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反思(精选17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1.42W

荷花教学反思 篇1

今天给学生上的是12课《荷花》,上完后感觉非常成功,所以把这节课的一些收获记下来。

荷花教学反思(精选17篇)

《荷花》是叶圣陶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记叙文,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一毅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同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所以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的是美读法教学,在合适的地方配上了写话指导。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两处利用课文的留白出进行的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一、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使劲)地冒出来,仿佛(不想错过夏天池塘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自豪)地冒出来,仿佛(是一位演员在展示自己的白纱裙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亭亭玉立的),仿佛(是一位舞蹈演员正在荷叶搭成的舞台上舞蹈呢。)等等。我一直以为,我班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想象,不会说优美的句子,看来只要给学生正确的知道,学生会还给我大大的惊喜。

二、第四小节中还有这样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落在我的肩膀上,仿佛要与我比一比,谁才是这最美的。”“小鸟飞过来,绕着我打转,唧唧喳喳地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了大荷叶上,抬着头,看着我,它一定在想,要是我也变成这样一朵美丽的荷花该有多好啊!”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

荷花教学反思 篇2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荷花》。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荷花教学反思 篇3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的多美啊,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知道了它们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机械地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审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总结和概括,却不能将概括和总结再具体化,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作文中反复强调描写、叙述要具体生动,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地要求学生“概括一下这段或者这几段讲的什么”,讲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体的描写却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学生对如何是具体、如何做到具体显得非常茫然,困惑。

荷花教学反思 篇4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 篇5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抓住重点词来体味——重点词“冒”

《荷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阅读,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其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单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三个特点——多、绿、圆。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体会,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研讨。在这段话中,虽然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须有详有略,所以,在这段话中,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来体会这个字用得真好!一开始,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那个词语或那个字你觉得用得特别好?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冒”这个字。接着我问: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呢?在我的预设之中,学生应该会非常活跃,答案也会丰富多彩,例如:高兴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但是另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都没什么反应,一看这个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么预设,也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因此,我只能换一个问题:荷花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这下,学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说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了,有的说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快速地长出来了,还有的说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来打招呼,很高兴地长了出来……没想到,问题一更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好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会句子中重点词把握。

荷花教学反思 篇6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荷花》。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 篇7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抓住重点词来体味——重点词“冒”

《荷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阅读,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其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单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三个特点——多、绿、圆。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体会,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研讨。在这段话中,虽然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须有详有略,所以,在这段话中,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来体会这个字用得真好!一开始,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那个词语或那个字你觉得用得特别好?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冒”这个字。接着我问: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呢?在我的预设之中,学生应该会非常活跃,答案也会丰富多彩,例如:高兴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但是另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都没什么反应,一看这个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么预设,也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因此,我只能换一个问题:荷花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这下,学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说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了,有的说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快速地长出来了,还有的说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来打招呼,很高兴地长了出来……没想到,问题一更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好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会句子中重点词把握。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荷花教学反思 篇8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一毅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同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所以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的是美读法教学,在合适的地方配上了写话指导。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两处利用课文的留白出进行的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一、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使劲)地冒出来,仿佛(不想错过夏天池塘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自豪)地冒出来,仿佛(是一位演员在展示自己的白纱裙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亭亭玉立的),仿佛(是一位舞蹈演员正在荷叶搭成的舞台上舞蹈呢。)等等。我一直以为,我班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想象,不会说优美的句子,看来只要给学生正确的知道,学生会还给我大大的惊喜。

荷花教学反思 篇9

《荷花》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导缺乏技巧,还是学生的语言显得贫乏?与大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课堂比起来,我的学生感悟总是的浅了许多。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荷花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给学生上的是12课《荷花》,上完后感觉非常成功,所以把这节课的一些收获记下来。

《荷花》是叶圣陶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记叙文,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一毅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同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所以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的是美读法教学,在合适的地方配上了写话指导。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两处利用课文的留白出进行的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一、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使劲)地冒出来,仿佛(不想错过夏天池塘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自豪)地冒出来,仿佛(是一位演员在展示自己的白纱裙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亭亭玉立的),仿佛(是一位舞蹈演员正在荷叶搭成的舞台上舞蹈呢。)等等。我一直以为,我班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想象,不会说优美的句子,看来只要给学生正确的知道,学生会还给我大大的惊喜。

二、第四小节中还有这样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落在我的肩膀上,仿佛要与我比一比,谁才是这最美的。”“小鸟飞过来,绕着我打转,唧唧喳喳地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了大荷叶上,抬着头,看着我,它一定在想,要是我也变成这样一朵美丽的荷花该有多好啊!”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

