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上青云》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500字

来源:飞鸿范文帮 2.45W

《送我上青云》讲述的是一个独立上进的女性,渴望得到真爱但是还是孑然一身,更糟糕的是天生孤傲的盛男,这次也不得不向生活低头,成年人体面的生活比想象中要难得多,面对自己的生死关头,盛男要用什么方式跟世界和解呢?希望以下影评对您有所帮助!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500字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一

电影总是指向“欲望”这件事。

有欲望,才有电影。

当然,电影并不能满足欲望,它只是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欲望本身。

欲望本不可见,何以得见?

靠一个契机和一连串的动作。

影片《送我上青云》中,女主角盛男患上了卵巢癌,突然面对死亡,让她不可避免地开始思考“生”的意义。

这是一句套话。

其实所谓“生”的意义,非常具体,也非常现实。

两件事:钱和性。

钱,要拿来治病。

性,是对“生”的一种极致体验。

据说女人在切除了卵巢后,不止是失去了某种女性特质,还可能失去性欲和性快感。

于是盛男想要在手术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做爱,再体验一次“生”的感觉。

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表面是的。

我们看片中的男性角色,都很猥琐。

盛男的父亲,背着老婆和女儿的同学搞在一起;同事四毛之所以选择当记者,不是为了什么新闻理想,而是为了攀附权贵;路遇的文青刘光明,满嘴霍金、《红楼梦》,但实际一事无成,倒插门委身于富豪家;李总则是典型的暴发户,脑满肠肥,穷得只剩下钱……

片中唯一算得上正面的男性角色,是李总的父亲。可他已经老到了“去性别化”的年纪。

如此男性角色的配置,进一步坚定了我秘于“女性主义”的判断。

可真的是这样吗?

细看就发现不对了。

影片中的“男”和“女”并不是两个决然对立的阵营,男性的“蠢”也不是为了反衬女性的优势地位。

所有人——无论男女,都是这个“以金钱为万物尺度”的社会的受害者。

而匍匐在金钱之后的,是尊严、权力和幸福。

钱,给这些原本无价的东西通通标定了价格,引得所有人争相提升自己的购买力。

但,社会结构决定了,绝大多数人只可能是低端消费者。他们买得起吃喝,但对那些更抽象的奢侈品,却根本无力消费。

片中最典型的两个人物,四毛和刘光明。

一个梦想者靠接近有钱人,最终成为有钱人;一个去了富家女,变向成了有钱人,却整日用文青般的自我催眠来消解虚胖的现实。

他们当然无法获得企望的尊严,因为那尊严是他们在通往“有钱人”的路上第一个变卖的东西。

卖了,就别想再买回来。

就像刘光明,只能依靠“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坐在灵堂前,看来来往往的人向他折腰。

只是他坐的位置不巧正是遗像的位置,别人向他鞠躬,并不能给他尊严,不过是再次确认了他行尸走肉般的人生。

与这些男人相比,盛男显然已是“胜男”了。

扮演者姚晨在经过《搜索》《一切都好》《找到你》等影片的重塑后,几乎成了“独立女性”的一个符号性人物。

可是,《送我上青云》让我最惊喜的一个点,是它对这种“独立”提出了质疑。

外部姿态上的独立,等同于内在心态上的独立吗?

显然两者是没办法全然划等号的。

从外部看,盛男绝对是独立的。

她一个人住,没有伴侣,事业上敢打敢拼,性格干练。直到突如其来的绝症,把一切打乱。

盛男没有积蓄,在向家人、朋友借钱相继失败后,她硬着头皮接下了帮李总父亲写自传的活儿。

她对这个工作颇为不屑,但为了治病,也只得如此。

看到这里,我其实很理解她,为了赚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是挺遭心的。

但另一方面,它也暴露了盛男身上的一个问题。

盛男成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父亲包养情人,母亲只顾自己。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独立”是别无选择的选择。更本质上,“独立”甚至带有报复性的动机。她潜意识里觉得:人都是靠不住的,哪怕是最亲的人也靠不住,因此我选择“独立”,拒绝任何“依附”的关系。

然而这种选择,终究是悲剧性的。

它带有一种矫枉过正的理想主义倾向。

当世界相对风平浪静时,盛男可以始终保持“独立”的姿态,可是,一旦大祸临头,她也会瞬间发现这种所谓“独立”,其实脆弱不堪。

还记得影片开始,盛男被一个疯子踢下了山。

那很像是这个“疯”了的世界,给盛男的一记闷棍,逼得她从理想化的世界,跌落平地,重新思考人生,才能再上青云。

也只有真正见识过世界的荒凉和冷漠,谈“独立”才有分量。

从这个角度讲,《送我上青云》这部电影就彻底抛开了男女的二元对立,甚至不再是对“独立女性”的高亢赞歌,而是一种自省,是一个女人如何从姿态上的独立,最终接近心态上的独立。

正如李总父亲所说:“颠倒因果。”

他本意是说,人因为快乐才会笑;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笑起来,然后获得快乐。

同样,成熟和独立的因果关系是什么呢?

