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教学反思(通用14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1.3W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1

歌曲"卷炮仗"是一首节奏平稳、结构工整的游戏歌曲,歌词明确、易记,孩子动作参与性强,非常适合幼儿边唱边玩。因此,我们是把体育与音乐相结合来设计的这个活动。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通用14篇)

首先,让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谈谈放鞭炮是怎样的,然后说说卷炮仗的方法。因为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孩子对螺旋队形并不是很熟悉,即使有这类似的队形但绝大多数孩子是盲目跟从的,那第一个难题就是要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这一原理后再来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形队形,我觉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活动最终的目标是由体育活动变成音乐活动,那如何在理解音乐特点的前提下,用卷炮仗动作表现音乐,是孩子学习的第二个难点。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是这个活动的关键。

用卷炮仗的动作和音乐来玩游戏,是孩子们很有兴趣的活动方式。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随着音乐,感受音乐的基本节奏,然后把歌词带入到节奏中来学唱,这种效果是很不错的。《卷炮仗》的音乐旋律节奏平稳,行进感较强,他们很快就把握住了旋律的基本节奏。如何让孩子很直观的了解螺旋形,我选择把自己当成一块"毛巾"需要孩子来吧我拧干,两手张开,一边一个孩子来"拧",让他们看看我的侧面手臂和手掌是呈什么样的状态。接着,让每个孩子都试着帮旁边的好朋友"拧毛巾"。然后再向他们提出,现在我们站起来一起来玩卷炮仗的游戏。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逐步熟悉音乐的过程,在开始的时候先一边唱歌一边和他们玩。再基本熟悉这个游戏后,随着钢琴伴奏我们一起唱起了歌,在歌声中一步一步地卷成了一个紧紧的大炮仗。最后,随着"嘭"的一声巨响,我们的"大炮仗"点燃了。

卷炮仗是孩子们很喜欢的音乐游戏,它采用了集体合作走螺旋队形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其实在"卷"的过程中,老师会不停地提示他们:"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他们的情绪也会越来越高涨,这时螺旋队形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还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要想将炮仗"卷"成功只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才行。

体育活动与音乐活动的结合,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还能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进行指导,在娱乐中学习,才能使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2

《田鼠偷瓜》是大班的一节体育活动。本活动重点是要练习幼儿正面屈膝钻的正确姿势。作为大班的幼儿,对钻的动作应是不陌生的。根据他们的身体发展情况,虽有了一定的动力定型,但还不巩固。肌肉感觉有了发展,控制能力有了加强,大、小肌肉群也发展地较好。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发现有许多幼儿非常爱钻洞。虽然在动作上表现比较放松、协调、连贯和准确,但是多为手脚并用贴地爬行,或者横冲直撞不管不顾,很少去注意对身体的控制,并运用技巧爬行。所以我将本活动重点定位于:探索正面屈膝钻的动作。把难点定为:能有意识地控制身体,保持身体蜷缩状态钻过山洞。

在准备上有些仓促,球准备不太多,一次玩了就得把球送回去。浪费了不少时间。游戏可以使整个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所以我加入了"田鼠偷瓜"这个游戏。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巩固幼儿正面屈膝钻的动作。在开始游戏前教师虽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幼儿往往会记不住,所以我采用了个别幼儿先尝试,具体演示游戏方法,并及时提醒幼儿纠正错误动作,在确认大部分孩子都了解游戏方法以后,再进行集体游戏,以便游戏顺利有序地进行。当然在游戏前,还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碰撞,同时关注孩子们的体力状态,适当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在此主要采用演示法,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游戏方法,方便幼儿理解运用。在洞口的高度从80厘米降低到50厘米,难度有些加大,大部分孩子也都完成了。

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遵循大班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科学地制定各个环节,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通过示范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并练习正面钻的动作,在此基础上,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以此来达到该次活动的最终目标。孩子玩得还比较尽兴,只是自己参与的意识不够浓。规则意识仍需加强,一活跃常规就有点难把控。自己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细节方面总是考虑不周全。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3

