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通用12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1.66W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1

《青蛙看海》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我在教学此课后,颇有感悟。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通用12篇)

1、在情境中教学,趣味贯穿始终;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而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创设了一个“童话天地”的情境,将相对枯燥的语文学习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有机联系。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导入时,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丰富、画面生动的“童话天地”,然后由大家熟悉的“智慧老人”发出邀请:“欢迎进入童话天地”,紧接着,“童话天地”之门打开,课题“青蛙看海”跃然画面。短短二三十秒的时间,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迅速激活了学习热情。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童话天地”重现,向大家展示其丰富的内涵,既首尾呼应,又将趣味贯穿始终,使整个教学融入一个完整、和谐的情境之中。这样的情境设计,使学生感受到的学习的乐趣,唤起了学习的欲望,乐于学习。

创设情境,也有助于人与文相融。根据低年级学生乐于表演这一特点,在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和松鼠登山的辛苦、感受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时,创设了“青蛙登山”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表演,佩上标志,师扮演“松鼠”,生扮演“小青蛙”,在“松鼠”的带领下,“小青蛙”一级一级往山顶跳。在表演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仿佛置身于童话故事中。他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登山看海的小青蛙,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小青蛙登山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人与文融合在一起,情感得到了升华。

2、落实基本功训练,凸显语文本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抓住本站的本质,落实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教学中以读为主,通过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情感。此外,词句训练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展开。如在教学“苍鹰指路”时,联系苍鹰的话“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进行“只要……就……”的句式训练;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的意思……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建构知识,将理解语言、积极语言、感悟语言融为一体,知、能、情的培养在相应结合中进行。

3、教学手段灵活,重视点拨学法;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习枯燥乏味,学生易疲劳。为了避免这类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分角色读、师领读、演一演等,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结构有张有弛。其中多媒体起到了明显的优化课堂的作用。《青蛙看海》是看图学文,加之二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因此,课文插图、重点语言训练都借助多体展示。尤其在教学“松鼠帮助青蛙登山看海”时,设计了课文录音配上动画。多媒体声、情、画并茂的演示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听听、看看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感性认识,再读读课文,就不难想象松鼠帮助青蛙的情景,体会出青蛙由失望到又充满希望的心情变化。教学采用了图文式板书,课题、高山和大海的简笔画,三张动物图片构成了美观新颖的板书,它和教学环环相扣,最大发挥了板书的功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老鹰、青蛙、松鼠图片,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图片的移动,形象展示了教材内容,并且起到了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定向注意和定向思考的作用。随着讲解,老师廖廖几笔勾勒的“高山”、“大海”,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一经图示,则一目了然。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原文,还发挥了激发情感、入情入景、指导朗读的功效。

教学中还强调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如朗读指导。“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谢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朗读训练也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中。在指导朗读对话时,引导学生要读好苍鹰的话,就要把自己当成一只苍鹰来读。“指路”要读出指路的语气;而苍鹰有强有力的翅膀,飞上高山很容易,所以它的话还要读得轻松。这样层层点拨,学生慢慢就读出味来了。同样,要读好松鼠和青蛙的话,也要把自己当作松鼠和青蛙,体会不同的心情,才能读出恰当的语气。在指导朗读“就这样……”一段时,我就告诉学生要一边想象一边读,才能读出感情来。

4、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课堂得到延伸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认为,阅读教学不是教师通过教材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没有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理解“青蛙跟着松鼠登山”时,课文只提到“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我在指导学生表演、朗读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想象:除了“累了、渴了”,青蛙登山时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受伤了,咬交牙坚持住;”“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向上跳”……品读完课文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吗?”这时,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我想夸夸青蛙”,有的说:“青蛙不怕困难”、“青蛙一心想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有的学生的回答令人拍手叫好:“是苍鹰和松鼠帮助了青蛙,还有自己的毅力帮助了青蛙”,“我要学青蛙不满足于湖边想看大海,我也不满足于学一点知识,而要学很多很多知识。”这样的答案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更丰富、更贴切。由于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超越了教材,陶冶了情感。

最后,借助“童话天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像这样既生动有趣又能让我们受到启发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小朋友们利用课外时间去尽情地阅读!”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堂得以延伸。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2

