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实施方案3篇

来源:飞鸿范文帮 2.14W
本文目录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检测"是我校于xx年度实行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

教学模式实施方案3篇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所倡导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课堂。xx年是xx教育重要的一年,辽源市花费

巨资请来了xx益课专家团队,引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益课所提倡的“合作性学习”与我校的课改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更加坚定了我参与课改的决心。

xx年,新年伊始,我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思索以后在教学上该如何使“五步诱导”教学模式与生物学科相结

合,特作出本学期课改的实施方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日趋完善。

一、将课改融于日常教学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教学,不仅学生寡味,教师本身也会

索然无味。创新、改变!势在必行,课改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融于每天的教学工作中。抓住重点问题,潜

心观察、行动起来,总结出可依循的规律。

二、对自己正确定位

假期我读《教育的温度》一书时,有一句话打动了我:散落了很多水泥、沙子、小石头,单是其中一种,未必有用,

而用水把它们混同组织起来,就成为优质的混凝土,可以盖楼,最后水会“挥发”掉,人们也许看不到水的痕迹,但

水曾经起过作用。这是我的人生终极定位,我希望自己能做这样的“水”无,然后有。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

就要逐渐把自己变为“水”。在课堂上把自己解放出来,信任学生,只做点拨和拓展。

三、撰写教学反思是重中之重

人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才能够突破自己;教学亦是如此,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加的突出。

坚持写反思日记,延续上学期的良好习惯,将反思日记写成课后教案、教学日志、随笔札记等形式,进行周期性整理

、总结,并注意保存和积累资料。

四、多方面寻求课改助力,稳步提升自身课改素质

闭门造车是愚人之举,善于学习方是上上之策。学会善用周围的资源,譬如:在单位,多听骨干教师的课改课并与之

交流;同学科教师相互研讨;争取听专家讲座的机会;网络资源的整合和精华提取;甚至从学生的身上去学习。

在课改的大潮中,我只是一朵浪花,但我不甘于平庸,我不想我的教学生涯如白开水一样平淡,我希望当我老去的那

天,坐在竹椅上,回想我的一生,能够有滋有味,色彩斑斓,那么,此生足矣!

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2) | 返回目录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研究的背景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3)研究制定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深入推进教改、促进内涵发展的要求。我国很多教育发达的地区和优质名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把推动课堂改革作为“教育系统一号工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形成“自主互助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杨思中学历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成为全国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国名校。反观我省我地区几乎还没有推出符合本土特点、旗帜鲜明、效果明显的有效教学模式。在一浪接一浪的学习大潮中,也少有学校能将“他人之长”成功移植,更毋庸说“青出于蓝”了。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严格说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太可能“现学现卖”,有的也甚至很难“活学活用”。

我校应该立足校本、立足教师资源特色、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处变不惊。先发现、分析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理念科学、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及至借专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2、目的、意义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能有效地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相互衔接,有助于丰富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与课堂教学的评价相统一。

最为重要的是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⒈建构主义理论。

⒉教育心理学理论。

⒊课程标准。

三、研究内容

1、文科与理科有效课堂教学流程研究

2、不同学科新授课与复习课、试卷讲评模式研究。

3、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和需要增加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如,语文可分:文学作品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言文教学、写作指导、写作评改、选修单元教学模式等)

四、研究目标:(预期目标)

1、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成效目标:规范各科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与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推广文、理科各一种可学习借鉴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教师目标: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创新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改变教师低效、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学生目标: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5、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适应新时代和新课改的需要。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运用、计划、行为、观察、反思四个基本环节,建构适合新课程标准和“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有效课堂”要求的适应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并不断修正与完善。

2、调查法

主要采用问卷、访谈、测验等多种形式。通过在不同阶段对师生进行问卷、座谈等,对比研究成效,及时了解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3、实验法

根据我校课堂教学现状,设立实验班,让研究能力相对较强的语、数、英等学科先行一步,并在其他学科中相继跟进,在实践中形成切实可行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大面积的推广与运用。

4、文献法

在研究过程中,借用文献检索、收集、鉴别以及文献的研究与运用,积极吸收他人成果,及时了解当前其他地区对课堂模式研究进展状况,从而保证我们的研究,始终走在理论与研究的前沿。

六、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

本研究自xx年11月—xx年10月,历时一年时间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各教研组长拿出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具体方案及分工明细。

3、动员相关主要负责人,并制定奖励考核办法。

4、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模式(流派),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国内各地区、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范例);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6月)

