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通用5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1.35W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 篇1

“20xx年启动的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成为近年来我们共同研究和讨论的重点。这场变革在我国科学教育领域引起了深刻的反响。对科学课程新的培养目标——科学素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科学教育基本方式——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极大地开拓了我国科学教师的视野。并正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教育行为和模式。”这是郁波老师在20xx年秋为张红霞老师的《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作的序中所说的状况。三年后的今天,这个“开拓视野”和“改变行为和模式”的过程仍在继续着。并且引起更多、更深的反思和实践。而作为我国第一本用于教师对科学性质方面认识的培训用书,张红霞教授的《科学究竟是什么》则为我们逐步揭开科学教育神秘面纱指引了方向。、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通用5篇)

从全书的章节安排看,既有历史逻辑顺序,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主”到“次”。文中既有基本概念的阐释,又有基本方法的指导。既说明了“为什么”,又告诉我们读者应“怎么样”。

“科学课”是由“自然课”脱胎而来。相比而言,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从课改开始时就有这方面的讨论和争执。我也曾经在20xx年与人争论过。可是究竟从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科学之所以成为新事物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呢?在书中,作者在第十章详细地分析了现代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过程。既有横向的对比,又有纵向的剖析。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学科为中心”的阶段到6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反思阶段,从八九十年代的多元思潮论争的时期到90年代以来改革的新阶段,科学教学在波折中乘着时代的列车“与时俱进”。

从本书的题目看,作者试图通过与科学教育有关的多个方面的阐释来揭示科学的本来面目。但是对本书通读下来,却发现,我们仍没有弄清科学究竟是什么。我只是在作者的带领下逐步认识到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教育需要亲历探究。

实际上,作者也无意在“科学”的名词上纠缠不清。她只是想通过对科学史的回顾,对科学相关外延概念的描述使教师们对科学教学有个清晰的认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一条全新的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使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通常我们把能体现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细化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和“表达与交流”等若干个项目。在本书中作者着重选择了一些进行详尽地说明和指导。

探究首先从问题开始。对于问题,老师熟悉,学生也司空见惯。可是问题和问题还是不同的。有真科学问题和假科学问题之分,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分。而这些在我看到这本书之前是根本没有的概念,我就觉得学生提了问题,能解决的就给解决掉,不能解决的,课后再想办法解决。而实际上课时也遇到了很多让我困惑的问题。有的学生的问题不着边际,有的根本不值一提。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让我很伤脑筋。现在我知道了,有的问题是需要避免的,有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老师的“编辑”。一堂课往往是由问题开启,也往往是由一个问题结尾。问题对一节课来说真的太重要了。虽然看了张老师的指导,可是真的面对学生问题的时候,还是不太自信啊!

有了问题以后,就开始就问题进行研究了。在书的第三章特地提到了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我也觉得假说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假说就像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之前打的腹稿,也像一个工程师在设计图纸前的一个粗略规划。假说对后面的实验研究验证有着明确的指引作用。而一个科学素养高的人提出的假说也一定具有更加合理可行的成分。假说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没有根据的推断只能是“胡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曾听到一些课上,有老师觉得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含假说这个环节,于是在他的课上假说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步。其实这大可不必。假说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来确定它的位置。在很多时候干脆就没有假说的必要,因为事实就很明显地摆在眼前,由不得去怀疑,用不着去验证。所以还是“不要为假说而假说”!

在科学探究中,观察是最常用得一个术语。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借助于仪器得观察”。对它的重要性,没有必要赘述。三四年级的科学课上着重训练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让我们去课堂上践行它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科学就是那些精密枯燥的仪器,就是那些散发着异味的化学试剂,就是那些看不明白的公式。其实就我们小学科学教学来说,给科学教学一点人文气息是很需要的。正如书中说的“科学与人文是可以融合的两种文化”。在课改进入到第五个年头的今天,科学教学正在强调与人文的结合。比如,课标提出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不就是很好地体现了人文的精神吗?在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合作”是个曾经热得发烫得字眼。虽然现在逐渐冷却,可是合作的重要性还是很明显的。我们不排斥竞争,因为竞争能促进发展,但我们更需要合作,只有合作才能由更大更快的发展。比如我们的QQ群,那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素不相识的老师在一起交流,互相帮助,不就是很好的合作吗?由理由相信,由这样善于合作的科学老师,一定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探究科学奥秘的同时,逐渐具备完美的人文精神。

这本书,我连续读了两遍。读过以后,我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 篇2

从本书的题目看,作者试图通过与科学教育有关的多个方面的阐释来揭示科学的本来面目。但是对本书通读下来,却发现,我们仍没有弄清科学究竟是什么。我只是在作者的带领下逐步认识到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教育需要亲历探究。

实际上,作者也无意在“科学”的名词上纠缠不清。她只是想通过对科学史的回顾,对科学相关外延概念的描述使教师们对科学教学有个清晰的认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一条全新的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使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通常我们把能体现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细化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和“表达与交流”等若干个项目。在本书中作者着重选择了一些进行详尽地说明和指导。

探究首先从问题开始。对于问题,老师熟悉,学生也司空见惯。可是问题和问题还是不同的。有真科学问题和假科学问题之分,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分。而这些在我看到这本书之前是根本没有的概念,我就觉得学生提了问题,能解决的就给解决掉,不能解决的,课后再想办法解决。而实际上课时也遇到了很多让我困惑的问题。有的学生的问题不着边际,有的根本不值一提。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让我很伤脑筋。现在我知道了,有的问题是需要避免的,有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老师的“编辑”。一堂课往往是由问题开启,也往往是由一个问题结尾。问题对一节课来说真的太重要了。虽然看了张老师的指导,可是真的面对学生问题的时候,还是不太自信啊!

