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精选5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2.14W

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1

同志们:

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精选5篇)

刚才市林业局各位局领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年的工作任务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我十分赞同。各县(区)回去后要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全市林业工作总体进展良好,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 , 全市完成 营造林 176.52万亩,占任务179.66万亩98.25%。 治理石漠化 113.55 平方公里 ,占任务的 90.12%。 完成 育苗面积 7658.08亩,预计产苗量13604.55万株。 完成 特色经果林 板块 68.63 万亩,占任务64.71万亩106.06 %。 发展 林下经济板块 面积124.48万亩,实现产值33.13亿元,带动农户20余万户。 森林生态旅游 累计接待游客1461502人次,森林旅游收入达9046.336万元 。 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共立(受理) 各类森林案件 148起,破(查处)154起,依法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54人次,罚款71.32万元,收缴木材58.37立方米,收缴野生动物20头、只,收缴野生保护植物26株。 审核审批使用林地项目 47起,占用林地面积 341.3355 公顷,收缴植被恢复费2991.8582 万元。 森林火灾 仅发生 1起,受害森林面积为5.25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0043‰。 调处林权纠纷 1418件; 办理林权抵押贷款 7475万元; 森林保险 投保面积1192.5 9 万亩; 流转林地 面积12.29万亩; 成立新兴林业经营主体 476个。

今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到毕节调研4次,广西、重庆、山东等地的林业部门50余人次到毕节考察;第六届“绿化祖国·低碳行动”植树节全国启动仪式南方主会场在毕节市举行;3个核桃基地入选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4家专业合作社获得“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人获得“全国绿化奖章”,5个企业获得“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总之,在各县(区)林业局的积极努力下,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开门红”,取得了良好开局。

下面,为加强下半年的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再强调 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形势,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一)充分认识林业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林业 的作用地位日趋重要 。 20xx年全国两会期间,20xx年视察贵州时,反复强调,贵州省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省委对毕节市提出了守住两条底线、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打造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的要求,其中一个高地是“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高地”。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安排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开展全省集中义务植树活动,陈敏尔书记在参加义务植树时要求要厚植生态保护的基础,厚植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厚植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市委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六个新毕节”,其中之一是绿色靓丽新毕节,要求深入实施“绿色毕节”行动,到20xx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中央、省、市对林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对林业部门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责任重大。各县(区)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林业的作用、地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辜负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林业的使命。

第二,林业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但全市还有1981个贫困村、125.9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是全省任务最重的一个市州。林业在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五个一批”脱贫工程,其中之一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等措施,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生态补偿脱贫是中央首次提出的扶贫新理念,第一次将生态建设保护与脱贫相结合,其中大部分是林业部门的责任,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林业新的历史使命,对林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第三,林业是展示试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 生态建设是试验区的三大主题之一,林业生态建设直观效果好,对比强烈,受益面大,一直以来是展现试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20xx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效为毕节赢得了“生态文明先行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石漠化防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在全国树立了良好的生态建设品牌和形象。再过2年就是试验区成立30周年,是展现试验区建设成效重要时间节点。林业生态建设不能躺在以往的功劳上睡大觉,必须超前谋划,认真筹备,精心打造,确保在20xx年推出一批新的亮点,为试验区30周年献礼。

(二)客观认识林业工作的复杂性

今年是林业工作任务最繁重的一年,既要完成常规的造林绿化、资源保护等工作,又要启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石漠化监测、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国有林场改革等工作。除此以外,市委、市政府还安排了“法治毕节”创建,板块经济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发展、通道绿化等任务。再加上技术人员短缺,项目资金不到位、工作经费紧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今年的林业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如再采取往年的常规做法,将无法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正确认识林业工作的艰巨性

全市林业工作虽然总体上进展顺利,但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必须立即整改的问题。

一是“绿色毕节”行动进展不平衡 。第一季度绿色毕节行动考核结果显示,部分县(区)营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合格率低,造林质量不高,管护效果不好。全市任务完成率仅为92.38%,其中金沙县仅为61.60%;全市造林合格率仅为83.17%,其中赫章县仅为49.53%、金沙县仅为42.68%;全市抚育管护合格率仅为78.86%,其中金沙县仅为30.23%、赫章县仅为52.21%,与造林核查要求相差甚远。

二是退耕还林前期工作推进较慢 。目前,仅有纳雍县、百里杜鹃管理区全面完成20xx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分户丈量、张榜公示、登记造册、合同签订工作,黔西县至今未开展前期工作,其他县(区)不同程度未完成相关前期工作,为下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成工作积压。

三是“二调”工作进展迟缓 。全市外业小班区划调查面积完成率仅12.23%,省厅要求第一批次完成时间为5月30日,第二批次8月31日,第三批次11月30日,照目前的进度,到期根本无法完成。

四是“六个严禁”专项执法行动案件查结率低。 目前全市共有案件1941起,其中查处案件451起,查处率仅23.36%,查结案件130起,查结率仅6.7%。省厅要求在6月30日前,所有行政案件必须查处完毕,所有刑事案件必须移送公安机关,现在只剩一个多月时间,要把剩余案件全部查处完毕,时间十分紧迫。

五是林业队伍建设不到位 。近年来,很多县(区)林业干部职工都出现了贪污腐败的问题,林业成为了职务犯罪的高发部门,给林业部门造成了极大损失。说明了我们的队伍管理不严,管理制度不健全,预防教育不够,导致很多干部守不住底线,受不住诱惑。

六是林业项目资金到位率差 。经市林业局调度,各县(区)滞留县级财政的资金总额较大,严重影响了林业各项工程项目的按时推进,打击了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有的甚至造成了上访。

总之,面对当前林业工作的严峻形势,各县(区)要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既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要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想尽一切办法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厅的各项检查考核。

二、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当前重点工作

市委、市政府提出,20xx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60%。要实现这一目标,20xx、20xx两年的造林面积犹为关键,如这两年不加大造林力度,森林覆盖率目标将无法完成。经分析,全市20xx年营造林任务预计在180万亩,力争突破200万亩。各县(区)要围绕20xx年目标的实现,结合当地的土地资源情况,抓紧制定本县(区)的造林目标。在营造林上,只能进、不能退,只能多、不能少。当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抓好油用牡丹试验示范

市委对油用牡丹产业发展非常重视,市领导多次到实地调研,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5月9-11日,全市召开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专家论证会。国家林业局、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领导、专家通过现场考察,一致认为毕节市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油用牡丹。志刚书记要求,要抓紧按照专家意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市林业局代市委、市政府起草的《关于切实抓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已按程序送审。各县(区) 一是 要选好地块 。按照通知要求编制方案、选好试验示范点,除金海湖新区外,每个县(区)不低于5000亩的试验示范面积,其中有1000亩要按园区化要求高标准打造示范基地,形成集种植、加工、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1000亩要安排在高速公路两侧,体现景观效果;剩余部分面积要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分别在不同的海拔、气候条件下进行试验。二是要提高标准。 所有示范点必须落实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运行,提高基地建设成效。同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规范种植,该起垄就起垄,该平茬就平茬,该施肥就施肥,确保示范基地牡丹在20xx年开花结果。七星关、黔西、金沙、纳雍、金海湖等已经种下去的地方,要制定技术方案进行全面提升改造。 三是要加强科研。 市林科所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根据全市不同的海拔、土壤、气候条件,开展不同密度、不同套种模式的对照试验,研究出最佳丰产栽培技术和配置模式;要开展本地良种选育,研究育苗技术,为种苗供给本地化提供技术支撑;要组织收集现有开花结籽牡丹的种子,初步测定单株产业和出油率。各县(区)要无条件配合支持林科所工作,积极协调联系、帮助管理试验地块,确保科研取得成果。 四是要保障苗木。 市林业局牵头,从各县(区)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苗木采购小组到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推荐的苗圃实地查看、选择、购买苗木,保证苗木质量。同时,要开展本地育苗工作,为以后全面推开作好准备。 五是要保障资金 。开展油用牡丹试验示范的资金主要是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整合产业化扶贫、“三江源”、农业产业化等资金建设。各县(区)在安排20xx年退耕还林任务时,首先要满足油用牡丹试验示范需要,不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整合其他资金解决。9-10月份,各县(区)必须完成试验示范点种植任务。

(二)着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

再过2年就是试验区成立30周年,展现试验区生态建设成效,绿色通道是最直观、最便捷的体现。市林业局已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搞好高速公路与成贵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正在按程序送审。文件下发后,各县(区)要按照通知要求,细化方案,重点将隔离栅外的地块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进行高标准、高投资绿化。“线”上绿化要在公路两侧各50米范围,采用米径5厘米以上常绿、落叶绿化大树搭配观花、观叶灌木打造景观;“面”上绿化要在50米以外可视区域,用米径3左右厘米绿化大苗或经果林搭配油用牡丹、刺梨营造景观;“点”上绿化要在匝道、互通、立交等周边按园林绿化要求高标准打造景观精品。线、面绿化由林业部门实施,点上绿化由项目业主实施。建设资金除林业项目外,主要用“三江源”资金解决。

(三)着力加快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二调”结果是反映20xx年以来一个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的重要数据,其重要性只要是林业工作者都应该知道。虽然造成目前全市“二调”工作滞后的原因很多都是客观因素,比如技术人员不足,调查经费不到位等等。但各县(区)要从主观上努力,采取一些超常规措施去克服困难,加快进度,确保如期完成。 一是要统筹调配技术人员 。进展较快的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由4个技术员带领7个护林员组成4个工组开展调查,并随时调度进展情况;金海湖新区采取服务外包的做法,将业务承包给贵阳的一家公司来做,人员相对固定,工作相对单纯,提高了调查速度。其他县(区)要参照这些好的做法,统筹调配好有限的人力资源,加快调查进度。 二是积极争取调查经费 。七星关区、织金县、百里杜鹃管理区经费到位率都是100%,一方面体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这3个县(区)的争取协调力度大。其他到位较差的县(区)要进一步加大汇报争取力度,市林业局也会积极帮助反映,尽快将资金争取到位。但七星关经费虽然全部到位,进展却十分缓慢,要认真分析原因,抓紧整改推进。 三是要加强质量检查 。目前,开展质量检查的只有黔西、纳雍两县,其他县(区)都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调查质量对调查结果影响很大,不能保证质量就不能客观反映全市生态建设成果。尤其是金海湖新区采取服务外包的,更要加强质量检查,确保调查最终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

(四)着力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

毕节市第一轮退耕还林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成功的典范,很多国家、省领导都考察调研过退耕还林点。毕节一直以来也在大力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20xx年重启退耕还林以来,国家和省都对毕节给予了倾斜支持,20xx、20xx两年的任务占全省任务的25%以上,今年全省的任务预计是430万亩,毕节市将尽量争取100万亩以上。但与上一轮退耕还林相比较,这两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工作进展缓慢,缺少可以参观的亮点。除了按国家省的要求完成任务以外,各县(区)要特别注重两点。 一是及时完善退耕还林前期工作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分户丈量、合同签订、张榜公布等基础工作不扎实,容易形成群众信访隐患和贪腐漏洞。群众利益无小事,各县(区)要采取督促、通报、考核等手段促进各乡镇抓紧完善前期工作,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要打造新的亮点 。要选择交通便利、视角效果好的地块,整合资金、提高标准打造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示范亮点。经济林类型、生态林类型的示范点都要打造,在种植模式、种植质量、经营管理、治理效果等方面要有示范借鉴作用,以示范点为窗口展示全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

