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管理会议讲话稿推荐(通用3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2.32W

车辆管理会议讲话稿推荐 篇1

为进一步强化公务车辆管理,规范车辆使用行为,提高车辆保障水平,8月26日下午,市城管局召开车辆管理工作会议。局党委副书记高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局属单位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局办公室有关同志以及机关全体驾驶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局政治处主任兼办公室负责人沈凡主持。

车辆管理会议讲话稿推荐(通用3篇)

局办公室相关同志首先领学了局公车管理制度。随后,沈凡主任对前一阶段局公务用车和驾驶员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客观分析了当前公车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就加强公车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六点意见:一是要严守制度,规范管车;二是要集中调度,统一派车;三是要科学管护,真心爱车;四是要按区停放,有序泊车;五是要依法依规,安全行车;六是要关爱同志,顺心驾车。

高斌表示,一直以来,局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公务车辆管理工作,从车辆定点加油到定点维修,从车辆定人使用到定点停放等形成一整套操作规程,各处室、局属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定,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驾驶员倾心服务机关干部职工,车辆保障及时有力,得到了干部职工的充分认同,为机关工作高效有序运转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我局车辆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在管理上还有不少潜力可挖。他对下一阶段公车和驾驶员管理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安全第一”。要把安全行车作为第一重要的社会责任,第一履行的家庭承诺,第一秉持的职业操守,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时刻绷紧安全弦,切实杜绝交通违章,避免交通事故。

二是“优质服务”。要多学业务知识,多学交通法规,多学应急处置,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车辆保养维护,确保车辆性能良好、安全可靠、车容整洁。

三是“运转规范”。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外派出差坚持先审批后出车,严格执行班外时间“集中停放”制度,车辆运行费要“月结月清”,努力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车的格局。

四是“严守纪律”。要时刻把纪律牢记心中,严禁公车私用,行车中做到不超速、不乱停乱放、不开霸王车赌气车,坚决杜绝酒驾,严禁醉驾,做文明驾驶的表率,维护好城管部门形象。

车辆管理会议讲话稿推荐 篇2

同志们:

今天我街道召开的这次接送学生车辆整治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加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全面整治接送学生车辆、关爱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车安全的重要工作部署会议。刚才,市交警一大队钟庆队长宣读了上级关于校车交通安全管理的文件,与接受学生车辆车主

和学生家长代表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有两位同志作了表态发言。下面,我根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的意见,结合校车安全整治和安全管理工作,重点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整治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随着我街道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已到位,广大学生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学生上学半径增大,农村中小学生、幼儿搭乘各种交通工具上学的现象,对学生搭乘的这些交通工具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乘用车辆安全管理已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广大学生和幼儿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平安唐口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今年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省、市、区有关做好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规定,扎实开展学校安全集中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稳步推进了学校交通安全工作,全街道未发生大的学校交通安全事故,保持了教育事业平稳发展的态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街道的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隐患,有个别接送学生车主,责任意识淡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严重,对查出来的安全隐患,整治行动迟缓,处理措施不力。另外还存在着诸如驾驶员超龄、驾龄不满三年、办假证,车辆未年检、使用翻新轮胎、乘坐险保额不足及其他安全隐患。对于这些问题和安全隐患,我们当时都下达了整改通知书。目前,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接送学生的车辆是否整改到位,是否达到了安全要求,如果没整改到位,没有达到安全要求,在这次安全整治工作中,必须停运整治,如果不停运整治,势必会造成重大隐患和交通安全事故。大家都知道,11月16日上午,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接送幼儿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死亡21人,重伤多人,其事故原因,就是严重违规超载。这血的教训,给大家敲响了安全警钟,应引起高度重视。希望每位接送学生车辆车主、各个学校、各位学生家长,要从中认真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认清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抓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要抓好全面排查这个重点。各学校要按照《校车安全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要求,立即组织校车车主在规定时间内补办有关手续,完善管理档案。要对所有校车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特别是对前段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整改不到位、安全状况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要坚决停用,对因接近报废年限及已到报废年限,现在仍在运营的,要立即予以报废停运。教办配合公安交警要立即对校车驾驶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重点检查从业资格、驾驶技能和驾龄,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辞退;教育办公室要依法加强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督促学校建立健全接送学生(教师、照管人员)乘车安全管理制度、教师跟车值班制度、学生定点定时上下车制度,进一步完善校车接送档案。

