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体会灾区重建

来源:飞鸿范文帮 3.06W

灾难何其大?灾难何其小!四川何其小?四川何其大!

中国精神 体会灾区重建

在大大的四川重建中,我们愿意以自己有限的体力、向善的思想,将目光瞄向德阳——这个四川重要的“工业心脏”,从其一个农业镇 和一个工业镇的震后重建出发,扫描几家典型企业,发现建材、资金、援建方式等焦点。

我们的心与大家一样,只是希望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让震后的四川早日对这一天不复敏感,让这一天再次成为历史尘烟中的平凡一天。

记住这一天,忘掉这一天,让我们从过去一年来的努力出发,走向溢满希望和梦想的明天。

又到“5·12”,李思清的心情格外沉重。

李思清至今不能忘记,XX年5月12日晚上7点,坐着吉普车赶到什邡市穿心店,亲眼目睹地震后惨烈景象的伤心与痛苦。“上百名职工压在废墟里,短时间内难以救出来,那真是钻心的疼痛。”

穿心店是什邡市化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如果不是党中央、国务院的灾后重建政策,如果不是北京、江苏的对口援建,什邡、绵竹这两个重灾区的发展实在是难以想象。”身为德阳市分管工业经济的副市长,李思清当然清楚什邡、绵竹之于德阳的“分量”,“德阳是四川工业的希望,什邡、绵竹则关涉德阳工业的振兴。”

北有沈阳,南有德阳。德阳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响当当的重装备工业基地,但同时也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灾后重建、爬坡上行”的德阳,如何应对资金缺口与重建项目的冲突,如何处理快速建设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如何直面灾后基建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5月6日15点30分,德阳市人民政府会议室,李思清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

130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怎么办?

《中国经营报》:德阳灾后重建的总投资是1854亿元,目前争取到的资金是500亿元,尚有1300多亿元的缺口,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弥补?

李思清:我们目前的资金缺口确实非常巨大,怎么办?我们的基本想法是“用好中央补助资金,争取银行贷款,发挥市场作用,多方社会筹资”。

资金缺口情况已经明朗,我们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优化项目结构,调减压缩项目规模,打包合并一些项目,力争做到资金与项目相匹配,尽量不留项目资金硬缺口。

德阳灾后重建的总投资是1854亿元,工业项目恢复重建的资金接近700亿元。按照规划测算,企业自筹占到50%,银行贷款300多亿元。德阳市13个龙头企业,实现的投资是250多亿元,这些企业的融资能力很强。不可否认,企业在重建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德阳工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沉淀了不少资金,因此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是关键。企业要真正动起来,只要你贷了款,发展起来了,我们就给补贴、给政策。同时,还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吸纳省外、市外资金参与重建。

尽管近期资本市场融资形势不乐观,但德阳仍有8家骨干企业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中国经营报》:农房、板房、学校、医院的配套资金缺口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资金缺口会否影响民生工程重建的进程?我们

看到一组数据,灾后重建过程中,德阳城镇住房重建开工率不足40%,这是否说明民生工程的重建滞后于工业项目重建?

李思清:我把最新的数据告诉你,全市农房重建开工率已达95.8%。城镇住房重建开工率已达50%左右。安居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到今年年底,我们有能力确保城乡住房建设项目累计完成估算投资的95%。今年9月底,什邡、绵竹基本完成农房重建任务。实事求是地说,山区乡镇重建困难比较多,规划选址、道路等基础设施受排险、地质灾害治理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绵竹市天池等高山区矿山企业的重建进程确实进展缓慢。

民生工程牵涉面广,重建的难度很大,为灾民建设永久性住房,政府补贴一部分钱,大部分资金要群众自筹,自筹的难度很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开工率。单从开工上来看,工业项目要比民生工程快一些。工业发展起来了,既可以安排就业,也能够更多地支持民生工程。

工业重建的难点何在?

