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记忆中的年味故事随笔:过年

来源:飞鸿范文帮 1.25W

我五十挂零了,已过了几十个年,感觉年味在变化。

那记忆中的年味故事随笔:过年

幼时,过年,就是盼新衣新鞋,盼糖果;上学时,过年,就是盼放假,盼自由玩耍;工作时,过年,就是盼放假,睡到自然醒;成家后,过年,就是盼望有时陪陪父母;而今父母死,过年就是盼女儿回家,我兄弟姊妹多,平时难得到齐,我盼过年,还盼望着好好与亲人们聚聚,年一过又各奔东西了。

我兄弟三家一起过年,在老弟家吃团圆饭。父母在世时,我们每年都是与父母亲一起过年,父母虽离开,仍一起过年。除夕之夜,我们在父母合拱坟上,挂了一盏灯,父母是看不到了,只是表达我们的怀念。

初一早晨,我们兄弟到父母坟头拜年,放了两捆鞭子,两厢花炮,叩头作揖,等烟花放尽,只有一地残屑,一堆泥土,一种叫失去双亲的痛在心中涌动,想忍着不流泪,做不到。

初二起开始走亲戚,拜年。我妻子有三个姐姐,一个弟弟,约好初二在她三姐家聚会。初三,我一家便到我这边姊妹家拜年。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姊妹就是最亲的人。年是亲情的一次加油站,平日有些疏忽,过年热一热,亲情永在!

农村的饭菜,格外好吃。吃的东西,除了盐和酱油不是自产的,青菜临时从土地扯,新鲜;鸡,鸭,鹅,鱼是自己养的;猪肉,牛肉,羊肉也是从本地农户家买的。我最喜吃腊肉炒大蒜,每餐必吃几大块。姊妹轮流作东,每家吃一天,在一家吃饭,其余几家都来,一桌坐不下,内坐一层,外站一层,热热闹闹吃大餐。菜,都是大碗大碟,满满一桌,人再多,菜充足,吃不完。家家尽最好的菜搞出来,十分丰盛。

过年是神圣的,有许多传统。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敬灶神。那时,我娘放一里面有菜油的汤匙于灶台一角,再放一根灯芯,等浸饱了油,再点燃。放挂鞭子,让灶神知道,你在敬他,厨房有灯,恭候大驾光临。

二十七,炒豆粒。那时,我娘在一口大铁锅上炒豆子,花生,薯片等。我抢着烧火,主要是想第一时间吃到东西。弟妹也都站在灶台边,猴脚动手。娘掀动一个大锅铲,使劲地翻炒,炒熟了,便撮入一个竹箕盘上,冷后,再用塑料袋封好,预备过年吃。我们几个等不急,抓起热花生豆子就吃,抓多了,烫手,叫一声“哎哟“,丢下,再抓,迫不及待地吃。娘这时便骂“饿牢里,前世没吃过"。那时,农村饭都吃不饱,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饱饭,鱼肉,零食更莫想。

二十八,杀鸡鸭。都是自家喂的。杀完,只箝毛,不开破,把它们放在一个竹篮里,再把竹篮挂在屋檀子上挂着的铁钓上,等过年和正月间来客吃。正月是不能杀鸡鸭的。

二十九,秤肉打酒。

大年三十一早,娘把我们姊妹都叫起床,说“过年了,早点起来"。吃完早饭,娘开始敬神祭祖。这是每年必做的事,雷打不动。搬一张小方桌放于堂中,或阶基,或坑侧,桌上并排摆放三样贡品,一只鸡,一条鱼,一坨肉,贡品后放一个酒杯,倒满酒。桌前,放一坨藕煤,插上三根点燃的香烛。一切准备妥当,娘便放挂千子鞭,再拿起那三根香,向神所在的方位作三个辑,口中念念有词。拜完天地菩萨,娘叫我们帮忙拿东西,到爹爹娭毑坟上去,这时娘下跪,也叫我们一一下跪,娘讲“爹爹娭毑,儿孙们看您们来了,要保佑儿孙"!

现在过年,轮到我们拜祭父母!过年,因祭拜神灵祖宗而神圣起来!

