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八篇:气穴论(二)

来源:飞鸿范文帮 2.29W

‖LS51—D0101→Q0112‖→‖SW58—Q0342‖LS51—D0101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八篇:气穴论(二)

黄帝请教岐伯说:我想听听五脏在背部之腧穴。

Q0101岐伯曰:

岐伯说:

Q01011【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

胸内大俞穴,在杼骨之端(大杼穴)。

Q0102肺腧,在三【椎】之【间】。

肺俞穴,在第三椎左右。

Q0103心腧,在五椎之间。

心俞穴,在第五椎左右。

Q0104膈腧,在七椎之间。

膈俞穴,在第七椎左右。

Q0105肝腧,在九椎之间。

肝俞穴,在第六椎左右。

Q0106脾腧,在十一椎之间。

脾俞穴,在第十一椎左右。

Q0107肾腧,在十四椎之间。

肾俞穴,在第十四椎左右。

Q0108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俞穴都在脊椎两边,左右两穴间距三寸(6.9厘米)处。按照方法欲得穴并验证背腧,按其相应部位,其中痛感应有缓解,就是对应腧穴。

Q0109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

艾灸脏俞就可以,针刺脏腧就不可。

Q0110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邪气太盛就泻它,正气太虚就补它。

Q0111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

用艾灸火补时,勿要吹灭明火,须待明火自灭;

Q0112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用艾灸火泻时,迅速吹旺艾火,传遍每根艾条,须待艾火自灭。

‖SW24—C0103‖→‖LS51—Q0112‖→‖SW58‖SW24—C0103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椎,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复下一度,心之俞也;复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是谓五脏之俞、灸刺之度也。

要知背俞部位,先用草尺度量两乳间距,在中点对折;更换另一草尺,量好去其一半长度后,随即用前一草尺两端拼成等边三角形,就可持此等边三角形用于度量背部。令其一角居上,与脊之大椎平齐,两角在下,正当下边两角处,是肺之腧穴;再下一度,是心之腧穴;再下一度,左角是肝之腧穴,右角是脾之腧穴;再下一度,是肾之腧穴。这就是五脏之背俞穴、艾灸和针刺之法度。

SW58—D0401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针之居,愿闻孙络、溪谷,亦有所应乎?

黄帝问:我已经明白气穴所在,行针之位,想听听孙络、溪谷,也有所对应吗?

Q0401岐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

岐伯说:孙络与三百六十五穴交会,也是用于对应一年,用于溢出奇怪邪气,用于疏通营卫二气。

Q0402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写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如果营卫二气滞留,就会卫气散发营气外溢,导致卫气枯竭瘀血内着,体外发热,体内少气。迅速泻瘀勿要怠慢,以通营卫二气。发现血络就泻,勿问气穴与否。

‖SW58—Q0601‖→‖SW58—D0501‖SW58—Q0601岐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岐伯说:孙络之血管,离经部份,其血络盛满而当泻的,也是三百六十五脉,一起注入络脉。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里孙络之解结,泻在五脏之经左右十脉。

D0501帝曰:善!愿闻溪、谷之会也。

黄帝说:说得好!希望听听肌肉小溪、大谷之交会。

Q0501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

岐伯说:肌群之大会形成大谷,肌群之小会形成小溪。

Q0502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

肌群之空隙,小溪和大谷之会合处,用于运行营气和卫气,以会大气。

Q0503邪盛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月囷】,留于节【凑】,必将为败。

热气旺盛脉气壅堵,血脉发热肌肉腐败,营卫二气不得通行,必将肉腐成脓,内部消蚀骨髓,体外破损【月囷】肉,滞留于骨节和腠理,必将导致破败。

Q0504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

寒气积留小溪大谷,营卫二气不能居留,蜷曲肌肉收缩筋膜,肋部、肘部无法伸展,在内形成骨痹,在外形成不仁,定义为阳气不足,是有大寒滞留溪谷。

Q0505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肌群溪谷与三百六十五穴交会,也是对应一年。其间小痹泛滥,沿着血管上下往来,微针所及部位,与周痹刺法相同。

D0601帝乃辟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署曰《气穴所在》。

黄帝就摈退左右,而起身再拜说:今天启发蒙昧、解除疑惑之论,藏到金匮,不敢轻易取出。然后藏到金兰之室,署名为《气穴所在》。

公众号:其人颂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