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四篇:逆调论(三)

来源:飞鸿范文帮 2.9W

‖LS59—D0101→D0301‖→‖LS71—B0301‖→‖SW34‖LS59—D0101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四篇:逆调论(三)

黄帝问:卫气滞留于腹中时,蓄积而不流动,蕴藏而不得固定处所,使人两胁支撑、胃中盛满、气喘嘘嘘、呼吸异常,如何消除?

B0101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傍取之。

伯高说:卫气聚积在胸内的,从上部针刺;卫气聚积在腹内的,从下部针刺;上下都有积满的,从两旁针刺。

D0201黄帝曰:取之奈何?

黄帝问:怎样针刺?

B0201伯高对曰:积于上,泻人迎、天突、喉中;积于下者,泻三里与【气街】;上下皆满者,上下取之,与季胁之下一寸;重者,【鸡足】取之。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

伯高回答:卫气聚积在上部,泻人迎穴、天突穴、喉咙内;卫气聚积在下部,泻三里穴与气之腹街;上下都有卫气积满,上下都刺,以及最末肋骨之下一寸(2.3厘米)处;身体沉重的,用鸡足刺法治疗。脉诊其脉,脉动洪大而弦急,出现悬绝不来的,出现腹皮紧绷太过的,不可针刺。

D0301黄帝曰:善!

黄帝说:说得好!

SW34——《逆调论篇第三十四》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34-D0501→Q0501‖→‖LS80—Q0601‖(已迁至《大惑论》)

D0101非常温、非常热:

1、《内经注评》引王冰注:“异于常候,故曰非常。谓人身体温,异于正常。”

2、《素问直解 》注:“此承上篇之意而复问也。上篇云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故问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又云有病身汗热出烦满,故问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

3、《素问集注》注:“此论上下阴阳之不和也。非常温者,谓非常有温热之病在表也。非常热者,谓非常有五脏之热在里也。为之者,乃阳热之气为之也。”

4、据《脏气法时论》SW22—Q0207“病在心……禁热食、热衣”、《脏气法时论》SW22—Q0209“病在肺……禁寒饮食、热衣。”又据后文D0201文意可知:温,当解为饮食之温;热,当解为厚衣之热。即人之身体,不常处饮食之温,不常处厚衣之热。

D0101烦满:《全本黄帝内经》译:“烦闷。”

Q0201痹气:

1、《内经校释》注:“在此指因阳虚气少,气痹而不畅,致血不能运而凝,涩脉不能。吴昆注:‘气不流畅,而痹著也’。”

2、风、寒、湿三气所导致的肢体麻木或疼痛。详见《痹论》。

Q0301两阳相得:

1、《内经校释》注:“此指风属阳,四肢亦属阳,四肢逢风寒邪气,故云两阳相得。”

2、四肢属阳,风气属阳。《韵会》:“与人契合曰相得。”两阳相得,即四肢之阳与风气之阳两相契合。

Q0302肉烁:

1、 王冰注:“烁,言消也。言久久此人当肉削也。”

2、 《内经注评》注:“指肌肉消削如以火烘之,肌肉消瘦干枯。”

3、 《素问直解》注:“肌肉如焚。”

D0401冻栗:

1、《内经注评》注:“寒冷而战栗。”

2、栗,即慄,颤慄。冻栗,即冻得颤慄。

Q0401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

1、《素问悬解》卷六《逆调论》注:“太阳气衰,不能蛰藏相火,肾水失温,则肾枯不长。”

2、《素问直解》注:“太阳气衰,则为孤阴;孤阴不长,故肾脂枯不长。”

Q0402一水不能胜两火:

1、《内经注评》引高士宗云:“七字在下,误重于此,衍文也。"

2、《内经校释》引《素问释义》云:“亦以此七字为衍文,此说似可从。”

3、《素问悬解》卷六《逆调论》并无此句。

4、五行平气,水本胜火,常理也。然今水仅一份,火有两份,水之势寡,火之势众,量级不同,而五行相逢“寡于畏也”,故一水之气不胜二火之气。本句乃岐伯特别强调之语,虽为重简却非衍文,不宜擅删。

Q0403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本属水脏,无疑。而“而生于骨”,却与《阴阳应象大论》SW05—Q0214“肾生骨髓”有异,兼据后文“肾不生,则髓不能满”可知:“水”为“髓”音近之误,若“水”作“髓”,而髓生于骨,义理方通,存疑待考。

Q0404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

1、《内经注评》引高士宗注:“肾水生肝木,肝为阴中之阳,故肝一阳也。少阳合心火,心为阳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故肾孤脏也。一阳二阳火也,孤脏水也,今一水不能胜二火,故虽寒至骨而不能冻凓也。”

2、《内经校释》注:“《类经》十五卷第四十五注:‘肝为少阳之相火,心为少阴之君火,肾一水也,一水已渴,二火犹存,是阴气已虚于中,而浮阳独胜外,故身骨虽寒而不至冻栗。’肝为阴中之阴,故为一阴,心为阳中之阳,故为二阳。肾主水,本证系二阳火盛而一阴水衰,故肾为孤脏,孤脏亦即一水。”

3、《素问悬解》卷六《逆调论》注:“胆为相火,是一阳也,心为君火,是二阳也;一水虽是下寒,不能胜二火之上热,故不能冻慄。寒水下凝,其病在骨, 病名曰骨痹,是人当关节拘挛也。”

4、肝为初春回暖,为阳气初生,故为一阳之脏;心为夏天之阳,为阳之盛,故为二阳之脏。肾本属水,更兼“是人者,素肾气盛,以水为事。”故而阳绝而阴孤,故为孤阴之脏。一、二当解为阴阳之气份量之多少。“一水不能胜二火”,详见Q0402“一水不能胜两火。”

Q0404骨痹:

1、《内经注评》引高士宗注:“寒在于骨,病名曰骨痹。”

2、骨痹相关论述见:《痹论》SW43—Q0101→Q0201“风、寒、湿三气杂至……以冬遇此者,为骨痹”、《四时刺逆从论》SW64—C0105“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痹论》SW43—Q0302“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痹论》SW43—Q0901“痹在于骨则重。”

D0601息:呼吸,《内经注评》注:“一呼一吸谓之一息。”

Q0602足三阳:

1、《全本黄帝内经》译:“足三阳的经脉,从头到脚,都是向下逆行的。”

2、足三阳,当解为足太阳,即膀胱之水液。因经脉乃上下循行于脉内,唯卫气(水液)可以逆行于脉外。

公众号:其人颂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