《青蛙看海》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我在教学此课后,颇有感悟。

1、在情境中教学,趣味贯穿始终;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而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创设了一个“童话天地”的情境,将相对枯燥的语文学习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有机联系。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导入时,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丰富、画面生动的“童话天地”,然后由大家熟悉的“智慧老人”发出邀请:“欢迎进入童话天地”,紧接着,“童话天地”之门打开,课题“青蛙看海”跃然画面。短短二三十秒的时间,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迅速激活了学习热情。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童话天地”重现,向大家展示其丰富的内涵,既首尾呼应,又将趣味贯穿始终,使整个教学融入一个完整、和谐的情境之中。这样的情境设计,使学生感受到的学习的乐趣,唤起了学习的欲望,乐于学习。

创设情境,也有助于人与文相融。根据低年级学生乐于表演这一特点,在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和松鼠登山的辛苦、感受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时,创设了“青蛙登山”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表演,佩上标志,师扮演“松鼠”,生扮演“小青蛙”,在“松鼠”的带领下,“小青蛙”一级一级往山顶跳。在表演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仿佛置身于童话故事中。他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登山看海的小青蛙,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小青蛙登山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人与文融合在一起,情感得到了升华。

2、落实基本功训练,凸显语文本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抓住本站的本质,落实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教学中以读为主,通过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情感。此外,词句训练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展开。如在教学“苍鹰指路”时,联系苍鹰的话“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进行“只要……就……”的句式训练;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的意思……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建构知识,将理解语言、积极语言、感悟语言融为一体,知、能、情的培养在相应结合中进行。

3、教学手段灵活,重视点拨学法;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习枯燥乏味,学生易疲劳。为了避免这类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分角色读、师领读、演一演等,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结构有张有弛。其中多媒体起到了明显的优化课堂的作用。《青蛙看海》是看图学文,加之二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因此,课文插图、重点语言训练都借助多体展示。尤其在教学“松鼠帮助青蛙登山看海”时,设计了课文录音配上动画。多媒体声、情、画并茂的演示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听听、看看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感性认识,再读读课文,就不难想象松鼠帮助青蛙的情景,体会出青蛙由失望到又充满希望的心情变化。教学采用了图文式板书,课题、高山和大海的简笔画,三张动物图片构成了美观新颖的板书,它和教学环环相扣,最大发挥了板书的功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老鹰、青蛙、松鼠图片,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图片的移动,形象展示了教材内容,并且起到了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定向注意和定向思考的作用。随着讲解,老师廖廖几笔勾勒的“高山”、“大海”,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一经图示,则一目了然。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原文,还发挥了激发情感、入情入景、指导朗读的功效。

教学中还强调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如朗读指导。“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谢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朗读训练也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中。在指导朗读对话时,引导学生要读好苍鹰的话,就要把自己当成一只苍鹰来读。“指路”要读出指路的语气;而苍鹰有强有力的翅膀,飞上高山很容易,所以它的话还要读得轻松。这样层层点拨,学生慢慢就读出味来了。同样,要读好松鼠和青蛙的话,也要把自己当作松鼠和青蛙,体会不同的心情,才能读出恰当的语气。在指导朗读“就这样……”一段时,我就告诉学生要一边想象一边读,才能读出感情来。

4、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课堂得到延伸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认为,阅读教学不是教师通过教材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没有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理解“青蛙跟着松鼠登山”时,课文只提到“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我在指导学生表演、朗读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想象:除了“累了、渴了”,青蛙登山时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受伤了,咬交牙坚持住;”“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向上跳”……品读完课文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吗?”这时,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我想夸夸青蛙”,有的说:“青蛙不怕困难”、“青蛙一心想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有的学生的回答令人拍手叫好:“是苍鹰和松鼠帮助了青蛙,还有自己的毅力帮助了青蛙”,“我要学青蛙不满足于湖边想看大海,我也不满足于学一点知识,而要学很多很多知识。”这样的答案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更丰富、更贴切。由于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超越了教材,陶冶了情感。

