上为新校区发展建言献策,小至停车位、休息椅,大到节约能源、校区规划,这是对母校的善;每年教师节,你们将鲜花送给老师,始终感念师恩,回馈关怀,这是对师长的善;同学有危重病情,你们自发捐款,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雨露课堂”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帮扶,这是对同学的善;你们为宿管员大叔开欢送会,对“馒头哥”真诚感激,在网上赞扬“东哥”、“红姐”,这是对工友的善;你们在面对南海争端和钓鱼(yu)岛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理性态度,是对祖国的善;你们顶着烈日深入农村、厂矿进行社会实践,踊跃报名亚运会、亚青会担任志愿者,这是对社会的善;平时,你们坚持不懈地前往聋哑人学校、自闭症儿童中心开展助人活动,雅安地震后,你们第一时间排起募捐长龙,这是对人民的善;你们爱护花草树木,精心呵护校园里的流浪动物,这是对自然的善。你们展现出来的理解包容、感恩奉献、责任担当的品质和情怀,都是对“善”的最好诠释。

回顾南京大学11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实“善”的精神一直植根于南京大学的文化基因和道德传统中,一直流淌在我们每一个南大人的血液中。

——这种精神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科学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奋斗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奉献精神。

——这些精神就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南大精神!

我们看到,无论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声援,还是“五二〇”爱国运动的肇始发端,无论是问鼎中国最高科学桂冠,还是真理标准讨论的第一声呐喊,无论是璨若星空的科学巨擘、文坛俊彦,还是默默无闻、扎根基层的业务骨干,他们对“善”的追求和坚守始终不变。1970年毕业于气象系的王同歌校友,32年如一日,扎根在苏北燕尾港一个条件极其艰苦的海边气象小站,风雨无阻地预报海上天气状况,被当地的渔民称为“保护神”。1981年毕业于物理系的刘茹校友,投笔从戎,连续28年扎根部队基层,面对外界物质诱惑依然坚守内心的精神高地,了多项军队装备保障重大技术难题,成为全军的巾帼英雄。上个月,百合十大的一篇帖子:“一个贫困生的成长经历”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我们的同学面对困境,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反而心存感激、充满梦想,这不正是“善”在一代又一代南大人身上的传承吗?

同学们,“善”的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在我们所有南大人的内心深处,在你们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即将从南大学子变成南大校友的时刻,我还想像四年前那样给同学们提三点期望。

第一,期望你们“立善志,坚定信念”。“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善良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若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将会成为我们内心强大、不断前行的精神食粮。迈出校门的你们,即将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此时更要坚定自己的内心信念,不迷失、不盲从、不懈怠、不焦躁,朝着自己的志向,勤勉奋斗。“立善志者得善果”。今天在心中立下的善志,必定能收获美好的未来。

第二,期望你们“兴善业,顶天立地”。今天的毕业生要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要矢志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我们南大人就应当成为各行各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南大人身上的“善”不仅是善良,还应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无论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茅庐,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当村官,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奉献社会都是南大人永恒不变的承诺和誓言。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你们,肩负着百年南大的深情重托,更背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使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愿你们以青春的激情投身各行各业,勇担社会责任,匡正社会秩序,不辱历史使命,做实实在在的善事,兴轰轰烈烈的善业。

第三,期望你们“求善德,一生平安”。立德,自古为“三不朽”之首。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曾饱含深情地回忆母亲对他追求善良、培养同情心的谆谆教诲,在他看来,正是善良的品德,帮助他铸就了事业的丰碑。道德境界的提升是人类永不休止的追求。我希望你们铭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秉承“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传统,不断提升意志品质,完善人格修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熔炉中,做到:不为世俗所累,不为功名牵绊,追求生命本真、坚守道德底线、守望心灵家园。在激烈竞争的人生旅途中,如果你真正能够将善言善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变成你的性格,变成一种不假思索的“下意识”行为习惯,你就拥有了一种化解各种复杂矛盾的利器,一种高超的人生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勇敢地去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吧!祝愿你们在含苞欲放的青春中,创造不朽的业绩,在充满未知的世界里,书写新一代南大校友的人生华章。祝愿你们,未来如意、爱情美满、事业顺达、生活幸福,一路与善同行,好人一生平安!

常回家看看!

谢谢大家。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