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九篇:气府论(六)

来源:飞鸿范文帮 2.88W

SW05——《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九篇:气府论(六)

‖SW05—D0201→Q0201‖→‖SW59‖迁移说明:

1、所迁之问,与《阴阳应象大论》文意不属,岐伯答文唯有四时、五行之论,并无其它论述能与如此丰富之黄帝九问匹配,此问显见漏简,宜迁出;

2、《太素.阴阳大论》缺此句,单列为《太素》遗文。肖延平按:“《新校正》云:详‘帝曰’至‘信其然乎’,全元起本及《太素》在‘上古圣人之教也’上。”从其迁出,不从其迁入,因与迁入位《上古天真论》主题及SW01—Q0103“上古圣人之教也”句文意不属。

3、《内经校释》云:“关于本节黄帝问语中提出的问题,本篇下文岐伯之答语仅谈到四时、五行等个别方面,似有脱文。张介宾对此作了如下解释:‘气穴溪谷,分部逆从等义,如《经脉篇》及《气穴》、《皮部》、《骨空》等论,各有详载,而此篇所答则唯四时五行脏象、气味之化,其它则散见各篇也’。”

4、《素问悬解》置于卷四《气穴论》篇首,黄元御云:“‘其信然乎?’以上,旧误在《阴阳应象论》。”从其迁出,不从其迁入,因《气穴论》篇首之帝问伯答,尽论气穴,后有呼应,已然完善,并无容此问答之位。

5、《类经》置于三卷五《四时阴阳,外内之应》,张景岳曰:“‘论理’,讲求也。‘列别’,分辨也。‘端’,言经络之发端。‘络’,言支脉之横络。两经交至谓之会,它经相贯谓之通。十二经之表里,谓之合六合。气穴溪谷,分部逆顺等义,如《经脉篇》及《气穴》、《气府》、《皮部》、《骨空》等论,各有详载,而此篇所答,则惟四时五行脏象气味之化,其它则散见各篇也。”张景岳之言,表达了对黄帝九问之明确关注。

6、对于本问,《甲乙》尽删经文;《太素》作为遗文;《类经》、人卫影印均置原位;《素问悬解》文移《气穴》,诸家处置大异,足见解经存惑。

7、黄帝九大主题的丰富之问,若置于《黄帝内经》其余八十篇正论,均无恰当主题和空间承载,因缺少足够且相应要论与之匹配。唯《气府论》相关论述,首当其冲,可以胜任。因迁入本论,并非一定要论述九大问题,而阐述气府上穴之定位,对于解决九大问题之重要性,同时也解决了《气府论》问答形式之不足,可谓义理相贯。

D0201黄帝所提之九大问题:1、论理人形;2、列别脏腑;3、端络经脉;4、会通六合;5、气穴所发;6、溪谷属骨;7、分部逆从;8、四时阴阳;9、外内表里。所涉众多,容量巨大,余篇不适,唯有《气府论》。

D0201端络:

1、《内经校释》注:“从包罗万象的事物中理出头绪,端,头绪,《庄子》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成玄英疏:‘端,绪也。’络,在此作包罗解,司马贞《补史记序》:‘网络古今’。”

2、据《说文》:“端,直也。”按“立容直也”、《广雅.释诂》:“端,正也。”端,取纵向意;据《广雅》:“络,缠也。”取横向联络意。端络经脉,即纵横之经脉络脉。

D0201会通六合:

1、《类经》三卷五注:“两经交至谓之合,它经相贯谓之通,十二经之表里,谓之六合。”

2、人卫影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六合谓十二经脉之合也,《灵枢经》曰:太阴、阳明为一合,少阴、太阳为一合,厥阴、少阳为一合,手足之脉各三,则为六合也,手厥阴则心包络也。”

D0201谷溪属骨:

1、《内经校释》注:“属骨,与骨相连的组织。或称骨属。”

2、据《气穴论》SW58—Q0501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可知:谷溪属骨,即大小肌群附骨。

公众号:其人颂经

热门标签