二是要抓好严格管理这个重点。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八条措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的相关规定,根据运送学生数量和经济承受能力选购或租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严禁购买或租用“三无车”、故障车、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等作为校车使用;租用车辆时,必须与租用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要建立校车定期保养、维护制度,落实校车管理责任制,并要求车主为校车购买第三者责任险和乘坐险;要聘请具有多年实际驾驶经验、驾驶记录良好、身心健康的人员作为校车驾驶员,并与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和完善驾驶员安全管理和教育制度。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明确专门人员每天监督接送车辆,杜绝“带病出车”、违规超载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抓好加强教育这个重点。教办和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范畴,明确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主动抵制乘座、使用违规车辆和超员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学生乘车安全正面典型的宣传,对反面事例要进行曝光,倡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校车安全优先、乘车高峰期学生优先的良好风尚,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学生交通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是要抓好综合治理这个重点。要认真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学生上、放学期间,学校要安排专人进行有序疏导。各中小

学校要与公安交警、交通部门制定相关规定,明确接送车辆优先的原则;要在学校门口道路上安装交通警示牌、设置减速带,充实警力,维护好交通秩序,有效防止交通事故发生;要加强校车路上行车监管,在上放学期间对校车开展不定点抽查,发现违规现象,立即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校车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要全面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制。一是要落实领导责任。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负总责,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把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人。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和教办、学校主要负责人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推进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分工,设立校车安全管理举报电话。学校公布街道安监站和市交警一大队的电话。三是要落实校长、园长责任。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对本校(园)师生安全负有直接责任,是本校(园)交通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责任,确保师生安全。四是要落实车主和驾驶员责任。公安交警、教育部门要督促校车车主和驾驶员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关法规,做到依法出车、依法驾驶,保证安全。

2、要齐抓共管,密切协作。教育、财政、公安、安监、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确保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安监部门要认真履行组织、指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能,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综合监督和检查。街道教办要与公安交警部门配合协调,加强校车准入源头控制,加大校车路上行车监管力度,坚决禁止拼装、报废和故障车辆上路,杜绝超载现象的发生。同时,完善学校周边公路和学校门口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校园和学校周边安全。

3、要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各学校、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对发生校车安全管理不力导致责任事故的,要坚决依法追究责任。教育部门及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营私舞弊。对在工作中有严重违规行为的,要严肃追究其责任,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同志们,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责任重大。我们要以对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担负起责任,认真抓好校车安全管理,为我街道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和谐平安唐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车辆管理会议讲话稿推荐 篇3

一、充分肯定20xx年来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

20xx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坚持统筹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着力抓规划政策引领、抓基础设施建设、抓产业新城建设、抓人居环境改善、抓管理服务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开创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的全新局面。

(一)创新城乡规划体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20xx年来,我省积极构建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体系,大力推进以编制实施县市域总体规划为核心的城乡规划体系创新,积极发挥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发展中的战略导向、统筹协调和空间资源配置作用,促进了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和生产力优化布局。20xx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乡一体的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20xx年,开始推进新一轮的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编制。20xx年,又在环杭州湾、温台、金丽衢三大城市群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工作,提出我省未来“三群四区七核五级网络化”的省域城镇空间结构。20xx年,省人大会还颁布施行了《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规划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了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和城乡规划三大规划之间的无缝衔接。二是实现了市县域规划全覆盖。为改变城乡规划分割的局面,我省开创性地开展了包括城市和乡村在内的市县域总体规划,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城乡一体化。这两大创新对我省新型城市化推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综合功能。20xx年来,我省先后实施“五大百亿”工程、“三个千亿”工程、“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在加快大中城市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培育27个小城市、200个中心镇、1200个中心村,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统筹建设。全省道路交通、供排水、燃气和社会事业建设都取得大发展,县以上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7.6平方米,供水、供气基本实现全覆盖。从20xx年开始先后实施三轮“811”生态环保行动,城乡环保基础设施能力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继20xx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县以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以后,到今年底,全省建制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县以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4.5%,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45个、省级园林城市28个,生态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804平方公里,地下空间开发总量达1.3亿平方米,城市居住、就业、休闲和交通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由重形象、重形态转到重质量、重功能上来,提高基础设施的功能和质量;二是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特别是公交、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本上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20xx年来,大力实施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规划,加快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近年来,又重点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积极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加快建设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这些开发区、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实际上就是产业新城,是城市新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过去的开发区是封闭的,与城市是割裂开来的,带来了很多问题,产业升级困难,同时城市病不断发酵,特别是上下班钟摆式人员大流动给城市交通造成极大拥堵。新一轮的“四大建设”,特别是产业集聚区建设,强调实业基础,强调产城融合,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城市功能区,城市建设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支撑,产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基础。当前,县以上城市的经济产出占全省的比重已超过60%,特别是杭州、宁波、温州三市市本级集聚了全省近1/6的人口,创造了全省近1/3的GDP。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工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2.2%,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已连续20xx年高于GDP增速。去年,整个经济非常困难,但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呈现两大亮点:一是服务业发展还是高位运行、高歌猛进;二是有效投资扭转近十年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第一次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总量达到17000亿元,增幅超过20%。

