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感悟:十八岁的萌动

来源:飞鸿范文帮 2.19W

高中不是一个恋爱的季节,但早恋却是中学一道难解的题。它确实是反季的花,但却也是爱的种子。一方面它仅仅依赖青春的肆意才含苞欲放,却又很难禁得起风雨。另一方面虽然很难禁得起风雨,却又是纯真的情感的萌芽。所以它是一道难题,甚至无解,所以让很多家长、老师、学校头疼,也就能见出各个家长和老师的智慧。

教师的教育感悟:十八岁的萌动

当然也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最雷人的当属河南漯河高中政教处的《关于学生违纪处分的强化规定》,里面规定:“男女生交往务必在明亮地方、5名以上同学在场。”“严禁男女生在操场、走廊、宿舍区、餐厅区、学校商店、书店等任何地方单独或结对交往,一经发现,由家长领回至少教育一周,并给予当事人劝退处分。”“禁止男女生单独在课余时间于上述场所逗留,一经发现将给予警告以上处分。”“若重复违反上述规定,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由家长领回家或学校送回家”……

别以为这种缺乏人性、常识甚至缺乏起码的操作性的规定只是个别,这样的学校到处都是,很多21世纪的中学领导脑子还停留在中世纪。而且越垃圾的学校这样的规矩越多。再比如陕西的西安中学,还开展“男女生非正常交往”问题专项整治,要求男女生在一起距离不能小于3.6米。

还有很多则是那种比比皆是的小范围、个人化的限制:

一个朋友的孩子刚上初中,我这个朋友担心他的儿子早恋,于是打电话向我咨询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这个问题。我问他,你儿子恋爱了么?他说还没有。我说你儿子没早恋,你着什么急呢?他笑着说,其实是孩子班上有一个孩子“恋爱”(这是老师的用词)了,于是这个尽职的班主任就在家长会上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情感动向,却没想到让家长紧张,就试图开始维稳了。

还有一个年轻的班主任,刚参加工作,在班级的第一次班会上就义正词严:我的班上有两根高压线不许你们碰,一条是考试不准作弊;一条是不准早恋。

前面的那位老师属于经验不足,后面的老师就属于无知了。依据做老师的经验,班级内部出现一些个别现象的时候应该是个别谈话,如果是普遍现象那么就需要借助班会课之类机会集体沟通。否则就会出现这个朋友的现象,让一些孩子根本就没有早恋行为甚至倾向都没有的家长瞎担心。而后面的老师因为年轻而显出的无知,感情的事情是老师或者家长能控制的么?换句话说,就算是早恋,只要不过分,不出格,你真以为自己是上帝或者太平洋上的警察真的能管得到么?很多时候这种拿着职业身份居高临下的老师总是习惯自欺欺人地颐指气使,其实也只是一种虚张声势,因为孩子一旦眼里没有你,所有的这些恐吓都会轻如鸿毛,除了找家长你还能有别的本领么?

如果很多家长不相信,那么我说一个班上女生的故事。

在高中的起始年级,我对写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每周一篇自由练笔,自己选材定题目定体裁,我只要求有明确的中心和800字的字数要求,有一个学生给我写了一篇作文:

一个人闷着,感觉总是不好受。今天,我想坦白诉说。希望你替我保密。或许算是青春的萌动吧,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我太疯狂了。

由此周末闲来无事,就上网聊天。其实我以前真的是很少上网,用什么QQ,觉得太虚假吧,都是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才会整天没事用这种聊天软件。我很无心的去看了下某些网友的名字,一个叫s…ko的人吸引了我,他的ko我觉的读起来很有趣。于是我就发了一个讯息过去,问ko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是姓,柯。然后,我们就开始聊天,但是,发过来的文字都是繁体字,我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台湾人。我半信半疑,因为在我的印象中,QQ只有大陆人用的,台湾人应该很少用。

我们聊开了,下面是几段对话。

我:“你是原住民吗?”

S:“原住民?我是在台湾的第二十三代。”

我:“哦,你多大年龄了呀,工作了吗?”

S:“我现在在上海念研究生,28岁了,七月份就回台。”

我:“这么大了,家庭美满幸福吧。”

S:孤家寡人,你平时爱做什么?”

