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7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6.39K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7篇)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2

短暂的教师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这次寒假培训,令我豁然开朗,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对新教师培训的点滴体会:

1、发展的教师教学观

处于这种职业境界的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发展学生、完善自己的职业,能以服务社会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从服务社会的高度赋予自己发展、完善的实践意义,明确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己,在发展自己中服务社会。他是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品德,完善自己的智慧。他能够自觉地注重教育行为的科学和教育情感的理性,并不断地追求着学生发展和自己发展的更高效益。

2、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在其中扮演“教材的执行者”的角色,这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观有关,也和课改以前我国的大教育体制环境以及其对教师的相应要求有关。但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再走老路,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而很少发挥教师的自主性,那就很难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了。那么新课程对教师新的要求是什么呢?

3、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

4、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

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是无论怎么样,这个学习的场所总少不了那份纯真,与真正的社会还是有所不同,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步入社会,接触同事上司面对从未面对过的一切也是一种与学习书本知识有本质区别的体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这一点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有时却又是片面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这不得不靠实践来补充。这样我们也许会有更广阔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工作上的各种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工作学习上发生的各种问题,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实习结束之后,我们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自己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拓宽知识面,不断地从各方面充实自已,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服务与社会。

听完精彩的报告,真是受益匪浅,感悟良多。对即将开始的实习工作充满了期待,也感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爱的力量是神奇的,这种力量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它可以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可以帮学生找到自信,我将用我的一颗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歌中唱道:虽然我早已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爱,如同阳光,能让孩子感到温暖,如同火把,让学生在求学路上会一直看到光明。在接下来的实习工作中,一定要以爱为核心,对学生多关心,与学生交心比心。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收获,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也让我学到了平时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在这里,我真的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讲师为我们付出的努力。

在这次的学习中让我明白:现在的我们就像两种环境中的青蛙;其中一只放到温水中煮,一只放到沸水中煮,沸水中的青蛙会一跃而且跳出沸水,得以重获生命的机会,可能会借此教训而奋发图强,未来一片光明;但是温水中的青蛙不会感觉到有危机感,最后被沸水煮熟死掉,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现在正处在危机中,甚至到最后连求生的机会都没有。狮子是肉食动物,它每天以捕捉猎物为生,而羚羊恰巧就是它现在的猎物目标,这时我们说:“是狮子奔跑还是羚羊奔跑呢?”我们的结论是:无论狮子还是羚羊都必须奔跑,因为狮子为了进食而奔跑去追羚羊,羚羊为了生存而奔跑。如果我们现在还在认为今天事明日做的侥幸心理的话,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现在已经在慢慢的自己淘汰自己了,现在如果还没有自救的心理,那么谁都帮不了你,一味的等待,一味的依赖会使你的前途失去方向。没有了方向盘的舰队,要如何去开辟它的绿洲,到达他们理想的彼岸。我们处在现在这样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必需要有危机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别人那样的机遇。可是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获得一些机遇;之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去抓住机遇,因为“实力”毕竟是内因,“机遇”只是客观条件,再好的客观条件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有实力的人,一但机遇到来,就可以凭借实力抓住机遇,没有实力的人即使机遇就在眼前,也会失之交臂。可见,具备足够的实力才是把握机遇获得成功的关键。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即使绿灯,我也要小心过马路,因为我对自己的生命付100%的责任!是的,我们无论做什么,生命是前提,在这次的学习中我们谈到了生命,谈到价值观,那么生命的价值呢?彩虹的生命没有石桥长久,石桥也的确没有彩虹美丽,然而,石桥固然不美,但它长久地稳固地架在两岸之上,默默地把彼此沟通,这是它生命的价值,彩虹的存在固然只是在雨过天晴的瞬间,但它瞬间的美丽却给人们留下永久的的记忆,这同样是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追求美好,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本身,而在于奉献。