下午,主要就是准备团年饭。搞几个菜,娘早已盘算好。父亲,便到自家菜园扯青菜,我们姊妹长大后也帮忙洗菜。但掌勺的永远是娘,平日是她一手张罗,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她当然要尽心尽力搞出式样味道。娘,不停地切菜,一碗一碗的准备,炒时香味四溢,年味便愈浓了。

还有一件事:贴对联。对联,是请乡里高手写的,你讲要写几副,把红纸送去就行。大门,侧门,厢房,厨房,厕所都贴上。鸡鸭棚上贴“鸡鸭成群“,猪栏上贴“猪财兴旺“。过大年怕小孩口无遮拦,破人家禁忌,在客房贴上“小童之言,百无禁忌“。对联写好了,确信无人来讨账,才贴上。那时,生活都艰难,欠东家的米钱,欠西家的煤钱,不奇怪。债主,也是利用过年,作过了结,硬是困难,讲几句好话,人家也不逼,但一年一结,让你知道欠账多少。

前几年,在农村过年,央视春晚,即使好看,也看不成。吃完团年饭,就到七八点钟了。按乡村习俗,大年三十,小孩要送恭喜,每人背着一个袋子,三五一群,走到人家大门口齐喊“恭喜呵",主人家便笑嘻嘻拿个放有饼干的箱子出来依次发饼,送完一家,依次到另一家。吃团圆饭时就有人送,送完恭喜,大点的小孩,邀几个人闹锣鼓,带头的,拿一面铜锣敲,后面跟几个打鼓的,打钹的,从人家大门一侧进,从另一侧去,主人照例放鞭子迎送,客气的,要打个小红包,图个吉利。

大人也要到一个队上人家去送恭喜。尤其是在外面工作,不经常回来的人,更应利用过年时节到人家走走,送上美好祝福。一个队几十户人家,一路走下来,要一两个小时,还不能坐,喊声“恭喜呵"就走人,碰到某家是幼时同学,就要坐一坐,时间就更长了。等到送恭喜回来,春晚已经过半了。这时,也不能安心坐下来看,还有送恭喜的人,一班一班来,大时大节,上下邻里,四周乡亲来送恭喜,你不能坐着不动吧?要起身,微笑面对客人,寒喧几句,待坐下来看,又到了另一个节目去了。

大年三十晚上,娘在堂屋,烧一堆柴火,像野地篝火。娘讲火烧得越旺,来年越兴旺,三十夜里的火,圆宵的灯。

柴,早几个月前就准备好,是晒干的树堆,树枝等。锯成一截截,劈成一条条,整齐码放在草屋,大年三十才拿出来。先在堂屋正中放一个树堆,稳住火源,再把小的劈柴一层层搁在上面,从最下面的空穴处,用毛柴点燃,一旦点燃,干柴烈火,越烧越旺,要更旺,多加柴。一堆旺火,把堂屋照亮,把身照暖,把心照热,温暖满屋,满屋生辉,流光溢彩,年味也就在火光中散溢,这时的火有色有声有味,有种阳光照射森林后的气息,有种夏风吹过开满金黄稻穗的田地的味道,有种秋天艳阳下果园的芬芳,加上酒香,茶香,亲人脸上的笑容,让心变得舒坦,幸福的暖流在血管里涌,你强烈感受到年的味道了。

我送完恭喜,便陪娘坐在柴火旁,倒一杯酒,不时喝一口,给娘也倒一杯,娘时不时也喝一口。送恭喜的乡亲来了,娘便起身发烟,有客人落坐,娘便倒酒,煎姜盐豆子芝麻茶。待客人走,我们坐火边,把手伸向火舌,烤一烤,聊天。喝了酒,话也多,想到什么聊什么,无所不谈。讲到过去的苦难时,娘便哭,便引她转移话题,讲她子女个个争气,应感到幸福才对。

这时,火是红色的,腾腾的火舌像盆景。有时火苗摇摆一下腰肢,光似花开,花如火烈,醉眼中看这些红红火火的火花,感到很多影子如鸟飞,如鸡鸣狗叫!火光变大了,空间变大了,世界好像挤在我背后,岁月站在我眼前,娘变成天地神灵,我看到童年时跌入门前水磄中娘喊人救命的情形;我初中毕业考试前生病昏迷不醒,娘守服两天两夜的情形……。火晃晃拂拂如梦境般迷离,又在现实中招摇。大年三十,坐在柴火边,心中会生出万千感动,各种温暖的,甜蜜的,过去的,未来的,心中的隐秘,眼中的盼望,都与火光互动交融。

大概到两三点,外出的亲人都回家了,娘便到大门前放挂鞭子,关财门。这时,任何人不能开门;早晨六七点钟吧,娘又第一个起来,开财门,也是放一挂鞭子,财门开,来年财源广进。

现在家乡过年习俗基本不变。过年后,便拜年。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初五叫五成大辞年,到人家去只能讲新年好,不能喊拜年,这天常玩龙。十五,元宵节,全队老少男女,玩灯笼。过了元宵,年就过完了,又盼下一个年了。

大年三十仍有烧柴火的,也有烧炭火的。更多的人家,烧藕煤,在一个用窑砖垒起的大铁锅里,放一些烧红的炭,再放藕煤,一层层叠起,像小宝塔,待火烧上来,与柴火差不多。

家乡富起来了,到了十二点,家家户户争相放烟花,迎新年!

本文作者:湛岳(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