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别伤感美文:送别-随想

来源:飞鸿范文帮 6.27K

上个月,我的一位远在香港的亲戚过世了,亲戚是一位90多岁的老婆婆,几十年前“大逃港”的时候偷渡到了香港。她走得很平静,平静得让人猝不及防,亲戚说她感觉到自己大限已至一样,很早就回到自己的床上。眼睛一闭,便再也没有起来。

关于送别伤感美文:送别-随想

天色有些昏暗,灰蒙蒙的云沉沉的卷盖着天空,雨如细丝一般斜斜密密的织着,让人心头不免有一丝丝压抑。我们出发去到殡仪馆。

我与这位婆婆并没有太多的交集,理应不会悲伤,但心里还是有几分沉重,有对亲人的缅怀,但更多的,其实是生命的无奈和悲伤——在面对死亡这一终极命题,再强大的人或许都会沉默罢!

殡仪馆的一切都显得庄严肃穆,这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尊重,但这庄严中,却透出一丝空洞。老婆婆信仰的是佛教,她的遗物中,有很多佛教的经文和一叠叠的“往生咒”。一位大师正在帮她的亲属作法。

我心中忽然升起一阵荒谬和茫然。

宗教中的东西,什么“神”啊,“鬼”啊,自然都是假的,那人们在面对未知的力量的恐惧时为了解释而编造出来的。古人对天、对地有三分敬畏——畏惧雷电的力量,便有了雷公电母,害怕“火”的力量,便有了火神,祈祷风调雨顺,便有了四龙王。随着现在科技学的进步,人们逐渐明白了自然的现象,便对此不再保有敬畏,可为什么宗教还在呢?

因为,科学现在还无法诠释死亡,而宗教的任务,就是给死亡一个让人心安的解释。

死亡是什么?说起也简单,就你的身体机能停止,大脑停止运转,你就彻彻底底的死了,简单的令人胆寒!而人类的所以宗教和哲学,从释加牟尼的菩提下悟到德国海格尔斯“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无非都是为死亡寻找另一种解释,让活着的人心安。

其实,宗教就像是一个屏风,一片叶子,遮着你的眼睛,让“死”这个大大的红字不这么昭然若揭罢了。

一叶障目固然可悲,可谁又能直面那真正的生死呢?

在老婆婆的遗体快进人花火炉时,奶奶突然站起来,用颤抖的声音大喊!“阿花!你走慢点,好人走好道……”接着猛然蹲下来捂着脸,哭的像个孩子一样,我未见过奶奶像这样哭过。

我们无法相信死亡只是一个简单的机能停止,更无法相信挚爱的亲人转眼间就成了火烧的一干二净的物质。——这或许就是人作为一种智能生物的悲伤吧!我们拥有了太深的自我意识,所以才不肯失去,怕死,其实更怕的是失去!

如果有的选,我情愿作一只深山里的鹿,纵情地跑吧,跳吧,不知死之将至,方能活得尽兴。——不曾拥有,便无所谓失去。

天,仍然灰蒙蒙的,忽然想起狄金森的一首诗: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见过阳光,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成为更新的荒凉。”

既然已经到了这光明之中,那便好好活着罢!

【本文作者:盛俊烨 】

【微信公众号:一瓣书香】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写这篇文章的同学今年初二。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很惊讶他会写这个题材。中国人对于死亡是很忌讳的。好像不说,它就消失了一样。而年轻的孩子却没有那么多禁忌。它探讨的这个话题也许没有饱经风霜的人那么深刻,但也不会有他们那么多隐晦。— —万万有想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