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通用14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1.93W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1

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是作为一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遵守国家法律。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始终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通用14篇)

党员干部不忘使命,才能有方向。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党的总章程、总规矩,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90多年来,我党始终牢记使命,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探索,无数先辈为此付出了勤劳和汗水,贡献了鲜血和生命,虽道路曲折,但成果丰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艰巨繁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等影响充斥左右,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在政治方向上不走岔、不走偏,关键是不忘使命。就像习要求的,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对党和人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要清醒认识我们党“为啥来,到哪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好思想总开关问题,将个人理想与党的事业结合起来,将自身发展与群众利益结合起来,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立足岗位,干事创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民族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共同奋斗。

党员干部心存敬畏,才能有底线。畏则不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一个人,心里没有敬畏,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行为的遵从,肆意而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堕落的深渊中越坠越深,最终毁灭自己。一个政党,不严格纪律、不立下规矩,就会纪律松弛、人心涣散,就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执政基础就会动摇,奋斗目标就会落空,最终亡党亡国。回望两年多的时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立规矩、守规矩看得很重,规矩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纪律和规矩已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戴在头上的紧箍咒,党员干部只有在党纪国法规定的范围内去工作和生活,才能不触电、不出事,才能拥有立于潮头不惧风浪的底气。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的,同样,党员干部在党纪国法和人民群众面前也是脆弱的。党员干部要知道“天”高“地”厚,敬畏党纪国法这个“天”,做到遵守纪律、遵守规矩,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本能,敬畏人民群众这个“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让服务群众成为追求,最终才能做到言有分寸、行有尺度,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才能有作为。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也是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具体表现。无论是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时期、筚路蓝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党依靠这种可贵的担当精神,披荆斩棘,破难前行,战胜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夺取了史无前例的胜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事实证明,党员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和人民的事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风险考验,要不断取得进步,党员干部就必须勇敢承担起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迎难而上解难题,推动发展建功勋。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矛盾不回避,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在矛盾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急关头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差错失误面前敢于承担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履责、守土尽责。

我们要冷静清醒地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回应群众期盼、赢得党心民心。

总之,工作实践中我们要提高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认识,不仅要带头守纪律,更要带头讲规矩。要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切实树立标杆、做出表率。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2

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党的规矩包括党章、党纪、国法,还有党的优良传统。

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法律是其作为公民的行为底线,纪律是其作为党员的行为底线,而规矩则是对其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自我约束的更高要求。

从同志的讲话中可以看出,规矩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正所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立规矩、正规矩、治规矩,说到底就是要凝聚民心,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来说,守纪律讲规矩是最起码的行为底线。

共产党员要守住纪律这条“底线”。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党纪严于国法。共产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责任的公民,只有以更严的标准要求约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才能永葆党的先锋队性质。共产党员要自觉遵纪守法,讲政治,讲规矩,守住“纪律”底线,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把党的政策视为“生命线”以自持,把党纪国法视为“高压线”以自醒,把廉洁自律视为“警戒线”以自律,自觉做到审慎用权,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手中的权力。

共产党员要坚持理想宗旨这个“高线”。革命理想高于天,党员干部如果理想信念动摇,就会精神懈怠、意志消沉。正如习所言“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紧紧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切实转变作风,坚守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

我们要冷静清醒地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回应群众期盼、赢得党心民心。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3

党的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建设廉洁政治,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提出了一系列正面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必须发挥党章党规党纪的正面引领作用,让党员干部明确廉洁自律行为规范。

焕然一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

《准则》修订有“伸”有“缩”

“有‘伸’有‘缩’是《准则》修订的一大特点。”湖南省法学会廉政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邓联繁认为,“伸”体现为规范对象的拓展,即从原本的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全体党员;“缩”体现为内容的紧缩,即聚焦“廉洁自律”,去除与其无直接关系的条文。

以往,“8个禁止”“52个不准”主要针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我不是领导,规定管不到我”的侥幸心理让不少党员吃到苦头。