最后,借助“童话天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像这样既生动有趣又能让我们受到启发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小朋友们利用课外时间去尽情地阅读!”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堂得以延伸。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3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提供各种形式,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本课在教学中就是紧紧抓住了这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歌唱、歌舞、律动、朗诵等表演活动,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虽然,这首歌曲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是就已经听过,有的已经会唱,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仍然学得津津有味。在表演时,很多男孩子扮演的小星特别明亮,每个动作都做得相当到为。那是因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优美的环境,五彩的小灯,一闪一闪的星星。学生在表演时犹如身临其境,诱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动情的歌唱,激情的舞蹈,角色化的表演,他们的感情得以抒发,音乐的表现能力更是有了很大的提高。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4

本话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美食节展开,融入的是“餐桌礼仪”和“就餐习惯”,通过本话题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会谈论如何炒米饭、煮面条、做鸡蛋汤。如何做三明治和汉堡包。日本、美国、印度、泰国、法国等国家的饮食习惯、餐桌礼仪以及中西方饮食方面的差异,可喜的是同学们对宾语从句掌握得比较好,特别是语序问题。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5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景色,表达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怎样能让学生轻松简单地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而又不破坏古诗原有的美感和整体性,是我这节课所追求的目标。

一、入境

每一首古诗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心境,怎样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文本,与时代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把古诗理解地透彻,读得有情,进而精神愉悦,感情得到熏陶。

我在课堂教学的开始设计了“复习李白的古诗,配乐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背景”,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李白的距离,为学生理解古诗,体悟意境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悟情

“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只有调动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活,学得灵。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一味咀嚼生硬冰冷的词句,机械反复地背诵词解句意,那么学生的学习便如同“嚼蜡”。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配乐朗诵,想象诗的画面,为理解诗意做了很好地铺垫,虽然学生说时只抓住了个别词语,说得干涩,但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也能感受到沿途美丽的景色。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走进文本,走进李白,体悟李白当时的心境。最后汇报交流时,我也没有刻意地去解释字词,解释诗意,而是根据学生说的,及时点播,顺势以组词的形式理解“辞”,以选择的形式理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时,教师一句“轻快的仅仅是顺水而下的小船吗?站在船上的李白的心情呢!”欣喜、愉悦的心情也随之深刻,教师再配乐,让学生朗读,学生欣喜的感情也就洋溢于诗中,真正走进了李白的心境!

三、迁移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一篇文章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了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一种体现,我顺势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其他夸张的诗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了解夸张,也为学生理解“万重山”,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瑰丽、险峻,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最后一首《峨眉山月歌》的补充,更是拉近了学生与三峡的距离。

总的来说这堂课虽然很顺利地上下来了,几个教学环节也都比较流畅,但跟我自己所追求的课堂境界还有一定差距,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把它迁移到课堂预设中促进课堂生成,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感性更加容易让孩子接受,这些都是我今后还需努力的方向。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6

本节我没有按照课本顺序讲解而是设计了以下过程:

1、讲解垂直平分线尺规画图的方法开始,然后让学生探究理论依据;

2、练习画垂直平分线,然后动手测量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进而得到性质;

3、还是利用尺规作图,让学生找到画图最关键是保证半径相等,也就是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根据理论依据得到点在线段平分线上的判定方法。同时解决证明直线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要同时证明两点都在垂直平分线上。

通过做练习来看整体效果较好。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7

课文通过对柳树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这些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让学生理解春天、感受春天里事物的变化,从而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接着我让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于是学生兴趣十足的读起课文来了。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春雷是怎么跟柳树说话的,春雨是怎么给柳树洗澡的,春风是怎么给柳树梳头的,春燕是怎么跟柳树捉迷藏的,整堂课,孩子们各抒己见,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听——

“春雷跟柳树说话时轻轻的,柔柔的,就像妈妈在我们耳边叫;”“不对,柳树睡熟了,春雷的声音很响;”

“春雨给柳树洗澡时很轻很轻,生怕弄疼了柳树;”

“春风给柳树梳头就像妈妈给我们梳头,好舒服好舒服!”

“春燕跟柳树捉迷藏最好玩了!柳絮飞起来好漂亮!”

