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体会

来源:飞鸿范文帮 4.27K

本周自己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对《人民教育》关于《纲要》开展的专题论坛的有关文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纲要》制定的必要性和意义。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体会

当前教育已经走到了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了。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在《纲要》中,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一同成为整个《教育纲要》的核心词汇。至此,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前所未有。

在《纲要》制定的过程中,工作组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确立了16个深入调研的问题,组成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研组,与教师代表、校长代表及行政、教研部门、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在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的学习中,有一些体会。

《调研报告》在肯定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所转变的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人们最关注的仍然是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技能训练的快慢,而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创造性、责任感与合作态度仍然被边缘化。有关调查表明,教师同行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主要集中在“知识技能和解题技巧”,布置的作业几乎都是“书面习题”,能布置“社会实践活动类”作业的比例极低。

2.学校开设的课程,社会看重的依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与国外中小学生相比,我国学生周末补课比例较高,而且学习内容有较大的差异,以学科知识为主,而少有体育、艺术等,相当大比例的学校没有开设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尽管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有所改进,但是学校、教师仍然以高考难度为样本进行教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

4.从总体上看,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的顽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例如,XX年山东省潍坊市进行调查表明,76%的学生对教师过多的讲解不满意;75。5%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或机械记忆为主。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运用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手段开展中学课堂“师生话语权的量化研究“,发现课堂上师生话语量之比为6.6:1,即教师讲话字数是学生集体讲话字数的6.6倍,这一指标高于美国、荷兰,如果考虑班容量,不难发现课堂上中国学生发言的机会远少于国际上的同龄人,且课堂上教师一次讲话的话语长度超过25个字的占50%左右,这说明课堂上师生深度互动少,讲授比较多,且趋向于大段的讲授,课堂基本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式。

5.按学校、班级、学生排名的状况十分普遍,分数的功能被绝对化,分数成为区分好学生、差学生,好教师、差教师的主要甚至唯一尺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依然认同评价最主要的是关注学习成效,根本目的是甄别学生、判断优劣。

调研报告对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深度的调研,也为纲要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真实素材。在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阵地在课堂,我们能做些什么?进入二期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习以来,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感觉到自己的教育观发生了变化,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开始对教育的内涵有了自己的思考。在学习中我深深认识到观念的重要性。你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教学观,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观,这直接决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益。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调研报告中反映的问题,本学期,我在自己负责的七年级、高一年级教师中开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专题教研活动,目的是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政治课走近生活,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首先是让学生亲近的教师,是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课的教师,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而不是学生不喜欢的空洞的理论和大道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