今年1至8月,北京市纪委共查处“小官贪腐”290人,涉案金额共计3.23亿元。同样是1至8月,青海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的各项纪律典型问题224件,问责处理562人,其中乡科级530人,占总问责数的94%。数据说明了将全体党员纳入规范的必要性。

《准则》发出道德宣示

《准则》针对“关键少数”,围绕“廉洁从政”,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进行规范,既是对模范精神的提炼和传承,也体现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准则》强调‘正面倡导’,发出道德宣示,这既是我们党坚定自信的表现,也是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汪洋认为,《准则》不同于“禁令”,旨在告诉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要做什么”“该做什么”,从源头上为全党注入“正能量”。

明确“六大纪律” 划出行为底线

“西藏自治区人大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乐大克,吉林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谷春立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0月3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通报中,“干扰、妨碍组织审查”,“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进行钱色交易、权色交易”等聚焦“六大纪律”的行文措辞,与刚刚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关要求高度契合。

这些“纪言纪语”充分体现了党的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而这些成果又转化为纪律要求,纳入到了新修订的《条例》中。

《条例》划不可触碰的“底线”

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治本。此次修订《条例》,将党章和其他主要党内法规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要求细化,充分体现了党纪严于国法。在“分则”部分,将原来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为主的十类违纪行为,整合规范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六类,使《条例》的内容真正回归党的纪律,为广大党员开列了一份“负面清单”。

如果说《准则》重在立德,树立了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那么《条例》则重在立规,通过开列六类纪律等“负面清单”,划出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现行规定界限模糊,中间难免留下缝隙,弹性较大。这次修订把纪律具体化、细分化,相当于‘勾缝’,覆盖得更严实,让党员有了更明确的遵循。”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戴焰军认为,这些变化无不体现了一个“严”字。

新《条例》比原版更严

中央纪委法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分则”部分从“十”变“六”,主要是因为原来版本存在纪法不分的问题,纪律的种类很多是按照违反国家法律的种类来设定的。“这次修订按照党的纪律要求分成六类,就是为突出党纪特色,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违纪行为从十类整合为六类,表面上看,对党员的要求似乎变少了,但实际上,新《条例》更加聚焦纪律本身,在量纪的尺度上比原版更严,对党员的‘底线’要求更高了。”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伟介绍。

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新修订《条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党章中关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要求进行细化、具体化,将以来党中央提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要求以及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条文,更加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4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立下的严明纪律和规矩,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但是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逾越红线、突破底线,滑向了违纪违法的深渊,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说到底就是淡忘了使命,丧失了敬畏,撂下了担当。

此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行动的准则,也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可违反、不可变通的底线。党员干部在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应该做到像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名党员的道德行为都关乎党的形象和威望。所以,党员干部必须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一系列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按照的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如此看来,做合格党员,起码要牢牢守住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但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底线绝不仅于此,有些底线是以法律、纪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有些底线是约定俗成的,需要所有党员共同坚守。对党员干部来说,明底线、守底线是一门修身正德、干事创业永无止境的必修课。也就是说,做合格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时刻牢记越过底线的严重后果,始终警示自己坚守底线,“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5

在大多数人眼中,纪委是反贪反腐的“战士”,殊不知他的真实身份是审查党员干部行为的“教导主任”,他手中的那把戒尺不是法律,是比法要求更高的纪律。

每名共产党员都曾高举右拳庄严宣誓:遵守党的章程、严守党的纪律,誓要用党章、党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又有多少落马干部在泪水中悔恨自己背离党章太远,视党纪为空物。长时间重“硬件”轻“软件”,导致部分党员干部缺少政治理论学习,逐渐脱离纪律的约束,最终走上违纪违法的不归路。

