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演讲稿(精选3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1.69W

初一语文课演讲稿 篇1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经说过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句话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聪明的人不一定都成才,笨的人不一定不能成才,成才的关键是勤奋。

初一语文课演讲稿(精选3篇)

当然,人与人之间,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人敏锐,有的人迟钝。敏锐的人,如果不学习,也会变得迟钝的。迟钝的人,如果勤学苦思,也会变得敏锐起来。试看古今中外成名成家的人,哪一位不是勤学苦练才有成就的呢?在他们走过的道路上闪烁着勤奋的光芒。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时,老师说他脑子笨,难有成就。可是爱迪生毫不气馁,刻苦钻研,勤奋求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成名以后,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天才,可是他却笑着说:“天才等于九十九分血汗加一分灵感。”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出:勤奋,刻苦才是成功的要素。

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天性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才是最关键的。笨鸟先飞的故事就说明,通过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懒惰,荒废,即使是天才也会自我扼杀。

相反的,有些天资较好的人不努力勤奋学习,反而一事无成。宋人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里讲了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他天资很好,五岁便能作出很好的诗来。其父为了赚钱,便带他挨家挨户去作诗,却荒废了他的学业,结果到了十二岁时,已经什么也写不出来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块玉石经过磨练才能发光。如果有的少年朋友自以为自己聪明而不认真学习,免不了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间断地耕耘才会有收获,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荀子·劝学篇》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则亦及之,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天资差的人,不必自暴自弃,记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初一语文课演讲稿 篇2

缓缓登上台阶,阳光从头顶略过。四周的树以不再那样绿,那样密。黄页渐渐飘落,有一股悲伤从心而生。

我在登一座山,一座即将充满死亡气息与悲伤的山。在这里,有着我童年最美,最天真的回忆。我爱登山,我的童年伙伴爱登山,我的父母也爱登山。我们总是一起嘻嘻哈哈的攀爬着,只不过那时的台阶并没有如此洁白,如此宽敞。黄泥抹在在台阶上,只是当时幼稚的我并没有体会到那石板所铺的陆路的艰难,快乐总是洋溢在心中。当那小巧的步伐踏上那顶端时,心中所拥有的也只是那一份兴奋之情罢了,那是一种胜利的号召。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我已无法怀着儿时的童趣笑着向山上走去。不久之后,这不再是一座山,一座碧绿的山,一座充满生命力的山。蚂蚁搬家了,鸟儿飞走了,我的回忆,我那童年的笑声也将无情的被抹杀了。取而代之的是阴森的,令人厌恶的墓地,死气将驱赶这里的生气。阳光不再是那样的灿烂,充满朝气。骨骸将取而代之,成为这里的主人。

登上山顶,已无法找回心中那份兴奋之情了。山下,一排排大树在早已倒下,即使是这“镇山之主”也将无法幸免。人们手中的电锯从大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它的年轮记载着它的生命历程。它在山的最高处,他所经受的挫折,是山上其他任何一棵树都无法比拟的。但是,它不但没有倒下。反之,它成为了山上最绿,最茂盛,最年老的树。它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每一棵树。只要你勇敢你将感受到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望着这一圈圈的年轮,我不禁在心中默念道:“我想你已经化成天使,张开双翅是哭着离开的,有太多的不舍,难以形容,都汇聚成阴暗了。我想你已经化成天使,张开双翅,是笑着离开的,你知道自己并没有死,相信你的灵魂已化成新生命去接受新的挑战。”他虽然不会说话,却依旧是我的伙伴,我儿时的伙伴,相信他一定会再次创造出那令人向往的一边绿。

电锯刺耳的声音映入我的耳帘,我知道,这声音是生命的屠杀者它将无情地切入大树的踝骨,吞噬他们的生命。回首,一排排摇摇欲坠的身影在我眼下晃荡,望着天空上飘过的那片片白云,心情是那样异样。我曾听一位孩子说过“如果爱就请深深爱。”这句话是那么的刺激我的大脑。

世间,有多少人呼吁着“拯救绿色”。世间,有多少人呼吁着“爱护绿色”。又有多少人付出过行动呢?人们真的爱自然吗?难道当你们看到自然步步走向毁灭时,你们的内心毫无感触吗?如果爱就请深深爱,看着人们那充满金钱与利益的眼神,听着那电锯刺耳的声音,你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阻止,而不是坐以待毙。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信念。人们不能因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毁坏这新球上美丽的绿。树有生命,山也有生命,我们需要的是那“如果爱就请深深爱”的精神,我们不需要因此付出生命,但也应该尽我们最大的一份力。道道河流可聚成大海,缕缕微风可拢成台风,丝丝吸光可点亮希望。

我们以绿色为生命之本,绿色也因我们点缀世界。但阳关穿过那层层树丛照耀大地之时,那就是我们微笑之时。

向山下走去,绿色的生命不但在周围消逝,相信有一天绿色将与我为伴,为我而歌,为我而舞!

初一语文课演讲稿 篇3

从前,有一匹奄奄一息的千里马,在翻越太行山时由于感激伯乐对它的赏识和体贴,竟能一跃而起,嘶声直抵云霄!这就是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由此我从故事中有一所感——世间“千里马”再多,也需要“伯乐”去发现,并且对待它们要“策之以其道,食之要能尽其材,鸣之要能通其意。”这样“千里马”的日行千里之能才能表现出来。

唐代韩愈通过《马说》强调了一个观点:千里马需要伯乐去发现。恰巧在当时,作者就是一匹没被发现的“千里马”。他在初登仕途时,就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然而,宰相没有“伯乐”慧眼识英才的能力,更没有伯乐一样的胸怀,终于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在《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而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明主的遭遇,实在再恰当不过了。联想当时,正如作者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像李白、杜甫等一批怀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千里马”最终却落得“浪迹天涯”,也不得不感叹道:“天生我才亦无用”!虽然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举考试,广纳人才为国效劳,可是在腐败的统治之下,又有多少“千里马”能被“伯乐”相中呢?像作者一样的“千里马”也只被埋没在庸愚的“食马者”手上,而真正像“伯乐”一样能慧眼识英才的明主又有几人呢?他们不但不能识别良驹,还妄自感叹:“天下无马矣!”这是何等的荒唐!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联系现实,不难看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的确有无数的“千里马”得到“伯乐”的赏识,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挥,例如现行的各行各业的机构改革、结构调整,它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形成了能者居之的大好形势。给了“千里马”以施展的空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伯乐”——大公司、企业和国家科研机关等也在求贤若渴地招募“千里马”。例如,最近西安某单位就辞去了那些有资格而没有能力的工人,而不惜重金去聘请那些虽无资历却很有能力的人员。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有像韩愈一样的有日行千里之能的千里马不遇“伯乐”的现象。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更多存在的是博学多才的“千里马”得不到“伯乐”的赏识;而那些不学无术的富家公子及高门权贵子弟却能凭着金钱权势在官场上谋得个“一官半职”!这是为何?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社会进步”吗?——由原始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以至将来的共产主义!难道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吗?不!这只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少量的心灵被腐蚀了的“食马者”,他们面对金钱的诱惑,会对国家利益、前途视若无睹,以谋求物质上的优越;面对“权力的压迫”,他们也会“不得已”而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

同时,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的浅薄愚妄的“食马者”。他们总是怀着“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思想到处去“访贤”。如此的“食马者”安能觅到“千里马”?即使找到了所谓的“千里马”,那一定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酒囊饭袋。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需要更多的“千里马”为她的繁荣富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中间就需要更多“伯乐”去慧眼识英才,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能有更多的“千里马”能在“伯乐”的发掘下,真能“日行千里”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