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月考反思(精选20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4.21K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1

时至今日此时,我的心绪还在萦绕在月考的成绩之上,心底里就像压了一块沉沉的大石头,放不下。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精选20篇)

这次月考,给我的感觉远不能用震惊来形容。星期四成绩就已经大部浮出了水面,我看着那些数字,眼前一片黑,天地就像塌陷了一样。

每次考后,孩子们都会惴惴,因为每个人考的都令人满意的时候不太多,而每次月考,都是我电闪雷劈、神色俱厉之时,暴风雨就要压境了。

我的心中何尝没有波涛汹涌呢?我的心里,我的肩上的担子有多么沉重,又有谁能够知道?平时在学校,为了学生们转;在家里,甚至在梦里,也都是围绕着每一个学生的状态萦绕,我的脸上常常不苟言笑,可谁知道每一刻我都在殚精竭虑?而这次的结果,无异于海啸,就几乎摧毁了我构建的梦想。

人应该讲诚信的,答应了别人就应该做到。初中部我的这个班从开创之初直到现在,多少人关注?想到各位领导,李校长孙校长的期望,安主任的事无巨细,规范与引导,郑主任的身体力行,安慰与鼓励就让我为孩子感到幸福,为自己感到幸运。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也不为名利,就为了干得痛快,活得舒心。在这个人性化的集体里,我很累,但我真的很快乐,我不为任何世俗的目的工作,我为工作的过程而快乐。

刚进初三时,我就紧张,初三上学期,我和各位课任老师把课程圆满结束,算是完成了任务。初三下学期,面临中考,我精神愈发紧张。假期里就在想我这个学期应该怎么过,每个学生什么状况,教学的重点环节应该怎么把握。我也宽慰自己,只要尽力,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我理解领导们的期望,但我实在是没有想到领导们对我们抱有这么大的期望。这在我,在我们所有老师,简直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说严重点,这简直就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时刻。几次办公会,几次初三组老师开会,领导们对初三购置实验器材的态度,让我感动,让我沸腾。我在班会课上多次强调,我们初三班就像危难之中的中华民族,就像困难面前的附中人,就像我们初三在每一次学校活动之中的表现一样,关键时刻,万众一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是成功路上的曲折?还是我过于盲目乐观?这一次月考给我,给课任老师,给所有的学生以重重的一击。我想过不是太好,但没有想到会到如此地步。我不想再跟人家差的学校比,我不想沾沾自喜,我只想以这一次的教训,换来以后更加脚踏实地的努力。

错误既然铸成,后悔无济于事,倒不如认真反思,把错误当成一块垫脚石。

先分析一下学生目前学习的状态吧!

首先,学生还没有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来。谁都知道初三很累,谁都料到初三这个学期会紧张如战场,所以,在寒假里,大多数的人都像快要溺死的人,紧紧抓住消闲的最后一根稻草。等半是期盼,半是不情愿,但仍不得不来到学校,一下子融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是很难适应那紧张的生活节奏的。白天难以集中精神,晚上对作业疲于应对,加上早上早起,睡眠不足。导致一天又一天的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学习效率不高,考试成绩不佳在所难免。

其次,没有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跟各位老课任老师谈起来,最难教的其实不是平时,也不是初三上学期的紧张,而是初三下学期的综合复习。平时的学习,再紧张也是按部就班,知识范围有限,学习起来也不会感觉像是漫天撒网。很多学生在考完之后如梦初醒,评价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简直就像梦游。

第三,是无的放矢,找不到重心所在。这次月考,因为初三上学期课程已经全部进行完毕,这学期转入全面复习阶段,但原来各个学期都有明确的进度,唯有初三很笼统,只有“单元复习”几个字。加上各位老师的复习策略不一,有的是从初一开始复习,有的是从初三开始倒着复习,而这次月考,基本是跟我们的复习计划背道而驰,比如语文英语我们是从初一开始复习,考试范围却是初三。历史新课还没有结束,考试内容却是初一。也就是说复习的内容和考试内容正好脱节。所以我平心静气想一下,也权当安慰自己,幸亏是这样,而不是我们复习完毕却考成这种情况。反过来一想,还是不能原谅自己:还是教的、学的不扎实。

