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调研报告范文4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2.55W
本文目录工程调研报告范文增收致富工程调研报告南乐县商务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调研报告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实施规划的政策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县委“三个先行”活动的实施方案总体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永福庄乡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狠抓各项任务落实,环境建设“八大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更好地推动环境建设工作深入发展,我们就永福庄乡环境建设“八大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

工程调研报告范文4篇

一、基本情况

永福庄乡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在本辖区落实“八大工程”,总体来看,环境建设“八大工程”各项工作都能按计划进度完成,进展良好。

1、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永福庄乡组织各村面貌改造工作,全乡累计清理垃圾51吨,清残壁3处、路障7处,清乱搭乱建27个、敞露厕圈31个;省道县道累计没收、拆除门店牌27个、私搭乱建4处、拆除厕所3处,整治店外经营45个、更换广告牌5个;全乡各村村内道路硬化累计7600m,村内主干道基本实现全部硬化,预计明年实现村内所有道路硬化。

2、城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与“双违”治理。永福庄乡对辖

区内所有企业进行了摸排清查,并结合县环保局、乡供电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污染企业进行了相应处理,全乡拆除非法炼油厂2家、菲汀厂1家,对其他97家污染小企业进行限电关停处理。永福庄各村高度重视“双违”问题,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喇叭广播等宣传方式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双违”整治氛围。

3、效能任县建设工程。永福庄乡要求全部领导干部设立填写“干部去向牌”。去向牌挂在各科室办公室门前,特别醒目。牌上标注着每位干部的姓名、联络方式及去向,包括在岗、开会、外出、事假等内容,前来办事的群众可通过去向牌及时了解干部去向,还可用电话联系预约办事时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能,赢得了信任。

4、平安任县建设工程。永福庄乡一是积极开展隐患大排除行动,确保生产安全。并安排专人深入全乡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进一步深化“打非治违”专项工作。特别是对全乡烟花爆竹零售点和仓库进行全面彻底整顿治理。二是狠抓社会稳定,定期排查整治,全力搞好“两排一查”,借鉴文明工作法,采取“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充分发挥两所职能和27个民调委员会作用,今年没有重大事故发生。

5、诚信任县建设工程。永福庄乡召开学习交流会,加强全部群众诚信教育,讲解诚信建设的形势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并将诚信建设内容纳入干部群众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永福庄乡积极着手健全以乡便民服务中心为核心、村便民服务室为基础、自然村便民服务点为补充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6、植树造林工程。永福庄乡积极安排辖区内邢德线两侧绿化工作,组织相关村两委班子协调征地事宜,并协调通道绿化负责人安排购苗栽植等贮备工作。另一方面,永福庄乡积极谋划今冬明春全乡绿化工作,安排了绿化工作工期,确定了三个绿化工作重点村,并要求各村提前进行土地丈量,做好植树的购苗、栽植和管护的准备工作,并要求相关负责人积极开展与林业局的协调工作,督导绿化工作的开展落实。

7、政治生态建设工程。永福庄乡狠抓“四风”问题,不断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加强其党性修养,致力于打造一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勤奋敬业的干部队伍。乡领导带头进行自查自省,反省自身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了自上而下带头求真、求实、律己良好风气,在群众中树立了两口的口碑。

8、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永福庄乡对辖区内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并着眼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日常生活需求,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村庄,乡政府联

合各村两委班子在各村全面开展道路硬化工程,并新修了文化广场,增置了健身器材,翻新了图书室,修盖了公厕、垃圾池等生活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日常出行条件和生活条件,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主要措施