与普通人相比,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党员不仅要接受法律的监督,更要受到比法律严格、标准更高的纪律的制约。比如思想松懈,大部分的初期表现只是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作风散漫,并没有涉及到违反法律的层面。然而拿纪律的“尺子”一量,则已经明显“越轨”。而且从实际的案件来看,涉及违法的往往起因于违纪,要查违法必要先查违纪。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从严。严的根本在于纪律。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就要求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阳奉阴违、私立门派的事都不能干;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就要求紧密围绕在党中央周围,不能培植私人势力;必须遵从组织程序,就要求按章办事,不能寻租放行、违规操作;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就要求令行禁止,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就要求严于律人,不给他们利用身份谋取私利的机会。

如今,在“打老虎”痛快人心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纪委“教导主任”的功能。既然是先违纪再违法,那我们就要想办法让他们不能违纪、不敢违纪。不能牢记党纪的就暂时不批准入党,对党纪的约束还存在侥幸心理的就通过实际案例让他信服,对违反党纪的就坚决按章处置。每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提醒自己:纪律是党员干部行为的底线。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6

“讲看齐”不是抽象的,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切实做到勤学、善思、笃行,在“深入”上聚力用劲,在“落地”上务求实效。

从行动上“看齐”,理想信念是动力。理想信念不是虚的,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成就伟业的精神密码。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因为理想的支柱一旦倾斜,思想的大厦就会坍塌,行动的目标就会迷失。作为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心有坚定信念,胸怀远大抱负,就不会“缺钙”,就能站得直、看得齐。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有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志向,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正能量,就能把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扛在肩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从行动上“看齐”,改进作风是保证。作风,是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作风出现偏差,就无法做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当下,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就是改会风,反对长篇大论,提倡开短会、开有质量的会、开解决问题的会;改文风,反对空洞无物,提倡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改话风,反对空话套话,提倡说真话、说管用的话、说群众听得懂的话。

从行动上“看齐”,实干苦干是关键。事有千件,贵在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朝着群众的心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张快干,就是最好的“看齐”。现实生活中,无论制定的目标多么宏伟,给出的承诺多么诱人,如果述而不作、决而不行、抓而不紧,一切都等于零。“阅尽古今天下事,成由实干毁于随。”很多时候,一些工作群众不满意,不是我们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措施不科学、不具体,主要是缺少实干精神、实干作风。只有盯着梦想,瞄着实事,不懈怠、不停顿、不折腾,用踏石留印的狠劲、滴水穿石的韧劲、九牛爬坡的拼劲,才能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7

按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部署,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中央政治局带头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联系中央政治局工作和以来中央抓作风建设的实际,总结经验、研究措施、提出要求,充分体现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这次会议是中央政治局参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为全党上下开好民主生活会、践行“三严三实”、加强作风建设,树起标杆、形成示范。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开展工作的先手棋,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其中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始终坚持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从出台“八项规定”,到重拳整治“四风”,再到践行“三严三实”,在作风建设过程中,正是因为中央政治局坚持从自身抓起、以身作则,才树立起徙木立信的公信力,在全党全国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党政军民同频共振、上下一心的良好局面。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中央以身作则,是为了促进全党积极响应;中央率先垂范,是为了推动全党奋发进取。中央树立标杆之后,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看齐意识,主动向中央看齐,做到层层立标杆、作示范,形成强大的引领力量。

向中央看齐,就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上、体现到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当好“三严三实”表率,首要的就是把握政治方向、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永葆全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提高掌控全局的领导艺术,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有过硬的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才能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干部群众。

向中央看齐,就要做落实的带头人,自觉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对分管方面的管理上、体现到严格要求自己上。带头践行“三严三实”,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实际的而不是口头的,必须体现在日常工作的严格管理中,体现在对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的严格监督中。有身先士卒的勇气,有“向我看齐”的底气,才有以上率下的正气,把“三严三实”要求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带动更多党员干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齐则有序,齐则有力,齐则有效,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需要党的领导更加有力。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全党向中央看齐,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带头提高工作水平,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党更加团结统一,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8

要结合学校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双一流”建设实际,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推动安徽大学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树牢核心意识,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坚定不移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定不移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持在促业务中抓党建、在抓党建中促业务,将持续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专项治理与“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紧密结合,努力在学习讨论中进一步加强安徽大学党建工作,为学校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干部基础、业务基础、作风基础。

