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国培计划”学习体会

来源:飞鸿范文帮 2.77W

20日来长春中午12:30,经过48小时的火车,终于来到了长春火车站,做160路公交车大约1个半小时,到东北师大净月校区附近的先锋会馆,报道、住宿、洗脸、上街买了一些日用品算是安稳了。

参加“国培计划”学习体会

第二天,21日。上午8:30“梦之队”全体成员和其他成员共同体验了由马志强老师主持的开班仪式,并合影留念;感受了郑燕林老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成立班委会、建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协作团队等;聆听了教师代表于伟、学生代表蔡琼波真挚的发言;感受了付德玉老师与各位老师为本次培训所作的巨大努力!

同时,学员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我在第六组,来自江西的毛老师给小组给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梦之队”。我们的口号是“梦想聚团队,团队铸梦想,激情快乐人!”

上午8:50我们听了北京大学附中特级教师李冬梅老师的专题报告《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方法》。李冬梅老师根据本学科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出发,以课程教学的角度讲解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定位问题。她提出信息技术教学的定位主要要解决课程教学落在那个层次上,是在知识层次、技能层次还是在技术层次。各学段教学可能会有不同的层次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落在技术层次的问题。提出了信息与科学、技术、工具、应用的关系问题。李冬梅老师在课程实施中提出学习是一个体验过程,体验是要有反馈的,合适的反馈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的。通过李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从意识角度上理解了信息技术中的信息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技术在教学中的定位问题,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课间休息和李冬梅老师交流,北大附中现在实行小班制一个班最多30人,目前美国一个班18人。内地一个班60——70人不等,有的超过80人。北大附中教师批改作业有劳务费,本人工作近20年了,批改作业还没有拿过劳务费。呵呵

下午1:50我们听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的专题报告《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问题探讨》。

李艺老师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角度再次谈到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再认识。李艺老师认为课程建设不仅是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课程的知识结构或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一是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是知识内容的再组织过程,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要区分动手做的技术,如何做的技术与为何做的技术之间的关系和内涵,理清了这三种关系和内涵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李艺老师用多个实例具体讲解了课程建设的一般性,开放性和社会性原则,对我们正确理解信息技术课程从课程建设的层面上做了思想与方法方面的指导。

“梦之队”再次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带给大家的快乐!

来长春3天了。连日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很好的气候,心情也不错。早6点起床,洗漱。步行20分钟来东北师大吃早饭。

早上8:00——11点。熊才平博士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方面谈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技术之间的关系和处理方式的思考,熊老师一开始就是创设了一种从思想的碰撞角度来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一节课的实现问题,熊老师通过一个实例抛砖引玉,引发了培训老师不小的反应。各种理念的汇总,各种观点的碰撞给了这个研习班的所有学员教学思想的冲击。这个培训班来自全国的非常优秀的教研员、教育学的专家和一线的老师。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理念。

个人感觉熊博士对研究性学习的观点“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研究,目的在于非要研究出什么成果来,而在于研究过程本身。”教学到底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经过两天的学习,更加使我相信过程的重要新,一直研究教育评价,相信过程的重要性,可是升学率的压力不知道怎么介绍,经过李冬梅老师的经验介绍,使我明白了对升学率的解决办法,“应付考试”,但北京和西部一样吗?

儿子上初中,老师很重视想想,还是咱首都北京的老师好啊。

下午1:30——4:30听了郑燕林博士的课,郑老师从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实践角度讲授了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问题。她从三个方面谈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应思考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培训中培训者的语言组织对培训的影响很大,“语言影响思维,思维影响表达”,不同的社会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我们做为一个信息技术的教师或培训者,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时代的脉络,理解时代的语言。第二个方面是对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是受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心理因素的把握上要注意学习者的认知分析,不同的认知风格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第三方面指出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技术的运用要考虑到适用、够用,能用和低成本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明白运用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在技术运用中要明确回答为什么要用技术,用什么样的技术和谁在用技术的问题。通过郑老师的课,我们明白了影响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方面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使我们能够从教学的设计角度考虑课程或培训的方法问题。

另外,郑老师根据自己多年培训经验,给我们讲解了以后在教师培训中该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对我们以后参加教师培训具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上午8:00——11:00,金书辉博士做了《利用虚拟实验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金书辉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东北师大教育技术专业在读博士。在他的身上,有着深深的计算机系的痕迹,这也正是让教育技术人深感无力的地方。金老师认为信息技术学科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认为目前信息技术存在现状数理论少,操作多;教材的内容缺少知识体系;内容重软轻硬。所以在东北师大附中的常规教学中,他们加强了算法和程序设计部分的教学,还给学生提供了进行dv创意短片的机会。东北师大附中将信息技术课程分文常规课、校本课、兴趣小组。常规课开设了算法部分的教学、dv短片的教学;校本选修课他们开设了网络安全、局域网设计与管理、平面设计、三维动画设计、自动控制(单片机与c语言)、c++,vb、动态网页设计等;兴趣小组还有三个、机器人兴趣小组、信息学奥赛小组以及网络协会。这是一个令大多数同行自叹弗如的列表,一个有着深厚“计算机”色彩的列表。金老师认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所面临的问题,答案或许就在这个列表中——我们必须调整课程指导思想,革新教材内容。

金老师个人认为,教材内容应该调整为以“算法和程序设计为主线”,兼顾硬件,应用软件(工具软件)为补充,真正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回归。

在教学实践中,金老师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金老师提到:这么多年信息技术一直被其它学科所整合,为什么信息技术不能主动地整合其它学科?金老师自己尝试将c语言、vb程序设计在proteux(一款电子元件仿真软件,单片机编程、写入、运行)中实现,真正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编程的魅力,而不是,单纯地从书本到书本,从程序到程序。

金老师对虚拟机软件的介绍令人眼前一亮,应用vmware-work station(vm)及virtualpcxx(vpc)两款软件解决win_xp文件互访常见问题的解读非常专业,真是大开眼界。

下午1:30——4:30听于伟博导《什么是教育——教育意味着什么》的讲座。于教授首先从教育概念的词源娓娓道来。于教授从甲骨文中的“教”、“学”的字形和词义讲起,古代的“教”、“学”是学做人、学做事。后来王国维1930年从日本引进了教育一词,一直沿用至今。于教授又讲解了《论语》中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育思想。然后于教授从西文“教育”词源来讲解教育的词源。

于教授讲解了教育的词源之后,又讲解了“教育”的若干命题。于教授引经据典,卢梭:教育培养自然人;杜威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雅思拜尔斯:教育即陶冶;皮亚杰:教育意味着培养创造者;福柯:教育是一种规训权利;弗莱雷:教育即政治,教育即解放;舒尔茨:教育是对人口进行的投资;布迪厄:教育是文化在生产;于教授抽丝剥茧般的层层展开,讲解了每位名人观点的不足和适应条件,同时他自己认为:教育意味着觉解意味着善意味着启蒙,教育是人学会在或生存的重要活动。于教授的讲解使大家茅塞顿开,见解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讲解过程中,于伟教授为我们举案例说现实,同时给我们推荐了大量的书籍。于教师的讲解对学员增加知识、改变思想、提升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读书能更好的让学员理解教育及社会对教育的认识。

梦之队的全体成员谢谢全体老师对我们的帮助。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