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画作欣赏:我的画,就是我想对全世界说的话

来源:飞鸿范文帮 2.43W

梵高:我的画,就是我想对全世界说的话

梵高画作欣赏:我的画,就是我想对全世界说的话

木果读书会·行业探秘 NO.25

内容提要

在成为一位艺术家前,梵高都做过什么?他的那些最有名的作品,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从梵高的画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灵魂?梵高为什么会割掉自己的耳朵?他真的是自杀吗?

本期木果读书会,艺术经济人Icey Sun,带你走进梵高短暂的一生,从他留下的诸多传世名作中,窥探这位天才的思想,感受这个疯狂而又伟大的艺术家,在历经辛酸和磨难的生活背后,藏着怎样一颗热烈的赤子之心。

分享嘉宾

Icey Sun:艺术经济人,将艺术事业视为终身的人生目标,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推广与宣传。

如今,梵高的崇拜者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他的画作也被世界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时间退回到1890年,当这位年仅37岁,画龄也仅有20xx年的天才画家去世时,他那些惊世的作品却都不为人知。

在成为一位艺术家前,梵高都做过什么?他的那些最有名的作品,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从梵高的画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灵魂?梵高为什么会割掉自己的耳朵?他真的是自杀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从梵高短暂的一生,以及他留下的诸多传世名作中,窥探这位天才的思想,感受这个疯狂而又伟大的艺术家,在历经辛酸和磨难的生活背后,藏着怎样一颗热烈的赤子之心。

梵高作品《麦田里的丝柏树》

1.成为艺术家之前,他是个多次失业的“待业青年”

梵高16岁时就开始工作,当时他经叔叔安排在海牙的艺术经销店做实习生,并先后被派到伦敦和巴黎的办公室工作,不过在1876年,梵高被这家公司解雇。

后来,他在英国当了一名教师,又在荷兰的一家书店工作过一段时间。

1878年,他去了比利时的一个采矿区Borinage,在穷人中间工作,做了一名牧师。这期间,他丢弃了自己的财物,像穷人们一样睡在地板上。可惜的是,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本来支持梵高的宗教组织没有批准他成为一名合格牧师,并最终解雇了他。

就在他的“正当”职业生涯屡屡受挫之时,梵高终于在27岁的“高龄”拿起画笔,开启了自己的艺术家生涯。而他一定没有想到,就是这个选择,让他在生前饱尝了不被赏识的艰辛,去世后却蜚声国际,被千万人缅怀。

2.他的艺术生涯很短,作品数量却惊人

梵高在比利时做传教士时,也曾画过当地的矿工和农民。1880年后,他决定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艺术上。

1881年,这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回到了荷兰,在那里全身心的投入绘画创作之中。他的弟弟提奥,在经济和情感上给予了他非常多的支持和帮助。

1886到1888年间,梵高和提奥一起在巴黎生活,这两年对于他今后的创作生涯可谓至关重要。他接触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并开始使用一种更轻、更明亮的调色,同时尝试在做画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绘画技巧。

在梵高20xx年的绘画生涯中,一共创作了超过20xx幅作品,虽然在1890年梵高去世时,他的作品已经开始受到好评,但在他生前卖出的却仅有极小的一部分。

1990年,梵高的“加歇医生肖像”诞生一个世纪后,在拍卖会上以创纪录的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加歇医生肖像》

3.他真的疯狂到割掉自己的耳朵?学者们提出质疑

1888年2月,在巴黎呆了两年之后,梵高搬到了法国南部的阿尔勒镇,希望在那里建立一个艺术家社区。他邀请了曾经在巴黎遇到的画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与他一起创作生活。当时,高更的作品,也和梵高一样,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赞誉。

1888年秋天,高更来到了阿尔勒。梵高和高更最初相处得很融洽,但随后关系不断恶化。1888年12月23日晚上,两人开始了争吵,高更离开了家,梵高带着剃刀,跟着他的同伴走到街上,然而,这个荷兰人并没有攻击他的同伴,而是独自返回家中,用这把刀将自己的左耳割掉了一部分,随后用报纸包裹起来,交给了一个妓女。

以上是大家普遍认为的梵高割掉耳朵的故事。然而,在20xx年,两名德国学者出版了一本书,他们在书中说,高更是一个有才华的击剑手,在一场争端中,梵高的耳朵被他割掉了一部分。而最后梵高因为不愿失去友谊,主动掩盖了事实真相,以防止高更进监狱。