什么样的人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呢?所有的人在本性中,都有一个自然的倾向,就是逃避责任。但所有的人要进步就必须通过责任的磨炼,所有成功的执行人才,就是那些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如果责任来临的时候,请背负起责任。千万别逃避,要对自己负责。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别人,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我们要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去工作。努力,就是一次次地将辛勤的汗水,滴洒在追求的路上。努力就是时时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般的坚韧与执着。努力就是“跌倒了一千次,还会一千零一次地站起”即使是伤痕累累也永不言败。努力就是选准了目标再去寻找最佳的路线最好的方法去创造一个个令人惊讶的辉煌。努力就是虚心地学习别人严格地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一条永不后悔的路。努力就是即使面对的是世上最平凡的工作,世上最琐碎的小事以及最恶劣的环境,我们也会用热情,认真,勤奋等。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5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还有,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思想要领,到初中开始学习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崭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现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设立了 “研究性学习”类课程,内容涉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过程、学习方法和创造发明原理,一些学校的高中课程中还有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课题等等。这些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初中、高中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创新研究、保持探索的兴趣打下基础。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6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一、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二、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还有,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思想要领,到初中开始学习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崭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现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设立了 “研究性学习”类课程,内容涉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过程、学习方法和创造发明原理,一些学校的高中课程中还有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课题等等。这些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初中、高中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创新研究、保持探索的兴趣打下基础。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在为期3天的奥尔夫打击乐培训带来最多的是“快乐”,音乐用“快乐”感染了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适用于儿童,追求动作、语言、舞蹈、表演的紧密结合,是一种孩子们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活动。此次活动内容分别由许卓娅、彩洪、刘海燕三位老师对我们进行培训活动,接下来我就对此次培训谈谈我印象最深的培训感想。

三天来感触最深的如果要用一些关键词来描绘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解的话,那就是“创造”、“自由”、“享受”、“个性”、“合作”。我们有幸的欣赏了许卓娅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领略到了她的大家风范,感受到了她的朴素清爽。许卓娅老师主要针对如何组织好幼儿的打击乐器演奏教学内容进行交流,主要围绕如何设置教学目标与教学程序和方法。对我们进行了更全新的教学模式讲解(例如:我们19xx年教学模式划拍子式指挥法,现如今而是含提前预示指挥法,包括侧重模仿动作一击拍动作;80~90年代是示范模仿,现如今更注重幼儿不单单是模仿,还有创造简单而多重复的变通总谱)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傻瓜流程:“故事—动作—音乐—其他”,是许老师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主体,“讲故事,做动作,倾听音乐,其他环节,”这四个环节看起来是如此可操作,但内涵丰富,魅力无穷。在讲述、动作、音乐的过程中,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培养了幼儿的音乐素养,这就是音乐教学游戏化的魅力所在。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许老师的讲课风格,幽默、风趣、生动,虽然大家久坐时间长了很疲劳,但老师的讲课风格仍然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台上台下的互动,几百人的融入,也生动地再现了幼儿教师的教学特点,因此我们的听课效果也是空前地高效,听她的讲座你会觉得很实在、很快乐,因为她语言朴实而不失幽默;她采用体验式培训的方式,带领着大家唱、游戏,身体力行、倾情示范,台上台下气氛轻松而活跃。让我们扮演幼儿的角色,在活动中着实感受到许老师教学带来的快乐。热烈的掌声、会意的笑容、顿悟的神情交融在每一位听众的身上,大家在分享和体验中感悟着。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将起到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这样的讲座也就是我们需要的。

这次还荣幸听到蔡洪老师的示范课,大班打击乐《船长与海盗》,她应用了许卓娅老师的教学理念,蔡洪老师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音乐也是一种创造,能带给孩子快乐。比如一种乐器大鼓,它不单单能敲出声音,它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发出不同的声音,关键在于发现。原来它还可以有划音。

回想自己以前组织的音乐活动,最多的就是填鸭式教会孩子一首歌曲。偶尔也会以游戏的方式教孩子,但是孩子学到的东西很有限,除了一首歌似乎没有其他什么了。然而这次的培训让我知道了,哪怕是一首超级简单的歌也可以变成一节很有意思的课。根据节奏利用椅子带孩子进入情境。除此之外还设计了一些节奏游戏,虽然没有强调让孩子唱歌,但是一节活动下来孩子们都会唱了。听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节课有好多可挖掘利用的地方,有好多的游戏形式。节奏中有律动,律动中有欣赏,让幼儿在音乐中感知、体验。还有一点就是奥尔夫的“人体乐器”。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很注意让幼儿探索自己的身体,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总之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的综合性,将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让孩子对音乐产生极大兴趣,从而提高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