1、研究制定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具体办法。

2、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利用“一课多轮课例研究”方法,不断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模式。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直到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应用评价标准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的评价标准的形成、研究过程。

3、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交流、评议。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交流,写好研究论文,案例分析,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xx年6月—xx年10月)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进行评价反思,开展讨论与总结。

2、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有效课堂模式

3、收集整理研究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出版研究论文集

八、研究分工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3) | 返回目录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高中新课改实行以后,学校综合分析了各种情况,决定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一、推行“学案导学”的必要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的时间中,我校和许多学校一样,把提升课堂效率的希望放在“大容量、题海战、一言堂和拼时间、死读书”上,尽管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消耗到了极致,也在特定时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这种轻视主体违背规律的课堂终究是效率低下的课堂,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着学校“大面积高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

在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理清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元素:有效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引领;有效教学不能忽视个体的差异。在参考了一些取得成效的学校经验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编写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利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5.“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要有梯度和针对性,实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学案导学”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能力培养是主攻方向。

上课前或自习时,老师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主线、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自学,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同时,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及时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使学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做到以学定教。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基本环节:学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1.依据学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上课时,教师根据学案自学的情况,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2.学生自研互研,教师采撷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要求: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释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取三种形式:一是自我重点研读;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向教师求教。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精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4.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讲评要有针对性。

5.反馈小结。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需要注意的是:

1、课前预习需要加强。缺乏有效的课前准备,就不会有有效的问题生成,也就不会有课堂上更好的交流展示和问题拓展,学生就不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与学生共用学案,还要组织好合作小组的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展示。学案的使用可以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但必须对合作过程严加监控,以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合作与讨论。同时,教师还要对学案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监控,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要么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要么教师放任自流,只让学生照着学案自己去学,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四、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和做法

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是使用学案导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学案编制主要遵循三个的原则:(1)自主性: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2)启发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3)层次性: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根据以上原则,对各科的学案设计和编写提出一般的要求:首先,学案应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第二,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防止对学生思维的不当约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同时学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完成达标练习后及时反思本节学习状况,如主要方法、规律的总结,疑惑问题知识的整理和探究等,并独立构建章节、单元知识网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第五,学案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要注意不能把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为此,老师不仅要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学习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这样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案包括的基本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达标训练、体系拓展等。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存在着不同,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可体现出学科的特点。

学习目标不能“假、大、空”,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识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感悟层次要准确。教师确定目标要做到胸中有课标、目中有学生。

将本单元或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或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理科学案中可设计学生的思维过程专栏,将学习思路内容一分为二,左边是学习过程,右边是思维过程。

“导思”是学案的主要的功能,在以前的教学中发现,课堂上无效的或低效的设问很多。有效的课堂是由有效的设问开始的,如何设问便成了编写学案的难点。学生的有效思维是由一个能触及他们求知欲望的问题开始的,而这样问题的设计最需要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智慧。

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学案编写要有提前量。备课组长在安排学案编写时,应根据组内老师情况,新老搭配分组、教学优势分章节编写,一般三人一组,具体组织者要严格把关、审核,严禁把未加选择的网上下载资料或练习册资料、习题照抄复印;组长和编写者要考虑习题的难度与梯度以及难易的顺序,可适当加入课本内容;单元检测、月考应有一定数量的学案原题;必须严格控制课后作业;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学习反馈。

评价学案的最终标准是它的实践效果。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依据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五、“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使用范围: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其他没有使用学案的学科,也必须按照“学案导学”的基本思想、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2、管理

“学案导学”是学校行为,由副校长室和教导处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教研组长是本教研组方案执行的第一责任人和具体执行人,负责学案的落实,各学科备课组长是本学科学案的编写组织者和执行人,全体老师是参与者和落实者。管理框架是:“教研引领、统一协调、分组管理、学科负责”。备课组要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

3、原则:教学基本原则:“低起点入手、高密度训练、多循环巩固、匀加速提升”。

4、抓实过程。一是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学案导学”的优化;四是抓好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业务领导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到教案上,学生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在学案上。

5、改革评价:

考核评价制度:“打造团队、鼓励竞争、捆绑考核、到组到人”。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同时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学校和年级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考核实施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

6、培植典型,示范带动

学案使用过程中,学校教研室将发挥调研、指导、监督、评价作用,利用常规教研活动,搞好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全面推广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并利用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各级各类比赛等活动,加强过程性指导,优化“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