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沁州的美文欣赏:沁州采风行

来源:飞鸿范文帮 1.64W

本站:四月芳菲,春意盎然,又是一年春草绿,正是采风踏青时。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沁州采风行》。

关于沁州的美文欣赏:沁州采风行

正如《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于是,受文友王著、张怀堂邀约,云水群很快达成这次春季采风之行,时间:丁酉暮春,地点:沁县古城。

沁县古城历史丰厚、山水锦绣、名胜古迹、人杰地灵。该县古称铜鞮,“晋别县,在上党”,是春秋时晋国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县城之一,因晋君别宫铜鞮城和晋公室贵族铜鞮伯华而著称,为孔子盛赞伯华而有名,多在《左传》《太平寰宇纪》《潞安府志》等古代文献中记载,实为古茂丰厚,明代改称沁州。

千百年来,该地居上党与省城中轴线上,古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之誉,历经烽火狼烟、刘邦驱韩、北魏佛兴、抗日牺盟等重大事件,而今改革开放以来,更具江南水乡、太行旷达之美,不负“北方水城,中国沁州”之名。故而云水慕春、山川锦绣,欣欣然欲往沁州采风。

何为采风?《汉书·艺文志》曰:“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也即要求采风者“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何为踏青?据《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与古代农耕祭祀、迎春习俗有关,而对后世影响深远。因之化古为今、与时俱进,对云水文友而言,则为赶趁一派大好春光,通融天地自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诗歌以怀,追古思远,励志勉行。

古代文人游春采风若何哉?《论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如此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妙然于心,则美不胜收。故而每每言及“采风、踏青”,心头即瞬息洋溢一种放飞心灵、与春同在之幸福,觉得作为一个精灵般的“人”,与天地顺和,而又归于天人合一。

由是,吾辈云水文友也胸怀古人、踏青水城,意欲行为当世、溪旁宴饮,游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而成曲水流觞,诗歌放怀,尽享游于艺、乐于乐也。

翌日晨,曙光初照,霞衣彩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云水文友一路放歌同行、兴致逸飞,神采飞扬,至于沁州古城,并与当地文友携手同往。登二郎山之高,俯览全城,尽显“煤海绿地”“北方水城”之全貌;入南涅水石刻馆,列列千年佛刻,直接北魏民间,个个刻像栩栩如生、形容丰貌、庄重逸趣,厚藏人文之美;拜牺盟会馆,意境抗日烽火,统一阵地领域,军民内外御敌,厚植红色基因,而深感“国虽大,忘战必危”;进民俗会馆,亭台楼阁、闺房花榭、木雕农具、古色古香,耕读传家,心向往之,更有妙音女子兴入抬轿,垂红帘、羞嫁容,若然公主出阁,妙趣横生,欣欣其意也。既而至于水城,荡舟西湖,男女纷沓,群情振奋,碧浪扑面而来,春风着情而往,一任渔舟征帆,漫说星河鱼跃,徐徐然,不意竟自入北海沙滩,跃跃然而留下云水合家欢乐丽影,映照于北方水城之乡。

席间餐饮欢叙、酒杯达情,晤言兴怀,又约红康园地,返璞归真、不忘童心,诗词吟诵,翰墨留情,得其意忘其形,而歌之舞之。

人生何其贵哉?五柳先生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于童心未泯,真心通会,皆为魂兮归来,田园采风,入了人间天堂,可谓:欣欣然沁州采风,熙熙然人文汇萃。云水同行,采风踏青,有脚踩太行脊梁之感,穿梭古今中枢襟怀之兴。

故曰,沁州之行朝而往,暮而归,翠峰如簇、西湖北海,上善若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步履之景不同,采风之趣各异,沁州之行不在行,在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乐于文心,得之心而寓之言,言之乐而乐无穷也。

公众号:沁中文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