第四,学生面对中考的心态状况不一。跟上面的相比,其实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面对大赛,最关键的是心态,号称二分技术八分心态。而在战争之中,决定胜负的往往不在队伍庞大,而在于军心,四面楚歌就是明显的例证。

在这区区几十人中,有好几种心态。心态最稳定的是学习排名前十的学生,这些学生目标明确,心无旁骛,知道关键时刻应该迎难而上,学习稳扎稳打。

患得患失的是十几名左右的同学,想考一中,差点实力;想要放弃,又不甘心。所以在别人埋头苦干的时候,这些人却是前瞻后顾,左顾右盼,心思不能集中。

最差的,最苦的是最后一批人。其实面对中考,没有谁会举重若轻,但当自己实力差别太大,想使劲却又无计可施,想上进却发现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的时候,无奈之下便选择了放弃。

面对这些,我已预料到,也做过许多有的放矢的谈心,但没有事实做依据,很多人还是没把我的劝说放在心上,甚至认为我小题大做。事实胜于雄辩,月考之后,吹尽黄沙始到金,还是放平心态,同仇敌忾,从头再来吧。

星期四下午,我实在按捺不住焦急,于是我快刀斩乱麻,声色俱厉地给学生开了一次班会课。

我一个一个的跟学生们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最近的学习状况,然后一针见血指出他(她)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包容,不徇私,不夸大,不隐恶,对症下药,实事求是。然后一直到晚上八点,全部处理完毕,让学生们晚上都好好的反思、总结,以便第二天能够以崭新的面貌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二天星期五,我又给孩子们找出症结所在,扫除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然后集体明确:

1, 端正态度。人的天资有大小,但一个人的努力与毅力应该无分别。能考100分就不能考99,能考59,就不考58,可以允许成绩有差异,但是这成绩必须是你尽了全部的努力。然后我给学生们学习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方面,然而做事情的态度却能决定你成事与否。

2, 头脑清醒。我说世界上有一种人叫穷忙族。整天忙得不得了,但生活却没有实效,这种人生很悲哀。想想我们自己是否也陷入了穷忙的境地?知识明明学过了,为什么两遍三遍十遍八遍就是记不住?所以在做事的时候,就得有心。学过的东西就得动用一切手段,耳听,手记,圈点,互说,互问,温故知新……记住,记住之后就不能忘。

3, 通读教材。初三时期是综合初中所有知识的时期,这时候的学习,“临时抱佛脚”基本无效。原来小月考,知识有限,临时发力,偶尔也能取得好成绩。然而到初三,如果还是以点带面,就好比是捡了芝麻漏了方瓜。再看看成绩好的同学,人家的力气都是用在平时,把教材吃透,把知识织成网络,才会驾轻就熟、从容自如。

4, 稳扎稳打。最近作业确实够多,以至于学生们早早到校不干别的,互通作业,甚至照抄。现在反思一下,照抄的作业有无功效?还不是欺骗了老师更贻误了自己?!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背得挺熟,为什么不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呢?

至于我自己,于危如累卵的局面之下也郑重反思。

首先:调整心态。正确面对这一次失败。我也想清楚了,这一次的月考,失败比成功好。成功往往使人麻痹,失败才会使人看到距离。月考的结果,接下来的谈心,第二天就让孩子们有了崭新的改变。我相信以后孩子们学习会更清醒,做作业会更尽责,心态会更平稳。

其次:以大局为重。作为班主任,我也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调整。刚开始我还是按照原来的管理方法来管理,还没有合理调整管理策略。以后的日子里,更应该多关注复习方法为重。至于自己,所有的书稿,约稿全部推掉,心无旁骛,放手一搏。