《静物苹果篮子》一画作于1890-1894年,是由法国作家塞尚所画。在此画中,塞尚仔细地安排了倾斜的苹果篮子和酒瓶,把另外一些苹果随便地散落在桌布形成的山峰之间,将盛有小糕点的盘子放在桌子后部,垂直看也是桌子的顶点。这幅画的绝妙处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观者能从不同的水平上领悟到他所表达的美。画中的每个笔触都在其自身的作用,然而又同时服从于整体的和谐。《静物》这幅作品正好符合这些特点,所以幼儿愿意积极自觉地参与活动,对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和创作。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美术欣赏教学也不例外。

在欣赏活动之前我注重幼儿有关美术经验的积累,如:欣赏塞尚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了解塞尚绘画的特色及笔触。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补充,使幼儿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为更好的欣赏作品做好铺垫。"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作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活动开始首先出示课件《静物》,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内容和蕴含的情感。鼓励幼儿说说画面中都有什么?这些苹果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样摆放的)苹果的颜色都一样吗?有哪些颜色呢?为什么一个苹果上有好几种颜色呢?等问题引导幼儿理解这幅画的色彩、均衡的构图以及形与色的结合。但是幼儿还是不太理解光源、遮挡等对画面所起到的作用,幼儿缺乏欣赏这方面的经验。教师提出:"认为画中的苹果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苹果一样吗?为什么?"对幼儿理解画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评课老师建议教师着重在光源和遮挡这两方面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教师在结束部分因让幼儿欣赏塞尚的其他作品,感受其作品的构图美、均衡美、色彩美等方面。

本次活动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有提升的空间。对于幼儿来讲进行合适的美术欣赏活动,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表现美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尽量安排此类的活动,让幼儿有更广泛的美术体验。"美"是心灵的塑造,是精神结构,更是观念的培养,它需要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多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才能引导幼儿在欣赏中感受美。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说道:“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的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学生在这宽松的环境中,积极思考,积极赏析课文,阅读便成了个人的行为。我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交流中并随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眼睛真亮啊!”……)。同时,学生说到哪,教师就教到哪,遵循了学生的意愿。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学生便能畅所欲言,因此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5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实践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加强读书实践“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利用学生的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二、学科整合、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不例外。首先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如在作业布置中鼓励他们把“声音、气味”用自己的奇思异想用画笔画出来。再者,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个别学生发言次数过多。

以上就是这节课给我的点滴启示,教学是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习积累的,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动学生主动发展。让课堂生动、精彩。今后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6

最近执教了《逍遥游》这一课第一二节内容,现就本课教学中得失作如下反思:

一、教学思路设计反思:在背本课内容时,大体分为如下步骤:1、学习目标制定为(1)学生能流畅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2)疏通课文1—2节内容,分析课文1—2节内容。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基本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也基本完成教学预设。2、教学步骤制定:(1)通过学案,了解《逍遥游》写作背景及《逍遥游》的内涵(每班找一位同学朗读指定内容);(2)指名(每班7位同学)分节朗读课文并注意及时纠正;(3)疏通课文1—2节内容,每班指名4位到黑板书写1—2节重点文言现象。师生作及时补充与订正。教学思路需进一步细化,参与课堂的学生面可以更广一些,教学容量也可再加大一些。

二、教学效果反思:本课教学中能立足于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亮点课堂气氛轻松,学生接收得比较好。同时在于把庄子的写作背景与文章能有机的连接起来,让学生对庄子“逍遥游”思想有了直接生动的感受和理解。并且用新时代的眼光解读了庄子,探寻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指导价值。教学达到了预期目的。学生很好的理解了“逍遥游”的境界,落实了课文一二节重点文言知识,并对庄子有了新的认识。既增加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该保证更多一些课堂交流时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对于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寻,努力实践,避免再出现以上问题。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7

《草丛中的小老鼠》这段乐曲诙谐、欢快、跳跃,仿佛将你带入一个无忧无虑的丛林童话世界。整个音乐分段清晰,节奏分明,每段的旋律风格迥异,易于孩子快乐、自由地想象,能随乐表现小老鼠一天的惬意生活,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来说具有可感性、可接纳性,我觉得相当符合幼儿园音乐欣赏的选材要求。在本次活动中通过音乐欣赏让幼儿想象音乐,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将音乐形象、自主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较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本次活动目标为以下两点:1、感受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风格特点,感知小老鼠机敏可爱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教学重点)