要强化“一个树牢、三个看齐”意识,争做合格党员,切实在“三个看齐”中查找问题、谋划举措、推动工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快速前进。要立足本职工作,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把师生的冷暖、利益挂在心间,把服务师生的工作做实做细,真正把自己的辛苦指数转变成全校师生的事业和幸福指数。

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核心是要做到“一个树牢、三个看齐”。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始终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要做到“三个看齐”,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强化政治和道德定力。自觉加强学习,提升服务学校发展的能力。坚持知行合一,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讲看齐是我们的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讲看齐就是要承担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这个根本问题。讲看齐关键在于见行动,就是要努力推动学校发展,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做到勇于担当,敢于实践,大胆开拓,努力创新,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师生满意的工作业绩。

要按照“四个服务”的要求把教育教学改革任务落实好,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看齐表现为政治自觉,看齐是自律的信号、奋进的号角,展示的是信心与决心,昭示的是力量与本色。要把看齐意识印刻脑海,时时对照,纠偏纠差,紧紧跟随不偏向,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将一个树牢、三个看齐的要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把落实两部法规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在执纪上体现全面从严,坚持持续正风肃纪,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强化震慑作用。要切实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定地把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变为实际行动。

讲看齐,态度要坚决,行动要到位。要做到学得会、弄得懂、用得活、干得实,在履行职责使命的过程中学做结合、知行统一。要见行动,当先锋,确保学校各项决策部署在学院落到实处。要在筑基铸魂、思想引领上下功夫,在发挥作用、推动发展上下功夫。

看齐是政治要求,也是政治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坚决贯彻,自觉执行。要用看齐的高度、宽度、深度、速度、信度、效度来衡量。要增强看齐的政治定力,提高看齐的本领,反对不看齐的言行,发挥看齐的力量,把学习讨论转化为实践成果。

我们要深刻理解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讲看齐、见行动”是坚持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办学治校正确政治方向的内在要求。要认真贯彻省委的部署要求,落实学校党委学习讨论“实施方案”,围绕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进行学习讨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落实到深入贯彻xx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及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之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在服务“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上作出新的贡献。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9

党的xx届六中全会聚焦“党建”,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把党最重要、最基本的规矩,通过准则明确、强化、健全,为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基础、厚植优势。

不可否认,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教育管理党员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原本管党治党的“大熔炉”变成了没有温度的“冷灶台”。失了规矩约束、破了纪律红线、动了信念根基,党内政治生活乌烟瘴气,一些官员成了“温水青蛙”,舍不得温水的舒适,等水温慢慢升高,四肢半熟时无法自拔,随波逐流,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百炼方能成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有高质量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有优良的党风政风。曾说,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贯穿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显然,新《准则》就是过河的“船”“桥”,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笔者认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破立并举,做到“三要三不要”,把党内政治生活真正立起来、严起来、实起来。

要“和而不同”,不要“小圈子”。曾几何时,一些党员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找“家丁”、寻山头、倚靠山、抱大腿,歪风邪气、贪污腐败与庸俗的江湖关系沆瀣一气,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同盟圈。没有原则,没有纪律,党内政治生活变成了互相攀援的人身依附,不仅侵蚀党员干部的肌体,更破坏基层政治生态。必须坚决铲除这种“圈子文化”。要抓实抓好党的建设基础工程,领导干部要念好“严”字诀,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加把火,把党性纯一纯、把思想炼一炼、把作风晒一晒,坚守正道、做好表率,远离圈子,不专权、不越权、不以权谋私,坚决防范和抵制思想灰尘和“政治微生物”,做到遵纪守法,心有戒尺。