我:“看看书啊,旅游,游泳,睡觉,etc.”

S:“我也喜欢旅游啊……”

之后,每次上线,都要看看s… ko 在不在,我觉得,我们能懂对方的想法,也理解。渐渐的,我们开始互相了解。看了他空间的唯一两张照片,穿着有品位的西服,是他姐姐结婚时照的,不算帅气,但给人一种安全感。我觉得,我开始渐渐被吸引,语言,文字,一切。他说他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老子啊,易经,他说能解释出很多东西最本质的东西,往往包含着最普遍的自然规律,适用于很多东西….总之,我们开始互生好感,于是留给对方手机号。感情随着时间越来越深了。或许这不叫感情,叫虚拟的想象,我自己很清楚这些东西,但还是固执地认为那是真挚的感情。

他向我交待了他的过去:上学时很叛逆,父母都忙着赚钱(他说他的父母没有给他开过一次家长会),尽管物质生活很优越(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出),但是却不听话。高中时,换了三所夜校,而且多是名校,但最后却被退学。他说,那时他只有三样东西,酒,毒品,烟。之后,父母把他送到新西兰念书。在异国他乡,他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于是,他去当兵,是管理财务的那种。他说,有些高级军官喜欢要他陪他们玩。上夜总会啊,酒吧这些地方。他说,看多了,他觉的没什么了,人重要的是过得有意义,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思考,上大学,念研究生等。(过程中还工作过),我觉的这些对我来说,就是黑暗的过去,人怎么能过的那么复杂。但是,他的诚恳还是感动了我。

于是,他约我见面。从上海到南京的火车把他载到我面前,MC陪我去见他的,他也带了一个朋友,是法国人。在夫子庙,我们连一起逛,他牵了我的手,我拥抱了他,其他什么也没有。MC有事先走了,然后,我和他的朋友和他一起去餐厅吃饭,大家谈法国,谈中国,谈台湾,分享观点。

但是,我觉得,这种情感不能维持了,无论是从我自身的角度来看,还是他来讲。我还太小,才高一。父母,朋友,亲人都对我有所期待。我们两年龄又相差如此之大,近一轮。他马上就要回台,而我,或许再也见不到他。各方面,种种乱七八糟的原因,让我不得不放弃这种美好的感觉。但是,我该怎样整理好自己的思绪,好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不知道。希望老叶不要觉得我很疯狂,很傻,很天真。给我好的建议,我信任您。

当您看到这样的练笔时,有没有一种没想到的感觉?一次闲来无事的交流,有可能就是一段感情的开始。我还曾经见过有两个隔壁班的孩子因为考试之后名次挨着,然后偶然发现生日也是同一天开始相互产生好感,认定对方就是命中注定非你不娶非我不嫁的故事。那些只会命令学生不许恋爱的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想必骂得再狗血喷头也不会让学生接受半分,不过是对牛弹琴,再不济就是请家长,结果往往会更糟糕。所以不管是老师也好,家长也罢,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感情问题上保持一种冷静的理解。

歌德一言以蔽之:哪个男儿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限制他们“爱”,我们能做的只能限制他们“谈”恋爱。

台湾有一位作家写了篇文章《我们已过了这样的年龄》,说的很实在:

能想想到了三十好己,那时有了车,你却仍骑着车由淡水到九份,只为感受一下追风逐月的快乐吗?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想法,我就不会在无意中经过台东鹿鸣桥时有这样的勇气跳下单索,因为年轻,所以我知道错过这次不会再有这样的勇气跳下去,所以把握当下,我们要在以后回忆过往时仍留下微笑。

十八岁就应该谈恋爱。十八岁,应该是谈恋爱的时候,我错过了。后来年纪稍长,再谈恋爱,却怎么样也揣摩不出十八岁的恋人,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十八岁的男女孩,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事呢?一个人到了二十八,三十八岁,才第一次谈恋爱,只怕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那年轻纯情的一面。为何没有在十八岁时去谈恋爱,我的一生,就此留下一个无法追回的遗憾。

我认识一位朋友,年轻时早早就辍学去工作,经过几年的辛苦奋斗,现在终于奠定了经济基础,终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照理说,他应该心满意足,好好享受眼前的好日子。可是,他还是心系那一个未完成的学业。常听他盘算着,什么时候要搁下工作,去把书念完。

