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来源:飞鸿范文帮 2.93W

自己跳到汨罗江,以死酬志,以死报国,表现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据说屈原跳江的时候,老百姓要救他,为什么要有龙舟竞赛?因为大家都比赛,要用最快的速度去抢救屈大夫,抢救屈原,这就产生了龙舟竞赛。后来一直延续下来,到第二年,第三年,这已经不是抢救屈原了,就是用这种龙舟竞赛表达对屈原的纪念、爱戴,斯人已去,但是这种抢救、营救诗人的这种活动,世世代代传下来,这就赋予龙舟竞赛以新的人文精神,就不是古代先民的那种遗俗了,不是古代先民原来娱乐龙神的意义了,而是赋予它营救屈原的意义。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善良的人民有一种想象:屈原沉江了,掉在水里了,有许多鱼虾、甚至蛟龙要来吃屈原,我们赶快用竹筒放上糯米,再放一些什么东西扔到江里,让鱼虾、蛟龙来吃粽子吧,不要吃我们的屈大夫了,他们吃粽子,就避免屈原受害。有的人就想象,粽子为什么那么黏,为什么要用糯米做呢?糯米很黏,要是蛟龙、鱼虾吃了粽子以后,嘴巴就给黏住了,就不会去吃我们的屈大夫了,这是老百姓一种善良的愿望,一种想象,想象出各种各样的传说,反正都跟屈原联系上了,从划龙舟、吃粽子,都跟屈原联系上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粽子为什么要用莲叶来包?为什么要用五彩丝来缠绕呢?这也有老百姓的传说,江边有一个老头夜里做梦,屈大夫托梦给他,说你们用竹筒装着糯米,扔到江里以后就给其他的鱼什么的吃掉了,我吃不到,那怎么办呢?他说你们用莲叶来包,莲叶的那种味道,蛟龙、鱼虾他们不喜欢,用莲叶一包,他们就不吃了,你还要用五彩的丝线来缠绕,为什么呢?据说有一条龙被一个河边的老百姓逮上来了,把它摔死放在岸边晒,晒了以后龙的筋就变成了五彩线,所以如果我们用五彩线来包这个粽子,那些蛟龙一看到这个五彩线,想到是自己同族的筋,它就不敢来吃了,这都是老百姓的传说,在几千年的传说中间,这样的故事越来越丰富,都围绕着怎么营救屈原,纪念屈原,减少屈原所受伤害的可能性,都围绕着这个。在水网地区这种传说非常丰富,关于屈原的传说可以出一本集子。

在流传的过程当中,在湘西还有传说,为什么过端午节?是纪念复国将军马援,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大家越来越集中到屈原身上,从众多的地方的闲人,民族的先贤,大家逐渐把故事集中在屈原身上,为什么?因为屈原的人格高洁,他的诗歌帮助他传颂,集中到屈原身上,这是历史的选择,是历代老百姓的筛选、选择,这中间确实,诗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屈原的诗歌、楚辞,我刚才说了,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我们历代的诗人都要推崇屈原作为中国诗歌的鼻祖,李白这么伟大的诗人,李白也是很高傲的,许多诗人都不在他眼里,但是他对屈原非常崇拜“屈平辞赋昭日月”屈原的诗歌昭日月,跟日月一样光照万代,跟日月同辉,屈原的诗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指标,一种标志。所以世界在1954年把屈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1954年在全世界纪念屈原,他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诗歌所显示的人格力量是很丰富的,我在这里只讲三点。

一个是他的忧国忧民的精神,他有一句诗,好像是小学课本里面都有吧“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太息”,就是叹气了,叹息,不是一般的叹息,是“长太息”很长的一声叹息,长叹,不仅是很长的长叹,而且流涕,痛哭流涕,掩就是掩盖起来,掩着面哭,“掩涕”掩面痛哭流涕,这么悲伤,为什么?是为了五斗米吗?是为了自己的工资不高吗?“哀民生之多艰”,我们现在不是说要以民生为重点嘛,重在民生,就是百姓的生活,哀,悲哀的哀,为民生之多艰而悲哀。我“长太息以掩涕”,为什么?为民生之多艰而悲哀。这么样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精神,这是屈原精神的第一点。