乡委政府把环境建设“八大工程”作为全乡的重点工作,全乡各职能部门和各村两委班子迅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落实措施,部门之间密切协作,有效推动了环境建设“八大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是分类细化,实行工程动态化管理。永福庄乡由领导班子分别带队,成立了各项工程专项工作小组,确保每个工程有人负责,有人领导,有人指挥。各小组对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建立了旬报、月报等管理制度,对个别重点项目采取周报制,及时全面掌握环境建设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二是严格程序,全面落实配套资金。所有环境建设“八大工程”工程资金到位后,乡财政及时通知各单位进行拨付,无挤占、挪用、截留以及用于偿还债务等情况,做到了专款专用。领导班子制定了便于操作和监督的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核拨付资金,确保工程资金安全高效运转,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三是落实责任,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永福庄乡全面落实工程建设“三制”制度,狠抓工程质量,建设优良工程、民

心工程。一是工程领导责任制。要求每个项目都建立领导负责制,落实工程责任主体,对工程规划、建设质量等全过程负责。二是合同管理制。要求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 供应商签订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合同,按合同约定实施环境工程项目。三是工程监理制。形成当地群众、工程负责人和上级部门抽查的四方监理机制,以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为重点进行严格监督检查。

四是量化考核,强化监督激励机制。永福庄乡各相关部门实施环境建设“八大工程”的成效,纳入全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予以重点督查考核。乡委政府每月通报工程建设进度,并建立奖罚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实施“民生八大工程”表现突出的工作小组,在资金安排上予以优先保障;对于考核落后的工作小组,帮助查找存在问题,为工程顺利实施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三、对策建议

我们应继续按照全县统一安排部署,继续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永福庄乡的环境建设“八大工程”全面开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深入调研,健全工程规划管理。在对接下来的八大工程进行规划时,应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了解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需要,使工作安排更具针对性。加强县相关部门的汇报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对于没有列入“八大工

程”又确实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工作,可采取其他方式,如“为百姓办实事”等形式加以解决。

二要统筹协调,加强部门之间合作。向领导班子和村两委干部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全乡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针对征地、拆迁、规划选址等相关手续办理周期长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整合前期工作环节,简化审批程序,采取一站式集中服务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应通过不断完善定期信息交流和沟通制度,随时掌握各个工程动态和进度,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三要出台政策,强化工程建后运营管理。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把环境建设工程建成后的维护、运营和管理等问题通过政策层面进行引导。作为纯公共物品的相关成果,政府相关部门应在人员、经费及工作模式等方面统筹安排,予以明确,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水平,使建成的工程能够长久良性运行。

四要广泛宣传,形成民生工程建设合力。“八大工程”是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和支撑永福庄乡长远发展的可持续工程,应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报纸、网站等媒体上开辟环境建设“八大工程”建设新闻专栏,深入宣传“八大工程”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报道宣传先进典型,在全乡范围加以推广。通过不断提高“八大工程”的社会认知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全

乡上下共同推进“八大工程”的强大合力。

永福庄乡通过落实环境建设“八大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果,极大地改善了各村的村容村貌,保持了社会安定,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八大工程”实施时间较短,实施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永福庄乡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认识,全乡要深切意识到环境建设“八大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坚定信念,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应该继续找准问题,党员干部要真正的深入到群众中,倾听群众的心声,采纳群众的意见,是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前提;应该不断完善机制,提高工作水平,打造一支以民为先、以民为急的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的干部队伍。