我还有一位女性朋友,早早就结婚生子,一方面照顾家庭,一方面外出工作,经过十几年,孩子渐渐长大,工作也越来越轻松,旁人看她,应该算是一个满意的女人。可是每每听说年轻人背着背包,到国外去旅行,她就不由得心生羡慕。她也希望自己能再年轻一次,没有任何家庭和工作的负担,可以自由在闯荡。

如果能再年轻一次,我们可能都会做不同的事——去恋爱,去读书,去旅行。只可惜,想归想,我们这一生却都不可能再年轻了。年轻时未完成的心愿,也不可能在实现,且心境已截然不同。

总要活到有些年纪,人才会了解,其实什么事也不必赶着去做。真正没有遗憾的人生,是每一个年龄,就做那一个年龄该做的事,不着急也不落后。到年纪渐长,回头看看,不曾缺少什么快乐,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追悔。

我们年轻时以为伟大的东西,总有一天在追求到之后,会明白不过尔尔。反倒是当时我们认为不值得一顾的小事情,会回来日日夜夜啃噬我们的心。

十八岁就应该去恋爱,年轻就应该海阔天空去闯荡。如果在当时做了该做的事,我和我的朋友们今天也不会留下惆怅。而年轻已不会再来,可是岁月仍然缓缓向前流去,我们总属于某一个年龄,不管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每一个年龄都有它该做的事,过去尽管不再回来,但今天还没有结束,今天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不可以再犯同样的错误,一心追求看起来伟大的东西,倒是心里的小愿望,不能轻易让它溜走,要悄悄去实现。

接受自己的年龄,也接受这个年龄的愚昧,限制和快乐,这是最理想的生活,总有一天,时间会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的。

有一个学生读完这篇文章后说:十七岁那年,自己还是个刚刚觉醒的高二学生。由于高一“玩物丧志”,白缴了那一千多块的学费。到了高二才突感紧张,暗自下定决心。那一年抛弃一切,一心努力学习。加上父母的委婉暗示加喋喋不休的唠叨。高三的时候总算不负众望。学习成绩一路飙升。如今的他已是大二学生了。他说自己实现了大学梦。但却总认为自己“就此留下一个无法追回的遗憾” 。总觉得人生似乎残缺了点什么。

我欣赏很多学生文字的风格,是因为它给人一种真实的力度。因为这样的鼓励,所以才会赢得信任。当你了解他们情感的真实情况以后,你才能有的放矢。正如文章里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再年轻一次,我们可能会做不同的事-----去恋爱,去读书,去旅行。只可惜,想归想,我们这一生都不可能再年轻了。年轻时未完成的心愿,也不可能再实现,且心境已截然不同。只是为什么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就武断地要求孩子也不允许去体验他们这个年龄段青涩与美妙的感觉呢?

我经常会告诉学生,当老师和家长只知道批评他们而不愿意交流的时候,不妨反问一句:扪心自问下,你们自己年轻时候有没有喜欢过异性?如果家长只是想对孩子进行教育,那么包括感情在内的所有问题都会丧失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你必须承认在青春期出现感情的萌芽,出现这种好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所以你首先要学会理性认同它的出现与否都很正常。否则,像这样的感情,如果孩子不承认,你顶多也只有气急败坏而已。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对于每个孩子,感情的萌芽就像我们俗称的开窍,这种窍没有规律可言,或早或晚?或在多大年龄?都没有定论。我并非赞同这个年龄一定要去刻意体验,而是针对情感已然萌发的那些孩子。毕竟感情可不是他们甚至我们想控制就能控制的。正所谓“不知其所自,不知其所往,一往情深而已”。

孩子没有开窍不必喜,开窍了也无需大惊小怪,你要做的不是扼杀,而是引导。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下,这并不算真正的恋爱,而只是一种对异性的好感。有很多开明的老师和学校开始把“早恋”这个字眼替换为“交往过密”,这无疑是一种睿智的进步。