梵高失去耳朵后的自画像

4.他最著名的画作,都是在精神病院诞生

1889年5月,梵高在经历了一段糟糕的精神健康状况后,把自己送进了圣保罗德精神病院。这是一所位于法国南部圣雷普罗旺斯的前修道院的精神病院。

他被诊断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酗酒及一种代谢紊乱疾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长时间泡澡。

他在医院住了一年,其间他画了花园和周围乡村的景色,创作了超过100幅画作,包括“星夜”、“鸢尾花”等著名作品。“鸢尾花”在1987年由一位澳大利亚实业家以5390万美元购买。自1990年以来,这幅画一直由保罗盖蒂博物馆所有,该博物馆以未对外公开的价格买下了它。

《星夜》

《鸢尾花》

5.他从未结婚,也没有孩子

梵高在爱情中是不幸的。

19世纪80年代初,他刚准备开始自己艺术家生涯,回到荷兰与父母同住,期间爱上了丧夫的表姐。表姐明确的拒绝了他,他的父母对此更是不赞成。这段无果的恋爱让梵高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身体和精神都备受摧残。唯有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绘画中去。

后来,梵高和自己的模特产生感情,两人很快便同居了。虽然她曾经是一位妓女,还带有一个年幼的孩子,但两人相处的非常融洽,甚至让梵高萌生了结婚的念头。最终,这份感情因为梵高当时经济上的窘迫及家人的反对,也是无果而终。

6.死因扑朔迷离,他到底是不是自杀?

关于梵高是否死于自杀,坊间一直众说纷纭。流传比较广的一个说法是,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法国奥维尔的一处麦田中作画时,开枪射伤了自己的腹部,随后步行一英里回到了他住的旅馆,两天后就与世长辞了。

然而,20xx年的一部梵高传记中,作者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梵高是被一名十几岁的少年误伤的,这名少年此前就经常嘲笑梵高。这位孤独的画家最后之所以对外声称一切皆是自己所为,因为他认为,少年的做法实际上帮助他结束了一直以来的不幸,也让他可以不再成为弟弟提奥的经济负担。

作者们宣称,他们的这一理论有相当多证据支持,比如说,梵高带去麦田里的枪和画具始终没能找到。

此外,如果梵高是自杀的,他的身体状况,很难支撑从麦田步行回旅馆的距离。而当时有一名男子报告称听到了枪声,但不是从麦田中传来的,而是来自奥维尔的某地,距离梵高住宿的旅馆大约半英里的距离,受伤的画家要如果从该处回到旅馆显然更容易一些。

正如在梵高失去耳朵的问题上,存在的诸多矛盾和争论一样,至今仍没有人能确切地证明他是如何死的。

7.梵高的弟妹在他死后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1891年1月,梵高去世6个月后,他的弟弟提奥在荷兰去世,年仅34岁。提奥的遗孀继承了大量梵高的油画、素描和信件。她在梵高作品的推广和展出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878年的提奥·梵高

梵高的弟妹和侄子

1920xx年,她还出版了梵高的书信集,试图讲述他的人生故事。同年,她把提奥的遗体从荷兰运送到法国,葬在梵高的墓旁。

乔去世后,她唯一的孩子,继承了他叔叔的艺术作品,并最终于1973年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了梵高博物馆。

最近电影《至爱梵高》正在上映,但其实电影中将梵高表现的太过安静了,可能商业电影还是要迎合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实际梵高患的并不仅仅抑郁症,而是躁郁症和双向情感表达障碍,他会放大快乐和痛苦。

从1889年梵高进入精神病院后,他的画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画风、笔触,还是对于颜色的使用。他开始使用相近的颜色排列画面,那种漩涡式的笔触,也是梵高创作的巅峰时期的特征。

下面集中为大家展示和介绍一下梵高不同时期的画作,从中你或许可以看出梵高心境的起伏和变化,以及他对于生活的追求、热爱和对于自己不被世人所理解的一种宣泄。

《悲伤》,1882年,纸面铅笔画

(梵·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

他凝视着这具疲倦的身体——垂吊着的乳房挂在瘦的皮包骨的身体上,瘦小的有些棱角的脸庞和稀少干柴的头发——这幅《悲伤》魔幻版的神形兼备。

《小草屋》1883年,布面油画

(梵·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

在荷兰东北部一个偏远城市德伦特,在这里,他的烦躁不安在画布上留下了印记:在低矮湿润的黑色天幕下映衬着荒凉村舍的轮廓。这些画的小小的画框中充满着一种强烈,紧张的戏剧性。