第二点也有两句诗为代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追求真理。追求真理的道路是路漫漫的,我们现在还在讲路漫漫,“路漫漫其修远兮”,修就是很长,远就是很远,求索真理的路是很远,很长的,不仅很长很远,而且很艰难,我不怕艰难“上下求索”索就是索取的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矢志不渝,不避艰险,是这样的一种精神。

第三点,也有两句诗做代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心之属善,是我心里所向往,所称善的,是我自己良心所称善的,所喜欢的、向往的、追求的,余心之所善,是什么?是我的信仰。“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就是死了九次,也不后悔,无怨无悔,只要是为了我的信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不后悔,这样一种矢志不渝,追求自己的理想,为着自己的理想奋不顾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抛头颅、洒热血,也无怨无悔,是这样的精神。

屈原的人格追求,他自己这样一种高洁的品格,是历代诗人所赞叹、歌颂的。每到五月五端午节,许多诗人都写诗,把屈原精神作为端午节的“节魂”,把纪念屈原这种高洁的品格、爱国精神跟端午节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了。成了中国一种传统,中国诗歌的一个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传统,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所以我们现在一讲到端午节,就跟纪念屈原、跟发扬屈原的这种精神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人,中华民族给自己的节日注入的人文精神,过端午节要学屈原的人品,学习屈原怎么样做人,所以过去曾经把端午节作为中国的诗歌节,现在我们在端午节还有许多地方都在举行诗歌朗诵会,诗歌的集会,诗人的集会,这不仅是过端午的一种活动,也不仅是诗歌的一种活动,这是端午的“节魂”,端午节的精魂所在,这个做法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节日是多么注重人文内涵、文化内涵,它是有自己中华文化的精蕴在里面的,它不只是吃吃喝喝,也不单纯是一种文艺活动,它是一种精神追求。过节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精神活动,它要有物质的载体,而这种物质载体要有精神的内涵,所以过节要过好自己传统的节日,很重要的是媒体、舆论。

古代没有报纸,也没有广播什么的,就是通过诗人的创作,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口耳相传,把这种老百姓的选择,端午节应该怎么过,我们纪念谁,纪念曹娥,纪念伍子胥,纪念屈原,把屈原的精神融化进去,使过节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充实,现在我们过节还是这样,现在我们媒体非常发达了,条件比古代当然好多了,在古代要写一首诗流传开来是很不容易的,要刻印,印出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了。现在传播媒体这么多,我们的媒体怎么能够好好的弘扬、宣传我们中华节日的一些精华,把我们中华节日的文化内涵,把我们中华节日的一些最精华的部分,最精彩的内涵宣传出来,而且在宣传的过程当中还要创新,我们中华节日在发展过程中间一些与时俱进的新的精神,新的做法,新的活动,把它传扬出去,这个媒体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

像屈原精神成为端午节的精魂“节魂”,这个怎么宣传,怎么样传播开,让它成为大家都知道的事儿?就要靠媒体,我们现在开始注重、重视我们的中华传统节日,现在刚刚开始,因为1XX年之前,我们中国是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被西方的大炮、炮舰打开了大门,当时对比之下,觉得我们的科学技术不如人,从而觉得我们自己的文化不如人,所以1XX年来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一种偏激的情绪,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太落后,是我们自己中国落后,挨打。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活态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的生活形态,它是老百姓生活当中的文化,对传统文化抱着一种偏激的情绪,所以就影响了对传统节日也是抱着一种偏激的情绪,辛亥革命以后,要阳历,甚至把农历都要废弃掉,传统节日都要抛弃掉。但是中国人过年是最重要的,一年三百六十多天,年是一个自然段落,大自然的一个周期,在年节体系里,年是一个起点,然后下来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一个节一个节的,年和节,年是“董事长”,下面节只是董事会里面的成员,年是“头儿”辛亥革命以后年取消不掉,因为中国人几千年了都要过年,取消掉不行,其他的节全部抛掉。年也不能叫年了,过去过年叫“元旦”,给了阳历的元旦了,过年变成了“春节”,把它降格,“董事长”变成“董事”了,就过节吧,春节,其他的节都排斥掉了。