第三:搞好协调。初三学生,全盘好才会真的好,不能有一门弱科。所以做班主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有时候也不妨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全局,统筹把握。

第四:与学生同甘共苦。这上下的日子里,全程跟踪,做学生的主心骨、贴心人、排头兵,坦诚以待,有问题及时解决。

总之,用八个字概括自己的心迹吧: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2

实验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物理实验可以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现在就如何进行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说教师演示实验。

一、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但教师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

二、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三、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分析实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四、演示实验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关键时刻提问学生,让学生边思考,边通过演示实验来分析,以求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边演示边启发,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能较好地掌握和理解连通器的特点。

下面再谈学生演示实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习惯。

初中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我们一开始做学生实验就强调实验室规则并制定合理的纪律,要求学生做到:(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2)必须按分好的实验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3)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4)实验完后将器材摆放整齐,经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5)不能随意将器材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及时说明。

二、制订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

学生实验教学应制订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实验教学和考核有章可循,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依据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认知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实验素养目标,使实验教学目标明确、可测性强。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3

本年度,我从事九(4)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物理是一门传统学科,但对于我来说却是新兴的知识。在前几年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事的是科学课的教学。对于专业的 物理知识,我掌握得并不扎实和全面。为了顺利开展九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我努力专研教材,与宗敏、张云龙等老师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从20____年起,我校开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知识教学变成了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 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我们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教师从课堂 传输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我们的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 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 途径。平时,我们学校很重视教学反思,我们在每节课后都进行认真的反思。我想,注重教育教学的细节和过程,做到事前计划设计,事后反思总结,并着眼于课堂 教学,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科研的突破和主战场对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时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上完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 获了没有,我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较好,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通过这种方式我认真对课堂教学进 行研究,提高45分钟的效率。

我们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我校开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辅互动 式”课堂教学模式则提倡教师走进课堂,相互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我们集体智慧的发挥,需要我们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 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在这一年里,我们八年级的几位教师之间紧密地合作,坦诚互助。彻底没有以前彼此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我想,我们教师 必须像现在这样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因为我们物理学科也可能一项课题会涉及到数学、地理、化学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 导。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我们科学组的亲密的互动关系,引发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同时,在与不同学科老师的协作、交流中,我们做有心人,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 之中,教物理liu__的也要研究化学、生物、数学、地理等知识,以改善单一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做一名综合型教师。

过去,我们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倡导 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我们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 平时工作中,我们几人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 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为此,我们在每节课备课前,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并写详细的学 案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这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是一种挑战。因为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 发能力。同时,我们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不过这样,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性教育智慧的空间。

由于社会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必然会有一些科技前沿知识,环境教育知识等随机的闯入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不断补充,使 教学内容变的更加开放,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注重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和一切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为了顺利开展物 理教学,我首先积极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等。同时,我也充分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等。我们全家都特别喜欢逛光谷图书 城。每次去,我都要挑上几十元的教育教学书籍。平时我也注重阅读的积累,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得的资源,从去年安装网线以来,我几乎每天都到网上去 搜集的知识、了解中外科学专业知识。课堂内不懂得知识也到网上去学习一番、我想,物理课程资源需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我们应当学会主动 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平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 索。

在这一年里,我注重言传身教,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班级的物理成绩在每一次考试中表现出色,这是最让我欣慰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创造辉煌。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4

1、传统物理教学的反思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节好课;(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4)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5)重继承而不重创新;(6)重结果而不重过程;(7)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接受”、“适应”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们具有改造和发展现存社会及现存自我的能力。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学习,将使学生获益终身。

2、物理学习中的“思”与“问”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平时多做些题就能把物理学好,他们也试着这样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物理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3、投影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静态变动态,提高学习兴趣

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是静止的,若用动态投影辅助教学,效果较好。如在讲杠杆的力臂概念时,老师在黑板上怎么画都是静止的,学生印象不深。用可动的投影片,力臂会随力的作用方向改变而改变,学生看起来十分鲜明,兴趣高涨。在较短的时间内绝大多数学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二、师生共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利用投影进行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处在主导地位,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投影片上题目的展示下,教师让学生轮流在投影仪上将答案打出来,答对了的学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错了,其他学生给予纠正。形成了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学生有误区时便于及时点拨。知识传输畅通,反馈及时.