要“坦荡胸怀”,不要“纸牌屋”。当下,一些党员干部不说老实话、不做老实人、不干老实事,整天“张家长,李家短”,主观主义地“瞎”批评,没有证据地“乱开炮”,有时当面支支吾吾,背后议论纷纷,学“纸牌屋”式的小聪明,耍伎俩,玩权谋;有的为了升官发财、博取眼球,沽名钓誉,搞假大空,盲目追求“形象工程”,等等。无私则无畏,无欲则刚强,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党员领导干部要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把“金钥匙”,有话放到桌面上讲,批评他人要怀有一颗公心,一是一,二是二,坚持一把尺子待人、一个标准行事,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不藏着掖着、不拐弯抹角。当然,为官从政,更要始终以民为天,以民为重,把百姓放在心中,坦荡胸怀,正派做人,真诚做事。

要“干干净净”,不要“交易所”。“人之趋利,若水之就下,日夜无休时。” 一些地方和单位人与人的关系被扭曲,你来我往,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司空见惯;官商“混搭”,不清不楚,相互套牢绑架,勾肩搭背、投桃报李,交易交利。五花八门的“关系学”大行其道,正常的人际关系、官商关系被搞得歪东倒西、走形变样。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每位党员干部都要心存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在交往中增强边界意识、底线意识、红线意识,严守底线,不踩“红线”,不闯“雷区”,始终用准则的尺子丈量行为,扫除思想雾霾,时时对标,刻刻看齐,大力倡导同志式的人际关系、清清爽爽的官商关系,让关系更纯粹些、更简单些、更阳光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解决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抓常抓细抓长,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决铲除不良风气的“污染”,不给政治微生物留下滋生蔓延的空间,使政治生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10

“三项机制”的核心就是“能者上”“干者容”“庸者下”。“三项机制”不是单向机制,而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机制群。

“三项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肯定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所以,这三个文件目前都以“试行”的形式下发。各地各部门在实践操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省委没有搞一刀切。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省委文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落实办法。

“三项机制”是一项相互作用的整体。激励机制是前提,能上能下机制是根本,容错机制是保障,只有这三个机制的有机统一,才能够解决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董军强调,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清“三项机制”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要把握其精神实质,深刻领会“三项机制”的核心内容和鲜明导向,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三项机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努力在政协机关营造一支有热情、有生气、有活力的干部队伍。

“三项机制”相互衔接配套,是应对新形势破解新难题的一项重大决策。传递的信号就是希望通过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的好氛围、凝聚追赶超越的精气神。“三项机制”相互配套相辅相成,鼓励激励催生动力,容错纠错提供保障,能上能下标明底线,是一套比较系统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体系。

好的制度关键还在于落实,请您谈谈在实践中应该如何贯彻落实“三项机制”。

一是抓好学习宣传。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三项机制”精神,领会制度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激发全系统、全行业和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对“三项机制”进行全面、持续、深入解读。注重挖掘一批正反典型,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追赶超越的良好风气。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要按照“三项机制”精神,抓紧研究制定体现省委精神、符合工作实际的具体操作文件,形成相互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省委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体现地方和单位特色。

三是扎实贯彻实施。全省各地发展基础不一、各部门业务领域不同,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委要求,大胆探索、积极完善,勇于实践,切实把干部队伍的活力激发出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广大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四是严格落实责任。组织人事部门要主动承担起牵头责任,把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情况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检查、党建制度改革督查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强化督促,奖惩并举,层层传导压力,倒逼制度落实。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11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钢总公司党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首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通知》指出,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当前首钢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面对新旧交织的矛盾和问题,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对于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领导下,攻坚克难、不懈奋斗,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挥好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为把首钢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首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七一”重要讲话作为近期学习的重要内容,同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坚持自觉学习、自信运用,密切联系首钢改革发展实际、党建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深刻理解其精髓要义,尤其要理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奋进力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开创首钢转型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实践。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推进首钢转型发展;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坚决全面落实首钢发展战略;三是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首钢党建工作。