这么百年的时间对传统的节日采取这种鄙弃的态度,但是在那些政权力量不强的农村,特别是在比较偏僻的农村,传统节日仍然是一种“草根文化”,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所以前两年我看到元宵节就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觉得元宵节的热闹程度,大城市不如小城市,小城市不如农村,农村的元宵节还是红红火火,但是在北京城,前几年的元宵节都是无声无息的,但是在民间,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当时政府的主流强固的地方,传统的节日受到排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xx大”以后,这个情况出现了改变,“xx大”提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么弘扬?怎么培育?XX年开的“xx大”,XX年春,我有机会跟中央有关的负责人座谈,我就说“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要重视民族的生活,要重视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的典礼,是一种民族生活的仪式,要重视民族生活,就要重视传统节日,中央的有关领导人听进去了,XX年我在全国政协提案,要给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过年之外,清明、端午、中秋应该放假,XX年我的政协提案提上去了,当时职能部门还不能接受,XX年我还继续提,XX年继续提,到XX年给我的答复就大大进步了,肯定了我的提案,而且说“我们正在研究方案”,到XX年正式答复了“我们有方案了”到XX年秋天征求大家的意见,从XX年开始,除了过年之外,清明、端午、中秋各放一天假,我们今年端午节马上要放假了,从XX年开始的。

这就标志着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的党政部门已经开始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传统节日,“xx大”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怎么弘扬中华文化?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活态的活的形态。要弘扬中华文化,不应该振兴我们的传统节日吗?所以我现在不赞成说我们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势微,越来越衰落,三、四年前这样讲可以,现在已经出现转机了,从“xx大”、“xx大”以后,我们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重视了,我们的中央有关领导,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传统节日了,自从XX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放假以后,中央有关部门直接跟地方合作,举办传统节日的示范。

XX年开始,清明节由中央部门跟据说是介子推烧死的地方,山西的介休县联合举办清明节的活动;端午节在屈原投江的地方,湖南的汨罗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文化部跟湖南省人民政府,汨罗县政府联合主办端午活动,过去历朝历代有没有这么重视的?中央的几个部委跟省政府、县政府联合举办活动?今年也是这样的,从XX、XX、XX都是中央跟地方合作举办纪念活动,这说明我们中央有关部门是很重视了,地方各级政府也开始有许多地方重视了,比如今年的元宵节,好多地方都搞元宵灯会,我的老家福州搞的灯会非常热闹,去年的端午就很热闹,今年的端午有好几个地方也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但是事物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一些地方领导还是不够重视的,因为领导首先关注着经济,经济怎么发展,如果过这个节对我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有好处,能够促进我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他就有劲头,如果看不到明显的能够促进我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的效益看不出来的,他就缺少积极性,这是一个比较值得我们重视的,就是各级领导怎么样能够把文化建设,中央所讲的弘扬中华文化真正的重视起来,如果这个观念没有建立起来,他就不重视那些不能直接推动经济的节日,作为地方领导人,他首先想“我的gdp能不能上去,我的产业能不能上去”,但是你要看到,一方面文化的建设是软实力,是我们整个国家乃至我们每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文化产业搞起来,确实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媒体现在确实也有很多很重视的,中央领导一再要是媒体要重视传统节日,你看今年的清明节,《光明日报》连着两天的整版,今天一整版,明天又是一整版来报道、弘扬清明节,许多媒体包括我们网易也很重视,你看这次的端午节,专门叫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们还有许多民间的团体也在促进传统节日的发展。我们中华文化促进会有一个“节庆中华联合体”,这几天一直在致力于推进传统节日,建设中华节日,最近还要举办“七节论坛”,就是中央文件所定的七个传统节日的论坛,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在中国民协还成立了“中国节庆研究会”,我被推选为会长,专门研究中国传统的节庆,确实要加强研究理论,我们的传统节日到底有什么意义,怎么发展过来的,现在还有什么意义,要研究,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让大家明白,这个理论研究也是不可少的。