培训活动展示了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型,启示着我们:每一样平凡的东西都能具有无穷的想象、都能制造出美妙的音乐,生活无处不是音乐,我们可以在音乐中享受自由和快乐,在音乐中大胆地尝试、成长,在音乐中学会与同伴交流、相互信任与合作。我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享受这些的话,那将会有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和美妙的未来?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三期的培训学习,感觉每一次都幸福而又充实,因为每一次我都会接触到一些有思想、有学识、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及教学睿智,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三期的培训学习,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很多,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一、“聆听讲座”,给我们带来不同层面、不同专题的学习,开阔了理论视野。

黎校长的讲座让我认识到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理解到了“畏到深处才是敬”的含义,体验到了幸福是需要智慧的头脑去调整心态才能得到的。陈主任的报告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在职培训学习的价值意义,了解到了中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的理念差距;并坚定了我走课改之路的信心。龚老师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就《如何判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如何上好数学课》进行了专题讲座。让我学会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步骤和方法,感受到了研读数学教材、分析学生实际的重要性,体验到了教学目标的构成、描述、表述的精准性。谭老师的专题讲授让我明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一是知道数学教学中“主问题”怎么来?二是掌握以“主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六个基本步骤。陈老师以《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进行了专题讲授,让我明白了整合的背景、含义、实施策略及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各位老师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价值取向、教育教学的独特见解。使我认识了不足,明确了的方向,更激发了我学习的动力和实践的潜力。

二、“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及同课异构,让我们见识到各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

优秀教师在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当脑海里回映老师们上课时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我想这些都是他们平日里下功夫、花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经验积累的结果,所以才会达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展示、案例研究设计和资源的共享,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更加透彻,为今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同行交流”,同行之间的交流,更能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习期间,我们不仅聆听专家的讲座,并且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成为我们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的间隙,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校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交流中,畅所欲言,提出许多的观点和问题,都是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大家的一致共鸣,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通过这三期的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成为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己,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9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刻育部基础刻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刻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刻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刻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己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经教育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名师大讲堂暨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时间是:3月12日和13日,地点:山西教育宾馆会议大厅。虽是短短的两天,但让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深处冲击了我的传统教学观念,确实受益匪浅。在倾听名师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省内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育的影响和改变,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

下面,就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递进者

课堂教学有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尤其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个递进程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快之则学生无法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会感觉云山雾罩,朦朦胧胧;慢之则影响教学进程计划的安排,使老师感到压力倍增,事半功倍。

培训中名师对于这个递进程度的把握从教师身上转移到了学生身上,使教学内容递进中合理科学。示范教学中,各位名师注重由易入难,层层深入,将学生的发展思维放在首位,使问题逐渐深入,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的发展思维。

譬如钱金铎老师的示范课《百以内的加减法》,钱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提了一个问题,当时自己以为只是钱老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

简单内容,可没想到为课堂做了一个重重的铺垫。钱老师问学生:“大家猜猜我几岁了?”,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积极回答有“32、45、50、59”。在这一过程中,笑声不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身心彻底放松,最后,钱老师将自己真实的年龄告诉学生,在讨论学生所说的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时,随机引入了这节课的所学内容,让接受培训的老师觉得浑然一体,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水到渠成。

二、学生才是教学成果的实践者

名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科学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让学生认识实践,而不是让学生们整个教学过程中研究自己的名师身份,或者对新课程猜想和曲解。

譬如夏青锋老师的课《认识面积》,整个课程分为两个课时,在这两节课中,夏老师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在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认识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用细线围成面积,巩固了图形的面积是封闭的认识,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而第二课时,在认识面积单位中,更是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撕一撕,让学生直观认识一平方厘米,而后让学生用准备的学具摆一个,再随意画一下脑海中的一平方厘米,与实际相比较,再画,再比,最后用纸撕一个,这样反复的手脑并用,学生们对一平方厘米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生才是教学气氛的感受者

培训期间所有的名师和课堂上的学生接触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

整个教学过程非常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热情活跃,这主要得益于名师在沟通和交流中特别注意观察课堂学生的临场感受。