《通知》强调,精心组织,有效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把讲话精神传达到基层、覆盖到全体党员。各级党委中心组要把讲话列为专题学习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组织交流研讨,确保取得成效。各党支部要把讲话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组织党员学在深处、做在实处,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沉下心来认真研读讲话原文,学深悟透,并积极向广大党员、职工进行宣讲。各单位党委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同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宣传活动,注重实效。要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内部网络平台、OA办公系统等各种载体,灵活运用专家辅导、专题研讨、专题党课、系列培训、宣讲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学习辅导和宣传教育,及时宣传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思考体会、好经验好做法,使讲话精神深入人心,为推进首钢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完成20xx年“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强大动力。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12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层干部我心目中的群众观。”这些朴实无华、耳熟能详的话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不仅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而且成为了我党干部的自觉实践,成为了党领导群众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大法宝。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的关键时期,社会环境发生多元化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体会和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长期实践的结晶。笔者以为,群众观决定着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决定着群众基础。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思想决定行为,只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不折不扣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他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党员干部,在我们党执政后,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态度。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党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

如何树立观?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成效努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赢得群众的认同和拥护。二是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利益想细做实。要以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和抓手,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要求,保证广大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三是要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中的矛盾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的某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方面往往在于党员干部,在于党内某些人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关心群众痛痒,脱离群众,甚至滥用权力,违法乱纪,或者在于某些政策不能被当时当地的群众所接受。因此,在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时,首先要从党员干部自身找原因,对于群众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不能用唯我独尊、强迫命令的简单粗暴方法,主要是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13

自治区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机关首问负责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机关限时办结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这三项制度的颁布实施,是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搞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加强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为使三项制度在我镇全面贯彻实施,确实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近日,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组织全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这三项制度,通过学习,使我受益非浅。

一、首问负责制是开始,限时办结制是核心,责任追究制是保障,这三项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建立和严格执行这三项制度及行政效能建设的其他配套制度,将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促使各部门特别是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严格办结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建立起加强机关行政效能的长效机制。

二、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实行首问负责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良好的政府机关形象的客观要求。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基层和群众要求办理事项的,第一个接待群众来电、来访者(即首问者),要热情接待,周到服务。接听电话应文明、礼貌、热情,做好记录,并负责落实所问、所办之事。热情为到访者、来电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对到政府办事的人要热情、主动,属在本人职责内的事要及时处理,首先接受办理的人员要负责到底,能当场办结的要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告知办结时间,并负责该事项的跟踪督办,对申办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当场验明和明确告知申办者,并进行详细指导和说明。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受理的事项,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并告知该事项的具体承办部门的有关联系电话,必要时亲自引领前往,引导其找到相关部门或个人办理,直到让群众满意为止。对把握不准的事宜或者特别重大和紧急的事项,及时请示领导。要求首问责任人熟悉业务、精通技能,否则就必须换岗。要实行挂牌上岗,以便企业和群众监督。

三、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指各级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其行政单位和管理服务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结的制度。限时办结制是防止办事拖拉,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本制度,服务部门要理顺内部职能关系,优化工作流程,科学设置程序,规定办结时间,杜绝久拖不办、办而不结的现象。行政机关所有向社会办理行政许可或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其它申报事项,必须在法定期限或者本机关承诺的期限内办结。对特别紧急的事项要急事急办,随到随办。情况特殊需超过办事时限的,要经上级领导批准并事先告知审批对象。凡没有正当理由超出法定或本部门承诺时限的,要依规依纪追究责任人的行政不作为责任。具备条件的行政管理事项要实行超时默认制,行政机关超过规定期限未做出决定的,一律视为同意。

四、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执行力和公信力,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等行为予以责任追究的制度。重点抓三方面:

1、实行部门首长问责制。实行部门首长对本部门的工作全面负责,并对其行使职权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各政府部门对所属工作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行为,要追究部门行政首长的责任。

2、实行行政过错追究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怠误行政管理工作或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要追究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