三、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证明,学生在消化知识时,只有不断地向大脑中传输信息才能引起记忆和理解的连续发展,利用投仪教学,贮存信息多、传输信息快、直观连续,使学生得到不断练习、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做练习时采用手写题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过7~8道,用投影展示可达10~20道,教学效率提高明显.

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已不适应大面积、快速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学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而且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

4、培养差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差生转化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以为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差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起始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推动力量.所以应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师除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为了巩固差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差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习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差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成功教学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优生们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甚至让入着谜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强烈吸引力,而差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所以,转化差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本人是否热爱物理、对物理学教学是否投入、教师对科学的价值体系是否信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是否能从物理知识及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等,这些对差生学好物理课程,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5、听课评课教学反思

1.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2.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5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转眼就过了一个学期。这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19、120)两个班的物理,119、120班分别有学生43人和42人。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的初中生来说,使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新课程和对这门新课程感兴趣是我当前最主要的工作。经过大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使他们渐渐的喜欢上这门充满乐趣、新奇、实验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因为这些都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以下是我在这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八年级的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和不足,争取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我们为什么在有光的时候能看到物而在无光时看不到?为什么在空旷的广场喊没有在室内响亮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设法强化、巩固学生的兴趣。

二、发挥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猜想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发散过程,通过猜想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物理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2、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猜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观察力、操作力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可以使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为创造力的孕育、萌发创造了条件。

三、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

教材中编入的大量漫画插图,可寓揭示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有趣的生动活泼的画面之中。如教材中光的直线传播形象直观,学生易懂易记。学生很容易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回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他们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跃,感觉到身边的物理现象自己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了,在成功的喜悦中求知欲就会油然而生。

四、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我校多媒体教室有80个座位,要制作各种课件,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利于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再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2、可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中,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利用现有的器材和条件很难实现。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软件则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动画的画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六、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在教学中,考试题目要容易一点,教学内容要适当,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七、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总之,教学中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使教育教学的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会让自己所带班的物理成绩有所进步。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6

高二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二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二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二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二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二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没问题。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学生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4.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二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二物理教学的难度。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二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二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二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二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二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二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二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5.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二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二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二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本届高二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②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③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包括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二、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从高二开始就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二物理教学任务。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7

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在教学岗位上付出了很多,也再一次学到了许多。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就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同时好动、好胜、好玩。但学习积极性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会很快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在学习困难知识时,学生易受挫,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应鼓励学生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多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多与学生沟通,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们犯错误的原因。

课堂是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主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合理的新课标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8

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9

在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就拿教材来说吧,教师不要把教材当本本,当我一成不变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认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和有选择性地利用和处理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教程。但其指导思想不能变,那就是有利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程度地使教学的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总之,教学不要把物理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照本宣科,抱残守缺,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进行了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就是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这种方式,可适用于定理、性质和一些物理规律的学习。当学生进入社会后,在物理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以及善于合作交流、敢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人们一生中长期受用的。

《串联和并联》这节课的学习,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创造情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通过画图判断,找规律,然后由学生想、画,做做看,去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体验、尝试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着成功后带来的乐趣。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物理信心和勇气。

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能,不断更新与改变教学观念态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既能自主探究,师生以能合作互动的场所,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出学生主体性。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10

《力》一课是取自农村中学的一堂课,该课未经任何修饰,没有作秀的成份,朴实求真,简洁明了,依托农村中学的实际条件,紧贴新课标,是一堂典型的农村中学创新型的物理课。该课的创新及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创新型全方位情景导学