(五)着力落实绿色毕节行动整改

省委、省政府将在8月份开展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考核工作。从全市第一季度考核结果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全市面积核实率不到95%,造林质量合格率仅为83%,抚育管护、育苗核实情况都不好。各县(区)要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抓紧在省考核前整改落实到位。 一是要及时上报资料 。根据省林业厅《关于上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考核有关营造林资料数据的通知》,今年核查上报的资料多、时间紧、要求高,如不及时上报,将视为拒绝考核,并在全省通报批评,扣减相关分值。20xx年的核查中,部分县(区)因重视不够,资料上报不及时、质量不符合要求被扣分。今年,各县(区)要吸取教训,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按时上报数据,完善备查资料。 二是抓好任务完成。 各县(区)要 对照省厅考核要求, 进一步组织对全县造林地块进行全面自查核实,摸清底数、举一反三、有的放矢、抓紧整改。对未栽植和成活率达不到要求造林小班,能在雨季用营养袋苗补植的要抓紧准备苗木,在雨季进行补植补种。对必须在冬季进行造林的小班,要提前作好苗木准备,一旦进入造林季节立即启动补植补造。 三是抓好质量管理。 各县(区)要高度重视造林质量,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把好造林的每一道关序 ,切实提高造林合格率 。严防“一锄苗”“爬壁树”等不负责任的现象发生。引导农户在造林地内种植矮杆作物,实现以耕代抚,以短养长。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加强苗木检查验收,严禁裸根苗、弱苗上山造林。 四是抓好作业设计。 对 一季度考核中发现作业设计不符合要求的县(区),要抓紧组织技术人员重新设计,技术人员一定要深入实地开展调查,避免图班勾绘过程中出现地类不符,小班因子填写错误等现象的发生,并认真核对造林数据库,避免出现林业工程重复,小班重叠等问题。 五是抓好管护落实。 坚持精种细管、种管并重,落实造林经营主体、抚育管护组织、抚育管护措施,落实抚育管护责任,签订管护合同,切实做好造林后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整形修枝等管护工作,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六)着力抓好林业项目争取

林业的建设发展,主要依靠项目来支撑。各县(区)要高度重视项目争取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建立项目库,加大项目储备,通过项目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项目来扶强扶壮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省级林业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虽小,但意义重大,对小微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能起很大作用,当前正是这两个项目的申报期,各县(区)要做好服务,认真组织上报。

此外,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案件查处、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德援项目、种苗工作、林业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等工作,确保在年终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区)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拿出敢于担当的气魄,直面矛盾的勇气,敢啃“硬骨头”的精神,面对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压力,带领干部职工认真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逐项制定落实措施,采取超常规措施合力推进各项林业工作。尤其是主要负责人,重点要解决好人和财的问题,为工作推进提供好基本保障。

(二)强化作风建设

作风是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林业系统,一旦作风不实,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给工作造成误差,带来不良影响;相反,有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就能快速、优质、高效推进。因此,全市各级林业部门要狠抓、常抓作风建设,增强执行力和落实力,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林业干部队伍,以“马上就办”的务实作风,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搏精神,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又好又快发展。

(三)强化廉政建设

要坚持抓好主体责任落实,重点从加强组织领导、选好用好干部、深化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推进源头治腐、加强廉政教育等方面推进各级林业党组主体责任的落实,保证班子成员的廉洁自律。要严明纪律规矩,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格执行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原则,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凡是上级作出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执行,做到令行禁止。要强化科学决策,按规定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堵塞贪腐漏洞。要加大民生监督,切实加大监督问责力度,确保民生项目规范实施,民生资金安全运行、民生利益不受侵害。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加强预防教育,保护好林业干部。

(四)强化督查考核

市林业局将加大对当前各项林业重点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对工作措施不落实、进展迟缓、推进不力的县(区),将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对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按《绿化毕节动态跟踪考核办法》等考核规定,严格考核结果运用。各县(区)也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加大对各乡镇的考核督查力度,加大对乡镇负责人的问责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尤其是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

同志们,当前各项林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紧张起来,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多想办法,多谋良策,努力突破工作瓶颈,开创工作新局面。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各项工作一定能顺利推进,圆满完成!

谢谢大家!

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2

同志们:

去年底,市委召开四届二次全会,国家林业局召开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市委22次会、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近期,奇帆、正其、光磊、张鸣等同志听取了林业工作汇报,对做好今年的林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天召开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传达贯彻国家、市相关会议和领导同志讲话精神,总结20xx年林业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林业战线的同志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克服困难,凝心聚力,负重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就思想和工作这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总结和回顾。

思想上,抓好“统一”和“转变”:

——“统一”:把全市林业系统思想和工作统一到中央决定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上来。中央和市委作出重大决定后,我们都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全体党员干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无论是中央作出的重大人事调整、党的精神,还是市“三化”大会召开,我们都及时深入系统进行传达学习,并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找差距,添措施,推进工作。

——“转变”:一是调整林业发展思路,由过去的“重发展”向“发展与保护并重”转变。“7?23”讲话后,我们及时召开全市林业局长座谈会,提出发展思路的转变,并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二是围绕“稳中求进、科学发展”的总基调,结合实际,科学调减建设任务,不提高目标、不喊口号。营造林任务由年初的500万亩调减为400万亩,长江两岸绿化任务由130万亩调减为90万亩。三是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积极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工作部署,结合重庆“大江大山”的特殊市情和三峡库区生态脆弱的状况,积极谋划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工作上,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第一,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力度。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六大森林工程、长江屏障建设为依托,稳步推进城乡绿化。全年完成营造林403.4万亩,其中新造林288.8万亩、低效林改造114.6万亩。尤其是在长江绿化中,把解决“断带” “天窗”、百米景观林带和示范片建设作为重点,提前启动实施31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市领导小组认真研究解决落实绿化长江资金63.6亿元。其中三峡后续工作资金50亿元,市林业局、市农委各筹措5亿元,捐赠资金3.6亿元,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纪要,分年度落实到区县,重点解决了资金渠道问题。经过4年的努力,项目区森林覆盖已达38%,比项目实施前提升了16个百分点。

第二,加强资源保护,强化“三防”,坚持“三好”:

——“三防”:一是防林地侵占。编制了《重庆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经过市政府审议通过,强化全市“林地一张图”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确立了到20xx年林地保有量达到6300万亩、森林保有量达到5562万亩的目标。健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运输等流通环节管理。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完成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工作。加大涉林案件查处,侦破查处涉林案件5233起,依法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6000人。其中查处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楠木案,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45名。二是防森林火灾。建立了航空护林站,落实了编制、机构、人员,首次开展春夏两季航空护林工作,航护时长超过全年的1/3,初步形成地面、航空、卫星“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监测预警协作,全年发出森林火险预警15天次,发布4级以上高森林火险天气10天次,5级以上高森林火险天气6天次,向各区县发布各类预警通知30期,完善了监测预警机制。强化森林消防应急队伍建设,市级和10个区县组建森林防火专业队27支,常年备勤,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高。去年森林火灾发生起数、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分别较20xx年下降83%、72.5%和69%,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三是防病虫害。针对部分区县松材线虫病疫情上升、防控形势严峻的实际,加大了防控力度。建立了 “封顶、保底、基数三年不变”,按防治成效,实行以奖代补的投入管理模式,区县政府对疫情防控的责任进一步增强,区县财政投入达到9000万元。全面推行防治公司、专业队绩效承包、轻型直升飞机防治和新技术运用,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3.6%。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检疫封锁,办理了全国首例涉疫刑事案件。疫情防控效果显著,有4个疫区未出现疫情,4个区县疫情大幅下降。

——“三好”:一是保护好野生动植物。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工作。新建15个市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实现了“零疫情”目标。阴条岭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保护好湿地。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打击毁湿开垦专项行动。强化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地方自主投入资金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建设,一批退化湿地生态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三是保护好天然林。落实4311万亩公益林的管护责任,健全公益林管护体系。

第三,落实全市农业现代化大会精神,推进产业发展。全年新建产业基地50万亩,其中速丰林8万亩,优质笋竹基地8万亩,香料(花椒为主)4万亩,油茶10万亩,中药材9万亩,干果6万亩,花卉苗木5万亩。林业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1400万亩。全年实现林业产值400亿元,年增长22.7%。加大林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欧洲投资银行林业贷款。继续对林业龙头企业给予贴息贷款扶持,已培育龙头企业100家。加快森林旅游业发展,全市市级以上森林公园达到78个(其中国家级25个),自然保护区达到52个(其中国家级5个),全年实现森林旅游4900万人次,森林旅游总产值66亿元。

第四,深化林业改革。在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突出林权纠纷调处,深化配套改革。加快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全年新建3个服务中心,累计达到24个。探索森林资源使用权的流转,全年流转林地20万亩,累计实现林地流转483万亩,流转金额11.3亿元。开展“林地林木两权分离”试点,强化银林合作,累计实现林权抵押贷款116亿元,占了“三权”抵押贷款的62%。开展森林保险试点,保险面积达1000万亩。加强示范合作组织建设,全年新增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54个,林业合作组织累计达1262个,参加农户62万户。加强国有林场改革,盘活森林资源,争取多方投资5.9亿元,改造危旧房4089户、33万平方米,同时强化了国有林场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开展国家和市级林业科技创新研究30多项,推进“中国林科院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8个。狠抓科技成果转化,获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0项,续建推广项目29项,完成实用技术培训5万余人次。开展国家行业标准编制10项,完成标准编制验收4项,推进寿竹和油茶2项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完成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化示范区验收,组织实施各级技术标准50多项。召开全市林业科技大会,对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科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第六,抓好稳定工作。去年是党的召开之年,维稳任务繁重,林业又涉及很多敏感问题,近5000名天保一次性安置人员长期不稳定,还有“浚峰林业案”、“亿霖木业案”等涉林信访疑难案件,矛盾化解难度大,维稳压力大。全市林业系统做到“五讲”(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讲政策、讲服务),较好地完成了信访维稳工作。特别是注重在源头上化解矛盾,对全市约2300多个天保工程一期一次性安置人员实行了社会基本保险补助。全年集访次数较20xx年下降50%,上访人次下降75%。林区社会治安保持稳定,林区禁种铲毒实现“零目标”。

去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五年来,全市林业系统经受住考验,做出了贡献,群众得到实惠,环境有了改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重点工程不断推进。整合国家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城市、通道、水系、长江两岸及苗木基地“六大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2212万亩,占规划任务2200万亩的100.5%。按照工程分,完成农村森林工程1549.4万亩,城市森林工程182.5万亩,通道森林工程55.7万亩,水系森林工程60万亩,长江两岸森林工程325.1万亩,苗圃基地39.3万亩。其中,新造林1423万亩,改造低效林789万亩,顺利完成森林工程第一阶段主体建设任务。

第二,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根据二类调查结果,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实现“三增长”。林地面积由20xx年的5487万亩增加到6492万亩,净增1005万亩,年均净增率1.8%;森林面积由20xx年的3355.5万亩增加到5206.5万亩,净增1851万亩,年均净增率5.5%;林木蓄积量由20xx年的11998.9万立方米增加到19026.3万立方米,净增7027.4万立方米,年均净增率5.9%。二是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由20xx年的27.1%提高到42.1%,增加15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5个百分点。三是森林结构有了改善。国有林总体稳定,个体经营比重明显上升。个体林经营面积达到5387万亩,增长13.7倍。公益林规模有了提升,全市公益林面积达到4473万亩,净增237万亩,公益林比重达到68.9%。人工林面积大幅提升,达到1500万亩。森林质量稳步提升,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由每公顷55.9立方米增加到63.4立方米。四是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测算,全市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1.4亿吨,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达87.8亿立方米,年固土量达1.3亿吨,年保肥量达650万吨,年吸收二氧化碳达1480万吨,年滞尘量达0.9亿吨,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776亿元。