譬如在刘德武老师讲课前,教学设备正在调试,一年级学生们在教学前由于等待的时间过长,课堂气氛有些松懈,刘德武老师在准备开讲前,不是严肃的控制课堂秩序,急于讲课,而是重新调整学生的课堂心态。他先用亲切的口吻问大家:“大家是不是不耐烦了?”学生们实事求是回答“不耐烦了!”,刘老师说:“我也不耐烦了……”,小同学们都笑起来了。面对这样的场面刘老师注意观察学生们的感受,适时引导,一问一答间让学生摆脱了不悦,积极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课堂上学生们感到自己成为了一个个小主人公,积极主动发言,在谈笑中认识和掌握了新的知识。

四、学生才是教学成果的展示者

学生的成果展示,也是名师教学培训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练习成果展示给大家看,通过对正确学习成果的讲解使学生建立了充分的自信和成就感,同时彼此相互学习,汲取营养。

譬如牛献礼老师的《用表示数》中,牛老师鼓励学生不要怕课堂犯错误,通过犯错误改正错误才是课堂。因此,要让学生们找一个可代表无限数的代表时,学生们都展示了自己源源不断的思维情趣,牛老师将两位同学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一位同学的答案是“123456789……987654321”。另一位同学的答案是“无数”。牛老师不急于判断学生的正确与否,而是将答案代入到实际生活中,结果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笑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了答案的不足,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探索。

总之,能够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老师,学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教育理念,也积累了许多新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明白课堂不仅让学生可以学到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没有枯燥的学科,没有枯燥的课堂,只要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学习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厌学,不再乏味,老师也就能轻松教学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名师们的快乐学习理念融入每一节课,让我的学生更加爱学、乐学数学!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20xx年12月5日,我参加了中小学教研室苏教版数学教材培训,有幸聆听了侯教授的运算教学和黄教授的图形的认识,通过两位教授对课标的新解读,深深感受到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侯教授首先讲了运算教学的历史背景,然后重点讲解了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小学计算,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一、改变计算教学过于依赖情境。

二、改变“走形式”的算法。

三、改变不重视口算速度的现象。

黄教授讲了图形的认识,通过线段、点、以及图形,把题目很简洁的表现出来,把他们之间的关系揭示的非常清楚。利用图形的描述分析问题,借助图形直观的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多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获取对图形的直观认识,采用学生喜欢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实际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制作和实验,把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协同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生活即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因此我们应加强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以讲为主。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学习,教师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伙伴。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平时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总之,这次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理解,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xx月—xx月xx日,我非常幸运地来到“六朝古都”南京,观摩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七彩语文”杯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两天半的现场观摩,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大赛”从朗读、书写、才艺、知识素养问答和课堂教学等五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综合考察,所有项目均现场打分、现场亮分。两天半的时间,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32位教师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教师奉上了一道精彩“视听盛宴”,这过程给了我极大地震撼。

接下来我谈谈学习后的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要扎实、平实、真实。

与“现代与经典”上大师们上的课不一样,大师们的课给我们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听着激动,学着被动,“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这项赛事不同,各位选手所上课的内容,都是头一天抽签决定的,而且所选内容是不同版本的。他们的课比较自然、本色,不雕琢、不做作,一字一画、一音一语,老老实实地教,老老实实地写,课堂教学扎实、平实、真实。我总感觉,我们的课也就是这样上的,只不过是我们教材处理得还不够到位,只不过我们对细节关注的还不够,只不过我们对教学流程处理得还不够自然。

总之,也许你我只要再多一点童心,再多一点努力,再多一点敬业,也许课就能上得和他们一样精彩。其次,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代表着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正所谓“字如其人”。教师给学生以榜样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通过这些参赛老师们的板书,可以看出他们写的字行笔流畅、运笔自如、有顿有挫、布局合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她们持之以恒,不畏劳苦,刻苦训练的结果。我校的韦老师利用点滴时间刻苦练习,写得一手好字,是我学习的楷模。

2、朗读——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此次素养大赛,所有的参赛老师们都能声情并茂的对文本进行诵读。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诵读的指导,把握情感基调,读出层次,读出韵味。在我平常的教学中可能只注意到了断和连、轻和重、缓和急、抑和扬等基本的技巧,并未准确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深入作品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气韵、节奏,用自己的声音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韵味。

