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二篇:论疾诊尺(一)

来源:飞鸿范文帮 1.03W

★★★★★篇名释: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二篇:论疾诊尺(一)

1、 本篇前部先从色诊、脉诊导入,阐述了色诊、脉诊、尺诊三者之对应关系,阐述了五脏色诊、五脏脉诊及其病态和治法,是为论疾之论;

2、 后部主论人体各器官与尺部对应关系、尺肤之诊及相关病态,是为诊尺之论。故此名篇《论疾诊尺》。

‖LS37—D0101→Q0701‖→‖LS74—D0000‖LS37—D0101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

黄帝请教岐伯说:我听说刺法上有五官、五阅,用于观察五气。五气,是五脏之功能,是五时之反应。我想听听五脏之功能,当怎么表现?

Q0101岐伯曰:五官者,五脏之阅也。

岐伯说:五官,是五脏状况之外在表现。

‖LS17─Q0109→Q0111、D0301→Q0301‖→‖LS37─Q0107‖→‖LS74‖LS17—Q0109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五脏内部常态,表现在头部七窍。就是说肺气连通于鼻,肺功能正常,鼻就能闻五嗅了;心气连通于舌,心功能正常,舌就能尝五味了;肝气连通于眼,肝功能正常,眼就能辨五色了;脾气连通于口,脾功能正常,口就能知五谷了;肾气连通于耳,肾功能正常,耳就能听五音了。

Q0110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

五脏功能不和,就会头部七窍不通;六腑功能不和,就会留疾成痈。所以邪气留在六腑,就会阳经不和;阳经不和,就有邪气滞留;邪气滞留,就会阳经多邪了。阳气太多,就会阴经不畅;阴经不畅,就有血液滞留;血液滞留,就会阴经多邪了。

Q0111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阴经邪气太多,就会阳气不能滋养,所以叫内关。阳经邪气太多,就会阴气不能滋养,所以叫外格。阴气和阳气都多,不能相互滋养,所以叫关格。关格,是指不至天年即死。

LS17—D0301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

黄帝问:脉气只行于五脏,而不滋养六腑。为什么?

Q0301岐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岐伯回答:脉气不得时,没有血气运行。如水之流动,如日月运行不休。就是说阴经血脉滋养五脏,阳经血脉滋养六腑,如圆环没有端口,不知其标志,就这样周而复始。其流溢之精气,在内灌溉脏腑,在外濡养腠理。

LS37-D0201黄帝曰:【五脉安出?五色安见?】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

黄帝说: 五脏经脉怎么流出?五脏色部怎么表现?想听其流出的表现,使其可为诊断常规

Q0201岐伯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脏,【必当治里】。

岐伯说:经脉自气口流出,五色表现在鼻部。五色轮番出现,用于对应五时气候,各如恒常之色。经中邪气进入五脏,必须正确治理五脏脉。

D0301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

黄帝说:说得好!五脏之色,可在鼻部独立诊断吗?

Q0301岐伯曰:五官已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广大,寿中百岁。

岐伯说:五官分布已经辨明,眉心、天庭必须舒展,才能确立鼻子色部。鼻子宽大,两颊、耳门显露在外,面部方正、颧部隆起,耳垂可见于外,五脏色部就算正常,分布匀称宽大,寿命即达百岁。

Q0302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出现这种情况,针刺必能康复。如这类人,血气有余,肌肉紧致,就可忍受痛苦便于针刺。

D0401黄帝曰:愿闻五官。

黄帝说:想听听五官与五脏关系。

Q0401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岐伯说:鼻子,是肺之使官;眼睛,是肝之使官;口唇,是脾之使官;舌头,是心之使官;耳朵,是肾之使官。

公众号:其人颂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