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满会的美文欣赏:山乡澧阳小满会了

来源:飞鸿范文帮 7.81K

本站:写的真细致入微!读完作者的文章让我们又回到了儿时,回到了小麦会的现场,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山乡澧阳小满会了》。

关于小满会的美文欣赏:山乡澧阳小满会了

南阳北有方城,方城北有七峰山,七峰山北有拐河,拐河又名澧河,终入淮河。

小镇依傍河畔,据河北,名曰:澧阳。

澧阳镇四面环山。南有七峰山;北有姜陡山;东有马顶山、歪头山;西有群山,无名。

岁月绵延,澧河汩汩流淌,河两边有冲积小平地,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河谷之外皆丘陵、山坡、沟汊,耕地少而贫瘠,道路弯而不平。在这山山水水间,四万人民祖辈生于斯、长于斯、喜怒哀乐留于斯、终葬于斯。

农历四月,麦子灌浆之时,阳光毒辣,夏风火热,小满时节到来。

栗树上蚕宝金黄,布谷远叫,叫天子高鸣。小镇小满会如约而至。因是预备收割小麦的物资交流会,又因音近,故农人常常叫小麦会。

是时,农人走下五岭六坡、七沟八汊。早早踏上弯弯曲曲的小路,相约去赶会。农人头顶麦秸或竹子编成的凉帽,领着孩子或孙子,三五成群蜿蜒汇集到官道上。有人背着半口袋麦子或玉米,卖了换取赶会的钱。也有拉平板车的,这是很奢侈的交通工具了,牛在前面牵引,劳力驾着辕,一家老少坐在小小的车上,欢欢喜喜。也有极个别家庭较好的青年人,骑着永久、凤凰、飞鸽、或飞鹰二八自行车,打着铃铛,飞过黄土路,很是赚人眼球。也有牵着毛驴,小媳妇或小孩坐在上面。但更多的人是步行。

就这样人流缓缓向小镇流去。小镇在九点多就成了人流的海。

小镇很小,只有一条一里长的东西街道。街道位于河的北岸,前是澧河,后是山坡。街道上铺条石,狭窄、不平,两边是低矮的瓦房或平房。镇政府位于街道中央位置,二进小院,主楼是三层小楼,前院右角处有一古柏,弯而粗,枝疏叶零,成暮年之态。乡民常以此为傲,标榜镇之古老。镇虽小,却有大礼堂,位于镇东头。前有小广场,可容纳千人,门口有四根粗而高的巨柱,为水泥筑造,年代久远,显得古朴、威武。今礼堂已毁,开发成商住房了。

不到十点,街道上人群已是摩肩接踵,水流不通。小孩子坐在大人的脖子上,东张西望。亲戚、熟人见面总要问候家中长辈,麦子长势。人们互相递纸烟或旱烟袋。街道嘈杂、喧闹。

真正的会场在街道南边,与街道平行的河滩处。这里是小满会的真正会场。

小镇西头,河滩鬼柳树林里面是“牛绳”,也就是牛马交易市场。这里是劳力们聚集之地。偌大的树林里拴着足足一百多头牛。按颜色有栗木钻、水漂白、墨水黑、锅灰灰、南阳黄、黄白、墨白等牛,其中以南阳黄居多;按体型有抓地虎、长腿落等牛。

牛是农家宝。牛拉车、碾麦、犁地。盖房子、娶媳妇急用钱就卖牛。小满时节,准备收麦,该是用牛的时候,就是交易牛的时候。此时,牛价开始抬头。

牛经纪把扎鞭甩的山响。做牛经纪必有扎鞭。牛经纪的扎鞭与农人的扎鞭不同。牛经纪的扎鞭是鞭杆短,鞭梢长,而农人和这相反。牛经纪的鞭杆光滑、发红。不知是枣木还是荆条木,总之很不常见。接近鞭杆处的鞭梢上有红色丝绳,很是惹人眼球。扎鞭是牛经纪的标配。

卖牛人和买牛人都尾随在经纪的后面。他们在衣襟在下面,用手语交流,讨价还价,很是神秘。众人围一个大圈,看热闹。牛经纪反复的和卖牛人、买牛人密密摸手之后,用力甩动鞭子,宣布买卖成交。经纪人可以从买牛人那里得到二三十元的酬金。烟是不会少的,经纪人手指间、耳朵上夹的都是,很是诱人。