1、节奏前置,难点提前突破

在活动中,我采用节奏前置感知,开展了节奏游戏《切土豆》“切切切切切土豆”,通过师幼用手掌切土豆动作的游戏来提前熟悉和感受节奏、表现节奏,感知乐曲中反复出现的《草丛中的小老鼠》中典型的节奏型。练习乐曲中的典型节奏采用了乐曲先部份感知的方法,让难点分解突破,也即为整段音乐赏析做了准备。在活动中孩子们也感到轻松、愉快,每个小朋友都很投入,这既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也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

2、音乐故事,帮助故事理解

让幼儿直接欣赏感知音乐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活动中,我借助了音乐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记忆音乐的结构和情感(讲述和音乐结合的形式),根据音乐创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老鼠,它们每天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去玩,可是总会有一些调皮的小老鼠跑出队伍又跑回来。走着走着,突然听见了“狮子”的声音,再听一听,原来不是的;又听到了“老虎”的声音,再听一听,又不是的。今天的丛林很安全,它们赶紧把乱了的队伍整理一下,开始爬上山坡,然后从高高的山坡上滑下来!小老鼠往前走啊走,它们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上:花儿开得美美的,很多很多的蝴蝶、蜜蜂都在跳舞,他们好开心地啊!天黑了,小老鼠们赶紧回家了!

故事情节与音乐的分段匹配,帮助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提升了幼儿听辨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3、肢体游戏,灵动表现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抽象的,怎样让孩子感受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风格特点,感知小老鼠机敏可爱的音乐形象”,并能表现出来。经过反复思考,不断尝试,最后,我借用“手指”、“手掌”等肢体游戏,以生命的律动,来反映小老鼠活泼灵动的音乐形象。

4、教具使用,再添情趣魅力

在最后一个环节集体游戏表演中,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小老鼠的“长门牙”,孩子们妆扮成小老鼠,使幼儿在集体表现活动中更为形象,更有趣味性,整个音乐活动表演情趣盎然,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好的音乐体验。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8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继续学习复述课文。复述能力是小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年段又是复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学习第二节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动词,把“烫干丝”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清楚。在以往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在复述文章时存在着:抓不住重点词句,好似在背诵,或当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条理性不够清晰,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因此为使学生能把“烫干丝”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清楚,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复述,分成以下三步骤来达成教学目标:⑴理清脉络。利用文本里出现的二个“;”,帮助学生了解烫干丝分几步。学生在认真研读、思考后,从“;”的提示中知道烫干丝分三步。但文本语言描写比较具体,学生在回答时,会把文中语句重复一遍,而没有自己的概括。我对他的答案表示肯定,然后帮助学生把烫干丝的第一步提炼成精炼的词语——切丝。有了我的示范,后面两步的描述学生的语言也开始越来越简炼。我边引导边适时板书,学生理清了脉络,知道烫干丝需要三步——切丝、烫熟、调味。⑵抓住关键动词。作者用词的准确细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而要把烫干丝的过程有条理地说清楚,关键动词不可缺。我采用填空题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了解烫干丝每一步所需的动作。3、有条理地复述。在学生反复朗读文本,感受了厨师手艺的高超后,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抓住关键动词,自己来组织语言,介绍“烫干丝”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学习步骤,学生一般都能把烫干丝的过程介绍清楚,有些学生甚至能加上我补充介绍的关于切干丝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复述课文中,品味着语言,积累着语言,通过语言运用真正实现文本语言向主体语言内化、转换。

但对于“兜揽”一词的教学,学生在模仿叫卖时,表达有困难,学生不能发挥想象,语言不够生动,这也许和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有关,教学时还应加强指导。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9

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加强中考、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我经常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真实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10

张老师比较重视句式训练。如请孩子通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透过这扇窗,我——”,这个句式训练,不但给学生的说话设置了一个扶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环节,很巧妙地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在学习文本结束,张老师先出示了“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又出示了“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的训练。张老师一步步放手,让孩子们觉得其实写出那么诗意的句子也并不难,我也能行!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另外,张老师每一句串联词设计得都是那么精妙,还注意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需要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她每设计一个环节都会先思考学生会怎么回答,接下来我该怎么应对,真正做到了备学生。我不由敬佩张老师对教学的认真。通过此,我也看到自己和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回想自己平时总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懒得看书,教学上也是停滞不前、难以突破,真是羞愧!总之一句话:向张老师学习!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11

《大树妈妈》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曲,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却是温柔抒情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歌曲、轻柔地演唱这首歌曲呢?

