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述念的优秀美文

来源:飞鸿范文帮 2.54W

念,有正念、有杂念;但不论正念或杂念,从禅宗和禅修的立场来看,都是妄念。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论述念的优秀美文,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论述念的优秀美文

原创: 李日白前言:

我打算就我个人的经验,体悟、分析什么是念?念从何起?念在何处?念如何定?念如何息?念如何转?念对人生的影响?

一,什么是“念”?

(1)当我们说“念”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说什么?

当我们说“念” 的时候,我们说的其实是意念,是一个人的想法,思想活动,内心挂记某事某人某物的状态。

(2)在日常经验里,“念”的状态及性质是怎样的?

首先从时间维度看,我们的念头是无休无止的。日夜不停地转动,念念相续,这个念头才过去,那个念头又来了,千头万绪,争相奔涌。

其次从空间维度看,我们的念头是纷繁复杂的,有妄念,杂念,正念,针头线脑的事情也会牵动思绪。我们会担心国家大事,工作,爱情,名誉,钱财,友谊,中午吃什么,晚上和谁聚一下,一会儿的培训要怎样讲。可以说,念头就像杂草,漫无目的地长。什么样的念头都有。刚刚还是善念,这会儿恶念又生起来了;刚刚还清心寡欲,现在又起贪念了。

又次,念不是眼耳鼻舌身的感知状态,而是意根的感知状态。念头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闻不到,尝不到;念头在大脑里,显现出色、声、香、味、触的影像,画面浮现,音犹在耳,垂涎欲滴。人会忆念起曾经感知到的经验,看过的、听过的、尝过的,都可以重新回味。人可以编织意念,想象各种可能性。这不能说是非物质的,只能说是区别于眼耳鼻舌身的另一种感知状态。

又次,念的状态是无常的。念起念灭念转,生住异灭,不可捉摸。女人的心思不要猜,说的就是念头不可揣测。我们不会一直保有同样的想法,场景一变,想法就变了。场景没变,自己变了,想法也就变了。我们说一个人变了,其实核心是观点想法变了,不是行为变了。行为变是果,想法变是因。

又次,我们实际上是受意念的控制的。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不做什么事,怎么做事,遇到各种问题怎么办,都是意念来控制的。肉身是意念的奴隶。肚子已经吃饱了,但是意念还很饿;身体已经很疲惫了,还是乐此不疲地玩游戏

又次,人与人的差别,主要是体现在对念头的管理上。有正念,有高见,有定力,这是高人;杂念丛生,妄念滋长,恶念、贪念、怨念交织缠绕,这样的人,身处地狱。

二,“念”的生住异灭?

(1)念头从何而生?

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说不清原因,就是这样喜欢了。

念头是不是也是如此?不知道从哪里生起,莫名其妙就来了?

未必。

人能想到的事情,总是经验过的事情,或是由自己经验过的事情重新编织交叉的。说手板心里煎鸡蛋,这事不可思议,但是我们是见过手板心的,也是见过鸡蛋和煎鸡蛋的,所以才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念头。

接触,感受、感知,是意念起的原因。一个男人没有遇到别的更喜欢的女人,他对老婆是专一的;当有一天,在特定场景下,他遇到了新的女人,又有其他因缘让他们产生暧昧,他就可能爱上别的女人。或者他没有见到这个新的女人,在心里想象出了这个女子的特性,以后遇到的时候一见钟情,也是一样的。要知道,能够生起这样的想象,也是有因缘的。

我们在人世经验得越多,念头起得越多。所以成年人明显要比小孩子心事多,牵挂重。人放不下,清净不了,所以疲惫不堪。

念头的第一层起因,是我们感官与世界的接触,产生的感觉记忆。

念头的第二次起因,是我们对对感知物反映出来的爱恨,我们总是对印象深刻的事情刻骨铭心。我们会常常想起自己心爱的,憎恨的。

念头的第三层起因,是混沌。睡觉的时候,你会想起很多很多事情,很多很多事情会相处穿插交织,编织成梦。这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而是念头自己在大脑里滋长。我们并不能控制自己会梦见什么,或者不能控制我们梦的情节。我们最多能够觉知自己在做梦。

还有没有其他起因?佛学说,人的我执,是末那识的作用。是人前世带来的。人还没生下来,在娘胎里,就有了自我的概念。一只虫子,你捉弄它,它会挣扎,说明它也知道什么是它,什么是痛苦。很多念头是轮回的,是业力。

(2)念头如何维持?