第三,林业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集体林权的主体改革任务。全市5426万亩集体林地落实了林权,占集体林地面积的97.5%,531万农户拿到了林权证,惠及1800多万农民,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业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林地流转等配套改革引向深入,提高了农民营造林积极性,撬动了社会资本上山下乡。

过去的五年,林业发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组织推动力增强。市委、市政府将森林工程建设作为全市发展战略,纳入了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社会经济发展综合目标考核,下发了《关于实施森林工程的决定》,成立了领导小组,强化了组织保障。市人大审议通过了《重庆市森林建设促进条例》、《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修正了《重庆市林地保护管理条例》,强化了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的法制保障。市政协多次组织委员视察和调研,为生态建设建言献策。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相继建立了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全市上下一盘棋,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格局。

第二,资金保障力增强。过去五年,市级以上财政对林业的投入达到164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22.3亿元、市财政投入41.7亿元。中央投资中,直补到农户的资金达63.9亿元,占到52%,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第三,科技支撑力增强。抓好林业科技创新管理和林业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开展了一系列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及管理。组织专家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每年完成先进适用技术培训3至5万人次。开展领导干部国内国外高层次培训,引进了一批博士高层次人才。承担了“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等一批国家标准的编制,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人才保障力增强。

二、抓住机遇、肩负使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党的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未来五年是昭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年,也必然是林业大有作为的五年。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林业机遇很好。党的提出为子孙后代“三个留下”(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四大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和主要阵地。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进程,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人类文明的诞生、演变、进步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森林的呵护和支撑。在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林业承担着构建“六大体系”(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生态产品生产体系、支持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职责。就重庆而言,要建长江上游重要屏障,可以想像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会更加重视生态建设,林业必将迎来更大机遇和新一轮的发展春天。

第二,办好生态林业、建设美丽乡村,林业工作压力很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不断加剧。只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才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和美丽家园建设的核心元素。尽管直辖以来我市生态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重庆生态仍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少:一是我市仍是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重庆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殊市情,库区又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在全国生态大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我市山高沟深、土地瘠薄,25°以上陡坡耕地40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大,全市37个区县均不同程度存在石漠化现象,造林难度加大,维护生态安全任务十分繁重。二是我市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地区。无论是森林面积还是蓄积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全市人均拥有森林面积1.6亩,为全国人均水平2.2亩的73%;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6.2立方米,为全国人均10.2立方米的60 %。并且资源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低效林面积大。三是生态建设体制机制不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景观有偿利用不高,国家营造林补助标准低、投入严重不足,林业发展的活力不足。四是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重利用轻保护的现象比较普遍,侵占林地、乱砍滥伐、违规野外用火、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行为时有发生。林业部门既要肩负重大责任使命,又要正视这些问题,研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重点工作和制度保障,切实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绿色发展、保障民生需求、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职责,努力增加森林、湿地面积,全面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基础保障。

第三,办好民生林业,实现林农增收,林业部门责任很重。改善民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林业工作的大局。改善民生的核心是满足群众需求,包括生态需求、生存需求、生活需求、生产需求等。孙政才书记在市委四届二次全会上指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重庆是大山区、大农村,全市3/4的国土属山区,1/2以上的国土是林地,民生林业发展空间广阔、建设内容很丰富,与民生问题关系密切,在解决就业增收、深化林权改革、保障林产品供给、发展林业产业方面大有可为。林业应该在惠民生、扩内需、稳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优势和作用。

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孙政才书记提出的“不断丰富完善思路,明确具体抓手”的要求,今后五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总目标,以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载体,坚持 “生态优先,积极发展,强化保护,持续利用”的方针,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生态好、环境优、产业强、林农富的美丽乡村。目标任务是:全面完成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分步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林地面积稳定在6300万亩以上,森林面积达到5562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45%,林权抵押贷款超过300亿元,林业产值超过700亿元。完成这个目标,全市林业系统必须心无旁骛,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三、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起步之年,起好步、布好局非常重要。今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营造林300万亩,其中新造林20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义务植树5000万株。林业产值达到430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增长10%。森林火灾受灾率控制在0.3‰,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

围绕这个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精神实质、理论基础、建设要求和根本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绿色发展、保障民生需求、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职责。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深度报道,举办全民参与的生态文化活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传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二,大力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整合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争取启动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科学编制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工程总体规划,加大生态修复构建力度。突出抓好长江两岸百米景观林带建设,重点解决断档、断带问题,基本实现干流绿化全覆盖。大力推进荒山绿化和山脉绿化升级,推进大中小“四山”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在巩固已取得建设成果的同时,继续抓好城镇绿化、乡村绿化和道路绿化,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绿化、美化格局。充分尊重客观规律,营造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第三,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认真执行《重庆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森林采伐管理,推进森林资源监测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争取启动 “重庆森林经营工程”。加强森林公安执法能力建设,严厉查处涉林案件。全面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严格落实《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加强森林防火“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不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加强林业有害生物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加强以三峡库区为重点的湿地保护修复,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

第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加强林业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实施好欧洲投资银行林业贷款项目。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着力发展林下养殖、林间种植、林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新建以林果、中药材、笋竹、花卉苗木、生物质能源为主的产业基地50万亩。开展星级森林公园创建评比活动,积极发展“森林人家”,打造一批示范城市森林公园、林业特色乡镇,促进森林旅游提质增效。

第五,深化林业改革。巩固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成果,推进配套体制改革。加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扩大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两权分离”改革试点范围和森林保险覆盖面。健全林权抵押评估机构,深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总额超过150亿元。探索建立森林景观有偿转让、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把全市公益林全部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盘活森林资源,不断改善林区基础设施条件。

第六,加强科技支撑和林业法制建设。落实好一批具有突破性、超前性和前瞻性的林业科技创新研究,进一步抓好涉林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林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广林业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营造林科技水平。全面开展森林效益监测,适时发布监测报告。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功能齐备、互通共享、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林业信息化体系。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加大优质种质资源筛选、保存、扩繁力度,不断提高良种使用率。抓好林业法律服务,强化林业行政执法监督。有序推进林业立法,力争完成《重庆市植物检疫条例》修订工作,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开展执法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林业行政审批项目合法性审查。

第七,切实维护林业行业稳定。贯彻落实好信访维稳工作制度,强化与公安、国安、维稳等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健全上访群众信息台账和困难人员台账,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落实帮扶责任和帮扶措施。继续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强化“五讲”(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讲政策、讲服务),实现“五个零”目标(不发生群体性上访、不发生非正常到市上访、不发生集结到市上访、不发生恶性到市上访、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突出抓好“两会”期间维稳工作。

第八,加强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一是继续争取投资额度。按照去年赵树丛局长来渝调时明确的,“”期间将给予重庆150亿元以上的支持。加强与国家林业局对接,并编制好投资方案。初步编制的20xx-20xx年中央预计投入项目为135亿元,其中20xx年预计投入41亿元,20xx年预计投入46亿元,20xx年预计投入48亿元,主要包括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油茶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天保一次性安置补助等项目建设,并积极争取今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这些项目投资从今年起都要抓紧衔接到位。二是推进市级现代林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整合林业有关项目,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林业综合示范基地,涵盖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示范、航空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示范、林业信息化管理、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示范、生态修复与效益检测示范、林业高新技术示范等建设内容。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区县分管领导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班、区县林业局长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研究班以及重点森林资源乡镇生态保护研修班。注重干部队伍业务素质提升,继续开展轮职培训,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实干型林业干部队伍。四是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好中央“八条规定”和市委市政府转变工作作风的意见。把改进工作作风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强化督促检查,狠抓贯彻落实。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林业部门良好形象。切实加强基层调研,围绕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成果。完善林业考核办法,细化分解任务,减少检查评比活动。切实转变会风、文风。切实做到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继续推进林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和林业政风、行风建设。

同志们,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林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使命十分光荣。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林业发展好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多作贡献。

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3

同志们:

这次全市林业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林业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林业工作,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主动适应林业发展新常态,努力推进我市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1月21日,省林业厅召开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刘均刚厅长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今年的林业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根据刘厅长的讲话精神,结合我市林业工作实际,经市林业局党组研究,我讲七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奋力拼搏,务实苦干,20xx年全市林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林业厅的大力指导下,我市林业建设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聊城为总目标,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均完成年度目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取得明显成绩,为我市东融西借,越赶超三年攻坚战第二战役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我市林业呈现出五个显著特点:

(一)强抓林业生产,推进六大造林工程建设。我们围绕“生态水城战略”实施,按照《关于奋战三年跨越发展全力打造高效平原林业先行区的意见》实施要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部门合作、综合治理的原则,紧紧抓住春季造林有利时机,以六大重点造林工程为主抓手,全面推进造林任务目标的完成,掀起植树造林高潮。20xx年我市新增造林28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25万亩、义务植树1344万株,均超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目标,有林地面积355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37.5%。东昌府区制定了道路“三化”整治每年每亩补助400斤小麦,每集中连片发展名优经济林200亩以上,区财政补助10万元;新建绿化社区经验收合格每个补助10000元等补助政策,大力调动了造林积极性。临清采取承包栽植模式,引进核桃、海棠、竹柳、苹果等经济林和其他树木栽植,实现了绿化目标和经济效益统一。茌平下大力气抓好了城乡道路综合整治工作,并在全市城乡道路观摩中,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冠县今年被省林业厅授予“山东省绿化模范县”称号。

(二)加快民生林业建设,经济林建设提质增效。我市按照“两大绿色经济长廊、八大特色经济林生产基地”的思路,突出“标准、科技、品牌、名优特”,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推进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新发展经济林面积12.15万亩。取得认证的无公害果品11个、绿色果品45个、有机认证3个、地理标志果品2个(冠县鸭梨和茌平圆铃大枣)。大力推进经济林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成果丰硕,目前全市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园达到35处(其中省级示范园6处),冠县中华第一梨园风景区被评为“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茌平县肖庄枣乡观光园被评为“省级观光示范园”。不断加强经济林产品质量建设,广泛开展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工作,今年我市共完成598批次省级抽检监测任务,其中果品监督抽检295批,风险监测303批次,监督抽检合格率与风险监测合格率均为100%。

(三)大力调整结构,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种苗花卉产业发展迅速,我们积极筹办成立了聊城市林木种苗花卉协会,推动了我市种苗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种苗花卉种植面积11.9万多亩,其中苗木种植面积11万多亩、花卉种植面积9000多亩,超额完成了年初任务目标。积极培育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20xx年新增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5家,总数已达25家,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15家,市级示范社41家,示范社总数已达71家,目前全市林业合作社也已达到282家。大力推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各县市区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质量,目前我市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7.6万亩,有力的帮助了农民增收致富,东阿县还成功申报获得了“中国油用牡丹之乡”称号。动员全市林业龙头企业、林业经营大户等踊跃报名积极参展第十一届中国林交会,选送参展的30多种林产品共获得4个金奖、3个银奖、1个优秀产品奖,林果销售达成意向金额1.5亿元;市林业局获得大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聊城展厅获得“优秀设计奖”。