《中国经营报》:灾后重建的立足点还是在大中型企业,目前工业企业的大规模恢复重建可谓如火如荼,但我们到灾区调查时发现,灾区群众就业难的问题相当尖锐和突出,毕竟,大规模基建投资对就业的拉动并不太直接和显著。

李思清:德阳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这个问题,市委书记最关心三个问题:民生工程、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伴随着回乡农民工的增多,就业形势确实非常严峻。我们鼓励和支持乡村旅游、地震遗址旅游、乡间特色游的发展,这些都为农民的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解决就业,关键要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为此我们在信贷投放、政策倾斜方面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XX年以来,德阳市工业呈现生产逐月回升的良好态势,今年前三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去年全年7.8个百分点。我们预计,5月份后,德阳工业增速将超过20%,工业提振、产业恢复,是止跌提速、加速发展、保民生、救企业、保就业的关键。大规模恢复重建,可以搭建一个良好的产业平台,激活更多以产业配套为方向的中小企业,这样对就业的正面效应就显现出来了。

《中国经营报》:德阳作为国家四大磷化工基地之一,磷化工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5%左右。汶川地震造成的矿山严重受损和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极度萎缩,致使德阳磷化工企业陷入停产观望的状态,它们如何能摆脱困局?

李思清:你说得没错,磷化工产业现在是我们面对的最大难题。地震对矿山的损毁比较严重,恢复起来难度很大,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刘奇葆前不久曾专程到德阳主要磷化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灾后重建的现状以及具体困难,给予了我们极大支持和鼓舞。

省里对磷化工产业有明确的要求:XX年底以前产能要恢复到地震之前水平。磷化工产业要通过此次重建实现产业整合,在整合中提升产业水平。德阳工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主要看磷化工产业。那些设备老化、产能低下、污染严重的磷化工企业,符合关停并转条件的坚决落实执行。

德阳市多数磷矿山现在还处于恢复生产的准备阶段,道路、电力供应、通信、地面生产设施、生活设施仍在恢复之中,由于资金紧张,恢复速度比较缓慢。在磷矿石供应紧张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本市磷化工企业步入了困难境地,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调整和安排生产。

“大跃进式”重建?

《中国经营报》:在你看来,迄今为止德阳灾区

重建的进程快还是慢?外界有人担心,灾区重建也许出现了“大跃进式”的态势。

李思清:快还是慢,要看恢复重建的质量和最终效果。在中国现有的体制内,政府对资源的调动能力、运营能力非常强,这是很多国外学者不理解、看不懂的。“5·12”汶川大地震对东方汽轮机厂(下称“东汽”)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是,东汽XX年度的产值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亿元。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东汽今年将实现150亿元的产值。我们在德阳周边为东汽提供的临时性厂房超过了30万平方米,东汽还租赁了一部分曾经为它做配套加工企业的厂房和设备。我们是举全市之力振兴东汽,从这个角度来看,灾后重建一定能够如愿完成。

要在加强质量监管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在加快建设进度的同时强化质量监管。对于重建,就在这个会议室,市政府领导召集各部门开了好多次讨论会。我们也在冷静地思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不是所有的民生工程都是必需的。我们绝不能在重建过程中盲目建设、过度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针对那些长期性的民生工程,逐个项目加以审核和监督,进行科学规划、监管。学校到底要建多少座?到底投资多少钱是必要的?学校的重建,抗震能力一定要提高,这是必须的,但不意味着追求奢华,否则会产生不必要的非议。

农业镇重建样本sample

编者按

一年的光景即将过去,昔日重创留下的伤痛仍在。从倒塌的房屋到悲伤的心灵,从社会结构的重构到经济的复苏,红白镇的重建之路依旧漫长。而这个山区小镇灾后一年中所展现出来的极少为外界所知的遭遇、矛盾和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更多农村灾区艰难重建的真实状况。

5月1日清早,“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红白镇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在半山腰看下去,红白镇依旧到处是残垣断壁。泥泞的道路、屋顶满是尘灰的板房,还有四处裸露出黄土深坑的建筑工地,轧道机和挖掘机嘈杂的轰鸣声隐约传来。

一年前的那场大地震,与汶川县城隔山相望、直线距离只有19公里的红白镇遭到重创,只有6000多人口的镇子上,遇难人数高达1000多人。

地震过去快一年了,明媚的阳光仍掩盖不住红白镇的颓败和凄凉,重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

设施:没有天时和地利

天气只是让任克强头疼的其中一个原因。红白镇地处两山相夹的河谷地带,一条石亭江将短窄的河谷一分为二,这边是什邡的红白镇,另一边则是绵竹管辖的三江村。平地稀缺一直制约着红白镇的发展规模。