荷花教学反思 篇11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抓住重点词来体味——重点词“冒”

《荷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阅读,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其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单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三个特点——多、绿、圆。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体会,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研讨。在这段话中,虽然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须有详有略,所以,在这段话中,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来体会这个字用得真好!一开始,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那个词语或那个字你觉得用得特别好?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冒”这个字。接着我问: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呢?在我的预设之中,学生应该会非常活跃,答案也会丰富多彩,例如:高兴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但是另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都没什么反应,一看这个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么预设,也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因此,我只能换一个问题:荷花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这下,学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说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了,有的说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快速地长出来了,还有的说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来打招呼,很高兴地长了出来……没想到,问题一更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好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会句子中重点词把握。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荷花教学反思 篇12

《荷花》一课,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的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体会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为主。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的几个中心问题: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整段文字采用怎样的结构来写?划出这一节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好词。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学习要求,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2节,在文中圈圈点点。

基本能概括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态,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但在仿写这一环节中,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文字读来干巴枯燥,没有好的形容词来修饰,说明平时的积累不够;有一部分学生流于纯课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结构太过雷同课文;而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范围狭小,仅限于几种花卉,说明学生课外知识欠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知较少。。凡此种.种,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从中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更加重视。

荷花教学反思 篇13

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

荷花教学反思 篇14

《荷花》是一篇经典美文,为了不破坏它的整体韵味和美感,我设计的第一课时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积累和运用。

第二课时,我的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不仅要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要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很羞愧地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我出色。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露”等词的探究,让课堂实现的真正的“对话”,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我的意图是想不露声色地把他们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无意识中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或一片荷叶,让他们互相观察,互相欣赏,然后用语言描述身边“荷花”的“千姿百态”。教材上没有具体描绘荷花的种.种姿态,这样做是对教材的一种扩充,也是对语言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运用。但是,在进入这个环节的时候,我的引导有些仓促,我那么急切地让他们“冒”出来,可他们就是一下子“冒”不出来。

等他们“冒”出来时,留给他们观察、欣赏和用语言表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本该是这堂课的一个高潮,但由于我的引导失败,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非常遗憾!

荷花教学反思 篇15

教学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通过老师板演及学生练习的展示进一步强调作业书写格式的规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 这连个任务基本完成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并以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为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逐渐形成奠定了基础。

然而也存在了以下的不足:

1、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准,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计划中的小结部分未能体现。

2、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例题和练习。所以感觉部分学生反响不强烈。没有很投入到练习中去。

荷花教学反思 篇16

一、文本解读前要善于分析学情

现在的学生受网络媒体等影响,在学习方面态度冷漠,不大会被感动。他们对那种背井离乡之苦,家破国丧之痛,觉得似乎十分遥远而无法体味。但编者的意图很明显,是想把它作为一种“爱国精神的显现”的文章放进这一单元。这样,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编者的意图,教学的目标就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制约着教学预设及教学过程的展开。第一节课的导入失败就在于教者没有很好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没有在学生与文本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教学预设成了无的放矢。而第二节的导入以故事性、形象性的朗读和一组组图片引入,学生听着生动感人的故事,看着描述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组组图片:“被敌人封锁的村镇”、“遭受屠杀的民众”、“抗击敌人的战士”等。虽对背景知之不多,但预先教学准备充分,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置于当时特定的背景之中,为学生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做好情感的铺垫,因此教学比较成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可见文本解读时,教师只有充分估计学生现有的情况,调动其积极情感,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设计要预设更要生成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案”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不可动摇的预设方案,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活动均要围绕教案展开并受到教案的严格制约。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和因素都是无法事先“设定”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无法想象到的新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教学设计就要围绕学生、学情做必要的调整。即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教师对教学的设计要像绘画一样既为自己的“教”更为学生的“学”“留白”,以便可以适时调整策略,满足新的情境和学生新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如果教师过分重视教学设计的预设,就不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其效果就肯定大打折扣。第二节课的比较满意就在于教师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及时调整。由于很好地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把他们潜藏的热情、爱与感动都激发出来,所以教学就得心应手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两节课的不同教学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课堂导入好,学生学习兴趣就浓,学习热情就高,课堂上教师讲起来就轻松容易得多,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冷静地思考,深刻地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出灿烂的理想之花。

荷花教学反思 篇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搭石》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编排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

《搭石》描写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课文语言质朴,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使得学生的情感在对话中流动,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风景"这个词,深入学习课文。

整堂课,我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让学生学习体验。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体悟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并达到既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和作者"同命运,共呼吸"的境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