(四)坚持依法行政,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是突出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今年累计防治面积已达133万亩次,县、乡两级投入防控资金1290万元,各地通过联防联控,共同协作,确保实现了我市有虫不成灾的目标。二是积极做好湿地资源保护。《聊城市湿地保护与开发工程规划(20xx-20xx年)》,已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并下发,今年,茌平还成功申报了金牛湖国家湿地公园。三是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工作。今年实施救助50余次,其中10月28日成功救助了5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枕鹤,并在阳谷郭店屯成功放飞。四是清理理顺了林业行政执法项目。林业行政执法处罚裁量权细化、量化工作已全面完成,组织开展了执法人员执法培训工作,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养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了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了采伐限额管理和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办理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临清市续建配套工程占地项目的报批工作,并积极配合莘南高速公路项目、聊城军民合用机场工程项目的占地前期工作。五是不断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今年新增加森林公安民警3名,东阿县、阳谷县都基本建成了公安业务用房,初步具备了执法办案条件。全市森林公安开展了“天网行动”和“利剑行动”,查处各类涉林案件140余起,办理刑事案件6起,刑事拘留7人,查处非法经营加工木材业户2家,有力的保护了我市森林资源的安全。

(五)加强科技推广和信息宣传,林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开展自主创新和试验,重点研究推广了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建设示范点5处,育苗基地2处),先后开展了苹果、梨的套袋前木霉菌处理试验、果树促控技术试验等。美国白蛾绿色综合配套防治技术集成与应用、周氏啮小蜂对不同寄主的适应性及快速扩繁技术集成研究两个研究项目分别或聊城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聊城绿泽园林有限公司获批成立院士工作站,为我市果树观赏种质资源保存与选育提供了良好平台。前不久,我们举办了全市林业信息宣传培训会议,对提高全市林业信息宣传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林业局还成功接入全省视频会议系统,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林业局,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属平原地区,林耕矛盾突出,造林绿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林木品种仍然比较单一,结构不甚合理,管理方式落后,容易造成林木病虫害大爆发;林业执法队伍薄弱,林业执法能力还不够强。这些问题,我们要花大力气研究解决。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把林地、湿地面积增减变化作为了今年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中的重要考核指标,市委、市政府也将把林木绿化率和湿地保护率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这说明林业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大。这也是林业执政理念新常态,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聊城为总目标,以落实“生态水城”战略和“农业龙头带动”战略为主抓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推进我市林业科学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做出贡献。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造林绿化新突破

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入开展大造林行动,实施退耕还林还果工程,推进水系、路网、村镇绿化”重要举措,省林业厅又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好水系绿化、荒山绿化、退耕还果还林、农田防护林和村镇绿化五大生态工程。结合我市林业工作实际,我市20xx年造林绿化目标是:计划新增用材防护林(含四旁植树)25万亩、经济林10万亩、新增种苗花卉5万亩,义务植树1200万株,实现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0%的任务目标。具体来讲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

水系绿化建设。姜异康书记对水系绿化高度重视,曾专门对水系绿化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大力营造沿江、河、湖、海大型防护林带。根据姜异康书记和省林业厅指示精神,我们要把水系绿化当作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抓好、落实好。之前我们结合本市实际,并根据水系河流不同情况,规划了每侧建设30-150米宽的林业生态保护带,堤坝外延6公里范围内营造10公顷网格的林网。截至20xx年底,林网总面积达49.7万亩。今后我们要以黄河、南水北调东线、马颊河、徒骇河等主要河流为重点,大力植树造林,使我们聊城的河更美、水更清、树更绿。

鲁冀边界防护林工程建设。省政府安排将开展为期两年的鲁冀边界防护林工程建设,计划沿鲁冀省界布局,西起我市莘县、东至滨州市无棣县建设大型防护林体系。工程涉及我市的莘县、冠县和临清,边界长度149.4公里,占全省边界全长的31.3%,我市将新增造林任务9.4万亩,占全省任务的54%。按照工程任务目标,到20xx年将全面完成基干林带的新建和提升改造任务;5公里范围内村庄适宜绿化地段全部绿化,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25%以上;村庄外道路、河流、沟渠等宜绿化地段绿化率达到100%,农田林网率达到100%;工程建设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27%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32%以上。莘县、冠县和临清要按照省厅要求,高标准做好边界绿化工作,确保完成此项的绿化任务。

农田防护林建设。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网可以为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郭市长在前几天听取林业工作汇报时,明确指示要把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切实改善当前农田林网面貌。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郭市长的指示,以路、渠、沟绿化为重点,按照建设不大于400亩网格的农田林网规划,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树种,不断新建完善本地农田林网面积。确保完成省厅下达的任务目标。

村镇绿化美化。市领导十分重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曾多次对此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了组织观摩评比活动。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健全完善社区、村镇绿化规划,以街道绿化、庭院美化、风景林、环村林带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绿树成荫、生态宜居的美好乡村。20xx年要抓好“第一书记”帮包绿化美化工作,努力使乡镇达到绿化示范标准。

“三化”综合整治工程。今年是“三化”综合整治工程的收官之年,各地要认真做好自查,找出前两年工作中不足的地方,纳入今年计划之中,搞好补植完善。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切实抓好土地流转工作,凡是流转出来的地块,要高标准、高质量搞好绿化建设,确保“三化”综合整治工程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在今年的市xx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王忠林市长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努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这是今年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创森工作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仅靠城四区来做的任务,这项工作各县市区都有任务,都是被考核的目标和对象,所以大家一定要紧紧围绕创森工作,认真做好今年的林业生产工作,把各项林业生产计划做细、做实,各项任务一定落实到地块、小班,有图表、有责任人,切实用我们实实在在的成绩为创森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助推民生林业转型升级

我们要积极推进“农业龙头带动”战略实施,鼓励多元化资金投入,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一是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当地特色,大力发展各类名优特新经济林、种苗花卉等高效产业,重点搞好油用牡丹发展。20xx年,计划新增经济林面积10万亩,新增经济林生产示范基地5处。二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着力培育林业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逐步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加大发展规模。20xx年,在原有品牌建设的基础上,我市果品计划新增“三品一标”品牌认证6个,力争全市“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38%以上。力争培育发展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5家。三是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和扶持农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综合利用率。四是要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到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监管,要认真配合省厅开展20xx年的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件。同时,要加强林业科研推广,搞好技术指导与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增加林业科技投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开展林业技术开发、服务和培训。

四、严防死守,科学防控,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安全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造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林业有害生物、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我市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起来,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要继续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由于去年是暖冬,今年面临着虫情爆发的严峻形势,必须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更加得力,努力实现全市有虫不成灾的防控任务目标。一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准确率。采取加强人员巡逻、逐项落实责任、建立群众病虫情举报制度等措施,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准确率提高到96%以上;二是开展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通过全面查清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危害、寄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时更新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为科学制定防治规划,有效开展预防和治理,维护林木资源和生态安全,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林业有害生物信息。三是加大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力度。通过全面实施林木种子种苗产地检疫制度、举办森林植物检疫关键岗位专业培训班等措施防止危险性病虫害在我市的传播。四是根据虫情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飞防、人工防治等措施,保证不出大的问题。去年,春尺蠖和悬铃木方翅网蝽在部分地方发生严重,今年要列入重点防治对象,望各县市区根据各自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

开展生态恢复保护行动,修复保护生态功能。一是加强湿地保护。20xx年,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万亩,努力实现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65%的任务目标。二是突出抓好水系生态建设。重点建设沿南水北调干线、沿黄河、沿省界线等生态保护带,进一步改善水系生态环境。三是进一步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广泛深入地开展“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宣传等活动。严厉打击非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依法强化对驯养和经营单位的监管。切实加强野生鸟类疫源疫病监控工作,保护鸟类正常生长繁衍。四是科学规划森林公园建设布局,立足做“精品森林公园”的理念,积极推进森林公园从量变到质变。同时,对现有公园的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检查,对不符合建设规划的单位要取缔公园称号。

五、统筹协调、把握大局,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林业厅的部署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有序推进林业综合配套改革:一是继续做好集体林权登记发证和林权档案管理工作。对已经确权的进行完善,对已经发放林权证的加强档案管理,做好对现在的282家合作社发证工作。二是培育创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国家级、省市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申报,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林业流动,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20xx年市级示范社要达到80家。三是组织指导各县(市、区)积极与财政部门和林业保险经办机构沟通协调,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开展森林保险工作,增强林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林业发展提供保障。四是继续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协调,争取林业贷款。认真落实省林业厅和省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贷款支持林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积极与银行沟通,给部分发展规模大、经营效益好的合作社予以资金支持。20xx年计划合作社总贷款额达到5000万以上。五是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六是加强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在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市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性的基本属性,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把国有林场划分为公益一类,并同时解决财政纳入统计预算问题。七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家和省厅下放的林业行政审事项,要研究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和方法,该管的一定要管起来、管严格。

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林战略

xx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对林业法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全面加强林业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林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加强林业法律宣传。把《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列入普法内容,采取“送法下乡”,开展巡回宣传,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张贴宣传标语,开辟法律知识专题栏目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法制意识。二是严格林业行政许可审批。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批林木限额采伐,加强伐前、伐中、伐后管理,要把林木采伐量控制在年采伐限额以内。三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并将逐步进行植被恢复,确保林地资源不流失。四是依法加强林业资源运输检疫,严防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木材运输、经营、加工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等依法严格调查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核发生产或经营许可证,确保林业生产合法,经营有序。五是要严格规范执法,服务基层群众。要严格按照程序流程和审批权限办理各类证件。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尤其在群众信访工作中,态度要和气,依照法律法规办事,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六是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去年年底,省森林公安局王振波政委来我市视察指导工作,指出了我市森林公安缺编严重,办公用房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已经引起省厅重视。因此各县(市、区)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多渠道、多措施,多管齐下,争取尽快突破难题。20xx年公安民警招录计划目前正在进行,有空缺编制的单位要加强与人事、编制和公安部门的联系沟通,落实好20xx年招录计划;要继续抓好森林公安业务用房建设工作,业务用房不达标的县级森林公安机关要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做好规划,按照标准建设好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业务用房。此项工作要当成今年的一项硬任务。东昌府、冠县、高唐都有了较好的打算,要想方设法尽快落实,其他县(市、区)也要迎头赶上。从去年开始,国家局与省厅陆续给了一些装备和资金,都是作为引子,要求地方配套,目前首先是得有场所,没有场所给了你们东西,也没地方安装。因此,凡是办案场所不过关的,设备和资金暂不发放。省局王政委也要求我们不能平均分配,目的就是让县里先把业务用房建设好,请各县(市、区)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另外,各县(市、区)森林公安局要提高干警队伍整体素质,严格落实“五条禁令”和警车使用管理规定,确保不发生违法乱纪现象。

