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调查报告(通用3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2.89W

管理学调查报告 篇1

一、通过杨总经理的一天这个案例分析,你认为企业应该对员工激励的方法有哪些和对员工激励的作用?

管理学调查报告(通用3篇)

首先,我先回答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方法有哪些?

1.榜样激励

要为员工树立一根行为标杆,在任何一个组织里,管理者都是下属的镜子。可以说,只要看一看这个组织的管理者是如何对待工作的,就可以了解整个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表不正,不可求直影。”要让员工充满激情地去工作,管理者就先要做出一个样子来。

2.目标激励

激发员工不断前进的欲望,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并且都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这种动机是行为的一种诱因,是行动的内驱力,对人的活动起着强烈的激励作用。管理者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可以有效诱发、导向和激励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授权激励

重任在肩的人更有积极性,有效授权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巧。不管多能千的领导,也不可能把工作全部承揽过来,这样做只能使管理效率降低,下属成长过慢。通过授权,管理者可以提升自己及下属的工作能力,更可以极大地激发起下属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

4. 尊重激励

给人尊严远胜过给人金钱,尊重是一种最人性化、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以尊重、重视自己的员工的方式来激励他们,其效果远比物质上的激励要来得更持久、更有效。可以说,尊重是激励员工的法宝,其成本之低,成效之卓,是其他激励手段都难以企及的。

5.沟通激励

下属的干劲是“谈”出来的,管理者与下属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调动下属的热情,激励他们为企业积极工作有着特别的作用。而建立这种良好的上下级关系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的沟通。可以说,沟通之于管理者,就像水之于游鱼,大气之于飞鸟。

6.信任激励

诱导他人意志行为的良方,领导与员工之间应该要肝胆相照。你在哪个方面信任他,实际上也就是在哪个方面为他勾画了其意志行为的方向和轨迹。因而,信任也就成为了激励诱导他人意志行为的一种重要途径。

此外还包括,竞争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方法。

其次,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配合性,兴趣性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在相对的方面我们也要注意,不能经常对员工进行鼓励和激励,要注意对每一个员工要公平对待,要让大家感受到这个团队是有凝聚力的,这样才可以提升员工对企业与领导的信任,才能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工作氛围,企业才能稳定发展。

作用:

1.可以使企业吸收人才,留住人才,接纳人才。获得新技术,新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进入企业融入企业。

2.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竞争环境。

3.员工的激励对企业领导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果不激励员工,员工会认为在这个企业没有上升的空间,从而因各种理由辞职,跳槽或离开企业。

二、如何看待车间和生产技术科在质量问题上的相互推诿

就这个问题我们要用管理学知识中的管理职能和管理角色两个角度分析车间和生产技术科在质量上相互推诿的原因。首先,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从计划职能上来看,计划活动是要明确组织目标。目标反映了组织互动的未来终点,指出了我们要到哪里去。杨总和副总及公司董事会主要成员在制定公司生产目标上比较模糊,使车间和生产技术科在产品生产上各抒己见,进而产生分歧。从控制职能上,组织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产和发展的,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管理者必须至始至终地对组织的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或预见到偏差之后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杨总经理作为管理者在公司出现严重问题时,没有及时发现偏差并予以纠正,使产品不合格率上升和老客户的几起投诉,体现了杨总在控制职能上的缺失。

其次,公司对车间和生产技术科的质量评估体系不健全,在出现质量问题时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而是互相推诿。

最后,车间的主要负责产品的生产。生产技术科主要负责设计和研发新产品,对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当公司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并没有在部门内查找问题出现的根源而是互相推诿,证明两个部门在职责划分上不够明确。进而也反映了杨总经理作为公司的领导者他可能没有做好对员工职责方面的培训。近而也体现了他在管理角色中领导角色的缺失。

以上两个角度阐述了车间和生产技术可就生产质量相互推诿的原因。

三、杨总经理同外商签定了一笔订单,他目测会有很好的收益。但两位副总忐忑不安,因为公司无法生产这种零件并且短时间内也没有能力生产,对于杨总这种做法从管理学角度你有什么看法。

管理者在公司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走向,所以每一项决策都要以公司的实际现状出发,要掌握具体的细节又要有全局的观念,这件事上他没有考虑到公司的现状和能力,没有能力生产订单所需却签下了订单,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杨总已经签下订单但是两位副总还是很忐忑不安,说明管理层在这一项决策方面还没能达到共识两位副总还有些许的顾虑,虽然杨总会找另一家可以生产这种零件的公司来做,而且这家公司急需这笔订单,但是两位副总并不知道这种情况,杨总贸然签下订单,两位副总的心里一定会不安,我觉得管理者应该互相沟通,至少要知道这个信息,管理层内部要讨论分析才能做出对公司有利的决定,两位副总也在管理层,杨总独自签下这份订单,可见杨总在这件事上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