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做到“低吟而体其味,诵读而达其情”,真切动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本表达的特色,读出文本的价值。教师充分表露自己通过解读文本所感受到的惊讶、赞叹、失望、伤心、愤怒等情感,并通过自己情感的表达,不断地给所教的知识加温,激发渲染课堂气氛,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情感,这样语文教学就能够水到渠成。

3、钻研教材——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

可以说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只有钻研教材,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法;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所以说,研读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师是核心、是灵魂、是首席。唯有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广阔、多维的对话,方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此外,教师还要关注一下文本的背景,写作的情境下行,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定的写作心境,这样的解读也才会更为真实、丰满、深刻。

4、文学素养——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

读史使人睿智,读美学使人高尚,读哲学使人深刻。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因此,教师就必须读书。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是一个没有希望的老师,读书就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所有的参赛教师都有着丰厚的文学积淀,因此,他们在教学中的引导语、过渡语、小结语以及以及问题的设计都非常准确,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在这次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素养,多学习相关知识,学习名师们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学习他们对细微之处处理的技巧,学习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底等等,积极思考,精心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上出有价值、有质量的课。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通过本次对《幼儿园教师核心素养》的学习后,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肩负的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整体性、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变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地进行着,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幼儿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幼儿”、“幼儿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培养幼儿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二、爱岗敬业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才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最可宝贵的。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热爱幼儿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老师时时刻刻关爱幼儿对幼儿要有耐心,对幼儿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树立幼儿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幼儿,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们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学习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作为老师,从幼儿实际出发,研究教育对象,把荣誉给每一个孩子。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古往今来,在人们的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幼儿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幼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幼儿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幼儿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幼儿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幼儿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幼儿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方法,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培训是教师教学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x年11月20日,龙湾区15位数学初中数学教师走进了杭州外国语学校,开始了历时一周的挂职培训。

多年以来,杭外以"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作准备"为校训,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教学上,"外语特长,文理兼长",提高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营造"自主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合作共享"的现代意识,修习"宽容大气"的良好心态,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杭外,我们带着好奇、仰慕的心情近距离观摩两校区的课堂教学实际,感受杭外的风采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由于六年一贯制,杭外的初中教学尤其注重初高衔接,加上学生素质好,所以课堂容量大,有较多的补充内容,拓展较广、较深,侧重于综合应用和知识点的联系。

共有五位老师开了五节原生态的课,其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是两节课,一节是老师的《含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从探讨方程ax=b的解的情况开始,抽丝剥茧,步步深入;另一节是阮晓黎老师《方程与不等式(3)》,综合运用根的判别式和韦达定理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体现整体的教学。课后我们进行了互动,对于我们困惑的问题交换了彼此的看法。除了向我们展示课堂教学实况外,杭外的老师还请我们“吃”了另外的“大餐”。李惟峰老师的讲座《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和朱成敏老师的《解题之道————内外兼修》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们都强调在习题的教学中应向学生讲通法,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强调归纳反思,通过对方法的总结,形成的解题策略体现了思维定势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徐惠珍老师则向我们介绍了杭外的生涯规划发展教育的实践,以生涯辅导课程为载体,促进学生自我探素和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学生确立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这一周里,我们不仅领略了杭外教师的深厚功底,还聆听了几位名家的真知灼见。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员王红权老师做了题为《教材、课标和考纲如何在课堂中落实》的讲座,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作为教师应把握好教材、课标、考纲,读懂3个关键词:了解,理解,运用,做好研,教,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正能量迁移为主,抓住概念的核心,以数学思想为主线,达到我们理想的课堂。省数学教研员张金良老师在讲座《基于核心素养观下的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中指出数学课改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并通过实例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杭师大附属中学蔡小雄校长用自身的经历论证了教师是幸福的,幸福来自于课堂美妙,来自于研究成果,来自于竞赛挑战,来自于技术革新,更来自于学生的成长。说者娓娓道来,妙语如珠,听者热血沸腾。是的,当你以宗教的虔诚对待自己的工作时,一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一周的挂职培训结束了,我们都带着丰硕的成果返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将以一个崭新的状态,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之中。虽然培训的时间短暂,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培训短暂,却让我们铭记于心!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