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范文(精选3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1.59W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范文 篇1

新宜分部开园仅4年,为东部新城带来了优质的幼教资源,200名适龄儿童在家门口享受普惠规范的学前教育。温馨舒适的环境,年轻专业有活力的师资,科学合理有序的一日活动安排,赢得了周边老百姓的放心、舒心和幼儿的开心。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幼儿园东边的4间门面房约300平米,迎江区政府早在20__年就交付幼儿园使用,现已立项、设计完毕,即将招投标,加固装饰以后,再过一年,新宜部将有10个班的容量规模。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范文(精选3篇)

在墨幼总部的引领下,根植分部的新环境新特点,新宜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教研发展之路。市级课题《主题背景下幼儿混龄体育游戏的活动设计及指导策略研究》正是立足于新宜特有的地域环境,心有灵犀的老师们琢磨而成。围绕一个大操场,全园的孩子倾巢而出,与其一团乱麻,隐患倍增,不如老师分工合作,分而治之,让幼儿打破班级的界限,大带小,小学大;大领小,小促大,在体育活动中不仅增强体能,协调动作,而且还能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帮助,学会妥协。这对于3-6岁自我感觉膨胀的幼儿,是难能可贵的成长机会。

师资队伍建设与塑造,一直是墨幼近年来紧抓不懈的中心工作,理论素养的提升需要终生学习的理念,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幼儿园决策层、领导层的铺就。跟着课题行走、集团大教研、好文章大家读、技能比赛、道德讲堂进课堂一系列活动,已成为推动墨幼教改课改的幕后之手,期待墨幼走得稳健,走得“马蹄疾”。期待新宜成为集团的“急先锋”,教研之树扎根、开花、结果。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范文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校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年轻教师,我为自己能成为课题组的成员,并代表课题组老师在此发言,而感到无比荣幸。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炎黄子孙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凝结成了中华民族基本文化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谐持中,崇德尚仁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我们理应且必须为我们的后代们传授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此,我仅代表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作如下表态:

1、不断加强自主学习。通过读书、网络学习等途径,努力夯实自身参加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学习、借鉴中不断完善自我;

2、积极投身课堂时间。理论研究是否正确合理,一定要在实践中检验,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有效结合?如何让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认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美丽等等都是我们将面临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寻求课堂教学的新突破,运用“十二五”课题“少教多学”的成果,在实践中不断研究课题,提升师生文化素养;

3、重视教学反思。及时分析、改进、总结自身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优缺点,不断调整、完善研究;

4、弘扬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共同的课题研究中,各取所长,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5、拓展研究视野,广泛交流借鉴。我们将根据课题研究和实践的需要,开展过形式的研讨会、交流会、总结会等;去其他学校学习或请其他学校老师到我校交流学习的方式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我们的课题才刚刚起步,一个个堡垒需要的们去突破,一个个难关需要我们去克服,但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在上级领导、各位专家的重视和领导下,在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范文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是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现实需要

丰富初中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机制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普遍认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普遍注重学校德育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以及互动机制的可操作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大教育系统,为全民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活环境,发展终身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位于安康中心城市繁华地带,建校3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 “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自20xx年跻身于省级“示范初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法制校园”之后相继荣获“初中教育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课改示范学校”。随着我校社会知名度逐步提升,要求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多。班大人多、校园面积相对狭小(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00余人,校园面积15亩,校舍面积16770平方米),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中不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因素比比皆是,上述多种原因,对教育大环境造成了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会教育“鱼龙混杂”,学校教育“独木难支”,有时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发展现实需要,我们确立“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研究课题,旨在不断尝试初中阶段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在校内狠抓德育工作,同时把学校德育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使我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学校德育理论和家庭、社区教育理论,有利于指导学校德育实践,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等提供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

1.完善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及德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互相沟通和协调的途径及办法;

2.创新开展各项特色活动,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探索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3.探讨德育工作在思想品德等学科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渗透;

4. 通过课题研究,以达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的目的。

三、理论依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2.“双主体”理念。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规定和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办法开展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寻成长动力,自择成长办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做法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做法。

3.生活德育的理念。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成长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社会生活活动来实现。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办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是实现成长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做法成长的基础。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分析我校学生思想现状;通过师生相互评价分析师生的认同程度;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明确学校与家庭、社区德育内容需要。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贯穿始终。我们的行动研究将基于我校各项德育特色活动,由本校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并实施对策,不断地反思行动的效果,达到“行动”和“研究”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