增收致富工程调研报告工程调研报告范文(2) | 返回目录

永安镇敖牛村增收致富工程调研报告

为了加快发展永安镇敖牛村的经济,全面推进敖牛村的小康社会进程,根据《突泉县XX--XX年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纲要》和《突泉县XX--XX年农民增收致富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XX年4月28日至5月2日,由县直各局包村屯联络员和永安镇包村工作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历时5天对全村基本情况进行了逐户调查走访,认真填写了入户调查表,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敖牛村位于永安镇政府东3公里的闹牛山脚下,东临吉林省洮南市煤窑乡红山村,北与永德村隔河相望。全村现有4个自然屯,304户,人口1123人,其中农户265户,农村人口1043人;党员38人;XX年劳务输出270人,务工地主要集中在京、津、辽一带。全村共有耕地6454亩,其中水浇地2646亩,退耕地1870亩。全村共有机电井166眼,农机151台,耕畜87头匹。全屯共有奶牛存栏312头,羊存栏2500只,猪365口。初步调查全村负债金额170余万元,主要是养殖贷款,部分农户因子女上学欠贷较多。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解放思想,紧密团结,认真执行“三会两课”制度,在全村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理清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思路,把舍饲养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坚持把好地种好,走为牧而农,为养而种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XX年开始,全村协调资金,大力发展舍饲养殖。3年来,共有养殖户259户,占总户数的97.7%,其中奶牛养殖户193户,奶牛存栏350头,户均1.32头,规模养牛户达32户。全村黑头肥尾羊、小尾寒羊、绒山羊存栏2500只。到XX年末,全村总收入中,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60.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715元,比XX年增加2300元。为解决卖奶难的问题,敖牛村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建日收鲜奶3吨奶站一处,挤奶点2个。目前,奶站日收鲜奶2.5吨。XX年在盟委组织部、盟供销社和县委组织部的指导扶持下,奶牛养殖户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和《奶牛意外死亡补偿办法》,现在正建立疫病防治、饲料供应、奶牛改良等服务体系,为敖牛村养殖业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奠定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虽然从XX年以来,敖牛村的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有了较大的变化,但相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全村的经济总量变化不大,人均gdp相对发展缓慢,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也很多,四个自然屯发展程度也不一样,综合分析,滞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归纳起来是“一高、二重、三弱、四低、五缺”。 “一高”抵消农民增收。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导致增产不增收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民增收的效果。在农业生产成本构成中,农业生产资料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就会加大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农民的收入。虽然取消了农业税,增加了粮食直补资金,但对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央一号文件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二重”影响农民增收。一是小农意识重。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等多种原因,农民身上的小农意识烙印仍比较深。常常表现为满足于自给自足,安于现状,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粗放经营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弱。二是农民负担重。表现为就医、子女入学的负担已普遍超过多数农民的负担能力。 “三弱”制约农民增收。一是投入的能力弱。由于敖牛村农业基础薄弱,财力极为有限,导致投入长期不足,从而制约农民增收。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田设施大多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的,有的已失去了功能,后来虽陆续建设和治理了一些农田水利设施,但全村靠天吃饭的成份还比较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三是农业现代化条件薄弱。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受限,农机推广难,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慢,种地靠锄、收割靠刀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效率低,大量农民还不能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 “四低”限制农民增收。一是城镇化率低。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空间就小,转移的难度就大,增加收入的机会就受到很大限制。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目前农村合作经济不发达,农民组织尚处在初级阶段,组织化程度低,农户通向市场的中介或桥梁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大多数农民的产销活动处于无组织状态,势单力薄,产业链条还比较短,生产处于盲目状态,交易处于被动状态。三是农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农畜产口商品化程度低就意味着农民自身消费后的剩余少,从而影响农民增收。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在小敖牛屯留守在家从事耕种的大多为老弱妇孺,这些人文化素质偏低,大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使得新技术推广的难度增大,降低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劳力总体上虽比留守在农村的文化素质要高一些,但懂技术懂管理的人少,大多是靠卖苦力从事简单劳动获得收入,因而收入低。 “五缺”困扰农民增收。一是缺资金。大多数农户存在生产资金困难问题,特别是要扩大再生产和搞畜牧养殖,资金远远不够,贷款难长期困扰农民。二是缺技术。多数农民掌握的还是传统技术,对新的实用技术掌握不够,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用持观望态度;农牧业科技人才匮乏,服务力度不够,服务意识淡化。三是缺信息。农民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仍然狭窄,农业生产和养殖缺方向,农畜产品缺去向。发展初期愁规模,规模上来后愁销路。四是缺加工。村内缺少大的能引领农民生产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卖初级产品的多,零零碎碎卖的多,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五是缺保障。无论种植还是养殖翥缺保障,天灾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只有靠农民自身来承担,政府救济往往是毛毛细雨杯水车薪。没有保障,农民享受不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保、医保等基本保障,一遇天灾人祸往往倾家荡产。

