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散文鉴赏:乘凉

来源:飞鸿范文帮 1.09W

编者按:盛夏季节,找一处好地方乘凉可是一件舒适的事。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享受凉意,享受人生。

日常生活散文鉴赏:乘凉

老辈人凑到一块儿喝茶,小酒,一旦没什么可聊,多半是东拉西扯的搜刮起彼此的回忆,譬如拿"乘凉"说事儿。

从50年代过来的人,都会觉着夏夜里的"乘凉"是件很有美感,很温馨甚至很奢侈的一幅生活场景。

晚饭后,小城的人们会陆陆续续从各家各院拎着小板凳,小躺椅,搬着小竹床出来,往自己门前的空地一溜铺开,一条巷子很快密扎扎的挤成长长的一竖排,哪怕从什么地方透出一丝小风,这条巷子的人们都会觉着这一晚上的畅快和凉爽。就算彼此已经挤的密不透风,树叶也明明在那儿纹丝不动,在自家木盆里冲上一把澡出来,不凉快也凉快了。

也有骑着脚踏车,汗淋淋刚从外面赶回来的,你得跟"乘凉"的邻居们打上一条边的招呼,碰上小巷被"乘凉"的邻居们塞满了,转不过身来,你得把脚踏车扛在肩上,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到自家门口。

还有干脆一家子人把小饭桌搬出来,边乘凉边吃晚饭的。那些年,家家户户夏天的晚饭几乎是清一色的凉粥➕小酱菜➕咸鸭蛋。就连"呼呼啦啦"往嘴里吞稀粥的动静,都是"乘凉"的一景,当然,有时这些动静里,也还有哪家在"稀里哗啦"啃西瓜的。

"乘凉"的人们手不闲着,会不停的摇着各自手上的那把蒲扇,嘴也不会闲着,会有一句没一句的拉呱着白天的所见所闻,以及巷子内外的家长里短,八卦闲嗑。聊到隐密处,还会交头接耳,故弄玄虚,引得远一点的邻里们,个个伸长脖子,恨不能围过来探个究竟。

实在没得唠了,拧开半导体,你听你的《捉放曹》,她听她的"妹妹,我来迟了"。更多的是在听广播里的小说连播,什么《金光大道》啦,《向阳院的故事》啦,王少堂的扬州评话《武松》啦。。。。。。

"乘凉"不光"乘"在巷子里,马路沿街你看好了,一到太阳落山,家家会把各自门前泼上几盆凉水或是井水,冲冲一天晒下来的热气,然后一字排开,怎一个"壮观"了得。

那些年,马路上,哪有几辆汽车驶过的动静,更难得有工程打桩机的叫唤。安静的街道,心定自然凉的小巷,哪怕有那么丁点儿的"穿堂风",这个夏夜,容易满足的人们,就会会觉着幸福无比了。

一条街或者一个巷子里的人家,但凡出来"乘凉"的人家,也没那么多身份和辈分上的讲究,往人堆里一扎,你就是个平头百姓,你就是隔壁老王或是老张家的人。如果说有什么可比的,人堆里,比的就是你的嘴皮子,脑瓜子。很显然,见多识广又能说会道的主儿,你一准会是这条街,这条巷子,这个晚上的主角儿。你一张口,很多时候,很快会打破"家"的界限,人们都会搬着自家的小凳向你围拢过来,煞有介事地听上一耳朵。

"乘凉"是那个年代的习俗,也是小城的一道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男人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赤裸着上身,穿着偶尔露蛋的大裤衩。女人们身上也没那么些个束缚,宽宽松松,大大咧咧的睡衣睡裤,也没见有多少貌美的少妇能在"乘凉"的时候,让男人们心怀鬼胎,心神荡漾的。

"乘凉"的年代还是在人们节衣缩食的年代。人们还在为节省家里的每一度电,每一斤粮油,布票,肉票勤俭着,克制着,劳顿着。

当然,科技也还没发达到我们现在的这个阶段。

自从诞生了空调,百姓人家再也用不着为用不起电,买不起空调犯愁,每到盛夏的夜晚,外出"乘凉"的人们越开越少,大城小镇,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沿街"乘凉"的市井盛况也越来越稀罕了。哪天你如果试着跟家人或是孩子们说上一句,晚饭后,我们去外边院子乘一会儿凉如何?他们肯定会骂你"神经",脑袋"划丝"了吧?

我常想;用不了多久,恐怕"乘凉"这两个字,会出现在"度娘"的词条注释里,再往后,后生们会对这个词愈发陌生,以致纳闷。

随着城市规模化的建设和改造,大片大片的老城区,老民宅纷纷"闪退"。现代化生活形态正飞速刷新历史沉淀和民俗风貌。

再说,今天的户外也好像真的无"凉"好"乘"了。虽说,天还是那个天,热还是那么热,自从人们学会了将"PM2.5"空气质量常常挂在嘴边,学会了动辄拿汽车尾气出来吐槽,更躲不过街坊邻居那一扇扇窗户外悬挂着的空调主机,大口大口喷出的沸腾热量,说到底,人们还是被室内空调的舒适度给惯坏了,人体身上的汗腺也娇惯了,"汗毛孔"经不起收缩,更不会有那份耐心和闲情逸致跑到外面去"乘"所谓的"凉"了。

没有了"乘凉",也就自然没有了邻里间的近距离接触和亲密无间的啦呱,人际关系也越发变得生疏,隔膜起来。

在属于自己那个家的N多平方米里,人们当然也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享受人生,享受凉意,但对于我们这个年纪又喜欢矫情的人来说,总觉着缺了那么一点点的什么来着?

各人会有个人不一样的缺憾,还是由各人去各自体验,表述吧。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