以前的物理课,多以简单的实验室器材作单一演示为主,但在本堂课中,在多个方面体现出从不同侧面以情境来导学。例如课堂一开始,就精选了一个踢足球的片段,选择这个片段,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多数学生特别是男生喜欢足球;二是多数学生喜欢观看周星驰的电影;三是这个片段能典型的突出力对足球的作用。这样学生在观看后一是迅速对本堂课有了兴趣,二是从情景中感受到了力的存在及其体现出来的效果。又如教师以引导学生分析力使物体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采用了学生熟悉的电吹风,使下落中的泡沫块改变了运动方向,在这个情景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力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还使学生体会到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施力的物体与受力的物体不一定要互相接触。其它诸如力的几个作用效果、力的大小等,都有目的的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典型的情景,通过这些情景的导学,一是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学生极易接受,三是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了物理课标中的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色。

2、创新型自制探究实验

以前的物理课,在处理力的三要素时,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多以“推门”为例,从而得出力的三要素,学生也能勉强接受。但这只能定性的得出这些结论,缺乏实际论证,更重要的是没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只是象征性的告诉了学生结果。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通过一个情景来定性的得出力的大小与力的作用效果有关,即弯“健身棒”,女同学没能使之变弯,男同学能使之变弯,从而顺利的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但是还有两个问题没解决,一是如何出实验数据中得出力的大小与力的效果有关,二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还有哪些因素?此时一个自制器材被推到了前台,这是一个自制长方体木盒,在木盒的朝上一面有三个不同的点钉有线圈,侧面有一面涂有黄颜色。课堂进行到完成力的大小的定性关系后,教师提出了探究实验:哪些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利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木盒,如何得出结论。同时告诉学生拉木盒的结果是要让涂有黄颜色的一面朝上。然后进行学生实验。从学生实验的过程来看,有的在证明力的大小是否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的先对力的要素进行了猜想,再去验证,有的在通地实验中不断总结力的要素。最后由两名学生的总结得出正确答案,而且两个小组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但第二个小组的实验更完整更科学。

除探究力的三个要素,本课后面还利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探究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器材简单,采用的方法是让一个弹簧测力计不动,用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前者,读出两测力计的示数,并观察方向、作用点的关系。这样就从实验中得出了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异体这三个关系。

在农村中学,多数学校的物理实验器材是严重不足的,许多学校的物理课均未进行实验,多以“讲实验”为主,像这样能自制器材同时探究出力的三个要素的实验非常之少。

3、创新型学生互助协作

以前的物理课,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极易忘记所学知识,而且往往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喂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到的情况。在本课中,学生在多个地方都有了互助协作的机会,如在学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分别分组讨论分析了滑旱冰鞋现象、火箭起飞原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拔河问题等。不仅仅让学生理解了物理知识,形成了自己的见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除以上三个方向的创新之外,本课还具有以下亮点:

1、多次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法、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例如在情景力使物体速度变慢这个实验中,采用了一个自制器材,底部铺有两段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让小车从斜面上滚下,通过对比分析小车的速度得出受力的效果,又如对比分析泡沫块自由下落和水平受力后的下落。在学习力的示意图时,总结出模型法的应用。在实验中抓住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用当前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讨论拔河问题时,没有去涉及到摩擦力、平衡力等后面的内容,而是紧紧抓住“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讨论、争论,最后教师作指导性总结。

3、处处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如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都是从生活中的情景中得出,又如讨论拔河现象,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案例。

4、注意了物理课与高科技相结合。如引力力的相互作用时,由长征2号视频引入,一方面通过视频放松学习气氛,另一方面了解我国最新科技动态,最后思考火箭升空涉及到了物理问题。

5、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独立思考、情景导学等多方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

这是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堂涉及到力学的课。通过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其达成了以下三个主要目的,一是了解并熟练运用力的基础知识,二是巩固并突出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三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力学部分的兴趣和热情,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11

1.新旧课标的内容有明显的不同

对电学实验,删除了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用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这些完全不用讲解。