七、集思广益、创新方法,努力开创林业信息宣传新局面

前不久,我们举办了全市林业信息宣传培训会议,印发了《聊城市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信息宣传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今后全市林业宣传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对提高全市林业信息宣传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培训会议还邀请了《山东绿化》杂志副主编、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赵坤和聊城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科长苏云忠分别作就林业工作的宣传报道、写作技巧和政务信息的写作要领、编发报送等作了系统、详实的专题讲解。今后我们要以此次培训会议为契机,学以致用,勤动脑、勤动手,将林业工作中的好经验好方法总结出来,做到写的出来,质量要高,报的上去,还要主动联系新闻媒体,通过媒体的力量传播林业正能量,不断提高林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要让上级领导知道我们的成绩,也要让群众看到我们务林人的努力。要加强评比考核,信息宣传考核方案已经下发,今后将按方案要求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地方给与表扬奖励,对未完成考核任务的单位进行批评通报。要积极参加省林业厅组织的“生态文明齐鲁行”、“寻找最美森林、最美湿地”等专题宣传活动和“关注森林”宣传实践活动。要善于发现本地区林业发展的新问题、新动向,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撰写政务信息,向市委、市政府投稿,一方面可以完成市委、市政府的考核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帮助,促进林业更快发展。

同志们,新年度的林业生产工作又要开始了。由于季节的变化交替,今年春脖子短,各项工作任务又很重。所以,大家一定要早动手、早准备、早筹划、早部署,紧紧抓住短暂的黄金造林时机,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林业生产顺利开展。

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4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回顾总结“”重点是20xx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部署“十三五”尤其是20xx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动员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履职尽责、奋发有为,挥毫谱写治水惠民新篇章,泼墨勾画碧水长流新蓝图。

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无论是防汛抗旱、水利改革,还是农田水利建设、重大项目实施,鸿忠书记、国生省长、昌尔副书记、振鹤副省长等省领导都经常研究过问、多次考察调研。会前,国生省长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时期,全省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三维”纲要,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在防汛抗旱减灾、湖泊管理保护、重大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以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为推进“一元多层次”战略、建设“五个湖北”提供了坚实水安全保障。谨向全系统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十三五”期间,希望同志们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3.14”重要讲话和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竞进提质状态谋划好、实施好水利发展大文章,切实加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坚持生态第一、绿色优先原则,突出抓好湖泊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为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振鹤副省长批示指出:过去的一年,全省水利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命脉”建设为己任,以竞进作为为取向,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夺取了防汛减灾、饮水安全、农田水利、水生态文明及水利改革等决定性胜利,创造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荆南四河整治加固等在全国全省有影响、有地位、有业绩的历史性功绩,为我省全面小康建设夯实了底盘、奠定了基础。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起点新的梦想。衷心希望全省水利人以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把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融入于水利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引领新常态,争取新作为,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新贡献!谨向水利系统的同志们表示祝贺!祝福全省水利人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国生省长和振鹤副省长的批示,充分肯定了水利工作成绩贡献,提出了任务要求,寄予了殷切期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狠抓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克难奋进,久久为功,总体实现“”水利发展新跨越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全面完成“”水利发展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尽管任务异常繁重,责任十分艰巨,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水利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平安、农田、民生、生态、法治、廉洁“六大水利”建设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一是平安水利再创新佳绩。调度水库安全调泄洪水30亿立方米,泵站累计排水140亿立方米,保护了14座城市、313万亩耕地免受渍淹,抗旱灌溉农田186万亩,防汛抗旱减灾效益达88亿元。水利安全生产进一步企稳向好,全年无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二是农田水利掀起新热潮。落实中央水利投资计划111亿元,开工上马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荆江大堤综合整治等一批规模大、影响广、受益多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全省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0余万处,完成土石方11亿立方米,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704万亩,除涝面积550万亩,改造渍害中低产田110万亩。

三是民生水利取得新进展。解决了349.8万农村居民和62.9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102个县(市、区)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有88个县(市、区)已出台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完成38处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4个规模化高效节水灌区、10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年度建设任务。完成病险水库加固1106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加固25座。

四是生态水利实现新突破。完成全省17个市(州)20xx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考核。制定了全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湖泊保护总体规划。启动湖泊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建成湖泊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9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动态监测全面开展。新增水电装机10万千瓦,完成187个电站增效扩容改造。

五是法治水利收获新成果。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等国家级、省级水利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水利“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订)》将于20xx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调整、下放2项省级许可事项,保留9项省级许可项目,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项目。公布了省级水行政职权清单,发布了市、县水行政审批通用目录。完成了省水利厅网上审批平台建设。水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始终对非法采砂保持高压态势,长江、汉江河道采砂秩序总体可控。

六是廉洁水利展现新气象。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抓一促”活动和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积极配合省直机关工委来厅巡查。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主题教育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月活动。全面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着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管理“五制”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我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考核评分位居全国第三。电影《爱在青山绿水间》荣获全省第xx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评比特等奖,蒋志刚同志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积极服务“三万”“双万”活动和新农村扶贫工作,被评为第五轮“三万”活动突出工作组和组织单位。省水利厅、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宜昌市水利水电局、十堰市水利水电局和省樊口电排站管理处荣获“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倍受好评,承办了3件省领导领衔督办重点议案,省人大李春明常务副主任赞扬我厅“为人民群众巴心巴肝办事,工作作风值得学习”。

与此同时,机关综合政务、财务审计、水利稽察、工会群团、老干部、水利宣传、水利科技、对外交流合作、水利经济、后勤服务等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厅直各单位不断加强水利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均有明显进步,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辛勤付出总有回报,20xx年的水利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不仅为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煞了尾,也为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总的来看,“”时期是湖北治水思路转变最快、投资规模最大、重大项目最多、改革力度最强、能力建设最优的五年,必将浓墨重彩载入湖北治水兴水管水光辉史册。

—— 这五年,防洪薄弱环节显著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了大幅提高。长江、汉江干流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荆江大堤、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全面建设,汉江下游堤防、沮漳河重点河段等17条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荆江、洪湖东分块和杜家台等分蓄洪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全省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共加固水库4678座,占全省水库总数的70%,恢复调洪库容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5亿立方米,水库工程安全状况普遍提升。454个重点河段治理工程全部完成,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明显增强。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能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新建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成功应对了20xx年江汉平原地区旱涝急转重大灾情,有效减轻了20xx年局部地区百年一遇的暴雨洪灾损失,全力抗御了鄂北、鄂中地区20xx~20xx连续5年严重干旱。

—— 这五年,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部分重大改革项目有了重点突破。制定“湖北深化水利改革三年(20xx~20xx)行动要点”,明确20个方面的改革举措。扎实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建立河湖长制、创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抓紧抓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改革等国家级试点工作,以及水利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省市分级稽查、水利综合执法等省级水利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许可审批“一站式服务”。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设项目法人招标和工程代建制。创建了一批国家级水利管理单位,蔡甸区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总段、高关水库管理局等6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过水利部考核验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和项目建设给予补助。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水利管理站实现全覆盖。

—— 这五年,鄂北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相继开工,水资源优化配置总体布局有了明显改善。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荆江大堤综合整治、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引江补汉、洪湖东分块及杜家台分蓄洪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9项工程列入国家172个重大节水供水项目。20xx年10月22日,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这是我省地方水利建设史上工程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一号工程”,被列为20xx年全国“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湖北经济10件大事之一。同时,按照湖北“三横两纵”水资源优化配置总体布局,建成了引江济汉工程,积极推进汉江中下游治理、四湖流域防洪排涝灌溉、东荆河河道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 这五年,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取得明显进展,民生水利发展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累计完成1380.5万农村居民和331.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投资计划。20xx年度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共整治塘堰21万口、兴建整修小泵站8400座、小水池(窖)2.6万个、沟渠6万余处,显著改善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受到社会普遍赞誉。共完成投资1070.6亿元,比“”的567.2亿元增长88%;年均完成投资214.1亿元,是“”的1.9倍。其中,中央水利投资501.9亿元,是“”197.1亿元的2.6倍。32个大型灌区、34个中型灌区、25个大型灌排泵站、4个规模化节水灌溉项目和294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相继见效;22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303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新增水电装机136.7万千瓦,解决了9.1万户农民小水电代燃料问题。

—— 这五年,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国家级试点顺利完成,推进“千湖之省碧水长流”有了重要抓手。省、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全面建立。组织节水型企业、灌区及公共机构创建活动。开展重点河流纳污能力核订,严格化工园、工业园排污口审批。将水功能区达标率纳入省管干部考核。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我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42平方公里。武汉市列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襄阳市“九水润城”水系连通工程快速推进。加强湖泊保护管理,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湖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省湖泊局和有关市(州)湖泊保护专管机构,确立了湖泊“水质不污染、数量不减少、面积不萎缩”的目标,颁布了《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制定了落实湖泊保护行政首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了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汉阳六湖连通、黄石磁湖、鄂州洋澜湖等百湖(河)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工程,开展了“一湖一勘”“一湖一志”“一湖一档”“一湖一规”“一湖一责”“一湖一景”等工作,护湖、养湖、爱湖、亲湖、美湖的浓厚社会氛围已然形成。

—— 这五年,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亮点纷呈,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持续加强。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加强水安全保障治水新思路。坚持“力度统一”,落实“一岗双责”。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印发省水利厅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二十条办法”,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编辑《省水利厅机关工作规范》。加强水利立法工作,颁布施行《湖北省抗旱条例》《湖北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等一批水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大水事纠纷调处力度和重大案件查办力度。着力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科研课题立项60余个。密切开展对外交流,一批考察调研成果产生积极影响。全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省水情中心和17个市级水情分中心基本建立,实现了所有279个中央和省级水文报汛站的雨量水位自动采集。“湖北省基层水利人才能力提升412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省水利厅年均获得上级和主管部门授予的各类表彰奖励70余项,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被省政府通令嘉奖,连续五年蝉联省直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和综治维稳工作“优胜单位”,20xx年目标责任制考核成绩位居省直机关第一。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各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凝聚了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很多经验值得总结,收获了深刻启示,主要是“六个决定”:

第一,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认真贯彻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不断丰富完善新时期湖北治水思路,按照“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定位,提出了“布局科学、功能完善,工程配套、管理精细,水旱无忧、灌排自如,配置合理、节水高效,河畅水清、山川秀美,碧水长流、人水和谐”的水利强省建设目标,湖北水利大踏步走上一条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

第二,绿色决定生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牢牢把握“让千湖之省碧水长流”的奋斗目标,努力让家园和谐宜居更美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始终坚持“人水和谐”理念,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多措并举惜湖、护湖、美湖,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力实施“丹治”“长治”、革命老区等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力求“山变绿、水变清、粮增产、人变富”,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取共赢,为文明湖北、美丽湖北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三,创新决定成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水利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直以来,我们大胆改革,鼓励创新。宜都市探索推行“受益户共有制”,很好破解了小型水利设施产权不明、建设资金不足、管理维护缺位的难题,鸿忠书记评价说“踏破铁鞋无觅处,成功经验在宜都”,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夷陵区包“产”到户打破农村用水“大锅饭”,被《中国水利报》评为“20xx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正是通过不断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的水利管理制度、体制、机制以及法制,以新思维、新举措、新办法推动水利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新突破。

第四,民生决定目的。我们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把着力点聚焦在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产条件、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上。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决策后,我们举全力推进,创造了国内大型调水工程前期工作新速度,充分展示了保障改善民生的决心,更塑造了水利部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各方关注点赞,汇聚了全社会支持水利发展的正能量。