作为管理者每向决定都关乎公司的发展,杨总知道这种零件我们做不了但是其他公司能做,在签订点单之前杨总并没有和这家国内公司沟通签订有效的协议,也就是说杨总认为这家公司定会为自己生产这种零件,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杨总这个决定没有把握全局,对公司又一定的风险,可能别的公司刚刚和这家国内公司签定协议,没有时间和能力再为杨总生产零件,可能在和外商协议的时间上无法完成订单,必然会对公司的利益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管理者对公司的发展起着领导的作用,无论再怎么有自信,我觉得都需要准备一份plan b如果这家国内公司也不能生产这种零件,那该怎么办,所以管理者做的每份决定都要深思熟虑,准备周全,制定第二份甚至可能第三份第四份计划,来确保公司稳定发展,不能因为管理者盲目的自信给公司带来风险,让公司陷入困境。

四、杨总经理的公司存在哪些问题?

杨总经理的胜利公司是一家小型电子器件制造公司,几年来公司运营不错,职工收人在当地属于遥遥领先的水平。但随着公司逐渐走向正规化,企业渐渐壮大、成熟,原先那种以小企业方式管理的弊端也逐渐体现出来了。其中也存在不少有关管理的计划职能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关于张平辞职的问题,其实质问题就是组织设计的时候出现了多头指挥的现象。根据案例可分析出该企业理应运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模式,然而出现多头领导现象的根源问题就是计划时候的疏忽所致。倘若杨总经理及其手下的人马在计划的时候仔细做好组织设计的工作,正确定位自己企业的组织模式,那么现在也不会出现张平辞职这种状况。

管理学调查报告 篇2

管理学院第八届模拟交易会即将举办,在此前将要开展关于模拟交易会的交流会。为了收集同学们对模拟交易会的困惑以及想深入了解的信息,以便为交流会提供更准确的参考资料,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调研部进行了此次调研。

本次调研分别采取问卷调研和采访两种方式。问卷方面,一共派发650份,回收了600份,回收率为92.3%,其中抽取300份的问卷为样本形成本报告的数据资料。采访方面,主要形式为电话访问,分别于大一、大二、大三抽取2至4名同学进行访谈。

一.关于了解度和参与度

对于模交的了解度,52%的同学表示粗略了解,25%的同学表示基本了解。但仅有6%的同学表示十分了解,并有17%的同学表示对模交不了解。

抽样调查中,愿意参加模交的同学有183人,不愿意参加的人数有173人。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不愿意参与的同学多半是缺乏经验的大一的同学,对模交时间及流程都不了解,并缺乏参赛经验。并有同学反映赛程时间太长,要占用过多时间以及精力。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并提前宣传,细化宣传,增强同学们尤其是大一新生对模交的了解。

并适当缩短赛程时间。

二.关于参与目的

有107位同学选择了学以致用作为自己的参与目的之一,在模交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有104位同学选择了提高英语水平,希望在模交中锻炼口语。选择志在参与的同学也有107位,希望在参赛中结实更多的朋友,体验交易会的氛围,并增加自己的实战能力。有62位同学选择了综合加分作为参与目的之一,可见实质性的奖励也是不可或缺的。

建议:使模拟交易会更加接近真实交易会。增加模交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模交交流会上介绍选拔奖励标准。

三.希望了解的内容以及对流程的关注方向

同学们希望了解的内容依次是:

1、参赛技巧经验

问题:同学们对于参赛的技巧性方面希望得到更多的建议。

参赛方面讲演不足,有的组队后信心度不高,所以希望宣讲会上多一些经验的介绍,详细些,多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建议:提供以前比赛的实录视频,让经验较为丰富的师兄师姐分享经验并介绍一些模交会成功的例子

2、活动流程

问题:对于活动流程部分希望强调每个部分侧重考查的能力,能够明白的指出各个还击需要的能力,还有在分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建议:运用网络进行详细介绍,把详细流程表发到每一位参与者邮箱,并安排负责人以解答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以队伍为单位,每位负责人负责若干队伍的答疑)

3、组队建议

对于组队的盲目性大,在选择成员方面存在疑惑,希望得到指导。

可选择提供以下建议:

(1)鼓励高年级师兄师姐组队带领大一新生

(2)协助安排没有足够人员的队伍合并、组成

(3)提醒参与人员注意队伍的组成结构,模交会涉及不同的管理专业,包括财务,营销等,成员的组成最好是包括不同专业的同学,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4、选拔奖励标准

问题:同学对于奖项的认识度强,希望了解获奖后的培养过程。希望在后期能够得到一个继续的培养。

建议:制定清晰详细的选拔奖励标准,并在交流会上介绍,增加透明度。

5、举办活动的意义:

问题:

同学们对于模交活动举办的的着重点不清楚,有的觉得是要当做一个实体来开展,但是有的觉得是在于最后展示时要同学购买的多才算获胜。由于环节较多,对于各个部分的区分度不强,常常混淆目的性,对于活动的着重点不清楚。