2.重视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此再加上“体验式”学习。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物理学科,很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对这种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在探究中不断的思考才能获得,即所谓的“自悟”,而单靠听我们老师讲是不行的。再者,学生在自身探究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中所得出的感悟,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牢。自身的探究和体验,最能针对自身问题,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学习效率最高。该做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动手亲自做。现在设计实验或者改装实验的题较多的出现,一定要学生自己先做,再听老师的总结或点拨。

3.要重视联系实际的问题

联系实际,是一种习惯。我们经常这样做,会帮助学生建立这种习惯。让学生在观察实际中“出问题”

4.重视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的渗透

物理问题的处理,最关键的是:1、选准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过程。我们喜欢在教学中画图时,用白色的粉笔画“研究对象”,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画“其它外围”的东西。也有的教师,干脆只画“研究对象”,“其它外围”的东西一概略去不画。所谓的思想方法,是指在处理物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具有条理性、抽象性、解析性、技巧性的思维方法与技巧。思想方法本身,是主观的,带有很大的个性倾向,与个人的风格和思维习惯相关,可以个人独创。但一些好的思想方法,被多数人认可,可以共享。

常用的思想方法:微元法与极限法,隔离法,忽略次要因素思想,理想化模型,

代换法,比值定义法,图像法,

所谓的物理哲学,是指由于物理知识本身的深刻性而打造出的人的思考问题的观念和逻辑定式,甚至是看待问题的情感、态度。

不懂物理的人,往往被错觉所左右,象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伟人都如此。就是现在的学生,并不受亚里士多德的直接影响,但却有亚里士多德一样的认识。所谓的“懂物理”————懂的是物理哲学。不要教了三年,教出一帮不懂物理的人。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12

本课今天在五(3)第一次上时没有上好。因为老教材有这个内容,所以备课时有些大意了(经验论),没有备得很细致。确切说是对新教材没有了解得很仔细。其实教材上的一组实验是以前没有的,看图就觉得非常容易,甚至觉得这个“照亮物体”的环节和实验很多余。所以没细看教材过程。结果五(3)上课时带着学生一看教材上的实验要求,赫然发现三个实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第一个直接照亮书本,到第二个要利用一面镜子才能照亮,到第三个要利用两面镜子照亮书本阴影里的小球,难度是逐渐加强的。但教参上没有分析,只带了一句:这个实验不是简单的重复,是递进关系。现在发现这一环节倒是新教材的巧妙之处。最好应该一个一个分开来做,但受到学生玩器材因素的影响,我通常把三个实验一起放下去做,结果发现第三个实验是有点难度的,学生一下子很难做到,说明应该做完前两个简单的实验后,把什么叫光的反射的科学概念讲解一下,最后一个两次反射的实验可以作为深入探究。

但今天上的五(4)班,由于我的估计不足,在实验上浪费了一些时间。还因为拘泥于老教材,觉得反射与颜色的关系也应该讲一下,让学生再做了各种颜色的反光实验,使重点的关于“反射”的科学概念讲得不透,学生可能印象不深,在接下来讨论反射的运用时,对汽车反光镜的光线不太会画,(同时对汽车反光镜是凸面镜也有争议,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是凹面镜,说明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觉的科学现象还观察不仔细,有必要教育和指导。)对医生额镜(凹面镜)光线也不会画,还是入射、反射光线的概念不清造成的。由于时间上来不及细讲了,是我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画的,觉得没有很大的意义。

后面的潜望镜也没时间讲,带了模型也没时间让学生看看。关于眼睛瞳孔具有控制光线的功能也没有能观察,更别说把内容扩展到课外,让学生回去做万花筒等内容了。

总之,今天准备和估计都不足,使课堂预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没有如期圆满完成,觉得对学生真是非常愧疚,准备下一课时在五(3)补救一下。另几个班还没上,已修改备课,一定要好好预设内容和步骤,力争让学生收获更多。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13