第五,法治决定兴衰。我们严格遵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针,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切实将水利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近五年来,水利法规体系不断健全,为保障水安全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水行政执法能力不断增强,坚决打击了各类水事违法行为;水行政监督体系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水利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第六,规划决定前景。我们持续强化机遇意识,坚持不懈地抓好水利规划前期工作,建立了“分级负责、整体联动”机制,尤其是加强与环保、国土、移民等部门的沟通,确保了环评、移民征地、土地预审等前置专题审批同步开展。20xx年中央1号文件发出加大水利投入的强烈信号后,我们迅速调整水利发展“”规划,端出五年投资1558亿元的总盘子,同时开展了150多个综合或专项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使得“中央有投资方向、湖北就有项目对接”,确保了大规模、高强度的水利建设,为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需要发扬。在充分肯定“”水利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水利产品供给侧薄弱环节还比较多,需要着力夯实;河湖水生态环境尚未根本改善,需要系统施策;部分领域水利改革相对滞后,需要重点突破;水利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够均衡,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形仍然存在,需要统筹协调;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要求,需要着力提升;水利系统基层单位廉政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全面防治。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胸怀大局,不辱使命,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发展形势要求

“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湖北水利发展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大局,精准研判大势,牢牢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湖北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行动指南。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谋划和推动今后水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一要坚持创新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把解放思想作为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第一道程序”,本着“简政放权、市场配置,服务社会、惠及民生,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让各种发展要素汇聚起来、内在动力迸发出来,在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二要坚持协调发展。大力促进全省城乡水利相统筹、区域水利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至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供排水需求有效兼顾,蓄水、泄水、引水有效调度,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有效配置,最大程度发挥水利服务社会的综合效益。三要坚持绿色发展。切实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体”意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加快构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流湖泊水生态修复,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合理开发农村水电清洁能源,实施长江、汉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用绿色理念引领水利事业发展,把水利工程打造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惠民工程。四要坚持开放发展。突出湖北特色,既注重传承,又兼收并蓄,着力发展独具“荆楚派”的水文化。积极培育专家咨询机构,加快水利智库建设,围绕水利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合作。推动水利科技创新,用现代治水理念、先进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大幅提高水利建设管理科技含量,全面打造“智慧水利”。五要坚持共享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大力践行“六民要旨”,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致力解决好人民群众“三最”水问题,让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民生。

(二)把全面做好水安全大文章作为核心任务。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想,确立了新时期治水根本遵循,契合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要求,明确了水利部门加强水安全保障的第一要务。要从解决水利公共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侧不足问题着手,加快构建湖北水安全保障体系。一要促进“六水”共治。以“兴水”“增水”为首要任务,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把水生态保护摆在首位。以“治水”“保水”为重要举措,强化法规刚性约束,坚持治涝、治旱、治害、治污相结合,在治污上拿出空前力度。以“节水”“贵水”为最高原则,坚持少用水、节约用水,运用市场规律使水“贵”起来。二要严守“三条红线”。坚持人口规模、发展布局与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相均衡,千关万关不放“水关”,有效实施水资源安全风险防控,更好地发挥水资源管理红线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先导性、约束性作用,在节约用水、生态建设等方面有更大作为。三要确保“六个安全”。水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从维护“六个安全”出发,着力深化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水利公共服务产品和水生态产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更大贡献,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坚实的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保障。

(三)把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作为工作方向。今年1月5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1月8日,省委会传达学习重要讲话精神,指出:“湖北地处长江之‘腰’,长江经济带战略给我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同时强调,“湖北作为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承担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水利部门肩负治水护江神圣使命,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把保护母亲河作为湖北水利工作基本方略,全力担当好“永葆”之责。一要坚持“保护第一”原则。牢固树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二要善用“快”“慢”思维。既用“快思维”做加法、乘法,保护修复河湖生态,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又坚持“慢思维”做减法、除法,对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的,“等一等、多论证、缓实施”,坚决不做断子孙后路的工程。三要统筹谋划布局。切实加强江河湖库岸线管理,树立岸线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理念,做到合理开发利用。要按照“建设生态长江、涵养文化长江、繁荣经济长江”的思路,统筹岸上水上,协调优化已有岸线使用效率,把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交通、景观等融为一体,努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绿色生态廊道”。

(四)把推进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均衡配置作为主攻目标。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 二 ○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水利作为推进“五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摆在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纳入九大风险防范的关键领域,对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凸显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省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把解决水环境问题纳入“十三五”主要目标,在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篇章均有关于水利工作的明确表述,在推进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部署中均有水利部门的职能任务,彰显了省委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要紧紧围绕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尽快解决各地水利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一要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大中小微水利设施的协调配套,建设江河互通、河湖相连、库塘多点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完善高标准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推进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引江补汉、四湖流域综合整治等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建设。二要努力打造人水和谐宜居城市。统筹城市蓄水设施、排水管网、排涝泵站、堤防护岸建设,不断健全城市防洪排涝减灾工程、监测预警、组织动员、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城镇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注重城市水循环利用,开展城市节水综合改造示范,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严格城市水功能区管理,积极修复河湖生态功能。三要倾力开展水利精准扶贫工作。贯彻落实省委“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切实加强对水利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加强贫困地区重点水利项目储备,加大水利扶贫政策倾斜力度,加快贫困地区水利改革发展步伐。做好人才技术援助和宣传发动工作,大力营造水利扶贫良好氛围。

三、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十三五”水利发展目标任务

谋篇布局 “ 十三五”,要以新时期治水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绿色、市场、民生”三维纲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顺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增强水利公共产品供给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坚持“六项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 突出抓好防洪保安、水利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民生“水”任务,让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人民群众。二是坚持以水为贵、节水优先。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力争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坚持人水和谐、空间均衡。充分考虑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大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坚持生态建管、环境友好。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注重保持河流、湖泊自然形态,力求水动、水活、水通、水连,为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生存的水环境。五是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治理。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湖等有机结合起来,系统解决水灾害、水短缺、水生态、水污染问题。六是坚持改革驱动、两手发力。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手”协同发力,在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使水利体制更顺、机制更活、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有效。

(二)实现“六大目标”

一是实现防洪抗旱减灾目标。 基本建成全省主要大江大河及其重要支流防洪安全保障体系,长江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汉江达到防御1935年型洪水标准,主要蓄滞洪区能正常安全运行,重要支流重点河段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达到20~120xx年一遇防洪标准,主要湖泊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全省水库病险率控制在5%以内。骨干排涝工程排涝能力达到20xx年一遇。结合城乡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全省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降至1%以下。基本建立山洪与干旱预警防治体系,提升城乡洪涝灾害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实现节约用水目标。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65.9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92.5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新增5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区。

三是实现城乡集中供水目标。 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逐步增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城镇供水保证率和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备用水源具备供水条件。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持续提升,新增供水能力70万立方米,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水质达标率比20xx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实现农村水利发展目标。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完成列入全国规划的32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推进规划外的12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新建1处大型灌区;基本完成123处重点中型灌区、186处一般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任务,新建7处中型灌区。恢复灌溉面积6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00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10万千瓦,解决10万户农村居民小水电代燃料问题。

五是实现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排污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湖泊水面不萎缩,河湖生态环境水量基本有保障,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性逐步提高,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800平方公里。基本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在3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

六是实现水利管理与改革目标。 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和湖泊保护、水库大坝安全等监测设施及水利防汛管理、水政监察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基层水利服务和水利社会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用水管理全面强化,城镇和工业用水、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分别达到85%、75%以上。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基本建立事权清晰、权责一致、规范高效、监管到位的水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监督考核制度,形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机制,建成规范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体制,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利综合执法体制,水权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抓好“八个任务”

一是全面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使水资源条件成为城镇发展、产业布局的先导性因素。推进农业节水,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步伐,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加快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切实做好服务业和城镇生活节水工作,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和行业用水效率管理,推进和完善阶梯水价政策。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创建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居民小区。扩大再生水利用,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完善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设备和器具。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培育一批专业化节水管理服务企业。

二是着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完善长江防洪减灾体系,加快洪湖东分块、杜家台等重点分蓄洪区蓄滞洪工程和安全建设,加强汉江堤防建设,加快重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开展武汉市海绵型城市试点建设,推进主要支流及重要河流治理、新出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的防治,启动重点湖泊综合治理,基本完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加快实施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利发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实施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重要水利工程以及38座中型水库等重要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引江补汉、“一江三河”、荆门汉东引水等7处引调水工程,12处新开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长山泵站灌区等8处新建灌区工程建设。

四是持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大中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农村小水电开发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和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水利扶贫攻坚,扩大和加快贫困地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抓紧建设水生态保护体系。 基本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细化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建设,探索研究水生态修复利用补偿机制。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系统治理,积极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切实推进生态保护区、饮用水源区、水源涵养区、湿地保护区和生态脆弱河湖等重要区域的保护与修复。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核定重点河流水域纳污能力,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加强水土流失监测站点建设。实施江河湖库连通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水利血防工程。

六是不断完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 增强基层水利建设管理能力,加强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和人才队伍建设。

七是切实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 加大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水行政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和水价等四项改革。积极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搞好用水权初始分配,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完善多元化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不断完善治水管水法规体系,加强水利综合执法。

八是积极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实施《湖北省汉江流域水利现代化规划》,争取汉江流域在我省率先形成比较完善的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综合调度体系,逐步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管理体制,为其他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和管理提供示范样板。妥善应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不利影响,确保汉江“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

四、提振精神,首发破局,全力以赴做好20xx年各项水利工作

20xx 年是实施“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的开局年,也是落实“湖北深化水利改革三年(20xx~20xx)行动要点”的结账年。要按照省委“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效速兼取”的工作方针,贯彻新思路、适应新常态、提振新精神,统筹推进各项水利工作,努力为“十三五”水利发展开好局、起好势。重点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紧修订报批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统筹谋划好今后五年湖北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工程布局、体制机制和重大政策,加快构建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同时,科学编制湖泊及主要支流、水资源保护等一批综合性规划,协调推进汉江中下游河道治理、水中长期供求等一批专项专业规划。

(二)务求重点水利改革项目取得关键突破。准确把握水利改革新形势、新要求,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治水新思想为指南、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目的、以关键环节为抓手,发扬“钉钉子、硬碰硬、实打实”精神,全力推进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水利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积极进展、重要突破。尤其要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全国第一批河湖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研究建立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启动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创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水利工程代建制、总承包制、购买社会化服务制度、水利建设融资PPP和BT模式,完善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提升基层水利单位服务能力。

(三)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思想不动摇。坚持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克服麻痹思想,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应对能力,加快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四个确保、一个减轻”目标,即在标准洪水内,确保不溃一堤、不倒一坝、不损一闸(站),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城乡交通干线防洪安全,确保水利工程控制范围内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出现超标准洪水和严重干旱时,千方百计保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四)统筹调度重大节水供水项目建设。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城市防洪防涝工程建设进度。重点抓好堤库闸站整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新建水源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和小水电代燃料等各类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抓紧抓好列入国家172个重大节水供水项目的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引江补汉工程、洪湖东分块及杜家台分蓄洪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9个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水利精准扶贫。

(五)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出台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编制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全力推进武汉、襄阳、鄂州、咸宁、潜江5个国家级和咸安、黄州、郧县等13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着力构建科学的规划体系、严格的责任体系、完备的工程体系、规范的管理体系、健全的法制体系、高效的监控预警体系等湖泊保护与管理“六大体系”。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实施退田还湖、退塘还湖、退渔还湖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四湖流域和黄盖湖流域等重点湖泊水利综合治理。探索研究水生态修复利用补偿机制。加大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作力度,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推进“丹治”、革命老区等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实施长江、汉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江河湖库岸线生态隔离带。科学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确保水电站下游河道生态基流。