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

一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收入来源单一,是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前农村退耕还林和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现实,提高农民的收入,就要千方百计引导农民不再集中于种植业,而是向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养殖业转变;大力发

展农村个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把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二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差,缺乏技术、不懂经营,不具备从事复杂劳动的条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引导农民进入二三产业,并获得效益,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农民的文化素质,一方面落实好小学教育的普及,抓好后备劳动力的教育,另一方面从各屯实际出发对现有劳动力进行适用技术培训,使之能掌握一技之长。三是控制人口增长。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四是加大扶持力度。由于生态条件恶劣,中低收入农户普遍面临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的困境,要突破这个困境,只有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新项目的带动,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和产出效率,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因此应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各项富民工程、科技项目应确保资金到位、技术到位。

南乐县商务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调研报告工程调研报告范文(3) | 返回目录

南乐县自XX年实施该项工程以来在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也得到社会认可。按照县委办公室通知意见,南乐县商务局于8月20日至24日对全县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人员共走访了20余家“农家店”,调查了13个行政村的部分群众,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现把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年—XX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情况

南乐县于XX年8月份被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为“万村千市场工程”建设试点县,二肥超市有限公司被批准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企业。XX年度,市商务局分配南乐县“农家店”数额162家,时间只剩4个月,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我们结合市局及县政府的安排部署,采取整体推进,分段实施,划片运作,分工负责的工作模式,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共建成农家店162家,圆满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XX年度,市商务局分配南乐建店任务120家,根据市局安排,结合南乐布点情况,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工作能力强、业务精、能干事的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和各村庄,按照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标准,坚持一村一店,扩大覆盖率的原则,我局工作人员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历经艰难,逐村逐店走访,查看,选拔定点,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建设第二批农家店。在硬件建设上,要求营业面积达到60平方以上,外墙粘贴瓷砖,地面铺设地板砖,内墙粉刷,瓦房吊顶。在整货上,要求统一超市货架,统一标签,统一张贴规章制度,统一室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志吊旗。在规范过程中,我们对各店负责人进行了岗前培训,要求各店做到认真填写商品购销台帐,购销商品三证齐全,配送率达到40%以上,并配置灭火器,计量器符合标准要求等。目前,已完成验收50户,剩余70户安排在下半年完成建设。通过XX年及XX年上半年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我县目前已建设“农家店”212家,其中农资店11家使我县的“农家店”覆盖率达到66%,不仅保证了广大农民消费安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村的消费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轻松、直观的购物方式直接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农民的购买力,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到XX年底,争取再建成70家农家店,让我县农家店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争创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示范县。

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据“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调研的走访及进展情况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影响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进度。

1、XX年度国家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补贴款一直未能到位,直接影响了XX年度建设的“农家店”的管理,同时也影响了XX年度建设“农家店”商户的积极性。

2、XX年度“农家店”建设要求高,标准高,使农村大部分条件好,基础好的商户加入到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行列中。剩下的商户条件较差,面积较小,基础设施不配套,因而也使今年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相对困难加大,改建扩建任务加重,直接影响了今年“农家店”的建设。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为切实做好我县XX年农家店的建设工作,以原定计划为基础,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融入新的工作内容:

1、对XX年度建设的“农家店”就补贴款的到位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2、与市局相关科室加强联系督促第一批农家店的补贴资金,及时掌握农家店建设的相关信息。

3、进一步与其他县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情况加强沟通,学习一些好的方法与经验,形成良性互动。

4、继续做好XX年下半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以点带面、以强带弱,进行重点帮扶,争取高标准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任务。