有了问题以后,就开始就问题进行研究了。在书的第三章特地提到了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我也觉得假说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假说就像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之前打的腹稿,也像一个工程师在设计图纸前的一个粗略规划。假说对后面的实验研究验证有着明确的指引作用。而一个科学素养高的人提出的假说也一定具有更加合理可行的成分。假说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没有根据的推断只能是“胡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曾听到一些课上,有老师觉得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含假说这个环节,于是在他的课上假说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步。其实这大可不必。假说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来确定它的位置。在很多时候干脆就没有假说的必要,因为事实就很明显地摆在眼前,由不得去怀疑,用不着去验证。所以还是“不要为假说而假说”!

在科学探究中,观察是最常用得一个术语。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借助于仪器得观察”。对它的重要性,没有必要赘述。三四年级的科学课上着重训练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让我们去课堂上践行它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科学就是那些精密枯燥的仪器,就是那些散发着异味的化学试剂,就是那些看不明白的公式。其实就我们小学科学教学来说,给科学教学一点人文气息是很需要的。正如书中说的“科学与人文是可以融合的两种文化”。在课改进入到第五个年头的今天,科学教学正在强调与人文的结合。比如,课标提出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不就是很好地体现了人文的精神吗?在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合作”是个曾经热得发烫得字眼。虽然现在逐渐冷却,可是合作的重要性还是很明显的。我们不排斥竞争,因为竞争能促进发展,但我们更需要合作,只有合作才能由更大更快的发展。比如我们的QQ群,那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素不相识的老师在一起交流,互相帮助,不就是很好的合作吗?由理由相信,由这样善于合作的科学老师,一定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探究科学奥秘的同时,逐渐具备完美的人文精神。

这本书,我连续读了两遍。读过以后,我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 篇3

这本书以科学探究过程的各环节为基本框架,同时融合大量的课例分析,将有关教学过程的问题与相关的科学性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探讨我们教学中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剖析我们教学中的常见的非科学性质内容,阐述我们教学中具体的困惑与疑难,提出我们教学中实现科学目标突破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化,教学过程更加典型化,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反思以往听的课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对某种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本书指出当时教育界存在的普遍现象中的不足之处,提醒我们不能盲目地片面地搬用某些教育观点。章鼎儿老师说的,这本身就有问题,章鼎儿老师是权威,但始终是一家之言,迷信不得。当时我对这些现象的认识醒一醒,随着阅读《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等书,我更好地理解了教育的特点。教育是有目的的,有知识内容,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同时也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活动的实质是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促成学生自觉和有效地学习。而所有这一些当中的变数实在太大太多了。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进行这种将有助于对有关事物的理解,并使之成为有真知灼见的人的活动。教育并不是只关心使人得到乐趣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的任务,就小学生的特点,留给小学生的应该是封闭性的问题。一般情况一节课,只能围绕着1个“概念体系”进行。教师在科学课的讨论中应多问“证据呢?”“根据呢?”而少问“为什么?”小学中低年级的科学课,应多进行观察,少进行解释。就学科特点,张老师指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有的逻辑推理形式都是辐合思维的过程。可以说,如果一节课充满了发散型思维的语言、问题、活动设计,则很难说是一堂典型的科学课,至少不是成功的科学课。读了《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使我及时地认识到了普遍现象中的本质,受益匪浅啊!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述世界和解释世界。而描述世界和解释世界的途径便是观察和实验,因此,观察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础。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科学不相信权威,只相信事实。当然,这里不是怀疑一切。不是胡乱怀疑,而必须借助于实证和逻辑的标准。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应放在最基础的“观察”环节上,即收集资料环节上,让孩子们知道获得客观事实是科学的核心。

这些观点的阐明指导了我的教学实践,明确了作为科学教学的着重点应是什么?从知识论上看,科学知识比其他学科知识难学的原因主要源于其累积性、逻辑性和经验性。累积不是堆积,而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联系之上的必然发展。如果互相之间的联系没有弄清楚,科学是非常难学的。联系的途径有两条,首先是亲自体验,另1个途径是逻辑推理。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感到自己科学知识还不够扎实,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力不够强……章鼎儿老师的这段话常引起我的思索“对儿童来说,能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问题。无疑是1种极为重要的认识能力。不过,对有效的学习来说,观察和发现还只是认识的开始,最终是否有所收获,认识是否能得到发展,在发现问题之后,便取决于对问题所持的态度和提出1个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道理,可以借鉴。怎样才能更好地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 篇4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落点是做合格党员。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很重要的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回归本真、厚植底色。