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14

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给教师增加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出新的考验。探究多了,教参内容却少了,如果教师不知新、老教材有何区别与联系,在知识点和挖掘教材的“深度”上就很难根据新教材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创造性地教学,尤其对开放性的探索。教师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新教材要求较高。其次,讲课模式也提出挑战,新教材内容生动,知识面广,如何把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堂,使学生真正学到系统、严密和“适度”物理知识。评价上,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能否为后继学习进一步奠定良好基础。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在学习课标上,我们这几年也走出去拜师、学艺方面也下了大力气。理解了新教材符合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求,它面向全体学生,希望人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些新知识出现并不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很多的物理内容,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物理的探究活动,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锻炼科学探究物理规律过程的能力。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凸透镜是一个很简单的光学仪器,却是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关键构件,用两个凸透镜简单组合还能制成一架简易望远镜、显微镜。还有在教材的安排上说话(声音)、看(眼睛的原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简单的电学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富有实际应用的物理。另外,新教材内容设置,还有意识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情况,亲自实践,增强学生学习后继知识的积极性。

新教材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亲身经历、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学生死气沉沉、钻牛角尖式的学习少了,代之而来的是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合作探究、交流或者自觉收集信息、数据、资料、探索性实践等活动,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后目标也明确了。如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凸透镜成象”一节,在新教材中特别增加了学生实验的环节,让学生体会虽然是同一个凸透镜,在不同的位置却能成不同的象,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后面的显微镜,望远镜,眼睛的结构,人带的眼镜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试验给学生增加一些有关的实验内容:如用纸把凸透镜遮住一部分让学生观察凸透镜的成象,让学生拿着凸透镜观测近出和远出的物体,看有什么区别,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是知识系统化。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老师:有些实验可以放手让学生去体会,总结,效果会更佳。

在课堂45分钟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探索、经历体验和感受,获得必要知识,教材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气息的现象、模型。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例子,非常生动,有意义。比如“眼睛和眼镜”这一节时,生动的实例有:“给你一个老花镜”,“你能测出它的焦距和它的读数吗?”,学生的积极性特别的高,分别把放在自己面前的凸透镜拿起来设计实验方案,在教材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对这些新颖的小实验,很感兴趣。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1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本节课一大亮点就是兴趣实验“看谁先能让小灯泡亮起来”,随着一盏盏小灯泡亮起来,把同学们带入神密的电学世界,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在学生展示时又多次利用到自己所连的电路,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对电路有关问题都解决了,收获丰富,兴趣盎然,激发起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二、尊重教材,但不拘泥教材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但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次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拓展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在深挖教材后,结合初二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习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而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先认识电路,在了解电路图,最后了解电流。这样使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本节知识

三、实践探索,自主合作学习

利用实践体验活动,变教为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人人动手,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由讲懂、教会的被动学习向弄懂、学会的主动学习转变。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再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和展示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

1.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然后教师再适时引导,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如引课实验“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动手实验后,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再强调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任何情况下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断开,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以及“断路”、“短路”、“通路”等。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如学生实验“让小灯泡亮起来” 后,学生在交流时充分展示,说明自己连接的电路,有的用到开关,有的不用开关,有的更是不用灯座,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金属触点和金属壳直接连接起来。通过交流,更激发起其他同学的探索表现欲。

3.让学生在合作、展示过程中,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充分享受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体味成功的快乐。

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处理教学难点重点都还不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示连接“二极单向导电性”的电路时用时略长,以至于展示时说明不充分,没有进行当堂检测,。所以,在此学生还存在疑惑。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16

新课程推行已有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意识到现在的物理教师决不能再给学生“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及时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也要对教学做认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