该项工程实施以来,不仅利国利民,也使承办企业和加盟商户达到双赢的局面。试点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企业的销售额,利润,新增就业人数等有很大的提高。农民则通过身边的“农家店”的崭新店荣店貌,上成的商品质量来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好处,进而感受到国家“三农”政策对农村的关心,对农民的关怀。很多农民普遍反映党和政府关心农村、心系农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使“挂牌店”进入了千家万户,让农民吃上放心食品,买到放心商品。由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透明度高,商品明码标价,质量有保证,购物环境好,老百姓都乐意去“农家店”购物,他们认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确是政府为农村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可以说是“村民称心、店主开心”,“农家店”就是农村农民的“放心店”。

(首发子站:濮阳市南乐县商务之窗)

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实施规划的政策调研报告工程调研报告范文(4) | 返回目录

在当前的三峡工程“后移民时期”,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治理、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已成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做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实施规划则是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重要举措。带着这一课题,县政协按照县委要求,组建专题调研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群众、听取汇报等多种形式,全面调查了解全县库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组织专家分析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三峡移民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水库淹没情况。作为重庆库区移民迁建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区县之一,我县水库淹没区涉及1座县城、11个乡镇62个村(居委会)414个社。全县淹没耕园4.2万亩、房屋290.4万平方米、工矿企业114户、县城单位417个。175米蓄水成库后,我县境内长江水域面积70.62平方公里,库岸线长359.25公里,消落区面积24.5平方公里。淹没区主要集中在“一江四河”两岸,盛产脐橙和蔬菜的良田沃土全部被淹,其主要淹没实物指标占重庆库区淹没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二)人员动迁情况。依据《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奉节县淹没处理及规划报告》和《重庆市政府关于调整三峡移民规划搬迁安置人数的批复》,全县规划动迁人口为129333人(其中农村62828人,集镇5095人,县城61410人),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为60844人,复建各类房屋301.73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14户。截止5月底,全县按计划移民129333人,其中县外35585人;补偿复建各类房屋362.74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14户。农村移民、城镇移民搬迁安置、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施复建任务全部完成,新建移民城集镇功能基本完善、运行正常。

(三)投资执行情况。截止5月底,市上累计下达我县并到位移民资金为643,149.53万元,我县实际拨付移民资金633,307.76万元,资金暂存9,841.77万元;间接费累计计划41,818.35万元,累计支出41,489.56万元,资金计划暂存328.79万元。从支出结构来看,移民资金总体上运行良好,但个别项目凸显资金不足,尤其是城镇迁建、行政管理等费用,超计划支出较多。

(四)移民后期扶持情况。从至上半年主要从围绕移民安稳致富的生产经营性和基础设施项目、特困移民救助、移民技能培训等实施项目扶持;7月1日起,对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主要是直补到人和项目扶持,实施的具体政策主要有产业发展基金、水库库区基金、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解决库区移民遗留问题(非农扶助)、移民养老保险、电子专项资金扶持6项,每年到县的后扶资金在1.1亿左右,政策期限至20年不等。尽管如此,总体上还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体系。

二、我县三峡移民工作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县三峡移民工作已经由大搬迁步入大发展阶段,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也正在逐渐凸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人地矛盾凸显返贫问题。全县就地后靠安置的6927名农村移民,人均耕园地仅0.174亩,较安置前人均减少0.416亩,尚有50个社5538人人均耕园地不足0.3亩,且安置土地大部分都是海拔高、坡度大、熟化低、质量差的 “三跑”(跑土、跑水、跑肥)田地,土壤贫瘠,设施落后,效益极其低下。据县农调队测算,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移民农业收入人均下降800-1000元,降幅巨大。过去这些移民大多居住在被淹没的“一江四河”两岸谷地,土地肥沃,日照充足,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大部分土地用于种植脐橙、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每亩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生活质量在全县农村相对较高。搬迁后耕作条件艰苦,农业收入锐减,新的收入渠道又没培育出来,生活失去了保障,部分移民成了当地新的贫困户。