你可以先独立起来,让自己看上去成熟;但更好的方式是,先成熟起来,再坦然接纳独立。

影片对于“性”的刻画,确实在国产片里算是大胆的。

其中最大胆的一场戏莫过于盛男和四毛做爱后,依靠自慰获得最终的满足。

看到那里,我就想起保罗·范霍文在20xx年的电影《她》。

片中于佩尔扮演的米歇尔,同样在男性无法提供充分的性快感后,通过自慰获得满足。

当然区别在于,《她》还是一部很女权的电影,米歇尔将男人们玩弄于股掌之间,又用这种最讽刺的方式,给了那些自以为得逞的男人们致命一击。

而《送我上青云》中的“性”,只是“独立”的侧写。

它不包含什么“恶毒”的成分,只是一个女人通过身体之爱,渐渐体悟到那个真正区别于“依附”的“独立”,到底是什么。

当然,《送我上青云》这部电影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关键情节的推动完全靠对白,整体呈现方式都不太“电影”。且最终的结尾,也略显无力。

但作为一部描写女性欲望的电影,它在国产片里已是罕有。

李总的父亲说:“爱欲是人的生死之门,我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

这句话既是超脱,又带着对欲望的不懈追寻。

它就是那个镜头所描述的,河流中,一副黑色的棺材漂向两山的夹缝(暗喻女性生殖器)。

来去之间,方是人间。

安德烈·巴赞说:“电影用一个与我们的欲望相一致的世界替代了我们的视野。”

这也是《送我上青云》想要带给我们的。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二

看它纯粹是冲着大嘴姚去的,对电影内心没有多大的期望,因为一开始就被贴了个关于女性欲望困境的标签,在国内制片环境下要想拍出这类好片是不可能的。大嘴的演技设让我失望,众演员也足够在线,而且电影还出人意料的好。当然电影背定不守于女性欲望困境那种片子,中国大多数电影都是拍给未成年人看,在娱乐至死的当下这是合理的趋势,看电影不需懂脑子思考是附合生活苦逼的人治愈紧绷神经的一种方式而己。但送我上青云它肯定是一部中国电影的成人片,难得不燃不煽,不苦逼不撕逼,不贩卖中产焦虑,不搞日韩式的丧,没有装x文艺味,用平静镜头语言,客观地展现中国社会当下的生态,在这社会生态下人如何追求有尊严的活下去,但比有尊严的活下去,有尊严的死也许更难,因为怎么死人自己是很难有选择的。

盛男:从小就是别人家的,打着勾长大的孩子,是母亲向别人炫耀的资本,也是母亲婚后活的有尊严的象征物。盛男利用回毛来应酬工作上不可避免江湖世界,让自己选择活的看上去有尊严,但死神却突然而至,得了宫痉癌,必须立刻手术,30万的手术费立即使她原形毕露,谈钱很俗,但没钱你就没法有尊严的活或死去,更没尊严的是大30的她,基本没有过性爱,一直拼命努力着,努力着,却要死去了。为了使自己能选择有尊严死,盛男决定为一直被自己蔑视的土豪李平,李平的父亲去写传记,挣够三十万手术费。

四毛:一个从足够低层社会走来的年青人,走上社会也有过有为热血期,但碰了壁。最终觉得要利用自己的记者身份坐上成功席,拼命的巴结土豪,隐挣到第一桶金,去赢回自己的尊严,但每次都总是在即将成功时崩盘。除了钱以外,算是大女主的哥们。

刘美枝: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算是典型蠢笨的小女人,从一个直男的角度看,这是大多数女人一身的缩影,与她女儿大女主形成了鲜明对比。年青时靠美貌获得尊严,结婚后人到中年靠打了勾的女儿赢得生活尊严,老了丈夫被小三拐跑了,女儿鄙视她什么话都不愿和她说。已经绝经了还想做白雪公主梦,那辆粉嫩的小车令人印象深刻。没有自己生活的她,只有粘上女儿了。到了山里被李平的父亲夸,年青貌美漂亮,收了李父发来少女时期燒瓷片时的开片声,满满少女💕又回来了,但很不巧李父突然崩了,一切回到原点。

杨平:土豪一个,俗,在父亲眼中是个傻缺,在文化人中也是个傻缺,父亲算是半个文化人,为了他能平安的活下去,父亲把他的名字改成了李凡。千万别以为这是个多么负面角色,他用钱和生意撑起了一部分活着的尊严,也知道要努力用文化把自己生活装饰的更有尊严,所以让女儿娶了个穷酸文化人做女婿,一个能为大家聚会时表演背圆周率神童女婿。肯花大价钱为有几分传奇色彩的父亲写传记。

李平父:一个已经看似没有任何欲望的老人,明知自己快死的年龄了在山中隐居辟谷得到成仙,是他选择死的有尊严方式。当他看到刘美枝时,所有欲望一下子又回来了,还能够撩妹,做着和有少女心女人共渡余生的梦安然的上了青天,既有尊严也一定很幸福。