过了中午,“牛绳”农人渐渐散去。牛饿了,人倦了。农人踏上来路,放着牛回家。

小满会上,劳力们集聚的另一处是卖农具的市场。照例在“牛绳”东边的河滩处。澧河水小,河滩却宽阔,平整。河滩上展放着镰刀、桑木槎、竹扫帚、木锨、落耙、竹筛子、木筛子、簸箕、竹凉帽、草帽、箩头、钩担、扁担、绑车绳、镢头、锄头、犁铧、甚至于铁锅、木锅盖也是有的。这些家什在农人的眼里鲜亮耀眼,都是农闲时节,农人手工制作,一般无名无号、无商标。所清楚记得者,有一家镰刀的上面,深深凿印有“双王”二字。盖是两个王姓铁匠所造。镰刀锋利,甚是好用,颇有名气。

农人选取各自需要的农具,讨价还价,语气平和,说说笑笑中完成交易,像是老友久别重逢。年年小满会,年年买、卖人。买、卖人之间由生而熟,由熟而识。

妇人们扯着小孩,身后尾随一、二小孩,先从街道穿行而过。更多是看一看,瞅一瞅。彼时我便是这些小孩中的一员,尾随母亲,吃“包儿”,赶会。小孩爱吃的有冰糕、花米台儿、水煎包、牛舌饼、油馍等。彼时街上的食品本也不多。

澧阳主街内是坐地商户,商品质美,价却高。妇人们拿着衣服忍不住“啧啧”连声,左看、右看,就是不买,商户也不生气。然后他们从西街政府口或东街礼堂口进入澧河滩,那是农人们真正的会场。

戏台子在河边,它的东边是鬼柳树林,树木蓊郁葱茏,荫凉浓厚。树间扯上绳子,衣服挂在绳上,大大小小、花花绿绿,招人喜欢。衣服质量一般,但价格公道。妇人们就在这里为一家老小选取所需。绳上吊挂海魂背心、涤纶衬衫、涤纶裤子等。卖凉鞋的把毡单铺在地上,鞋子整齐码放,琳琅满目。有海绵泡沫凉鞋和胶质拖鞋。鞋子穿起来凉快、清爽。

也有卖布匹、手巾、笼布、针线、顶针、梳子、篦子、头绳、发夹的。妇人们、女孩们驻足细看,挑挑拣拣,各买所爱。

戏台在衣服摊位西边,紧邻。戏台由山石筑起,高出地面三四尺,是河滩的制高点。平时多闲置,有时宣判罪犯,大喇叭架起来,罪犯五花大绑,弓腰低头,站台亮相。彼时,罪犯多为xx犯、偷盗犯。

小满会时节,戏台是老年人的乐园。九点左右,大戏已经开场,远远地听见咿咿呀呀的歌唱。路上农人不免加快脚步。这里是会场的中心,人最多,却不乱。人们自觉遵守秩序。前排坐,后排站,足有千把人。有看不见的,只好从后台的幕布缝隙看。再有看不见的便坐在树林里听,闭着眼睛。所演剧目都是农人熟悉的。无非是《铡美案》《下陈州》《杨家将》《五女拜寿》等。晚上照例也唱,乡里人都已回家,只有镇上零星的人看。戏台吊起大灯泡或者汽油灯,夜幕下的戏台,霎时变成了金黄的了。

青年男女赶会,不为了买农具和衣服,只为了到处转转,到处看看。戏台站会,衣服摊位站会,买个冰糕,吃个牛舌饼。男孩们见到漂亮的姑娘,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上去搭讪。女孩们照例不好意思,羞羞赧赧,躲躲闪闪,回头瞥一眼,低声撂一句。互相有意思的,会问答村庄名称、姓甚名谁。然后男孩回家让家长托人提亲,居然也有成为眷属的。

中午时分,刹戏。人们争相去饭摊上去吃饭。不过是水煎包子、油馍、胡辣汤、凉粉、凉皮。吃油馍照例白面汤免费,故大多吃油馍。蹲着、坐着都有,但必是用手抓着长而宽的油馍狠命地咬,用力的咀嚼。也有卖牛、羊杂砢汤的,但农人一般不喝,价高。大人们一般称一斤或二斤油馍,老人、小孩先吃,剩下的妇人、劳力再吃,照例吃不饱。更有,本不在街吃饭的,饿着回家吃。回家时常会给没来的老人、孩子捎“包儿”。大多是水煎包、油馍。水煎包用细细的柳条穿着。

过了午,会场人气慢慢降温。日光西斜,农人三五成群,踏上回家的路。带着一天的收获,谈笑着一天的见闻。路两边是已经泛黄的麦子,充满希望的麦田。时而有布谷的叫声,提醒山乡的农人们,麦收的时节来到了。

公众号:红罗山书院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