任克强大概是如今红白镇最忙的一个人了。

任是北京城乡建设集团(下称“北京城建”)红白镇援建工程的项目经理。白天戴着安全头盔,在重建工地里四处查看,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晚上钻进板房开会和睡觉——这是过去两个月来任克强在红白镇最寻常的工作和生活内容。

五一”早上的阳光让任克强心情难得地轻松。从今年3月份进场施工以来,当地的好天气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星期。

由于对红白镇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估计不足,灾后重建工程的进度备受拖累,这让来自干燥北京的援建者们格外郁闷。

任克强说,很多施工管理人员去年年底就进驻红白镇了,大家都很想今年春节前完成工程,回北京过年,但这显然不太现实。为了赶进度,任克强手下的1000多名工人,都是24小时三班倒。

去年的大地震中,红白镇95%以上的建筑物倒塌,原有

街道也破碎不堪。

在被地震摧毁的红白镇中心地带,记者看到两台高高的吊车矗立在泥泞的工地上,四周是深深的地基大坑,数百名工人正在里面忙碌。远道而来的北京城建承担了镇上的廉租房、红白小学(含幼儿园)、镇卫生院等八个单体工程以及镇里的路网和管网两个综合工程的重建任务。

任克强说,这些工程完成后,红白镇的重建主体工程就基本成型了,剩下的就是镇里居民重建自己的住房。他相信按照规划重建的红白镇会很漂亮。

天气只是让任克强头疼的其中一个原因。红白镇地处两山相夹的河谷地带,一条石亭江将短窄的河谷一分为二,这边是什邡的红白镇,另一边则是绵竹管辖的三江村。平地稀缺一直制约着红白镇的发展规模,地震之后,受灾严重的木瓜坪村村民整体迁移到镇上的板房区,与原来的居民挤住在一起,共有多人。地少人多项目多,只能“一挪一建”,分区分批进行,无法全面铺开。

到目前为止,北京城建计划中的重建工程有一半还没有开工,全镇路网和管网的综合建设工程也有待启动。现在的重点是先建好学校,争取XX年9月份开学时,镇上的学生们能在新教室里上课。

北京此次援建红白镇的预算资金超过1亿元,但施工现场一位不愿具名的援建方人士称,因为重建工程质量要求很高,看来还要追加几千万元。震前当地老百姓自己建的房子,地基大概只有六七十公分深,而且全是砖混结构,重建的房屋多是水泥钢筋的现浇框架结构,完全能抵抗8级地震。

“地震中红白镇死了那么多人,我们重建的房子质量一定要好才对得起良心。”廉租房建设工地上的工人张新成说。

心理:继续回忆还是努力淡忘?

“我现在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摆四副碗筷。”杨本金抹着眼泪,深深吸了一口气,呆呆地蹲在坟前不再言语。不远处,祭扫的人群越来越多,鞭炮声响彻山谷。

红白镇重建工地上一派紧张忙碌,而位于另一侧的板房区却显得格外安静。

“五一”当天,许多人离开了板房,到半山腰的坟地上祭扫地震中遇难的亲人。这一段山路只需要走上20分钟,但对村民们来说,这是一段生死相隔、充满思念与伤痛的漫长路途。

杨本金蹲在儿子王雪松的墓碑前,用纸巾一遍又一遍擦拭着墓碑,还有上面儿子笑容灿烂的照片。旁边是女儿王雪梅和侄女王丹的坟墓。杨本金点燃了带来的香蜡纸钱,一阵山风吹过,卷起燃烧的纸钱在坟地里四下飞舞。

在地震中,她的家人全部遇难。等身在外地的她翻山越岭赶回来时,丈夫和两个孩子已永远离她而去。

“我现在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摆四副碗筷。”杨本金抹着眼泪,深深吸了一口气,呆呆地蹲在坟前不再言语。不远处,祭扫的人群越来越多,鞭炮声响彻山谷。

在镇政府当公务员的徐正涛,也带着上高中的儿子来墓地看望自己遇难的妻子。儿子伏在坟前和妈妈喃喃地说着话,徐正涛站在一旁默默无语。他的博客上一直挂着一句话:曾对自己说,闲暇时不再忆妻,让时间冲淡思念。