《纺织者,婴儿在高脚椅子里》,1884年

铅笔画,棕色墨水钢笔,局部透明水彩,布纹纸

(梵·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

《吃土豆的人》,1884-1885年,布面油画

(梵·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

1885年,最终等到这一刻:梵高绘画生涯中第一幅公认的杰作诞生了,自后至少五年之后才有接班之作。在《吃土豆的人》中,粗糙的质地并非仅仅出于绘画的技巧,而是营造一种心理上的感受,想表达一些质朴的东西。

《麦田里的云雀》,1887年,布面油画

(梵·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

《麦田里的云雀》中,把视角放低到一只田鼠的高度。在这片葱茏闭塞的植物之上,一只飞翔的云雀超越了乡村的平庸感,飞向苍穹。相信梵高借此表达了道德上的敬意。

《唐吉像》,1887年,布面油画

(尼阿克斯收藏,巴黎)

《唐吉像》是一幅全面展示梵高绘画的个性、专业性甚至是政治色彩的作品。唐吉展示出真正工人具有的粗糙双手和质朴的帽子。

《砍掉的向日葵》1887年,布面油画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

在法国,向日葵意味着接近太阳,这也意味着梵高逐渐将自然之力看作生命的源泉,而不再是基督之神了。最终,他的画呈现出金黄的色调。

《一双靴子》,1887年,布面油画

(艺术博物馆,巴尔的摩)

《播种者》

米勒笔下的《拾穗者》让穿靴子的劳动者不朽,与土地合为一体,而梵高的《播种者》笼罩在一片光芒中,似乎是耶稣行走在水面上。

《夜间的咖啡馆》,1888年,布面油画

(耶鲁大学美术馆,纽黑文)

自从被安特卫普的色彩点亮之后,他开始着迷另一种画风——紫色和黄色,红色和绿色——以及这些色彩所激发的感受。其中最为荒凉的画面是《夜间的咖啡馆》,这是一个令人炫目的奇怪之地,“是一个可以让人毁灭,疯狂和犯罪的地方”。

《约瑟夫·罗斯林画像》,1889年,布面油画

(库勒-穆勒美术馆,奥特洛)

《阿尔芒·罗斯林画像》,1889年,布面油画

(梵·高美术馆,阿姆斯特丹)

《奥古斯汀·罗斯林画像》,1889年,布面油画

(精品艺术博物馆,波士顿)

与《夜间咖啡馆》相反的是——家:一个温暖的厨房灶台,家庭生活,法国般的家庭温馨气息。梵高的快乐家庭成员是罗林斯一家。人物越简单,梵高越发觉他们的高贵。“在我的画里,我想表达慰藉感,正如音乐可以给人的那种感受。我想用一种永恒的笔触去画男人和女人,这种永恒感蕴藏在光和色彩所产生的韵味之中。”

《罗纳河上的星空》,1888年,布面油画

(奥赛博物馆,巴黎)

在《罗纳河上的星空》这幅作品中,天空中布满星星,镇上的煤油灯散发着童话般的甜美光彩,映照在河面上。他把对这个夜晚的领悟转化成了一宗他一直深信不疑的信念:人间与天堂之间的界限的消融。

《精神病院的走廊》,1889年,水彩

(大都会博物馆,纽约)

《自画像》,1889年,布面油画

(奥赛博物馆,巴黎)

《柏树》,1889年,布面油画

(大都会博物馆,纽约)

《割麦者》,1889年,布面油画

(梵·高美术馆,阿姆斯特丹)

《春天日出的麦田》,1889年,布面油画

(库勒-穆勒美术馆,奥特洛)

《乌云下的麦田》,1890年,布面油画

(梵·高美术馆,阿姆斯特丹)

《灌木丛和两个人》,1890年,布面油画

(辛辛那提美术馆,俄亥俄州)

《树根与树干》,1890年,布面油画

(梵·高美术馆,阿姆斯特丹)

《乌鸦与麦田》,1890年,布面油画

(梵·高美术馆,阿姆斯特丹)

之所以没有讲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因为像《向日葵》《麦田和丝柏树》《鸢尾花》这些已经被解读的差不多了。此外就是希望大家可以从时间顺序上了解梵高的创作历程。看到他作品一开始的样子,以及后来逐渐发生的转变。

梵高刚开始进行创作时,是不懂得色彩的运用的,只有一些接近墙砖的泥土色,到后来创作《罗纳河上的星空》时,已经可以对色彩的运用和变化驾轻就熟。

这些作品能够体现出他本人的一些身心和环境转变。并不是所有的画作都是美好的,面对现实带给他的压力和社会对他的不理解,他选择了默默承受,同时又借助画面表达出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

本文作者: 木果

公众号:木果书架(ID:muguo_shujia)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