(四)加强城乡住房保障,着力改善民生。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在城市,目前全省已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25万套,已经解决了95.7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在全面实现城镇低保标准两倍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基本满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住房困难家庭购租经济适用住房需要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含人才公寓、农民工公寓)、实施城市旧住宅区等各类危旧房改造,改善了一大批城市中低收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有效提升了城市人居环境。同时,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到去年底,累计全省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达434万,缴存额达3431亿元,累计提取1798亿元支持职工住房消费,累计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100万笔、2133亿元。在农村,大力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20xx年开始开展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以来,已改造建设农村住房154万户,其中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21万户,基本完成农村低保标准150%以下的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我们提出“两房保增长”,即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城市保障房建设,不仅仅保增长,更重要的是惠民生,是保增长与惠民生的有机结合,真正的双赢。这几年每年改造危旧房39万户,大体上直接投资七八百亿,加上住房装修、家电购置等,拉动农村消费1000亿元以上。

(五)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城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些年来,以率先推进“数字城管”为突破口,不断转变城市管理理念、拓展城市管理内容、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努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省已有100个市、县(市、区)建成并运行“数字城管”,基本实现了县以上城市“数字城管”全覆盖。杭州市、诸暨市和绍兴县分别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数字城管”验收的设区市、县级市和县,其中杭州市“数字城管”已实现市区两级170多个部门、383个社区、883个管理终端的信息共享。目前,全省已有76个市、县(市、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或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创新社会管理,首先是坚持依法管理,在全省积极推进集中行政处罚权或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第二是民主管理,发动老百姓广泛有序参与,包括自愿者行动,包括阳光工程,特别是强调社区建设管理,打好城市管理基础。第三是科学管理,依靠科技支撑,数字化管理。社会管理、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是这些年城市管理的一大特色,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此外,我省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风景名胜事业、现代物业服务业、勘察设计业等行业,20xx年来都是由小到大,从大到强,发展十分迅速。总之,建设部门承担着“保增长、抓转型”的双重任务,一方面通过城市建设功能的提升,来推动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大产业,房地产今年投资可以突破5000亿元,建筑业总产值超过16500亿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的产业,其本身也面临转型升级问题,相对于省内,省外的建筑业也发展迅猛,各占半壁江山,今后我省建筑业还要进一步走出去,再创一个境外的建筑业。

回顾这20xx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城乡建设工作,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既要顺势而为,更要主动而为。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和产业的关系,城市发展既要依托产业,更要提升产业。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建设和民生的关系,城市建设既要以物为基,更要以人为本。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城市化发展既要提升龙头,更要城乡共融。五是要正确处理好形象和功能的关系,城市建设既要塑造形象,更要完善功能。六是要正确处理好规模和效率的关系,既要形成规模,更要提高效率。七是要正确处理好建设和管理的关系,城市既要加快建设,更要注重管理。八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既要加快发展,更要保护传承。

二、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统领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

我省鲜明地提出新型城市化战略是20xx年8月的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但实际上,从20xx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就一直在酝酿。20xx年,省委、省政府开始推进城乡规划体制改革。20xx年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到嘉兴开展蹲点调研,主持召开了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浙江要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同年底,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20xx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新型城市化战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20xx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出台《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谋划新型城市化至今已20xx年,明确提出新型城市化已经7年,可以说这些年来我省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一直是按照推进新型城市化这一发展战略来展开。分析当前的形势和要求,今后仍然要坚持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统领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工作。

(一)中央对城镇化的新要求、新定位、新部署,要求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市化。

党的把城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把城镇化作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内容、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平台、作为扩大内需的强大动力。在强调“四化”同步时明确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要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要良性互动,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为工业化提供重要的空间平台保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相互协调。在强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时又明确提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在强调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时也明确提出,要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城镇化作为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主要任务之一,把城镇化内容作为报告六大部分的标题提出。