当然,探求这种萌芽的感情本身,其实每个孩子原因都不太相同,比如有的孩子是因为家庭缺乏安全感,爸妈经常不在身边,或者因为父母之间的冷漠觉得孤独,需要一种情感的慰藉或者陪伴;有的孩子则因为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听大人话会遭到惩罚,于是孩子心中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反抗大人们”的冲动,不仅是为了冲破家长对自己的束缚,更想要得到他们幻想中的那种“绝对自由”。加上单调枯燥的日常学习生活,文艺作品里那些浪漫的情节就让他们憧憬神往了。还有很多虚荣式的感情,也类似一种“同辈压力”。自己的好朋友有了所谓的“男(女)朋友”,自己觉得没有很没有面子,或者是觉得有个帅呆了的男生(漂亮美眉)在校门口等自己抑或是在生日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可以满足自己内心极大的虚荣心。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早恋问题非常敏感,往往会采取严管的手段,甚至责骂、限制自由。虽然目的很美好,是深怕孩子会受到伤害。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已逐渐拥有自我的意识,通常家长管得越严,孩子就越叛逆。

孩子如果在高中真的有类似的现象,既不要觉得看到身边很多习以为常的青春期孩子“写情书”“谈恋爱”,那些家长和老师都熟视无睹。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思想开放、观念解放,反而凸现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茫然和无所适从。也不要心急如焚,暴跳如雷。其实,孩子的想法很天真,只是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言行,把孩子的行为想象得多么成熟。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只是用眼睛在看这个成人的社会,可能会有一些成年人的现象,比如写情书、表白之类,但实际上,他们仅仅只是一种模仿,表达的往往是彼此的一种好感。如果家长只是想简单的快刀斩乱麻,最后也不过是“抽刀断水水更流”。

无论怎样的社会阶段,对于孩子萌发的两性意识以及因此而表现出的情感倾向和表达诉求,家长都需要进行一定指导。如果没有发现感情的迹象,则不需要操之过急,无中生有的担忧,毕竟青春期并非大部分孩子都会“交往过密”。爱情中蕴含的知识较少,更多是一种态度和观念。所以,往往需要在不经意间巧妙利用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去潜移默化。比如提及身边熟悉的人的感情生活,孩子看到某些大男子主义或者家庭暴力现象发出疑问的时候,就可以趁机交流沟通对于感情中尊重与责任的看法。生活永远是最佳的教育渠道和素材。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学会应有的尊重,不要总是板着脸训诫,也不应该过度的溺爱,什么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我经常会告诉家长一个简单的评价尺度:如果孩子上了高中还能跟父母经常沟通交流,那证明家庭教育就非常成功。反之,就一定有某种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往往来自于家长。尤其是对那些早恋纯属出于叛逆的孩子。因此,假如有机会,不妨试着教给他们“三不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不表白,不秀恩爱,不出格三个层次。

教会孩子如果对异性有好感,要学会放在内心,不要轻易地说出来,不要轻易表白。因为一旦说出口,意味着在现实世界里你必须得扛起很多责任和义务。你必须得让孩子意识到他自己还是无产阶级,自己都给不了自己独立,拿什么来为另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提供保障?真爱一个人可不是只过过嘴瘾。要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也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何况还是感情?你得让年轻的孩子明白,那些在年轻时候为自己的未来奋斗的孩子才是真的潜力股,因为他们眼光更长远。中学的时候,体育场周围经常有很多围观的女生让很多球场上拼搏的男生荷尔蒙旺盛,但是到了大学,再到体育院校,你会发现这种诱惑就越来越小了。

就算年轻人比较冲动,或者难以抑制心中的爱意,那至少要让他们明白任何时候,爱都是一种很私人的事情,两个人之间爱的浪漫和甜蜜都是彼此分享的温暖,如果扔到公共场所,那就有炫耀之嫌,可是谁能为一辈子的感情买保险呢?那些娱乐圈中人的婚宴秀得越恩爱的,最后在镁光灯下往往死的也很惨的例子比比皆是,除非你的脸皮比他们还要厚,所谓感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管是秀恩爱也好,还是其他情感的冲动也罢,就像水果,一定是按照时令去品尝,冬天的西瓜再贵也比不上夏天廉价的西瓜口味好,你非要摘青涩的桃子尝到的一定是酸味,除了应有的引导之外,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也是一种正确的做法,虽然这是最后的招数。

那个学生后来在练笔里告诉我说:

我想说他给我的感动真的很多,一点一滴。

当他打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按时吃饭,有没有生病, 我很感动。

当他跟我是讨论台湾问题时说:“无论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我始终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在感动。”

当我迷路时,爸妈电话打不通时,他帮我上网查地图,一步一步教我怎么走时,我很感动。

当他教我尊重别人的重要性时,我很感动。

当他说在看南京的房价时,我很感动。

当他告诉我好好学习时,我很感动。

当他告诉我以后要听我的话,少喝酒,我很感动。

当他轻轻地拥抱我时,我很感动。

当他趁我不注意时,放起我最爱的歌时,还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时,我很感动。

当他说,一直在等我的短信息时,我很感动。

当他在过马路时,将我小心的拉着时,我很感动。

当他说我像他的孩子的时候,我很感动。

当我对他说,我们就这样吧,不会再有交集。他说,我选择你的选择。

当他真的没有在联络我时,我开始哭泣。哭着向他倾诉时,他说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对我才是好了,他很无能为力。他的无能为力让我感动。

当他说,我是他的boss时,我问他要给薪水吗,他说,只要给一份希望就好。我很感动。

我的感动,也是我的财富。我们总以为那份痴情很重,很重,是世上最重的重量。有一天,暮然回首,我们才发现,它一直都是很轻,很轻的。我们以为爱的很深,很深,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最深和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

当您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您会不会明白其实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是傻瓜,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也许历经岁月的沉淀,他们的感情依然固若金汤,岂不是一种青梅竹马的浪漫?就算未必能成真,这份年轻的懵懂,一定也是孩子内心最美的回忆。其实,时间帮助孩子成长的时候,也会让他们成熟。当《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接连红了票房的时候,我们这些青春已逝的人应该足够警醒,别让孩子的青春跟我们一样苍白。家长所要做的只是让他去面对时间对感情的考验,然后给他们准备一个宽广的胸怀,就算他们遍体鳞伤的时候,也可以温暖他们别失去追寻真爱的梦想。

我做班主任多年以后,理想化的目标是让班上的男女生至少高中三年内能跟班级的同学都同桌一次。限于很多现实的因素不大可能,但我会坚持让班上的孩子男女同桌,而且尽可能每个学期至少调动一次座位。这么做的理念只有一个:高中生在学校里学习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还有很多其他要学的东西,比如跟别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跟异性交流的能力。我经常见到很多男生不愿或者不敢跟女生说话,我还曾教过一个男生,只要女生跟他说话,他就紧张得想去上厕所。我也经常见到很多女生课余时间基本上都窝在姐妹圈子里,甚至还视那些跟男生打成一片的女生为另类,等她们长大以后,她们根本就不明白怎样的男生才会是最适合他们的那一半,而这也恰恰是很多孩子成年后变身剩男剩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无拘束交流的青春期,他们的世界只有一种性别的色彩,一旦被社会裹挟着必须面对另一种色彩的时候,他们就手足无措了。前不久,对面的兄弟学校还想办成女子中学,我看到新闻就觉得有点天方夜谭很傻很天真,姑且不谈师资课程等客观因素,那些在校园圈养玩插花玩女红的姑娘一步入社会指定分不清谁是流氓谁是色狼,要是再像九江学院一样请所谓的女德专家来就更毁人不倦。

有一个宝贝学生,大学毕业以后去相亲,无数次“忐忑”的相亲经历之后,他觉得很痛苦,因为见面聊的话题大多是有没有房子?多少平方?有没有车子?他接受不了这样的世俗和现实。《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排名前10的省市剩男(28—39岁)比例均超过30%。而我们身边对剩女的担忧更为恐惧,因此也成就了一则苦涩的笑话:

中学的时候,爸妈总是跟孩子苦口婆心:现在年纪还小,千万别谈恋爱,等到上了大学再谈也不迟。等到上了大学的时候,看到孩子迟迟没谈恋爱,就开始着急:你怎么还没找个男(女)朋友?孩子往往丢下一句:你以为男(女)朋友像大白菜,想买的时候就可以买一捆么?

所以,对年轻时候的孩子的纯情,多一点理性,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呵护和引导。爱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会爱,其实更是一种智慧。

要不然,你就只能学哪些蠢学校的领导,每人干脆发个防毒面具?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