党员是否合格,行动是最好的镜子。党员言行是群众看党最直接的窗口。军队每名党员的一举一动,都连着党的作风、关乎军队声誉,党员做一件得人心的事,就能为党和军队的形象添彩;干一件失人心的事,就会让党和军队的形象受损。只有党员都在做为党和军队添彩加分的事,真正立起共产党员的好样子,各级党组织才能更有战斗力,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才能转化为强军兴军的力量优势。

合格党员的标准是原则的、也是具体的。红军时期,要求党员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延安时期,提出良好的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概括了合格党员应该具备的“五种精神”。新形势下,中央学习教育方案提出“四讲四有”,从政治上、守纪上、品德上、作用发挥上为新形势下的合格党员画了像。这些与军队好干部标准、“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三严三实”、“四个铁一般”等要求是内在一致的。军队党员首先都是战斗员,还必须把“讲使命、有血性”突出出来,真正立起在强国强军伟大征程中的新形象、好样子。

做合格党员,首先要解决好政治合格问题。军队党员必须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和指挥。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规党纪是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明确规定了党员应当严守的纪律和规矩。合格的共产党员既要学党章党规,更要自觉践行、模范遵守。军队每名党员必须强化党的意识、党章意识,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规制工作言行的根本依据,时刻用入党誓词警醒自己,处处用党员八项义务、六项基本条件观照自己,真正内化于心、见诸于行。

“德者,本也。”立起党员好样子还要立德固本,培塑高尚道德境界。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焦裕禄“任何时候不搞特殊化”的高尚情怀,杨善洲“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一直为人民所称赞。做合格共产党员,应该把修身正己立德作为必修课,从优秀传统文化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汲取营养,切实厚植严实品格、擦亮先锋形象。

党员合格既体现在思想政治、品德修养上,更体现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上。军队党员要自觉谋打赢、练打仗、强素质、长本领,在练兵备战、教学科研、服务保障中当先锋打头阵、争第一创一流,尤其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不畏牺牲、不辱使命,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冲在前、喊出“跟我上”,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站得出来、豁得出去。

“合格”是个无尽的过程。昨天合格,今天未必合格;今天合格,明天未必合格。立起党员好样子永无止境,必须常修长为,始终牢记党员的身份,镌刻党员的标准,遵循党员的规矩,真正持之为明镜、内化为意识、升华为信条、固化为风尚。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 篇5

军队要有军队的样子。我们这支军队是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带头弘扬、带头坚守、带头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昂扬状态,塑好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具体到我们每名党员、每名干部,就是要自觉争当三个模范。

对党忠诚老实,当好铸牢军魂的模范。党员干部应自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单位建设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始终把学习贯彻理论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保持一致的基础工作,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念。必须忠诚捍卫我军性质本色,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带头讲党性、守党规、严党纪,把个人梦熔铸到中国梦、强军梦之中,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必须忠心服务革命事业,始终坚定对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的信心,始终坚定对党中央、和的信赖,始终坚定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到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之中,真正把听党指挥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强化胜战使命,当好精武强能的模范。军人生来为打仗,军人价值在打赢。要胜任保家卫国重任,实现强军目标使命,必须聚焦中心、聚力中心。始终想战、为战、敢战、胜战。要贴近实战练兵,以强敌为对手研训,以实战为条件组训,以打赢为目标参训,自觉摒弃为看为考为查为演,带头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要提高标准练兵,对自身要求更严、对组训施训更实、对标准把握更高,积极参与练将练官,率先实现转身换脑,在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当兵打仗的日常实践中,提升联合素质、增强信息素养,锻造和练就过硬打仗本领。要发扬民主练兵,主动参与研训、广开言路议训,汇集官兵智慧、聚合官兵力量、调动官兵热情,让官兵投身训练找准价值追求、体现自我作用、提高个人素质,挖掘创造性、激发内动力,真正实现“要我练”向“我要练”的转变,不断掀起群众性练兵热潮。

弘扬优良作风,当好求真务实的模范。一份决策,九份调查;一份部署,九份落实。干事创业,光有愿望,光喊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用好的作风抓落实,在抓落实中正作风。党员干部好的言行就是无声的命令。要争当领头雁,不能当群众的尾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管好的,自己先管好。这既为自己建功立业、谋求进步创造了条件,也为他人干事创业立好了标杆。要扑下身子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像燕子垒窝注重一点一滴、像蚂蚁啃食赢在一步一动,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开拓创新,注重深入基层,狠抓调查研究,以卓有成效的工作直面矛盾、破解难题,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当好求真务实的表率。党员干部的人格魅力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能够把周围的广大官兵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要加强和官兵的思想交流,多沟通不猜疑、多谦让不争功、多宽容不挑剔,用一颗理解、宽容、谦和的心把官兵凝聚在一起,激发出巨大的能量,营造出齐心协力干事业、团结和谐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