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对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十分重视,亲自部署推进。在去年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专门就城镇化作了重大阐述。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就作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新农村建设、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些决策是一个有机整体,城乡一体化既是发展战略,也是发展目标,围绕城乡一体化,一方面要加强新农村建设,夯实“三农”基础;另一方面要以新型城市化为龙头,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联动发展。同志在去年9月举办的全国省部级城镇化研讨班上,专门召开座谈会,就城镇化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基本之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把城镇化的最大潜力和改革的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长久持续的动力。

中央对城镇化的这一系列新要求、新定位、新部署,为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南和政治保障,也为我省的新型城市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二)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解决当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求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市化。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宏伟目标。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又将城市化作为推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三大支撑之一,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翻一番”要靠新型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就浙江而言,未来的综合竞争力,最核心的将体现在城市群、都市区和大中城市的竞争力上;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最重要的领域也将落在城市当中;未来的活力和潜力,最丰富的源泉也将来自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要素流动和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持续保持我省发展的先发优势和领先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市化。

实现长远的发展要推进城市化,同时解决当前的问题,克服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城市化也是重要的切入点、重要的突破口。近两年来,我省经济形势一直比较复杂严峻,尽管现在正逐步呈现“企稳回升、稳中有进”的态势,但趋稳的基础还不牢固,困难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分析当前的困难,宏观经济环境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是与我省发展长期积累的诸如内需不足、转型艰难、创新乏力等结构性、素质性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尽快扭转当前的困难局面,也要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一手抓即时的应对措施;一手抓长远的战略谋划。我认为,无论是当前还是长远,新型城市化都是一个好抓手,都是一个既治标又治本的好抓手。

首先,新型城市化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支撑。稳增长、促发展的最大动力在于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最大空间在于城市化,这是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的必由之路。从扩大投资看,每1个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就能带来约5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从扩大消费看,一个市民的消费相当于一个农民的3.6倍,一个农民进城成为市民大约可以拉动生活、住房、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近10万元以上消费。我省还有20xx多万农村常住人口,如果再向城镇转移1000万,对扩大内需的拉动是相当巨大的。

其次,新型城市化是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依托。现代经济在本质上是城市经济。繁荣农村经济,最根本的带动力也在城市。当前,我省正在以“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为重要引擎、以“四大建设”为主要抓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两个“四大”,最终都要落脚在空间平台特别是城市平台上。我们只有紧紧依托城市化发展,依靠城市集聚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来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推进“四大建设”,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同时,也只有高能级的城市,才能集聚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现在,沿海一些省份包括中西部的一些省份,都在发展一些较大规模的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区,有知识城、科技城、生态城,都颇具特色、富有活力。这种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比传统的单一功能的产业集聚模式,更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

再次,新型城市化是惠民生、增福祉的重要平台。城市化的核心,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推进城市化发展往往偏重于经济增长,偏重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偏重于物质形态的建设,而相对忽视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相对忽视了功能的完善、品质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相对忽视了人本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对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这样的城市化不是科学发展的城市化,也不是走向现代化的城市化。而新型城市化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建设的统筹协调,有利于推进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是我们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对以人为本的认识我们要再深化。

三、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我省新型城市化

下一步的工作,总体上是要紧紧围绕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宏伟目标,按照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的部署,来抓好贯彻落实。具体的说,主要是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层级分明、覆盖城乡的空间管治体系。要加快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群和都市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镇村规划,促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好这些规划与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生态规划、发展规划等规划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的空间管治作用,以规划引领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空间合理布局、公共设施集约建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二是加快建设区域统筹、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统筹城乡交通、能源、水利、通信、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区域统筹,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网络化。大力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打造立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

三是大力培育创新驱动、协同互进的现代产业体系。要以城市和新兴产业平台为重点,强化空间和产业联动,不断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要发挥城市比较优势,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联动发展,形成城市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体制和机制。

四是着力构建配置合理、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投入的保障,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按照“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安养、住有宜居、难有善助”的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全面推进社会建设。

五是积极打造彰显特色、与时俱进的城乡文化体系。要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积极推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人文交流。保护利用好各类自然和文化遗产,永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城乡规划、设计和建设要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地域风貌,更加彰显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风格和特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倡导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

六是不断营造绿色环保、宜居宜业的城乡生态体系。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大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加强城乡社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七是努力形成法制健全、现代高效的城镇管理体系。要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推进市民广泛有序参与,积极创新城镇管理执法体制机制,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城镇管理体系,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加强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安全感。

八是加快健全协调统一、运转有序的工作推进机制。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城市化协调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区域协同、城乡互促的工作局面。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完善有利于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行政管理、规划、财税、科技、人才、用地、投融资、环境保护、人口迁移、就业和社会保障、行政区划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政策。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型城市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