(二)产业空虚凸显就业问题。三峡工程兴建的18年间,我县历史积淀的微弱产业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全县累计关闭企业102家,搬迁的114户工矿企业也受到资金、场地等影响,生产效益普遍不好,县域经济主要依赖于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末,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仅为亿元,净利润只有亿元,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强。从调查情况看,农村移民就业以农业和务工为主;城镇移民就业机会非常有限,既使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难以找到工作,除了外出务工,留在城里的若无一技之长,就只有开摩的、当保安,除非政策补贴,工厂一般都不会招大龄工人。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高于全市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个百分点。就业无门、上班无岗让不少移民对现实不满、对未来悲观,记恨于搬迁,经济问题正逐步演变为社会问题。

(三)地质灾害凸显环境问题。据调查,我县境内库区地质隐患点已达643处,蓄水175米后,已发生地质灾害及险情158处,灾害点遍及新县城及全县各个乡镇,约10余人、270万平米房屋受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威胁。这虽有三峡水库蓄水本身造成影响,有建设三峡工程的人为活动破坏,但大量移民后靠安置垦荒也起到不小的推波逐澜作用。后靠安置的移民从庞大的三峡工程中分享的利益、得到的回报微乎其微,国家给的600元/人的生活补贴,远远不足以支付一个家庭吃饭、上学、就医等方面的正常开支,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已停耕的地方重新开荒,不得不在退水后的消落带抢机抢种。他们这种无奈的开垦种植,既不安全更加剧了土壤的剥离流失和环境的破坏,对于原本生态结构脆弱的库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四)补偿差别凸显信访问题。移民补偿按县城居民、乡镇居民、农村居民区分标准,标准与标准之间差别至少20%以上,居住用地与非居住用地补贴数额也往往每平米相差100元以上,更有甚者达到200元,部分移民认为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不尽合理;第一期移民比第二、三期移民拿到的补偿金、享受的优惠政策都少得多,移民心里很不是滋味;再则,迁建住房人均补差6000元,最多的补差达4万元,国家下发的移民补偿远远不够实际建房成本,我县城镇迁建资金超支6712万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了这一点。调研中移民一说到这些问题,就情绪激动、怨气冲天。虽然县乡两级都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了许多矛盾,但这些核心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仍有相当部分移民频繁上访。,全县受理的信访案件上,涉及移民的信访事项占到%,长期高企不下,成为影响全县大局稳定、社会和谐的重磅“炸弹”。

(五)文化差异凸显返迁问题。通过移民居住的周边观察,仅仅偶尔在路边发现一两个小书店,图书馆、电影院、健身房、文化站等这些最基础的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寥若晨星,网吧、麻将馆、游戏厅反而唱着主角,移民们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去寄托强烈的思想依赖性,县内已经出现了诸如的反迁现象。在我们的调研中,许多移民都表示空虚寂寞、寄人篱下,要像往常那样无事东串串门、西喝喝酒,跟朋友聊聊天、钓钓鱼什么的,已成为难以企及的奢望,都盼望当地能有一定的文化生活设施。文化生活匮乏已成为移民安营扎寨、安稳致富的“拦路虎”。

三、我县三峡移民安稳致富的初浅思考

以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工程的“前三峡”任务虽已基本完成,但以移民安稳致富为主的“后三峡”任务方才起步,倍受世界关注,事关三峡工程最终成败,其意义不亚于再建一个三峡工程。为做好我县三峡工程后续扶持工作,特作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做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事关不仅维系移民安稳致富,更是事关国家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做好三峡工程的后续工作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来抓,明确由国务院牵头、三部委制定落实规划。锦涛总书记也明确要求“使库区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我县党委、政府对此要高度重视,要深刻地认识到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既是中央的关怀、人民的期盼,更是历史的必然、我们的责任,以责无旁待的主人翁精神和“毕其功于一役”的背水一战意识去勇于担当、奋发努力,把科学编制后续工作规划作为移民工作的“重头戏”,集中精力、人力和财力打好规划编制总体战;要坚持以人为本,扩大公众参与度,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注重倾听群众意愿,真正反映民生、体现民意、贴近民心;要在国家规划框架指导下,集中精力搞好对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争取三峡工程后续扶持工作政策理解、政策争取、政策效应“三个最大化”,确保我县三峡工程后续扶持工作规划不留遗憾、不存侥幸、不掉死角、不现盲点。