6.其他

对活动流程的关注方向依次为交易现场,竞投书评选,摊位竞投、舞台展示、赛前交流会。

关于活动流程方面,同学们给出了以下建议:

1.提高比赛开放度与透明度,能够允许非队员进行经验学习的参与,如进入现场旁听竞投。

2.在竞投书环节提供专业老师的培训、指导讲座等

3.在赛前交流会着重介绍现场交易环节的注意事项和规划流程。

4.介绍今年模交加入了哪些亮点,以及是否增加了实习的机会。

四.关于模拟交易会的创新

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同学们的针对第八届模拟交易会的创新方面提出的建议:

1.制定及时的反馈制度,对得分较低或者落败的队伍进行评点,以便参赛的同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吸取经验教训。

2.增加评分中创新分所占的分值,鼓励参赛队伍对产品的选择和推销方式进行创新。

3.鉴于后期的实践和前期的策划往往有很多的出入,前期的策划往往不合实际,所以应该加强策划的具体落实,不要落于形式。

4.在活动举办前制定具体清晰的评分标准以及参赛制度,并使评分流程透明化。

5.模交投入的精力很大,希望能够有一种长期培养性。

6.模交在隧道摆摊的时候,可以请一些企业的经理到现场参观,这样可以从中树立对于广外学生好的映像。

7.在最后的事物交易环节,容易导致学生么对于本次模交的目的性混淆,似乎一切只是为了在最后销售处更多的东西,反而实体企业性不强。

8.对于最后的流动客商,希望能够更具各个年级选定一定得比例。对于流动客商有一个培训,能够更加的公正。

管理学调查报告 篇3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这里有勤劳朴实的农民,有一片片肥沃的土地,还有那一排排我所熟悉的老屋。我的家乡是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我将分类介绍一下这次调查中我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我先介绍一下这里的农业发展状况。“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是现在这里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这里的中小学已经有了专职的音体美教师,并且计算机的普及工作在小学四年级已经开始。由于近几年兴起的教师外出进修的热潮,多数的教师都希望能在假期外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教育方法,利用合作办学的教育资源。

但是农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存在脱节,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没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首先列举一些有关农村的经济新面貌:一是彩电开始普及,我到的农民家庭一多半已经用上了彩电,靠近城镇的地方,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政策的最主要途径。二是摩托车普及了由于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与城镇中心地区交易来往增多,很多人都买上了摩托车。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我们村中,70%的安装了电话,还有一些农户想安电话而安不成,因为电信的门子少了,比我高一个辈分的叔叔大爷中,一半使用了手机。这些都是由于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取得的成果,在我采访中,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我们村里有人说:“以前有病谁不愿治?主要是叫钱蹩住了。有病没钱,进不了医院的门,只好挨一天算一天。”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xx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中国迄今最高的粮食年产量是5000亿公斤。按每公斤一元算,总价才5000亿元(而国家对农村一年的投入要3000多亿元)。中国的GDP近19万亿元,粮食只占中国财富总量的5%。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中国农民人均耕作一、两亩地,而在农业发达国家,人均耕作上千亩地。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在1840年,这种生活方式进入了不可逆的衰亡期。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无拘无束、潇洒闲逸、独立自由的耕织生活,用了一代人时间就征服了满族,使这个习惯合作的游牧民族忘掉了关于战争的艺术。但在工业时代,所有产品都是合作劳动的结果,包括教育领域淘汰了只有一个老师的私塾。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5、衰落的农村导致农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场条件下农村经济的衰败,以及中国一些农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误,导致了农村基层原有社区组织的溃败。农村基层社区组织的溃败,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败甚至倒退。在繁荣的城市面前,农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堕落到求助传统迷信。

文化垮了,就更加一无所有,就使农村人更难组织起来,更难应付时代的挑战。中国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中国工人也处于事实上的无组织状态,其他普通中国人也正在走向无组织状态。因为组织上的瓦解,中国人在精神上的凝聚力也瓦解了。然而,在迄今仍存活的少数集体经济社区里,我们能看到强大的非农经济,蓬勃向上的精神,以及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身陷贫困的中国农村,向中央政府发出了SOS求救信号,也向城市发出了警告。对流动民工犯罪的恐惧已经把居民区变成了城市监狱,变成了铁窗铁门和保安警卫的天下。在市场机制下,城乡逐渐呈现的对立,正在取代作为共和国基石的“工农联盟”,威胁中国的社会统一,威胁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有了这样的知识,建设“新农村”的途径也就清楚了。答案在于减少农民,把农村人口降低到总人口的10%以下,降低到一亿人以下。危机中孕育着机会,也预示了光明的前途。若保持以往每年减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半个世纪后,农村人口将降到总人口的10%以下,中国将逐渐呈现一个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

一个古老的、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乡村中国”,将会变成一个年轻的“城市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农村人组织起来,找到非农业的生存方式,促进“城市中国”尽快诞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