有人依然沉浸在沉重的回忆中,也有人选择渐渐忘却刻骨的悲伤。但无论如何,对于红白镇的幸存者来说,内心的反复挣扎外人未必能体会。

14岁的女儿杨静离去后大半年,38岁的红白村(镇政府所在地)村民马虹又怀上了孩子。回忆当时的情形,马虹和丈夫神情看上去十分平静。

“最难过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那会好几天都不吃不喝。”马虹一边在板房前做晚饭,一边摸摸自己日渐隆起的肚子说,“也许还是个女孩儿。”对于他们夫妻二人来说,经历最初的伤痛之后,生活依旧要继续。也许只有好好过日子,才算对得起女儿。

马虹和丈夫以前一直在甘肃打工,灾后赶回家,到现在一直没有再出去。本来就不多的积蓄渐渐用尽,她和丈夫商量,准备在镇里开一个锅盔(馅饼)摊。即将到来的新宝宝,还有马上要重建的房子是眼下他们更关心的事情,这要用很多钱,必须想想法子。

基层:“疯了”的村文书

一位受访干部私下无奈地表示,农村灾后重建的复杂程度,比城市重建大十倍啊,尤其是随着重建过程推进,很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都逐渐暴露出来了。

最近红白镇人私下说得最多、在外人面前又十分忌讳的话题,是已经58岁、在红白村做了22年村文书的刘跃秀“疯了”。

刘跃秀“疯了”的过程,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个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今年4月下旬某一个深夜,刘跃秀突然在自己家的板房里大声叫嚷,捶胸顿足。匆匆赶来的镇干部和家人将她强行按住,天亮后送到了德阳市医院。有知情的村民说,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老文书患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一时间,这个消息传遍了小镇板房区的各个角落。

虽然刘跃秀“疯了”的过程说法不一,但对其“发疯”的原因却没有太大争议:她是让村里重建中巨大的工作压力压垮的。

红白村干部数量本来就不多,多年来刘跃秀一人身兼数职,经常是民政、老龄、残疾人、教育工作一手抓。调节村民之间的矛盾,也是她平日最操心的事,不料地震之后,她自己也跟部分红白村村民产生了难以解决的矛盾,最直接的导火线,是村干部们公认“费力不讨好且很容易得罪人”的救灾补助发放问题。

地震发生后,按照政策规定,灾区每户村民要按家中登记的人头数,领取救灾补助及享受其他优惠政策。但红白村情况很复杂:一些人震前就迁到外地居住,但户口仍留在村里,他们的居住地很多并未受灾,另外一些人长期住在本村,户口却并没迁入(比如嫁入本村的外地姑娘)。

发放救灾补助时,上面两批村民都找到刘跃秀,各执一词,有时还闹得很凶。据一位村干部说,刘跃秀觉得非常委屈,在“发疯”之前,好长一段时间都待在自家的板房里,不敢轻易出门。

但也有村民不认可刘“委屈”的说法,指责她“做事不公平,对自家有私心”。一位村民称,刘跃秀将自己一家数口人分成两个户头,这样就能领双份救灾补助,正因为如此,一些没有领到补助的人才愤而群起围攻她。

有村干部抱怨村民太看重自己的利益,追求所谓“绝对的公平”。这位干部曾亲身经历过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救灾物资中的方便面,有一部分是袋装,一部分是桶装,桶装的面要比袋装的大一些,就为了谁要桶装,谁要袋装,村民们都找村干部吵得不可开交。最终,镇里只能决定用抓阄的方式进行分配。

“能称斤两的,全部过秤均分,不能过秤均分的,就要抓阄,不然老百姓就闹。这种情形不仅仅出现在红白,很多农村灾区都这样。”这位干部苦笑着说,“老百姓一不满意,就认为是当官的搞腐败,可我们也受了灾,也有家破人亡的。”

一袋方便面的发放尚且如此,刘跃秀所负责的灾后补助发放,更是高度敏感、极易引发争议的工作,处境可想而知。

据红白镇援建方人士介绍,前不久还发生过当地群众围堵援建施工队的事件,因为当时镇里的廉租房工程开建,但农房重建规划还没有出来,廉租房建设占用了宅基地的村民,生怕自己以后被分到一个位置偏僻的地段修自建房。最后规划部门加班加点赶出有关规划,事态才得以平息。