我现在就发生许多媒体很重视,用很大的版面,比如《光明日报》用一整版,其他的报纸也有一整版的,但是你要是研究的成果很少,学者专家没有理论的研究,没有历史的研究,这些提供给你的媒体的版面,水平就提高不了,比较空,或者就是那些老话,老是重复,所以加强理论研究,这也是当务之急。我们理论研究的水平提高了,跟媒体配合起来,就可以通过媒体把全民传统节日的认识水平,自觉程度都可以提高。我觉得像网易这样的媒体,能够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是非常好的,其他的许多媒体现在也都非常重视,我们中央还要采取许多新的措施促进中华传统节日的发展。

顺便在这里说一句,我们中华传统的节日现在列入中央正式文件的,就是“xxx文化发展规划”,和第一批第二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面有七大传统节日:中国年,也就是春节,我把春节叫做中国年,中国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大传统节日。这七大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间最重要的七个,最有代表性的七个,七大传统节日之外当然还有,还有冬至、夏至、七月十五,还有很多,但是这七大传统节日确实是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我们首先要把这七大传统节日过好。

在这七大传统节日就是综合性的,过年是综合的,有一些特定意义的主题性的节日,因为我们过去历史上都是综合性的,没有特定主题节日,现代生活需要提倡什么?很明确,需要有一些主题性的节日,比如“母亲节”我们中国人从来就是非常孝亲的,但是过去传统都是综合的,没有单独的主题突出的“母亲节”,没有,所以有的人就过美国的“母亲节”,甚至我们许多的媒体误把五月第二个礼拜天,就是美国的“母亲节”当做全世界的“母亲节”,实际上不是的,那只是美国的。

现在我们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经有40几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你看法国文化跟美国文化很接近吧?欧美是很接近的,但是法国在美国1914年定了“母亲节”之后的14年,1928年法国定了自己的“母亲节”,他们没有跟美国一样,美国是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法国是五月最后一个礼拜天,欧美的文化那么接近,他也没有跟着美国走,还是有自己的,英国也有自己的“母亲节”,西班牙、葡萄牙都有自己的“母亲节”,我们亚洲国家韩国有自己的父母节,印度尼西亚、泰国都有自己的“母亲节”,泰国是1978年定自己的“母亲节”,他们定在10月份,也没有跟着美国走,所以我们中国许多媒体把大家引入了误区,把美国的“母亲节”当做世界的“母亲节”了,我们也跟着过。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像“母亲节”应该是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土壤上的节日,我们中国人很长的一种孝亲的历史,重视伦理、重视家庭教育的历史,我们两千多年前“孟母教子”的故事,它把母爱提升到母教这样一个高度,爱子女要教育子女,我们的子女爱母亲,要孝亲,美国的“母亲节”有没有孝的含义?没有,我们一方面节日是双向互动的,母爱、爱母,我们中国的“母亲节”把母爱提高到母教;我们把爱母提高到孝母,孝亲,这才是中国的“母亲节”。所以我们提倡中华的“母亲节”,是以孟母做旗帜,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农历的四月初二是中华的“母亲节”,现在几十个城市都在过中华“母亲节”,因为一讲大家都觉得,我们中华民族这么一个泱泱大国,几千年的历史,怎么我们自己的“母亲节”不过,要去过美国1914年定的到现在还不到1XX年历史的“母亲节”?怎么把他们的“母亲节”当作我们自己的“母亲节”呢?台湾台北市的前任文化局长龙应台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他说“中国人过洋节,就像到别人家的祠堂去拜,拜了半天不知道姓张姓李,何方神圣”拜了人家的祠堂也不知道人家姓什么,我们应该提倡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中华母亲节”、“中华教师节”、“中华敬老节”、“中华情侣节”。

七月七很快就要到了,过了端午节以后就该过七夕节了,七夕,牛郎织女,这是中国的爱神,七夕从来就应该是中华的“情侣节”,我们何必要去过2月14日西方的那个情人节呢?我看报纸上报道我这个讲话的时候用的标题很好“情侣节何必去学人家的浪漫呢?”我们有自己的牛郎织女,有自己的七夕,也是很浪漫的,所以我们也要建立自己的中华节日体系,把我们中华自己的传统节日和自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主题性节日建设起来,把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主题节日,中华节日体系建设好,这是弘扬中华文化所必须的工程。

我想借这个机会,在讲端午节的时候,把我们中华节日的体系提到日程上,大家共同努力,来弘扬中华文化,谢谢。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