(六)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共建相结合,加大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资金投入、建设监管力度,力争完建各类水利工程30余万处、完成土石方10亿立方米,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七)提升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加快推进地方水法规制度建设,积极做好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水库管理办法(修订)等法规规章的立法调研、修改完善工作。继续开展水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修订完善审批流程,推进网上审批平台、移动审批平台建设,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做好水利法制宣传教育和政策研究工作,全面启动水利“七五”普法工作,增强水利系统的依法行政意识和社会公众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大力贯彻《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订)》,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做好水事纠纷调处工作。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水事违法案件督办、水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及水政监察队伍能力建设。严格河道采砂管理,确保长江、汉江采砂管理秩序总体可控。依法依规征收各项水利规费。

五、盯紧盯牢,压紧压实,持续加强全省水利系统党的建设

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务实的行动、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加强全省水利系统党的建设,使之成为解决水利工作突出问题、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基础支撑。

(一)使劲狠推作风建设。持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在落细落小上下功夫,管好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交友细节,自觉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在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在修枝剪叶、自觉改造上下功夫,以正反典型案例为镜子,认真查找和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在抓常抓长、常态机制上下功夫,对出现的问题既要严厉整治,又要注重制度建设,标本兼治、防范未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二)不断强化效能建设。要加快转变水利部门工作职能,继续做好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衔接落实工作,该放的坚决放下去,该管的真正管好。要积极推进水利依法行政,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探索规范制约权力运行有效机制,全面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切实强化权力监督,确保公正公开、透明高效行使权力。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更多运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大众传媒和信息化手段,指导和推动各项水利工作。要巩固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活动成果,健全完善督查考评办法,继续加强对全省各级水利部门依法行政、转变作风、服务民生等方面的督促检查,着力解决因履职不力而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三)致力推进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把班子配强,把队伍“盘”优,下大力气优化水利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气质结构,永续水利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组织引导干部职工向蒋志刚同志等水利先进人物学习,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致力建设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水利干部队伍,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素质优良的水利专业人才队伍,大力完善一个以乡镇或流域水利站、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站、灌溉试验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要深入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大力实施《20xx~20xx年湖北水利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点开展干部调训、在线学习、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水利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抓紧抓实廉政建设。要坚持“力度统一论”,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理念,不断增强落实主体责任的思想坚定性和行动自觉性。要加强监督检查,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要抓手,聚焦党的“六大纪律”,抓住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个总纲,层层传导压力,使党规党纪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党员不可逾越的红线,确保水利系统风清气正。要大力规范项目法人组建、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水利资金监管机制和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资金使用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合力打造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安全工程。

同志们,蓝图绘就号角鸣,实干成就“水利梦”。面对充满希望的“十三五”,我们务必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夙夜为公、真抓实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让千湖之省碧水长流,奋力为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5

同志们:

这次全省林业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林业工作及“”期间全省林业发展成效与经验,分析当前形势,谋划“十三五”林业发展,部署20xx年重点工作。刚才,会议通报了全省20xx年度营造林实绩综合监测、自然湿地保护率考核和全省森林防火工作等情况,5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典型发言,各省辖市进行了书面交流,请各地相互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xx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林业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紧抓住新常态为林业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统筹做好林业生态建设、修复和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林业改革取得新突破。经深入调研和多方反复征求意见,草拟的《江苏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已按有关要求报国家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工作小组审批,为即将全面展开国有林场改革奠定基础。推进先照后证、清理中介等林业行政审批改革,进驻省政务服务中心,林业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开展全省林权发证调查摸底,林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与省工商局联合印发推行我省集体林地承包和林权流转两个合同示范文本,据此维护林农合法权益。

二是造林绿化再创新业绩。全省完成成片造林61万亩,森林抚育152万亩,新建绿化示范村1068个。各地组织开展“3.12”绿化宣传活动918场,营建“市民林”、“公益林”、“车友林”、“小记者林”等各类纪念林1955个。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薄壳山核桃、榉树、楸树等木本油料林和珍贵乡土树种成片造林稳步推进,加快良种培育,出台《江苏省木本油料树种种苗质量管理规定》,审(认)定林木良种15个。高水平建成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江苏园”,并获展园金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组织奖等奖项。

三是资源管理跃上新水平。林地和林木采伐管理进一步加强,使用林地定额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有效落实。集体林采伐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县级和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年度变更调查全面完成。木材检查站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执法监督和开证管理得到强化。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顺利开展。全省森林火灾发生面积、过火总面积、受害森林面积均低于往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90.8%,成灾率1.8%,无公害防治率92.1%。松材线虫病连续十一年发生面积与病死株数“双下降”;美国白蛾疫情得到较好控制;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程度较往年明显减轻。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了新进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重要湿地保护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管理更加规范,新建省级湿地公园5个,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3处,全省恢复湿地5万亩。积极履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目标任务。经省政府同意,与省发改委联合印发实施《江苏省湿地保护总体规划》。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明显,麋鹿种群增至2818头。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服务与监管更加规范,资源就地迁地保护进一步强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与野外种群恢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不断加强。

五是林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积极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林业龙头企业。为突出林业产业区域特色或集群优势,首次设立省级林业产业化引导项目资金,实施项目12个,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开辟新方式。组织相关单位参加第八届义乌森博会、20xx中国森林旅游节等活动,林业产业交流合作丰富多样。全省3家种苗企业成功上市,苗木电商发展迅速,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走在全国前列。

六是基础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及廉评制度,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汇编。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行为,开展“利剑二号行动”、“雷霆行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清理整顿等活动,全年查处各类林政案件1130起,查处率97.5%,破获涉林刑事案件47起。开展打击生产制售假劣林木种苗和侵权行为专项行动,整顿苗木市场秩序。森林公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省24个县级森警大队统一规范名称。全年实施林业科技项目76个,财政补助资金3967万元。《绿色江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为林业项目资金安全管理和确保项目实施成效奠定基础。

20xx年全省林业目标任务的完成,实现了“”圆满收官。回顾“”,我们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期间,我们“稳增量、保质量”,林业生态资源扩面提质。积极拓展国土绿化和植树造林空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397万亩、森林抚育460万亩,建设绿化示范村5373个,林木覆盖率由“”末20.6%提高到22.5%;林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防护林和特用林比重进一步上升;活立木总蓄积量超过9000万立方米,新增538万立方米;林木碳储量6650万吨,增加1700万吨。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恢复湿地28.3万亩,建成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27个,湿地保护小区230处,全省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2.9%,初步形成了不同利用管制级别、多种管护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先后编制实施《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动计划》,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增至576万亩。推进森林防火现代化体系和防火扑救能力建设,加强林区安全用火宣传,狠抓预防措施落实,五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防火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管,强化监测预警,加强防治减灾,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415万亩,无公害防治率86%,成灾率控制在1.5%以下。

“”期间,我们“调结构、提效益”,林业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实施杨树等林板纸一体化、林木种苗、森林旅游等一批重点林业产业工程,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效益逐年提高。五年采伐杨树430万亩,出材约400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林木种苗等我省传统优势一二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省人造板年产量5860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二,竹木地板年产量2.8亿平方米,居全国第一;全省林木育苗面积达240万亩,年产苗量27亿株,年产值达249亿元,居全国前列。大力发展森林湿地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森林湿地生态旅游超过5000万人次。20xx年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到470亿元,全省林业一、二、三产的产值比由“”末的52:41:7调优为25:63:12。20xx年林业总产值4081亿元,比“”末增长2.6倍,年均增速超过20%,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木材、纸张、经济林果等丰富可再生物质产品,而且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间,我们“抓宣传、促创建”,林业生态文化蓬勃发展。抓住植树节、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重要节点,大力宣传国土绿化、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组织短信和网络捐赠植树护绿以及微信助力植树等活动,促进社会广泛认同、支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加强林业生态创建引导服务,“”末,创成国家森林城市5个;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3个、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33个、全国绿化模范单位44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5个;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7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3个,森林湿地生态旅游突破5000万人次。成功承办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第七届中国竹文化节、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20xx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高水平建成江苏园。这些生态创建过程和成效,使林业生态文化得到大力弘扬。

“”期间,我们“打基础,强能力”,林业政策体系和基础保障不断完善。推进林业地方立法,《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办法》相继颁布实施,《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被列入立法计划。各级财政林业投入不断加大,达327.3亿元,同比增长28%。基本完成第八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真正实现全省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个库、一套数。启动全国第二次野生植物调查、全省湿地保护率监测统计和水鸟同步调查以及林木种质资源清查等工作。面向基层林业干部职工教育培训10万余人次,编写出版并免费发放《江苏林业实用知识读本系列丛书》。森林公安机构和林业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乡镇林业站、木检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林木良种基地等基层林业网络体系有了改善。林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管理、林业科技项目管理、森林公安等先后启用信息系统管理,江苏林业网连续4年获得“全国林业十佳网站”称号。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是通过改革创新,为林业发展增强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强化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服务,不断改革调优集体林采伐管理政策,引导发展林下经济和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体林业活力进一步释放。推进林业简政放权,取消14项、下放5项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公益林补偿以及造林、良种、抚育等补助补贴政策,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25元,启动湿地省级生态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00元,20xx年补偿资金又增加30%;部分市、县相继建立公益林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林业贴息贷款规模不断增大。实施国有林场扶贫项目近100个,通过实施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和道路建设等工程,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制定实施《江苏林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和省林业三新工程项目34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30项,审(认)定林木良种10批152个,推广困难立地造林等关键技术150余项,有效提高了我省林业科技水平,为全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通过严格考核,为工作推动增加压力。“林木覆盖率”被纳入江苏“两个率先”、“八项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工程等考核指标体系,“自然湿地保护率”被纳入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这些考核指标成为我们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我们对照绿色江苏建设年度目标要求,层层细化分解并下达林业年度任务,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开展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指标监测,加强对各地按时序进度完成情况的考核通报,有力促进了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推动全省林业资源数量质量稳步提升。

三是通过作风建设,为事业发展增添合力。“”期间,特别是党的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开展了“三解三促”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通过到基层一线驻点调研,通过“四风”问题的查摆整治,通过对照“三严三实”标准进行“六查六看六整治”,增进了与基层干部群众之间的感情,清除了作风之弊和行为之垢,净化了机关干部心灵,增强了对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肯定与好评,大大促进了全省林业系统党风政风行风的转变,为推动全省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同志们,“”时期我省林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科学部署的结果,是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的结果,是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同志和广大林农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工作、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绿委办和省林业局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向长期奋战在林业战线的干部群众表示崇高敬意、诚挚慰问和衷心感谢!