(二)做强产业,支撑发展。解决库区经济发展、解决移民的长远生计,关键还在培育和壮大产业。要按照规划指导、政策扶持、市场导向、项目法人实施的原则,依据相对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前景等因素,做好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引导产业重建。要积极构建产业集聚洼地,搞好产业发展服务,为招大引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搭建优势平台;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县委提出的旅游这一全县第一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一城两景三基地”建设,尽快上马一批重大旅游项目,集中力量解决好吃住行、游购娱6大问题,形成“人人都是旅游主体、个个都是产业主人”的合力,把奉节建设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要继续大力发展以脐橙、茶叶、药材、烟叶、蚕桑和无公害蔬菜等名优土特产为主的现代特色农业,以肉羊、肉兔、毛兔、肉牛、商品蛋鸡、瘦肉型猪等六大中心养殖区为主的现代畜牧业,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出更具影响、更富经济效益的大文章;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尽快划定限制开发区域,明确禁止开发区域,合理、有序地开发煤、铁、硫铁矿等矿产资源,切实走好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要进一步研究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融资政策、就业政策等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金融保险、会展推介、物流配送、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真正做到穷尽政策培育新兴产业、穷尽心智发展既有产业,以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撬动惠及广大移民乃至全县人民的福祉杠杆。

(三)提升素质,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更是广大移民实现自我发展、发家致富的前提。要针对移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低的特性把提升就业素质放在促进就业的首位,大力实施职业培训行动,采取送培训下乡镇、进村社(社区)等灵活的方式,区分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年龄段,既结合县域农业发展现状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又面向市场、面向需求广泛开展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切实做到移民务农有技术、务工有技能;要着力提升移民创业素质,加大以syb、syib为主的创业培训力度,通过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市场调查与项目分析、集中启发与个性思维有机结合增强移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能力;要积极引导移民转变“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就业观念,制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资金促进就业的作用,让移民也享受与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同等的就业优惠政策,让移民尽快就业、稳定就业;要加强就业困难移民的认定,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搞好就业援助,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多渠道帮扶就业;要加强区域劳务协作,有选择地、成建制地组织移民异地输出就业。

(四)平衡生态,保护环境。保持库区生态环境平衡,是当前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绕不过的坎”。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凝聚共识、汇聚支持,自觉减少和防治污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促进库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要大力加强消落区治理, 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高新技术治理等综合措施,统筹兼顾防洪效益、泥沙淤积、库岸保护、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利用科学技术提高消落区治理效益;要把生态移民、退耕还林、避让搬迁作为全县库区生态好转的重要途径,深化植树造林活动,对库区内海拔至少300米以下的地方实行无条件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着力构建长江生态屏障,防止水土流失;要适时研究制定生态移民政策、规划和办法,通过先行试点,采取多种方式,有序推进三峡库区生态脆弱环境的二次移民,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要探索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运用生态环境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深入开展,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五)政策引导,改善民生。广大移民做出的奉献和牺牲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我们要本着对这一代人负责到底的态度、本着尽最大努力的原则促进他们安稳致富、幸福生活。要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水、电、路、电视、电话等配套基础设施,加速新开垦土地熟化,改善土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创造和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要在进行产业扶持的同时,以真金白银的形式,在保持现有补贴政策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实施一些让移民直接受益的民生项目,综合移民量和移民实际生产生活状况将扶持资金投向兼顾移民生计维持、移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库区社会稳定维护等方面;要对移民实行税费减免,提供金融贷款支持,强化扶贫工作,对移民乡镇和贫困移民实行多种形式的对口帮扶;要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技能下乡活动和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农村移民劳动技能、科学知识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库区实际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社会救济等保障制度,保障移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