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在陇县刚刚起步,大家都处在摸索探究阶段,教育主管部门要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死扣难、偏、怪题,不为考试而考试的宗旨和指导方针,要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只有这样,教师就会放开手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和思路。挖掘教材和研究教法,力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当然,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物理教师必须先要备好每一节课,课前调试好每一个试验,充分挖掘出每一个实验的隐含及外延。并能从实验中挖掘出精髓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备课。授课后及时总结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质量。重视集体备课。我们坚持学科组集体备课,三统一(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学法指导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合格升入新的学校,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我们将以学年初以教材为主,打好学生双基,后期复课前制定了系统的、科学的、周密合理的复习计划,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尤其是抓临界生的转化工作。为此,我们物理学科组在年级组的统一安排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段段清、课课结、特别对过去学习底子薄的学生,更加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在三月中旬我们物理就进入全面复习阶段,我们本着系统复习打基础,板块复习上台阶。综合考练出成绩的思想,以过去中考和模考的测试卷为样本,整理了一系列题反复练习,巩固再巩固,争取有新的突破。

另外,我认为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还是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在这一学年中,我经常研究别人的案例,并结合我的学生的特点,批判的运用,效果较好。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这一学年,学校号召科任教师要坚持每周至少听二节课,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和交流,是我的收获很大。我认为,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所以,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年轻的一线教师,更应加紧听课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听人说,一个教师若能认真的写三十年教案,他只能说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若他能坚持写三十年的教学反思,他便便称得上教育专家。所以,在这一学年中,我坚持写课堂中的一些困惑和我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17

本人认为,从运动快慢到速度变化快慢的认知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一个飞跃,为了帮助学生踏上这个认知台阶,对于五个例子以不同组的数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定义概念。在定义加速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自己用△v/△t的比值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把加速度看成是一个比值的符号,“加速度”只是一个符号的名称而已,实现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生硬的概念形象化的目的。学生把加速度看作是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对陌生的概念产生了亲切感,他们亲身经历了定义加速度概念的全过程,对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但教后的感觉还有待于提高。

本节课有意识进行控制变量法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育,对于控制变量法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对于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不但向学生指明是用比值来定义加速度,且和学生一起回顾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及初中学习的压强、密度、电阻等物理量的定义。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很多物理量是为了研究或描述的方便而定义出来的,使学生消除了对物理量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进而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加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对于加速度的方向的教学,是让学生根据位移和速度的矢量性来讨论加速度的矢量性,有待于进一步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18

在往年的教学中,在做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这个实验时,我们经常使用一个线圈的一端代替直导棒,学生理解困难,没有直观的感受。

我的思考:我们是否可以对这个实验进行这样的改进。在圆珠笔芯中通入一根铜丝,制成导体,这样减轻了导体本身的自重,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横杆作为滑轨,用三节干电池做电源,当合上开关时,观察这根特殊的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19

《电动机》这节课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磁场对导通电导线的作用,一个是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我在讲磁场对通电导线的应用时,先复习奥斯特实验的结论以及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两个道理,其一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其二,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然后让学生猜想:通电导体放在磁场中,会受力吗?这样学生基本可以猜想出结果来,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我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操作了一次,效果很明显,可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就又用通电线圈进行演示,效果很好。

对于电动机的构造,重点是换向器的原理,先通过让学生看到通电线圈不能够连续转动,然后让学生分析原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办法让线圈连续转动起来。在学生没有办法的前提下,给学生介绍换向器的原理和作用。这里还有不少学生搞不清楚具体是怎么换向的,需要他们慢慢琢磨。

另外,我增加了电动机的优越性的思考,让学生将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实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

初中物理月考反思 篇20

1、关爱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及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拨、健康地发展。为了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确保教学质量,热爱学生是前提。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如智力有高低、身体有强弱、爱好有各异、特长有不同,作为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他有自己的优缺点。而对于一个教师则没有理由偏爱或讨厌哪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有这样的职业道德: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以前,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够,今后一定要加强。教学效果要想好,必须让大家喜欢上这门课,让不学的学生先能学,再解决如何学会与会学的问题。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个体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3、高质量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高质量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清楚其研究的对象,适应范围和条件等,从此入手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凭感觉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坚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联想记忆,有利于准确快速提取知识信息,有利于理解能力提高,为高考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