一位震后在什邡市租房居住的红白镇干部告诉记者,每天从什邡坐车回镇里上班时,想到当天繁重的工作和可能出现的新矛盾,心头就特别沉重,老想调头回城里去。

这位干部负责红白镇某村的灾后农房重建组织工作。他说,为了保障灾区群众能尽早住进永久性住房,市里压任务、划时限、定标准,但执行过程中又会遇到很多现实困难,必须小心翼翼,经常会感觉心力交瘁。

一位受访干部私下无奈地表示,农村灾后重建的复杂程度,比城市重建大十倍啊,尤其是随着重建过程推进,很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都逐渐暴露出来了,基层干部承担的职责和压力更大。他透露,红白镇村组一级的基层干部,不少都有弃职不干的念头。

“地震一年,大家干了相当于三年的活,身心俱疲。但现在到处缺人,想不干也不会批准,只能撑下去。”他说。

经济:压在心头的大石

红白镇镇长张晓涛更直言,大地震把红白镇的经济“震”成了一张白纸。

除红白镇重建过程中的种种纷扰之外,还有一件令镇主管领导更为头痛的事:灾后经济如何恢复重振?

红白镇党办副主任文孝桂接受《中

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地震之前,红白镇虽地处深山,但论综合经济实力,在什邡市二线乡镇中却排在前列。

据统计,XX年红白镇gdp达到了7.2亿元,镇财政收入1015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269元。

红白镇境内拥有储量丰富的磷矿、煤矿和水泥石矿,还有不错的水电资源。国内最大的磷矿企业之一四川省金河磷矿就在红白,从什邡市区有一条专用铁路线通往金河磷矿。XX年,红白镇工业企业有121家,小水电站14座。

旅游业方面,红白镇拥有莹华山、八卦山、青牛沱、黑龙池、南天门、太子城、佛光寺等景点。地震之前,来自外地的两家大企业分别向青牛沱的“西部惊奇欢乐谷”和莹华山景区投资了十多亿元,已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景区周边的老百姓一向收入不错,不少建了“农家乐”度假屋的村民都买了车。

曾到当地考察的四川大学灾后重建援助小组的刘建伟说,地震让红白镇元气大伤。而红白镇镇长张晓涛更直言,大地震把红白镇的经济“震”成了一张白纸。

在本报记者抵达红白镇采访的前一天,即4月28日,该镇党委书记陈玉堂、镇长张晓涛等人带队前往受灾严重的木瓜坪村、五桂坪村一带实地调研,分析矿业企业恢复生产的可能性。有参与此次调研的人士表示,由于矿山和道路受损严重,该镇传统矿业资源的开采要恢复到灾前的水平,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

而本来生气勃勃的旅游业,更遭遇毁灭性打击。按照专家评估。红白镇已开发的“西部惊奇欢乐谷”和莹华山景区,要恢复原有价值,也许要花6~8年。

原有支柱产业受到破坏的直接后果,就是红白镇居民的就业“无枝可依”,很多家庭经济会长期陷于困窘。

红白村村民马子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灾后房屋自建的成本在700元~900元/平方米之间,按人均30平方米的重建面积算,农村一家四到五口人重建一栋房屋要花上10万元左右,国家的补助和信用社的低息贷款加起来每户一共也只有五六万元,而且地震之后,很多人手头根本没有余钱建房了。

冯子兰说,原来在矿山和旅游景点工作的人大都没活干了,很多年轻人没有办法,只能出外打工了,剩下的人成天无所事事,只能待在板房里打打麻将,消磨日子。

有村民表示,有些人家没有了收入来源,只能靠家里老人每个月400多元的社保金来维持生计,生活水平比震前大幅下降。

此情此景,自然让村镇一级的基层干部十分着急。木瓜坪村村支部书记谢恩金就是其中最焦虑的一个。

木瓜坪村在地震中受灾极为严重,由于地质结构不允许,木瓜坪村不可能原址重建,村民全部迁移下山,搬迁到镇里红白村地界重建。失去土地的村民们未来如何生活,让谢恩金寝食难安。

谢恩金承认,木瓜坪村的经济重建“是压在他心里的一块大石,想放也放不下”。他用自我安慰的口气说,还好我们仍然有特色种植,比如黄连。他想通过硕果仅存的这块收入提高村民的收入。

“只能尽力而为,能做多少算多少了。”电话那一头的谢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