刘光明:会背圆周率的少年天才,算是富豪的女儿娶了她,成了李平家的一道风景。与盛男偶然的相遇,他的慈悲心和一点点诗化的文人味,让盛有一点点💕,当盛男想主动跟他爱爱时,他被吓得落荒而逃,是那滩意外而至的血,还是女人对性的主动,让这个童男感到惊恐,外人不得而知。当他被岳丈老婆拉着在盛男面前表演圆周率时,盛男发现他在江边的那点慈悲心,其实是对自己的悲鸣,那一点点诗意的文青味,是在陌生人面前活着的唯唯尊严,在圆周率的无穷尽的数字声中消失逸尽。有些人活着,等于死了,刘光明算是其中一个。

盛男:在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只能是一片轻柔的柳絮,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钱是好风吗?文化是好风吗?家人是好风吗?朋友是好风吗?也许是,也许都不是,只靠自己,谁能上青天吗?每天对着空气花上小几分钟时间气沉丹田,然后用力的呵呵呵三下,或许还真能把自己送上青天。

碎语:送我上青云,绝对不能算文青片,一定要找能对标的电影的话,有点日本网红片入验师的味道。可惜,大多的影院没给排片,有排片的也只有一二场饭点时间的排片,我是赶着午前的大太阳去的,整个厅只有我个人看,散场时保洁员看见我说土豪包场,保洁阿姨乐了。票房低排片少,不是电影质量问题,也许大嘴姚动了×人们的奶饹得罪人了,也许是大多数人在家里“呵呵呵”练功。生活不需要这种电影来作为可凭借力的好风,把某人送上青云。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三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作的一首词。今天说这首词的目的不是为了曹雪芹的石头记,而是为了推荐一部正在上映的女性电影, 滕丛丛导演,姚晨主演的《送我上青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怀揣着一种好奇,一个人在身处绝境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她的反抗又会是一种怎样的表现。看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很具象。《送我上青云》有具象的东西,但更多的是薛宝钗的柳絮,“堂前解舞,东风均匀。”这是喜欢并且推荐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姚晨的表演。该收的时候就收,该放的时候就放。一个好的成熟演员的素养可见一斑。爱与恨、情与欲、生与死……青云。一部炎炎夏日里让人欲罢不能的清凉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四

几乎是雀跃着走出影院,罗曼蒂克消亡史之后最喜欢的国产电影。作品对女性困境的探讨比招摇的宣传词描述得更深入; 盛男比弗兰西斯哈更生猛,比余虹(颐和园)更独立。虽然是从女性视角对这个F world全面开炮,但着笔像狙击一样轻快准,节奏利索包袱脆响。贯穿全片的水中游棺的意象轻盈地化解了死亡主题的沉重,周易解梦中梦棺是谓大吉。

写完这个观后才清楚,我90%的开心来自于终于看到了一点这个世界的进步,10%来自于那句:性感裸男吗?我不需要服务,就是想告诉你们卡片上有个字印错了。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五

影片里棺材的意象反复出现。隐喻也变得直白。

头一次出现,是在盛男与刘光明初遇时。买的棺材翻在了江里,大妈哭天喊地,攒了一辈子钱,就买了这口棺材,指望着到阴间能体体面面,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梁美枝撇撇嘴:死了还知道什么?

人大抵这样,彼此之间不能互相理解。同是50岁上下的女人,有人辛苦一生只为一口棺材,有人傻白甜了一辈子然后说要跟着女儿去找寻自我。

刘光明出现,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理想主义女青年盛男被他的善良诗意吸引。世上男女之事也大抵如此,乍一相遇,投射给对方种种自己喜欢的品质,却没看清楚过他真正的模样。

船在江中划开波纹,棺材在礁石间停泊,死亡的恐惧暂时搁浅。

李老是将死之人,在山上辟谷以求多活几日。可是人生在世,不过食色二字。遇到梁美枝的他再次起心动念,毅然决然地下了山,吃肉喝酒泡妞。

棺材再次出现时,漂到了李老的脚下。他推开棺材板,躺了进去。那也许是他的一个梦,他其实是死在床上的。在死之前,他给盛男打电话:结局你就这么写,爱欲是生死之门,我从哪来,还回哪去。

我们出生是因为男欢女爱,死前,也希望尽力爱一次。李老这一生,应该没什么遗憾了。

活着的人总是滑稽,活着的人,总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白活了。怎么活才是正确的,有标准答案吗?电影里的人都在努力寻找答案,盛男要一场性爱,四毛要成功,梁美枝要被需要,刘光明要尊严,李总,要他爸是个名人。

这世上真的有活得明白的人吗?有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的人吗?有每天活得踏踏实实兴高采烈不为过去后悔也不为明天担忧的人吗?有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活的人吗?有吗?真有吗?

棺材漂到脚下的时候,我能安心躺下吗?

第一遍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几乎笑了整场,第二遍看的时候,却哭了整场。太压抑了,几乎每个人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盛男最后的自慰就像一个情绪的出口。如果没有好风,至少,还有自己可以送自己上青云。

那三声大笑是和解也好是轻盈也罢。如果人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也想听疯子说我爱你。毕竟,棺材就在水面上,每个人都要交出答卷。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