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深度阅读:浅析主观能动性|诗意地栖居

来源:飞鸿范文帮 1.92W

哲学不是一种知识,而可以是一种生活,我们学习《生活与哲学》的目的也不应该只是应付考试,更应该是培养一种生活态度。

周末深度阅读:浅析主观能动性|诗意地栖居

无论是本体论的假设,还是认识论的探讨,还是方法论的总结,其目的何在呢?人在天地间,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者,必然会和周围的存在建立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者,其最低的目标是维持自己的生存,然而满足于生存的人只是少数,更多的希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个体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面对茫茫的宇宙,一个单独的个体不过是沧海之一粟;面对滚滚的时间长河,每个生命不过如白驹过隙。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无能为力了,我们就应该坐以待毙了吗?当然,我不否认在人们没有意识到周围的一切对自己存在的威胁的时候,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依然存在,人也可以在浑浑噩噩地、无忧无虑地中度过一生,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蒙昧状态。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人已然觉醒,已经认识到了自然的力量,认识到了周围的存在对每个个体的影响,那么还能生活在蒙昧状态之中吗?就算是我们愿意生活在那种状态,我们内心也不能平静,无法摆脱那抹莫名的恐惧。

因此,我们要探究世界的本源,我们要擦亮眼睛认识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规律。而这里的世界也并不和我们所说的宇宙完全重叠,因为我们没有必要去搞清整个宇宙,那对我们生活更好的目的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很多人有一种看透整个宇宙的雄心壮志,但对每个普通的生活的个体,不是必修课。那么这里的世界到底包含什么样的内容呢?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生活的世界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一个虚拟范围,没有固定的时空限制,随着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的扩展而扩展,随着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我们首先认识的也就是这个“世界”,每一个个体是在这个世界中的,又不完全是世界中的普通对象。这不是一个客观的世界,完全是我们的意识做出的选择,为了我们生活更好做出的界定,但是这个世界也决不是主观的产物,因为这个世界中的任何对象都是客观实在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

每一个个体要探究的世界,要认识的世界,首先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对象。但是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对象,都不会主动把自己本来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总是喜欢伪装自己,然后以各种形象呈现,而很多是具有欺骗性的,我们很容易扑捉到这样的面孔,然而仅仅掌握这样的一些现象对我们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这样的现象的搜集,我们就不能保证达到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我们要付出更多精力的是透过这些现象,把我隐藏在其背后的本质,抽出其运动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趋利避害,从而保证自己更好的生活。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如何能确保自己正确的发现世界的本质呢?不错,与整个世界相比,我们每个个体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现在要认识的并不是整个世界,而是世界中的每一个个体对象,当我们集中精力去认识一个具体对象的时候,就能形成暂时的局部优势,从而具备了正确认识该对象的可能性。尽管如此,要认识这个世界还是不是轻而易举的,这就必须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认识之,创造条件让其暴露出自己的本质,显示出自己的规律。这是我们每个人具备的能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机会,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样的机会,就很难正确的认识世界,确保自己更好的生活。

如此一来,我们通过发挥意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并且在有意识的选择的指导下,逐步认清这个物质的世界了。但是仅仅认识世界还是远远不够的,就如同我们站在一条大河中,认识到了马上要涨大潮了却不知道离开,最终还是会被潮水卷走,马克思告诉我们“更重要的是改造这个世界”,那么如何可以更好的改造世界呢?我们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虽然我们可以认清这个世界,可以探寻到其本质,把握其规律,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就是这些规律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我们是不是就要去挑战我们认识的规律甚至改变它们呢?这种想法是没有结果的,我们内心感到恐惧和无力的恰恰也就是这些规律,如果我们胆敢去挑战它们,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那么我们是不是仍然要陷入无边无际的迷茫之中呢?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这些规律,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从而趋利避害。有人问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水手,在他熟悉的航道中那些地方暗礁最多,结果老船长说他不知道;别人又追问他,那么他是如何避开那些暗礁的,他说“我只知道那些地方没有暗礁”。诚然,我们不必觊觎那些规律的领地,但是在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规律后,也就清楚了规律之内的广阔空间,这片广阔的空间就是实现每个个体的自由的领域——这难道还不够吗?

而因为我们并不是从出生就具备洞察世界本质、掌握世界规律的能力,因此我们很有可能已经陷入了一些误区,如果一直生活在这样的误区中,迟早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个难题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改变这种有麻烦隐患的处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改变世界。其实改变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误落”的“尘网中”,这才是我们要改变的对象。当然要改变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在我们正确的认识的指导下去实践,更要具备足够强大的意志力量。当然,这种力量也不会凭空而来,那么它究竟来自何处呢?

首先,这种力量植根于一个坚定的目标。但也不是任何的目标都会激发出这样的力量,那些完全没有挑战的目标,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不需要努力就实现了,激发不了力量;那些完全凭空而来的目标,只是一些空中楼阁,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无论付出多少努力也遥不可及,这样的目标只会滋生气馁的情绪,让人自暴自弃。只有那些植根于现实,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让人不是触手可及,也不会产生永远无法到达的绝望——这样的目标,才能激发出人的潜能,才能唤醒潜藏的力量。有了很好的目标,如果没有行动,目标就成了梦幻泡影。但是在行动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要战胜这些挑战,完全靠一腔热血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信心为帆,韧性为浆,理性为舵,方能驶向远方,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近。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从我们接触这个世界,到认识这个世界,再到改造这个世界,有两个因素是一直存在的。一个是客观的世界,一个是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体现着对方的存在,任何一方的缺席都可能导致另一方不能被感知,但是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虽然我们不能摆脱客观世界的束缚,却可以依靠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拓展我们的生活领域,因此主观能动性对于我们更好地生活的目标而言更有用处。清醒的认识世界,拓展规律下的空间,再为自己描绘一个灿烂的明天,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我自己的生活拓展客观的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宽广的精神世界,游刃有余。如此生活,既不会被无端的偶然打破,也不会为莫名的恐惧缠绕,但也绝不是回到了蒙昧的状态中,而是完全提高了一个层次,是清醒的解脱,是自信的洒脱,这难道不是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吗?这难道不是诗意的栖居吗?

箫爻

风雨书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