3、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要设立效能监督机构,健全效能投诉网络,完善效能投诉受理机制,努力做到投诉有门、办理有效、有诉必查、查明必处。监察重点要放在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以及发展民营经济密切相关的行政部门和执法管理部门,以及行政审批中的不规范行为、违反服务承诺的行为、滥用行政执法权的行为、行政不作为、工作作风等方面。坚决追究违反有关制度,破坏投资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营造干部作风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浓厚气氛。要加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需要立案调查的,严格按案件检查的规定程序办理。要公开曝光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

党员干部关于十个行为底线发言稿 篇14

当前,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的关键环节。不过,一些党员干部在活动中精神懈怠,疲于应付、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批评不出汗水,整改不动真格,落实不出成效。究其原因,在于宗旨观念淡薄,权力意识缺乏,公仆角色错位,没有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自我“三问”是思想必修课,实践“三问”是行动总开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从思想和行动出发,答好“三谁”之问,做到“三问”后行,走稳群众路线。

一问“为了谁”,以“自问”的勇气告诫自己。党员干部代表群众利益,为群众打算,但不能简单以个人想法代替群众意愿。要时常以“自问”的勇气告诫自己“为了谁”,掌好事业“方向盘”。代表不代替,特别要涵养“三气”。一是攒好人气。群众心中自有秤。要扬长避短,既听得进顺耳良言,又听得进逆耳忠言,既在赞语中看到进步,也在冷言中看到不足,始终以群众意愿为干事准绳,攒人气更留人心。二是聚好和气。同心协力土变金。要凝心聚力,与领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服从不盲从;对同事,既讲分工,又讲协作,补台不拆台;待基层,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苛责,同心不多心,始终以事业发展为“最大公约数”,聚和气更筑和谐。三是接好地气。乡语口碑含民声。要深入基层,听真声音,真听声音,身到更要心到,心动更要行动,俯下身子听群众的烦心事,放下架子解群众的挠头事,挽起袖子办群众的跺脚事,始终以群众口碑为最高奖赏,接地气更通民气。

二问“依靠谁”,以“自察”的意识提醒自己。党员干部根植于群众,力量源泉在群众,但不能放任主观努力简单依赖群众。要时时以“自察”的意识提醒自己“依靠谁”,提高工作“加速度”。依靠不依赖,关键要提升“三力”。一是业务力。业务是立身之阶。群众工作没有专门的教科书,要强化自学意识,学习领导决策思考的大局观,科室具体事务的操作法,基层应对问题的土办法,在汲取众人智慧中努力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挖掘力。挖掘是进步之源。群众工作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药,要强化提炼意识,注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需要,挖掘吸收老办法中的新精华,上级指示中的新精要,基层经验中的新精髓,既不照搬照抄,也不全盘抛弃,始终多想一层、深思一步。三是创新力。创新是发展之魂。群众工作不全是畅通的现成路,要强化突破意识,敢想敢干,善破善立,注重在新的实践中找到新的结合点,使具体经验系统化、感性认识理性化、成功做法制度化,不断探索群众工作发展新思路。

三问“我是谁”,以“自省”的态度反思自己。党员干部是具体的岗位责任人,也是群众中普通一员,但不能简单因群众之名而失位。要时刻以“自省”的态度反思究竟“我是谁”,找准人生“坐标点”。定位不失位,重点要做到“三守”。一是守土尽责。岗位就是最大的职责。要把岗位当成坚守的阵地,知晓职责、牢记职责、勇担职责,无论大事小事,无论何时何处,都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确保岗位“城池”固若金汤、万无一失。二是守好本分。岗位就是最大的规矩。要把岗位当成严谨的程序,按规矩办事,以规矩服人,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规规矩矩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确保岗位“程序”不走样、不变异、不删减。三是守住底线。岗位就是最大的形象。要把岗位当成一块试金石,始终存有一份利剑高悬、警钟长鸣的意识,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常念“紧箍咒”,净化“社交圈”,管住“小爱好”,确保岗位“底线”攻不破、越不过,树强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给自己准确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问题,将“三问”而后行作为常态,坚持走我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党性修养,更好地扎实深入基层,紧密联系群众,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尊重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公仆之身依靠群众,以公仆之心服务群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