课的结尾,我还让小朋友展开想象的翅膀:春天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

课后安排对文章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8

《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本课要求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我在这篇诗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把识字教学和激发爱国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我设计了开火车认读、去拼音识字、抢读词语、随文识字等环节,并且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关注后进生,提供机会让后进生读生字、词语。感觉前半节课识字过程流畅,学生倾听很认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识字检测的效果也较好。

在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依托教材,创设情境,借助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节日的喜庆,通过在课堂上引进国庆节的有关资料和诗歌中出现的自然景象图片,以课件的形式出示,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后15分钟在理解诗文时,我首先范读,再让孩子自己读后听同学读,设计这个环节让孩子学会静心阅读,学会自己理解课文。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9

这节课去年谷玲老师上过,给我们带给了很好的教学借鉴。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落实到位:

首先,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多,学生不容易整体把握课文资料。所以,我就尝试让学生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课文的重点资料即对话部分学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设计中,我自己心里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又透过默读课文找出了相应的自然段。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生对全篇课文资料的把握。

其次,透过多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透过品读,学生还明白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但是,由于自身经验及准备不足,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

首先,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紧张,一向绷得比较紧,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其次,指导朗读形式单一,流于形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就应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让学生齐读,这样看不出梯度的变化,只是泛泛而读。

总之,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我历练、不断提升的过程,就像这篇课文的最后,我送给孩子们的几句话: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期盼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在互相学习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现。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10

“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它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能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并且很好的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

因此,整堂课的教学我都是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的。如在课文的开始部分,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间:3-4分钟)文中的主要环节,重点部分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第10至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检阅隆重的语句。

2、把博莱克的表现用“—” 画出,体会他的心情,加上批注。

3、自由朗读第2至9自然段,用“—”画出能说明他们很为难的词、句。

4、小组交流讨论,儿童队员为什么会为难。

由于此次是初次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的教学。教学中也有不足、疏忽的环节。如让学生小组讨论时,学生小组讨论的兴趣不是很浓,对这种学习方式还是运用的较少,有的学生觉得很陌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讲清合作学习的方法、目的。多练习,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11

《买文具》一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基础上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且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将问题集中到用“竖式计算”,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估商,再计算,将对估算意识的培养渗透在每个环节中;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很完美,认为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应该很好接受。结果在练习中发现错误百出:1、商的位置不对,尤其是商是两位数的。2、当商是两位数时,写上十位上商后不知道跟除数相乘,直接写一个跟被除数一样的数。比如:“100除以10” ,应该让学生学会从高位算起,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然后再进行计算。也就是十位上商1与除数相乘应得10,而有些同学直接写出商10,与除数相乘得100。3、做“140除以20”这样的题时,应是个位上7与20相乘得出140,而有的同学写商的位置不对,把商写在十位上,再把7与除数相乘得14,个位上的商又补上0。

童话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12

上完这节画风之后,心中感想颇多。虽然第一次上语文课,但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明白了这样三个道理,第一,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它的学科性,如果想上好一堂优秀的课,必须要体现它的学科性质。第二每门学科虽然表面上无关联,实际上是相通的。第三,不管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大体的框架,思路要非常的清晰,老师本身的积累很重要。通过老师们的评课,让我茅塞顿开,才发现其实要真正的把一堂课上好是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的,也需要用脑思考,该怎么上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也真正意识到了自己是多么的稚嫩是多么的不成熟,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下工夫,多向老老师们学习。从这次教学中也发现了几个存在的问题。

在本堂课最后的部分是让学生自己想象画风。小朋友的想象里真的非常的丰富,感觉他们的脑瓜里藏着那么多无穷无尽的创意,在小朋友们画完之后,就让他们把自己的画拿到台上展示。其实在这个部分可以增加一个说一说的环节,“风是…,风藏在…了。”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画,再用这个句型说句子,既可以展示他们的画,又可以让他们练习说句型,也为他们以后的作文奠定了一个基础。其实这也跟自己的没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真正的要上好一堂课,每个细节都要抓好,要落到实处。还要多想,多比较。

我还有很多问题还待自己在教学中去慢慢的摸索。只要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在不断的改进中才能让自己成长。在后面的教学中,自己该学的还很多很多。同时也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好的一次锻炼机会,也让我知道了如果要成长必须的一步一个脚印来,实实在在的做事,踏踏实实的做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