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原来不止一幅

来源:飞鸿范文帮 2.29W

《清明上河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画”,近千年来,身世成谜——虽然大家都认定它是张择端的作品,但史上并无张择端这个人的记载;“清明”是指清明节吗?何谓“上河”?《清明上河图》问世以来,历经改朝换代,却奇迹般地躲过烽火人祸,辗转成为北京故宫至宝。

“清明上河图”原来不止一幅

从沈阳到北京

在沈阳发现的《清明上河图》,1953年1月在东北博物馆开放对外展示。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清明上河图》向一般民众公开。同年10月,《清明上河图》从沈阳运到北京。《人民日报》报道的标题是“陈列我国隋唐至明清的500件名画”,同时报道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正式开馆。报道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此次展览最引人注目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及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前者是美丽的构图及配置,描绘生活在农村及城市的人们,丰富的生活形态……

参加绘画馆开幕典礼的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朱德副主席、郭沫若等知名人士,报道中提到中国著名学者郑振铎说:“《清明上河图》是现实主义的杰作,从郊外的村落到城市街道,陈列南北杂货,生活百态,是一幅最棒的风俗画。”此后,在中国评价《清明上河图》时,经常使用“现实主义”的字眼。

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在中国历史上,这也是首个现代博物馆,把贵重的古董展示给民众一饱眼福。但是因为日本侵略东北的情势愈趋紧张,1933年故宫文物开始运往上海、南京,后来又运往的四川省。日本投降后,故宫文物几乎回到南京,本应再运回北京之际,爆发了国共内战,国民政府的蒋介石眼看大势已去,运了3000箱故宫文物到台湾,剩下的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到北京。

新中国诞生后不久,1950年时故宫再度开放。但是实际上博物馆内容是空的,展品的安排有困难。尤其不足的是书法和绘画,这两项在中国艺术上有着崇高地位。书画中水准较佳的大半都被蒋介石带到台湾去了,对北京故宫来说,充实书画的收藏变成当务之急。

在这个情况下,沈阳发现的《清明上河图》变成重要、醒目的展示品。之后每年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国庆日时就拿出来展示,每次都吸引大批观光客。

不过,从东北博物馆接收到的《清明上河图》,保存状态相当恶劣,在北京故宫内引起震惊。这也是无可厚非之事,从4XX年前明朝末期以来,这幅画都不曾装裱过,毁损状况十分严重。

所谓的装裱不是只有装框而已,在美术馆而言是同时进行修复作业。北京故宫第一次为《清明上河图》装裱,于1973年进行。

故宫恢复正常营运是1971年。当时北京故宫的第一件任务就是要展开《清明上河图》的修复作业。此后,有关《清明上河图》并没有发生什么新闻,到了1994年,突然宣布把《清明上河图》佚失的后半段成功修复回来,“《清明上河图》恢复全貌”的新闻传遍全中国。

依据当时的报道,辽宁省公安厅有位名叫罗东平的人物,自幼喜爱绘画,在1985年出版的《中国书画》杂志中读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介绍,脑中浮现一个想法,想亲手把佚失的画修补回来。

他利用公余闲暇,花了5年的时间,参考《东京梦华录》的叙述而完成。《清明上河图》原长528厘米,罗东平的“完整版”达到1080厘米,几乎是原来的两倍。

关于增加的内容,罗东平本人说“现在的《清明上河图》大致分为郊外、城的外部及城内等三部分。进一步把城内的剩余部分、对面城的外部,加上郊外,这样子形成完整的画”。

中国知名鉴定家徐邦达将这个“完整版”带回家3天,仔细慢慢鉴定的结果,认为“正确再现宋代当时的汴河景色,令人惊叹,值得称许”,大加赞赏。不过,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进入21世纪后,《清明上河图》活跃的舞台更广大。XX年于上海博物馆展示,XX年为纪念辽宁省博物馆的新馆完成,从北京借过去展示。“事隔半世纪的衣锦还乡”,轰动一时。XX年香港回归10周年时,也到香港展览。每一次进场看展的观众都破纪录,在外面排队等候五六个小时的人也成为热门的话题。这些热度更加巩固了这幅画代表中国的地位。这是近XX年的《清明上河图》。

解开《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深深感受到一个“文物在移动”的事实。特别是王朝的衰退、战乱情势等带来的不安定,使得它的移动更有活力。光是有记录的,就看到开封(北宋)、北京(元)、苏州、杭州等江南地区(明)、北京(明)、厦门、(明)、北京(清)、长春(伪满洲国)、沈阳、北京(现在)。在这背后所显现的是艺术品和货币、金银一样变成可以搬运的“财”,而且在文化上比金钱更有价值。

50件《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一座迷宫。

这里先以“张择端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为前提来讨论,否则这座迷宫真的会让人困在里面。

美术馆收藏的绘画,通常都被认定为具有一定价值的作品,以“清明上河图”为题的作品在全世界达50件,另外也有100件的说法。

依据奈良大学名誉教授古原宏伸的调查,全世界确认有41件。此外,北京故宫相关人士参与编纂的《清明上河图:珍藏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书,揭示了50件的清单。古原教授的清单和这份清单,资料多少有些差异。

例如,古原教授的论文是这样论述的:《清明上河图》的现存遗品中,日本有18件,台北有13件,纽约有6件,伦敦有4件,芝加哥、洛杉矶、布拉格及北京等地各3件,其他去向不明的有4件,共计41件,未来可能会再增加数件。

而依据《清明上河图:珍藏版》的说法:中国大陆有10件、中国台湾有10件、日本有11件、美国有6件、欧洲有6件、其他去向不明的有5件。

北京故宫收藏的张择端真迹,从9XX年前诞生到现在,出现各种各样的复制本、仿本、伪本,描绘了各个时代的样貌,《清明上河图》像洪水一般袭击全球的美术界。

复制本或仿本并非都是直接模仿张择端的作品。张择端的作品从宫廷流入民间,除了持有人以外,有很长的一段时期是任何人都看不到的。但是在这段时间,仍有人持续画出《清明上河图》。

因为没有真迹,就依照复制本描绘,或者靠想象来画。复制本的复制本、再复制本……每一次的复制都会让画的一部分更为写实,因此把明代、清代的要素也都融入进去。

画卷的形式,以东西向的河流作为主体,描绘两岸繁华的街景。比较夸张地说,只要是符合这样的条件,什么样的画都可能冠上《清明上河图》的名衔。

换言之,与其说《清明上河图》是单一绘画的名称,不如把它想成这是一种绘画的类别,更容易理解。

有这么多以“清明上河图”为题的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与其他坊间的作品,在内容上的差异也很大。

《清明上河图》大致可以区分为3大系统。第1个系统是张择端的真迹。第2个系统是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画的“仇英本”。仇英是明代画美人画的第一把交椅,也能画风俗画和山水画,是一位全能画家。第3个系统是清代宫廷画家画的“清院本”。

3大系统的《清明上河图》,无论是古原教授的清单,或是北京故宫的清单,世界上拥有最多《清明上河图》的不是中国大陆,也不是中国台湾,而是日本。

摘编自野岛刚(日本)著《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张惠君译,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