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过年年味的童年回忆故事

来源:飞鸿范文帮 1.49W

编者按:年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作者用文字写出三代人不同的新年,下面我们来看看《童年的年味儿》这个回忆故事吧!

有关过年年味的童年回忆故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年进入腊月,就扳着手指头盼着新年的到来。一过二十,就要扫房子,洗衣物,把家里外都清洗一遍。到了二十三,街上就有几个卖芝麻糖的在走街串巷地叫卖,我们家也买上几根芝麻糖来祭祀灶王。之后,我就能吃上酥脆的芝麻糖了,感觉好香好甜呀。更感觉甜在心里的是有年味了。然后,就是蒸干了,在我家的竹床上,先是母亲用高粱面包的红菜包儿,接下来是玉米面做的黄菜包儿,这些是用来年前几天吃的。最后蒸出来的白干,则是过年才能吃的:有白馒头,枣花,花糕之类的。当然,母亲凭着她的一双巧手,还蒸一些小吉祥物,如“小刺猬”啦,“小鱼儿”啦等。不过这些小吉祥物,不放在竹床上,而是放在门头上,这是期盼着它们能给我们家带来好运,用“刺猬”给家里驮福,用“鱼”象征年年有余。看着竹床上红的、黄的、白的食品,自然有了浓浓的年味儿。

大年三十,从上午起,四大顿(年三十的上午、下午和正月初一的早上、中午)就开始了。当我们吃着白馒头肉菜的时候,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水饺的时候,当清脆悦耳的接鞭炮声响起来的时候,无不沉浸在欢乐年味之中。

大年初一,我穿着母亲亲手给我缝制的崭新的花衣服, 随着大街上的人群,向父老乡亲拜年的时候,那时的谈笑风生,好像又回荡在耳际。那快乐的场景,又甜在我的心头。让我感觉过年真的好幸福呀!

我的子女们小的时候。他们也在昐过年。那时我们吃定粮,虽然定粮的30%是白面,平时我们尽量少买白面,好节余些儿白面,留到过年的时候吃。要过年了,我在蜂窝煤炉子上,蒸一些儿白馒头,花糕、枣花儿。让孩子们品尝年味的幸福。至于肉类的食品,凭着粮本上的供应,还能买到定量的牛肉。买回来包成牛肉水饺,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感觉年味儿浓浓的。

新春佳节,儿女们穿上爸妈在商场里给他们买的成衣;吃着盘子里的糖果、花生、瓜子;一毛、二毛地数着自己的压岁钱,孩子们也被浓浓的年味儿所陶醉。

现在,我的孙儿也盼过年。他的年味则是另一种味道。他希望在年假里,能多玩玩电子游戏,让爸妈带着他到南方旅游。至于吃的、穿的,早不是他想要的了,因为他早已不像他的父母那样有所需求,更不像他的爷爷奶奶那样渴望了。他的精神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彩电、电脑、手机,早已不陌生了。他不像他的爷爷奶奶的童年那样,连电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看电视了;也不像他的爸爸妈妈的童年那样,能听听收音机、看上小的黑白电视,就是很奢侈的了。

我们祖孙三代人,虽然有着相同的童年,但对年味儿的感觉却不相同。这年味儿变化,正是祖国六十多年来日新月异的真实写照。

作者|高凤英

公众号|邺城文学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