二、深入分析林业发展新形势,科学谋划“十三五”林业发展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林业发展正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既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党和国家的空前重视,为林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以来,中央执政理念正发生新变化,生态优先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林业发展倍受重视,已成为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他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林业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前不久,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他特别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他又强调,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去年,中央层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森林覆盖率与蓄积量、湿地面积等被确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明确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森林资源被纳入自然资源负债表进行核算。总之,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既为林业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林业改革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二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确立,为林业发展增加了新内涵。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央和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围绕五大理念描绘蓝图,为林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内涵。就“创新”发展而言,随着社会对林业需求的日趋多样和林业多种功能空前凸现,林业拓展了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生态疗养等发展新领域。就“协调”发展而言,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支撑,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是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就“绿色”发展而言,林业引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理念,为社会提供丰富、可循环的林产品和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担当着夯实生态根基、创造绿色财富、积累生态资本的绿色发展使命。就“开放”发展而言,构建生态命运共同体已经逐步成为国际共识,森林碳汇、濒危物种保护等涉林问题,是国际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做好相关林业工作,能为我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外交新筹码、增加外交话语权。我省沿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国际生态地位和关注度高。近期美国前财长鲍尔森专门致信省委罗志军书记,就其基金会研究发现的江苏沿海4处湿地保护空缺问题提出有关建议,江苏滨海湿地保护上升为国际关注新问题。罗志军书记和徐鸣副省长先后批示,要求我局研究提出方案,我局迅速就4处湿地现状和保护对策形成意见建议,近日,徐鸣副省长就做好相关工作的批示要求,已经转至有关市县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可见,开放发展环境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共享”发展而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呼声,加快林业发展,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共享”发展最有效、最实际的行动。各地要在编制本级林业“十三五”规划时,贯彻落实好这五大发展理念。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空间。许多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经验表明,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实施的罗斯福生态再就业工程,既增加了1.03亿亩森林,又增加了社会就业和居民收入。上世纪70年代,日本为应对经济增速快速下滑,实施《保安林整治临时措施法》和保安林规划建设,增加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使保安林面积增加2倍多,大大提高生态承载力。20xx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以林业部门为主实施“大户外”战略,不仅提供610万个持续就业岗位,而且增加近800亿美元税收。20xx年5月,欧盟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施绿色基础设施新战略,力图实现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三赢”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正着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我省落实这些政策的措施,为生态建设和保护腾出更大空间,也必将促进生态补偿等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从农业方面看,我省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生产成本刚性上升,市场价格下行,补贴政策已近上限,促进农民增收作用减退,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对此,林业大有可为,可以通过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发展林农复合经营和经济林果及其产品精深加工等,可以推进农业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耕地休养和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增加森林资源、提高土地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省委省政府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定位,为林业发展赋予了新任务。在建设新江苏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10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坚持“率先建成生态省,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的目标不动摇,对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村庄绿化等提出约束性指标,对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生态补偿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强调,要始终把生态文明作为“两个率先”的重要标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要“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完善监管细则和生态补偿办法”,“开展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深入开展绿色江苏建设,新增成片造林25万亩,抚育森林100万亩。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也对森林防火、冬春造林等当前林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五是我省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为林业改革发展带来新挑战。我省是平原为主、人口稠密的经济大省和农业大省,在经历了“”森林资源大幅增长后,可造林土地资源锐减,大面积杨树林进入轮伐期,林业比较效益降低,这些因素综合叠加,造成以杨树为主的森林面积出现快速下降,特别是淮北杨树主产区乔木林面积下降趋势加剧,林木覆盖率保持并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杨树人工林更新改造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林业有害生物跨区域传播的风险越来越高,防控形势越来越复杂严峻,除治成本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的加强,林地、湿地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盲目开垦致使湿地面积缩减、外来污染物汇集导致湿地污染等问题突出。全省基层林业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林业建设保护任务。国有林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打破瓶颈、突破困境,加快改革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科学应对。

综合判断,全省林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我们要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科学应对各种挑战,确保林业发展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十三五”全省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以绿色江苏林业建设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优化、民生改善为任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入挖掘造林潜力,着力抓好抚育更新,加强森林湿地管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夯实生态基础。

主要目标是,到20xx年全省净增造林面积120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4%以上,完成森林抚育改造518万亩,重点公益林保有量达585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林业年产值达到4300亿元。

总体布局是:衔接全省林业发展“”规划,构建并完善“一区、二带、三网、四片、五域、多点”的空间布局。一区:以淮北为主阵地的杨树人工林更新改造建设区。二带:沿海生态防护带、沿江景观防护带建设。三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建设。四片:以环太湖、宁镇扬、徐州、连云港4个集中连片丘陵岗地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五域:以太湖流域湿地、长江沿江湿地、淮河流域湿地、里下河湿地、滨海湿地5个湿地分布区域为主的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设。多点: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国有林场、绿色村镇等呈点状分布的生态建设。

围绕上述布局,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扩大林业资源总量。贯彻关于修复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长江防护林建设,加强沿江湿地保护修复,切实承担沿江省份应尽职责。坚持把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组织实施生态屏障建设、湿地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力争基本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加强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加快黄河故道地区风沙化土地造林绿化,改善丘陵岗地生态环境。加快绿色通道建设步伐,以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为主体,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护路风景林,形成集景观、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绿色长廊。开展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加强自然湿地保护,强化湿地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升自然湿地保护率。沿海地区要落实徐鸣副省长批示要求,高度重视滨海湿地修复保护,切实保护好滨海候鸟栖息地。

(二)强化资源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在确保林木覆盖率不滑坡前提下,有序推进平原绿化树种结构调整和杨树更新改造。优先更新低产低效以及成过熟杨树林、通道两侧杨树林以及城市与居民区周边雌性杨树林。通过丰产栽培、修枝间伐、适度延长轮伐期等措施,千方百计提高杨树林培育经营水平,提高亩均杨木收益。推进丘陵山区次生林、绿色通道等森林抚育,实施低效林改造,加强健康森林培育,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林地保护,实行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建设管理,年均使用林地限额面积严格控制在738公顷以内。加强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面积保持稳中略升。建设公益林效能监测网络,系统监测掌握公益林的资源动态及生态效益。

(三)加强灾害防控和应急处置,维护生态资源安全。强化森林火灾防控、处置、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全面增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确保全省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创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无公害化防治,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的防范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等三大体系,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9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大幅压缩松材线虫病发生范围,全力遏制美国白蛾疫情扩散趋势。

(四)促进林业产业升级,增加林业经济效益。加大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的林产品开发力度和林产业门类拓展,培育林业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林业产业集群区,提升林业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以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为目标,调优人造板产品结构,推动木质家具定制生产,促进竹木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绿化苗木、木本粮油、中药材和木本花卉等特色种苗产业,打造优势品牌,加强苗木交易市场建设,形成种苗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产业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总规模增至1200万亩。加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开辟生态旅游新线路,推动形成森林和湿地生态旅游网络,力争“十三五”期末,全省林业生态旅游人数达7000万人次/年。

(五)突出科技创新,提升林业建设水平。依托省农林业科技创新联盟,组织科技力量,围绕我省林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林业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强化林业新技术和新模式的集成与推广应用,为林业可持续经营、提高林业发展质量提供科技支撑。重点开展沿海盐碱地、丘陵岗地等困难立地造林、平原林网杨树更新与高效定向栽培模式、木本油料等经济林高效精准化栽培、森林健康经营、林下经济高效经营、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控、湿地修复等关键技术研发。加速林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生态定位站、科学实验基地等科技推广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提升林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六)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按照国家批复的《江苏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加大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保护国有森林资源,保障林场职工生活,增强林场发展活力。贯彻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和《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的意见》,将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作为深化体制改革、加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确保林业工作站机构建设与林业任务相协调。加强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培训,切实发挥好林业站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等管理职能,确保林业各项工作在乡镇落地生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健全支持林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森林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

(七)坚持依法治林,为林业发展保驾护航。围绕现代林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湿地保护、野生植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林业地方立法,完善林业法规规章体系,促进林业建设与保护有法可依,加强林业普法宣传教育,营造依法治林良好氛围。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和技术装备建设,强化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森林公安机构,推进森林公安队伍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建设。加强行政执法培训,提高林业执法水平。创新林业行政执法机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确保林业生态资源安全。

(八)加强协调保障,增强组织推进能力。我们要努力把林业发展目标落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切实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特别是将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干部业绩与科学发展能力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将林木覆盖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工程等考核指标体系,将自然湿地保护率纳入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围绕村庄绿化、沿海造林、湿地修复等工作,加大监测和考核力度,为提升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巩固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提供组织保障。

三、准确把握今年工作重点,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十分关键。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落实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我省《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报国家审批,这标志着我省国有林场改革即将全面开展。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6号文件和省政府即将印发的实施意见,周密策划、精心部署,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要精心组织编制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改革的具体目标、任务、措施和步骤,确保改革方向不走偏、不走样。要坚持公益取向原则,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提供生态公益服务,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妥善安置职工,依法、民主、阳光操作,努力使广大职工享受到林场改革红利。

(二)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扎实推进沿海、沿江、沿湖、沿河和沿路生态防护林建设,大力开展珍贵(乡土)树种用材林、优良笋(材)用竹林、木本油料等名特优新经济林培育等,扎实抓好杨树采伐更新工作,力求采一栽一。积极探索森林抚育新技术和新模式,着力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综合效益。扎实推进绿美乡村和城市森林建设,增加村庄和城镇整体绿量,提升绿化档次。认真抓好林木种质资源清查,加强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工作,不断提升我省主要造林树种林木良种使用率。全年完成造林25万亩、森林抚育100万亩、新建绿化示范村500个。

(三)切实加强资源保护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徐鸣副省长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批示精神,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隐患排查、预警预报和值班值守,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严守林地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林地林权保护,狠抓重点公益林管理,确保面积稳中有升。及时分解下达“十三五”采伐限额指标,严控林地占用征收定额和林木采伐限额。加强森林资源监测,掌握消长动态。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自然栖息地保护、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全力推进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进一步加大松材线虫病疫点更新改造力度,加强美国白蛾疫情监测和阻截防控,提高杨树病虫害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提升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水平。加强测报体系建设,提升测报水平。继续抓好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四)扎实推进湿地保护恢复。通过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水源保护区等建设,抢救性保护自然湿地资源,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44%。新建3-4处省级湿地公园,申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3个,新建湿地保护小区10个。督促指导太湖流域湿地生态恢复工作,加快对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沿海地区退化湿地恢复治理。开展重要湿地监测站点建设,加强监测评估。结合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等,建设湿地科普宣教平台。

(五)努力促进林业产业提档升级。促进杨树林板纸一体化、林木种苗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竹林培育利用、经济林果综合利用等特色产业。借力国有林场改革,高效综合利用林场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整合各类要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湿地生态旅游。加强林产品市场需求动态研究,积极搭建林产品市场发展公共平台,支持“互联网+林业”建设。继续组织林业企业开展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家级林业展会活动,扶持引导国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强林业贴息贷款制度建设,努力发挥林业贴息贷款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

(六)着力提升依法治林水平。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协调,加快推进湿地保护立法。贯彻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持续抓实林业普法宣传教育,加强林业执法培训,提高林业执法水平,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认真做好林业行政复议等工作。按照省里统一部署,继续深化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今年,新修订种子法颁布实施,对传统种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管。国家林业局已经启动林木种苗质量抽查末位约谈制度,各地特别是种苗产销重点地区,要高度重视种苗质量监管工作。

(七)进一步强化林业支撑保障。各地要科学编制“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特别是沿海生态带、沿江生态带、平原杨树更新区等重点工程所涉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专项建设规划。20xx年省级财政林业项目资金70%已切块下达,市、县林业项目资金管理统筹权加大,管理责任也同时加大,各地在项目申报和项目资金监管上要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争取本级财政的扶持政策,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要积极组织申报,要建立健全林业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强化项目资金全过程监管。要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继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解三促”活动,努力以优良的机关作风带动林业系统行风政风持续向好转变。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意识,确保林业系统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同志们,“十三五”全省林业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作出林业应有贡献!

新春将至,我代表省林业局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猪年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