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有废除春节的说法

来源:飞鸿范文帮 1.08W

春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是曾经有过废除春节的事情发生,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解答为什么历史上有废除春节的说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历史上有废除春节的说法

差一点就废除的春节,在历史上还经历了哪些波折?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但是在民国时期差一点就被废除了。1920xx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社会,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改用公历废除了农历,许多节日也跟着要更改。

后来到袁世凯执政时期,正式将农历新年称为春节,中秋节为秋节,冬至为冬节,端午为夏节。一些新派人士声称要废除封建旧制,中国要“与国际接轨”,建议废除春节。于是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废除春节的政令,其中规定:不论是除夕还是大年初一都不放假,政府各个机构都要正常上班。不仅如此,私售旧历,春节拜年等活动都有可能成“xx”或反动派,就连恭喜发财也不可以说。

当时接受新思想的报社就第一个出来反对过春节,图为民国报纸打倒正月初一发了一个整版的专刊。

对阴历正月初一踩上一只脚,进入革命的年代不需要阴历这样的废物了。这是1920xx年2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上的漫画。

但是这份民国报纸称擒贼先擒王吗,要废除阴历,就要从打倒正月初一开始。1920xx年2月10日长沙报纸上一篇报道称之为“腐化名辞”。

民国时期长沙报纸要求人们不要贴门钱与福字。

1920xx年2月,长沙报纸上宣传废除阴历不过年的报道。

1920xx年长沙过春节时,一般市民到城隍庙玉泉山去敬神,乌烟瘴气,《国民日报》副刊主持人二郎神,主张长沙人要学下江人打菩萨,并且说跟长沙人宣传科学讲不通,不如收迷信捐,信迷信用香烛就收钱,看他们信得起迷信不。

虽然民国时期这样打压春节,但是中国传承了千年的“春节”民俗,不可能就这样马上被革除。从鲁迅笔下可知,当时的人民表面上执行不过春节的政令,一面在家中照常庆祝春节。图为民国庆祝春节的人。

民国时期人民照常庆祝春节,因为民间的坚持,直到1934年初,南京国民政府终于意识到强制废除春节这个阴历年是错误,发出政令称“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是的春节流传至今。

看春节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大秦帝国的新年不在大雪纷纷的冬季,而是瓜果飘香的十月!

在秋天过春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那个时候社会还不稳定,百姓都会把祝愿寄托于鬼神和祖先上,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是秦人春节主要活动。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究,汉武帝太初元年时,经司马迁提议,创立“太初历”

将原来以十月初一为岁首改为以正月初一为岁首

从此后世沿袭不改,并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大节日

与秦朝相似,汉朝也非常注重春节祭祀

但年夜饭和年货习俗在汉朝已经出现了

盛唐之后再无诗,唐朝在历朝历代中有着传奇地位

唐朝社会风气非常开放,女孩子钟爱打扮,尤其在春节时候,好饰梅花妆。

也就是,妇女在脸上画各式美轮美奂的图案

“斜红、面靥、万金红、大红春、内家圆”,花样百出

诗日: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宋朝经济空前繁荣,这一朝代人吃货辈出

即是是在平常百姓家的餐桌上,你也能看到:

东坡肉、屠苏酒、百事吉、春盘、鱼生、术汤、索饼五辛盘等等

各种各样的经典美食,撩拨你的味蕾

而且宋朝人特别喜欢玩炮竹

吃饱喝足之后,一家人会在通宵不绝的爆竹声中迎接春节的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一年中人们的辛酸得失在这响彻天际的爆竹声中统统烟消云散

在明朝的春节,有一种活动是必备的而且火到不要不要:鞭春牛

当然这头牛不是真的牛,一般是泥糊的或者纸扎的

照例是官员用装饰华阳的“春鞭”先抽第一鞭,然后依排位大小依次鞭打

最终是将一头土牛打得稀巴烂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

据说扔进自己田里,就是丰收吉兆

也有在牛肚子里装满五谷,“牛”被鞭打破后,五谷流出,亦是丰收的象征

逢年过节之际,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家门上张贴“福”字

而在封建时代,什么样的“福”字最荣耀、最讲究?

当然是皇帝御笔书写,用于赏赐下臣的“福”字了!

从清康熙帝开始,这就是皇帝过年时的惯例:御笔赐福

据考证“天下第一福”,就出自康熙帝手笔

《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

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

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

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

古代人没有汽车、火车、飞机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

他们得坐着马车、走着路、骑着驴儿回家过年、走亲访友

这其实也是一场小规模的春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