我以找春天为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说一说在美丽的春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们积极地说:“花开了、草绿了、大地上的冰雪融化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我顺势说:“燕子们飞了那么长时间它们很累了,于是大树妈妈张开了它的宽大的手做成了一个摇篮让小燕子们进来休息。”由此引发学生对大树妈妈的无限遐想和眷恋之情。并配上《大树妈妈》的伴奏音乐给小朋友们讲了有关《大树妈妈》的故事,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都沉浸在这首歌曲的意境里了!

当我让小朋友们说说对大树妈的印象时,他们有的说她是天下最好的妈妈;有的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还有的说她太伟大了,用自己的身体为燕子遮风挡雨她自己却浑身湿透了,她一定很冷。我听着孩子们各抒己见,我发现他们真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并知道关心别人心疼人了,从而使学生能够抒情地演唱这首《大树妈妈》。

这节课,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明白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主动的感受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教育了学生用语言、表情等等表达歌曲。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12

《失去的一天》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佩佳明白自己失去了一天。

上课了,我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0课《失去的一天》。”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我想知道谁失去了一天。”“我想知道什么是失去的一天。”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来写这篇文章。”那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在文中找找这些答案,找到答案后与学习伙伴交流交流。还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地多朗读几遍,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旁边。只见有的同学默读;有的同学小声读;有的同学大声读;有的同学做着动作在读。10分钟左右,只见部分同学已找到了答案,乐滋滋地跑去与学习伙伴交流。有的有分歧的还在讲着各自的理由,看到课堂气氛这么活跃,我走到他们身旁问:“有收获吗?”他们大声地说:“有。”那么你们可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好。只见他们又开心地跑到自己的座位上读着自己喜欢的段落……

离下课只有15分钟了,我说:”同学们,现在请你把自己的学习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只见举手的同学很多,我点名来说哦。“老师,我知道课文是讲佩佳失去了一天。”“我知道佩佳没有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他失去了一天。”“我知道一天中没有做该做的事,就是失去的一天。”“我还知道了佩佳的妈妈是要教育佩佳珍惜时间。”“我知道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妈妈让佩佳知道什么是失去的一天。”……同学们体会真深刻、到位。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学习得来的,个个乐滋滋的。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生待明日,岁月成蹉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最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失去过一天?珍惜时间吧同学们,时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精彩、充实。

这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收获不错。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13

在教《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正好是二站的樊老师来听课的时候,虽然事先经过了准备,但还是有喜有忧。

喜一、这一课,我也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八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喜二、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忧一、基础。在指导会写的字“扁担”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读写说,而没有示范写。主要是我写字太慢,怕耽误太多的时间。

忧二、组织。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本节课上了50分钟)需要老师不时地用眼色来维持课堂纪律,这就要求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大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14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

教师是也只能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过多的展示势必撼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缺乏了表现的机会,缺乏了“绽放”的体验后肯定是影响注意力的。这节课,我何不在“质疑”、“解疑”上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呢?何不取消那几个“有梯度”、“见水平”的预设问题呢?

公开课的目的不应只关注教师素质的检阅,还应成为学情研究的真实素材。

过多地关注教师素质,只会促使“作秀”、“表演”,而关注学情,课后共同研究学情,则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增强。比如这节课中,学生不能提出“‘由学讲到教没有过渡,缺乏逻辑性’的说法正确吗?”这个问题,教师值得研究;学生看投影的目的就是为了抄笔记值得研究;平日里学生发言积极,大型活动就胆量小了,值得研究;成绩最差的张文迪同学大胆发言,正确地回答出问题值得研究……

完不成既定任务又何妨。

绝大多数执教公开课的老师坦承:“这课还得‘回火’,不然孩子没法吃透”,我也是,明天肯定得讲深讲透文意,否则学生月考就要“愁断肠”了。何不上成常态课?何不实实在在地完成前几个环节?我警醒自己。下次,咱就在教室上课,就尽情地读,敞开了说,热烈地讨论,不见得不精彩。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会发觉自己课堂中缺漏甚多,惟求循着“人的教育”的初衷不变,惟愿学生们能快乐地驰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