首先,念头并没有稳定的状态。念头几乎每一刹那都在变化。当我们生起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就在变化。其性质会变,强弱度会变,甚至会消失掉。

有些念头在心里扎下根,念念不忘。这是执念。譬如梦想,譬如痴情,这些就是执念。我们会一直秉持这样的想法。有人怕蜘蛛,每次想到蜘蛛都会怕。这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念头。

执念也是会变的。而且即便是执念,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表现也不一样。一个和尚想要专心学佛,当他在寺庙里的时候,他能做到;当他走到声色场、名利场以后,他会滋长我慢,会刻意维持自己的虚荣,可能会犯色戒——甚至当上主持这件事,可能都会让他想入非非。

念头并不容易维持。大多数念头也没必要维持。要想建功立业、利益众生,这样的念头也没必要维持。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念里藏着恶、恶念里藏着善。唯一可以维持的,是正念。什么是正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正念。除了这个念头,其他念头都没必要维持,而且应该尽可能降伏。

我想,这是《金刚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一段的真意。

如何维持呢?

佛说不用维持。不起心动念,没有分别心、分别念,就是最好的状态。佛的意思也许是:要降伏念想,哪怕是成佛这个念想,也要消灭掉。

总结这一段:念头没有稳定的状态;除了正念,其他念头也没有维持稳定的价值;正念也不用维持,挂念。

(3)念头如何转化?

意念是因缘和合的事物,当构成意念的因缘消散了,变化了,意念就变了。

譬如当我们只看到一个人好的一面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人的观念是这是个好人;当我们了解到他其实出轨而且不止一个,我们会说这是个人渣;有天我们发现这个人渣舍身取义,帮助了很多人,我们又会说这是个英雄。

一个人离我们很远,我们会说这是个美人;当我们相处在一起,发现美女也会拉屎放屁,我们会觉得她丑陋。

因缘会变,念头也会变。

这是非常积极的。当一个人对我们的看法很好的时候,你不要骄傲,这个看法是会变的;当一个人对我们的看法不好的时候,你不要气馁,你要知道,因缘到了,这个看法是会变的;我们现在看不惯的事情,不用生气,有天你会看得惯的;现在自己喜欢的也不用执迷,这种喜欢也是会变的。

换个角度想,如果我们想让人喜欢我们,我们只需要创造有利于别人喜欢我们的因缘就行了。自己控制不住的,是随缘;自己能造作的,是结缘、造缘。

(4)如何降伏各种念头?

你不用去降伏,自然而然的,这个念头就会消失。你想去降伏,那么你反而有了执念。构成念头消散的因缘聚合了,念头就消失了。

消失了的念头去哪里了。哪里也没去,它本来就没有来处,自然也就没有去处。没有生,就没有灭。

你刻意遗忘一个人,你反而记得更清晰。你会遇到其他的因缘,会生起其他的念头,新的念头占据你的大脑,旧的念头就没有了。

慢慢淡去的念头,随时也会奔涌回来。不要管它,“不住于相”,实际上就是不要执迷于各种念头,甚至不要执迷于“降伏念头”这个念头。

三,如何善用“念”?

首先,人应该秉持正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果不能保持这样的精进心,那么就造利益众生的缘,发心灭度一切众生。

最后,要知道,我们最终是要降伏各种念,消除各种念,甚至消除“消除念头”、“灭度一切众生”这样的念头。

为什么?因为念念不休,念念相续,人在观念世界里颠倒轮回,承受种种痛苦。人不得片刻休息,被各种念头牵引着造作。

众生皆苦,苦在各种错误的念头支配着我们的人生。

懂得念的原理,在有为法的世界里,你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不要贪恋这样的自由,因为正念是要消除各种念,“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区别”。

20xx年9月28日 星期五

公众号:日白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